南戏遗存考论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光明日报  作者:徐宏图  页数:444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人说,谁能将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奇迹阐释清楚,谁就能得诺贝尔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浙江人民发扬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使浙江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县域经济都十分发达的省份。当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浙江社会各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个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富矿”,也是浙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特定地区的精神文化传统相关,因此,对引领浙江市场经济大潮的“浙江精神”的研究、对浙江传统历史人文的研究,也构成了一个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富有深刻内容的研究领域。此外,浙江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也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野,因此对马列理论进行现代阐释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另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最终是为时代所用,指导社会经济和生活实践,并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因此,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述,既是学术研究工作的延续,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的一项历史使命。

内容概要

  《当代浙江学术文丛》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集中推出学术精品,集中展示学术成果的一个窗甲,纳入《光明学术文库》出版规划体系。浙江省社科联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评审委员会从申请出版资助的书稿中,遴选部分书稿给予全额资助,以“当代浙江学术文丛”的方式分期分批出版。  组织出版《当代浙江学术文丛》,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扶持学术精品,推进学术创新,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的重要探索。《文丛》将坚持学术标准,倡导学术规范,展示浙江特色,不断推出浙江学术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徐宏图,温州平阳县人。先后任浙江省艺术研究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曾聘为台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研究员,并承担合作项目。长期从事中国戏曲史及戏曲与宗教关系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著有《南宋戏曲史》、《浙江戏曲史》、《浙江戏曲史话》、《戏曲优伶史》(合著)、《青楼集笺注》(合著)、《浙江醒感戏》、《绍兴孟姜戏》、《孔村目连戏》、《深泽炼火仪式》、《树德堂道坛科仪本》、《灵宝斋坛科仪本》、《道坛青词科仪本》、《浙江苍南县正一道普度科范》(合著)等23种专著,发表主要论文70余篇,并校点巾箱本《琵琶记》及兰雪堂本《桃花扇》。

书籍目录

前言/1第一章 南戏研究回顾/1第一节 搜掘史料创立概论/1一、戏文的发现与辑佚/2二、戏曲书籍的发掘与出版/4三、南戏研究著述的撰写与出版/5第二节 倡导新说注重改本/8一、关于“明代南戏”与“明初南戏”/9二、关于“明改本”/10三、关于“明人改本”戏文/11第三节 田野调查寻找遗存/14一、福建南戏调查/15二、安徽青阳腔调查/17三、山西青阳腔调查/18四、江西湖口、都昌青阳腔调查/19五、婺剧高腔调查/20六、泉州梨园戏调查/20七、南戏遗存调查/21第二章 南戏遗存的走向/26第一节 声腔衍化/26一、从温州腔到杭州腔/26二、明代“四大声腔”的衍变/29三、从弋阳诸腔到各地高腔/42附:南戏声腔源流表/45第二节 地域分布/46附:南戏地域流布图/56第三节 剧目变异与遗存/56一、剧目的变异/56二、剧目的遗存/61第三章 宋元戏文遗存举要/64第一节 崔君瑞江天暮雪/64一、明清选本/65二、地方戏脚本/68第二节 刘文龙菱花镜/73一、明入改本/74二、地方戏脚本/79第三节 孟姜女送寒衣/90一、明清选本/90二、地方戏脚本/91第四节 王月英月下留鞋/106一、明人改本/107二、明清选本/109三、地方戏脚本/112第五节 董秀才遇仙记/115一、明清选本/116二、地方戏脚本/116第六节 闵子骞单衣记/121一、关于《闵子骞单衣记》作者/122二、关于明初南戏《芦花记》/123三、地方戏脚本/124第七节 祝英台/131一、明人改本/132二、明人选本/133三、地方戏脚本/134第八节 其他/145第四章 明代改本戏文遗存举要(上)/146第一节 荆钗记/146一、明人改本/147二、明清选本/148三、地方戏脚本/150第二节 白兔记/156一、明人改本/157二、明清选本/160三、地方戏脚本/162第三节 拜月亭/169一、明人改本/170二、明清选本/172三、地方戏脚本/174第四节 杀狗记/181一、明人改本/182二、明清选本/184三、地方戏脚本/186第五节 琵琶记/191一、“古本”的遗存/192二、“通行本”的遗存/194第五章 明代改本戏文遗存举要(下)/212第一节 金印记/212一、明清选本/213二、地方戏脚本/214第二节 破窑记/223一、明人改本/223二、明清选本/225三、地方戏脚本/227第三节 三元记/231一、明人选本/232二、地方戏脚本/233第四节 白袍记/240一、明清选本/241二、地方戏脚本/242第五节 升仙记/246一、明清选本/247二、地方戏脚本/248第六节 古城记/253一、明清选本/254二、地方戏脚本/255第七节 十义记/259一、明人选本/260二、地方戏脚本/260第八节 目连戏/265一、明人改本/267二、明清选本/269三、地方戏脚本/271第六章 明代新制戏文遗存举要/282第一节 高文举/282一、明人改本/283二、明人选本/284三、地方戏脚本/284第二节 跃鲤记/295一、明清选本/296二、地方戏脚本/298第三节 鹦鹉记/306一、明清选本/306二、地方戏脚本/307第四节 鱼篮记/315一、明人选本/315二、地方戏脚本/316第五节 葵花记/319一、西安高腔《葵花记》/320二、川剧高腔《葵花井》/322三、辰河高腔《葵花井》/324四、湖北高腔《葵花井》/326第六节 太平春/327一、西安高腔《太平春》/328二、松阳高腔《太平春》/332三、四平戏《虹桥渡》/333附录南戏遗存总目一览表说明/338参考书目举要/442

章节摘录

  青阳腔。钱南扬《戏文概论》专门写有“余姚腔到青阳腔”一节,称“余姚腔在江苏的下落无考,在安徽的发展成为青阳腔”,“青阳腔继承了余姚腔的滚调,又有了发展”。流沙却认为青阳腔出自弋阳腔,其《青阳腔源流新探》说:“青阳腔起于安徽池州府的青阳县,……在安徽落脚的弋阳腔在池州府进而变成青阳腔。”并指出青阳腔从演唱形式、剧目、角色体制等方面继承了弋阳腔的传统。第三种意见是王古鲁在《明代徽调戏曲散出辑佚》“引言”中所说:池州过去流行过余姚腔,后来又流行过弋阳腔,余姚的变调是“池州新调”;弋阳的变调是“青阳时调”,因此,“这种‘新调’或‘时调’,也许就是融合弋阳和余姚二腔而成的新腔调。……后来,‘青阳’就成了这种新腔调的名称了”。陆小秋、王锦琦也有相近的结论。其实,池州既是余姚腔的流行地,也是弋阳腔的流行地,只是前者先到,后者迟到,所以青阳腔先孕育于余姚腔之中,后又吸收弋阳腔的营养,从而脱胎而出。正如班友书、王兆乾先生所说:“青阳腔以产生于池州府的青阳县流行于沿江一带而得名。这里……具备有多种声腔——目连戏、余姚腔、弋阳腔——汇集的良好戏剧环境。……在歌唱方法上则继承了余姚腔的‘杂白混唱’、‘以曲代言’、‘诗作曲唱’等滚唱雏形发展而成风靡一时的‘滚调’,并取代了孕育它的余姚腔。”他们亦认为起孕育作用的是余姚腔。  义乌腔。最早见诸记载的是王骥德《曲律》,称“数十年来,又有弋阳、义乌、青阳、徽州、乐平诸腔之出。”将其置于弋阳腔之后,据此推算可知义乌腔约产生于明嘉靖后期,与青阳、徽州、乐平等弋阳诸腔同时或略早。明末沈宠绥《度曲须知》载日:“词既南,凡腔调与字面俱南,字则宗洪武而兼祖中州。腔有海盐、义乌、弋阳、青阳、四平、乐平、太平之殊派。”

编辑推荐

  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自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f吏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戏遗存考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