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当国史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马震东  页数:333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武昌首义迄今,十有九载,始而袁世凯当国,继而安福系专政,继而吴佩孚武力统一,时至今日,始以党治国。此十数年间,为中国内忧外患最激烈之时期,为中国国家命运最危险之时期,亦即为中国国民遭劫最酷之时期。原中国国民革命本义,内排满洲政府,外抗帝国主义,以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然自满清退位,树立共和,官僚之剥夺民财,军阀之大权独擅,职业政客之植党营私,劣绅土豪之结体殃民,利权所在,众目集矢,竞争之极,内结军阀,外联帝国,不惜诉诸武力.动则全国被兵,静则土匪遍地,民众苦于供给,国家行将破产,所谓自由平等,何由而获?再就外患言之,英假承认民国迫令西藏自治,俄始助外蒙独立,继要求外蒙自治,近且将外蒙政权置其监督之下,日本既威胁二十一条之订定,今又无端出兵山东,中美敦睦举世著称,而太平洋会议九国协约将以前种种不平等条约铸成铁案。凡此种种,果谁之咎欤?或日:军阀政客、贪官污吏互相勾结,有以致之也。余谓:不然。我民众自致之耳。约法所予之参政大权,乃天赋之民权也。我同胞甘心抛弃.任军阀擅政虐民,与外人图我之机,又谁之咎耶?今革命成功,训政伊始,惩前毖后,宜急起直追,实行民权,直接问政。我民众之自由平等,不难实现。每遇外交.应有百折不挠精神,援助政府以求国家之自由平等。如是吾侪出世之先,前哲前贤将中国传诸吾辈,吾侪于去世之后,始能将巍然独立东亚。有五千年历史之大中国,传至万世,传诸无穷,吾侪担负中国国家区区一段生活之天职,乃稍尽于万一也。凡我同胞,当三思之!当三思之!国史未颁,姑就贤哲所著各籍暨公私报章纪载.裁取节录,香綦陋里漏,不无方闻。时彦有以教正,不胜感激之至。舍弟大英于拣稿整理,多所臂助云。三 曾李掌兵权满清入关,所恃称雄一时者,惟八旗与绿营耳。及高宗承平日久,国魂渐失,每遇战事,不肯尽其天职,为国死敌,惟冀厚赏,欢乐终日。洪杨事起,南北大营,号称精锐,未经交绥,望风而溃。曾国藩崛起湘乡.李鸿章起兵淮域,率湘淮健儿,竭力攻击,洪杨败北,是为汉人握兵权之始。惟曾李转战.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士卒归心,概奉主帅之命,不受政府之令。后李鸿章远仿德国,革新军制;袁世凯近法日本,练兵小站,军容较前,愈为精强,而拥护主帅之积习,至是则牢不可破。四 外交之失败有清之外交,惟尼布楚条约,稍占优胜。厥后鸦片之战,赔军费,割香港;英法联军,偿损失,让九龙;中法之战,让安南;甲午之役,弃台鲜;中俄密约,租旅大于俄;曹州教案,借胶澳于德;法藉教案,占广州湾:英援均势,租威海卫,不数年沿海门户,尽入外人掌握。及庚子之变,八国联军人京.孝德连袂走关中,瓜分共管之说,一时大宣腾。幸列强意见分歧,中国寿命.得暂保无虞。溯其要因,固由实力不足,清廷暗于外交,应付失宜,亦可想而知。庞然自大之政府,遂为人民所畀弃。五  财政之紊乱康雍乾三朝,府库充实,国用富饶。自高宗末至嘉庆初。内乱连绵,国库贮存,渐形减少。及洪杨发难,义勇兵起,后改常备,兵饷顿增,治河等费,亦溢十倍,凡百费用,日见加多,政府岁人,不见增额,国家财政,渐趋支绌。时复外有英法联军之北犯,内有天山南北之靖难,消耗之巨,日以数万。逮甲庚役变,又赔空前之巨款,满清财政,遂人绝境。忧国之士,以为非革新政治:财政重整,不足以挽颓势也。六  满清之顽陋德宗睹国运日否,社稷日危,欲乾纲独运,追圣高隆盛之时。戊戍六月,明示开国进取方针,擢康梁师徒,变法自强,颂扬之声,宣腾中外。惟孝钦奢欲无穷,时思复政,与袁世凯暗通声气,待机而动。九月二十一日幽德宗.捕谭黄,康梁遁走,孝钦复政。后拟废光绪,以内困于疆吏,外见阻友邦,又索康梁不得,怨怒所积,遂假手拳匪,宣布攘夷,致联军人京,国几不国,自是睡狮之中国,暴露天下。民众对于政府,愈离心离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国祚欲延,不亦难哉?七  清廷宣布立宪之用意  日俄战争,日胜俄败,国人咸谓日本致胜.系由宪政,我国宜从速立宪,刷新政治。当时直如福音,举国欢迎。孝钦为大势所迫,乃于民国纪元前七年七月,派五大臣出游日、英、美、法、德、奥、比、意、俄九国.考察政治。翌年五大臣先后归国,载泽谓欲防革命,舍立宪无由,清廷遂布预备立宪之文。后又派三大臣出游英、德、日,考察宪政。京设资政院,为国会张本.省置谘议局,为省会权舆。人民切望国会速开,政府终无诚意,以为立宪者.不过汉

内容概要

袁世凯与张之洞同入军机时,袁曾谓外国公使云:“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满肚子学问之辜鸿铭颇不以为然,斥云:“诚然,然要看所办是何等事。如老妈于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能办得好的。”袁氏一生摹功亏一篑,身败名裂,就栽在这一点看不见横不着的“学问”上。他的问题不是出在“称帝”本身,而是出在他没有变贫弱之中国为富强之中国:“皇帝”也好,“总统”也好,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列强面前挺直腰杆……

作者简介

马震长,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曾任台湾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测量署副署长。

书籍目录

第一编 袁世凯当国时期  第一章 武昌起义  第二章 袁世凯出山  第三章 上海媾和会议  第四章 大清皇帝退位  第五章 孙文让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第六章 唐内阁瓦解  第七章 国民党黄金时代  第八章 第一届正式国会成立  第九章 第二次革命始末  第十章 第一届正式大总统之选出  第十一章 外蒙古问题  第十二章 袁世凯解散国会  第十三章 袁世凯中央集权政策完成  第十四章 帝制发端与复辟酝酿  第十五章 中英之西藏交涉  第十六章 恰克图会议始末  第十七章 欧战发端与日本之强点胶澳  第十八章 中日交涉始末  第十九章 袁世凯帝制运动  第二十章 第三次革命  第二十一章 袁氏与南方谋妥协经过  第二十二章 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参考书目次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武昌起义第一节 革命原因东西各国,惟我中华专制成立最早,寿命独长,自秦迄清,专制日臻完善,人民苦不堪命。晚清政治之腐败,远轶乎法兰西;君主之横暴,不亚于路易十四;加诸列强环绕,虎视鹰瞵,大好山河,恐步印、埃、菲、韩后尘。是以武汉难作,群相仗义,数月之间,竟将二千余年之专制,公然推翻,改建共和。我国革命成功之速,并世罕有,原因甚夥,兹就其要者述之。一顾黄之思想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明末义士也。彼誓不食两朝之禄,曾至南京谒孝陵.又来昌平谒思陵,倦倦故国,一言一行,依然亡国之孤臣。其所著《唐韵正》、《诗本音》等书,以考汉族之原音。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以寄托其一片耿耿之志。黄宗羲,浙江余姚人,著《明夷待访录》、《原君篇》,依彼之意,君主乃一国之公仆,天下乃天下人之公产,非一人之私产,民族为主体,君主为客体。又《原臣篇》,谓以天下之大,一人不能治,以群臣分治之,故我之出而仕,为天下非为君主,为万民非为一姓,吾于君,路人也;出而仕不以天下为事,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君之师友也。总之,此种民族观念、民本主义、民权思想,宣传既易。顾黄之流,死非一地,遗文又零落四方,防不胜防,实力充足,尚可支持,否则群雄蜂起,恢复汉室。故有清一代,党会迭起、此仆彼继者,皆种族革命之见端也。二新思潮之输入我国自秦汉而后,尊君之说,逐见发达。官僚俗儒,提倡于上。无识民众,奉行于下,社会之中,间有英杰出世,亦不敢独树旗帜,稍有逾越。逮晚清海禁洞开,欧美之商人教士,争先恐后,来华伸势。中外之人,交际日繁,友谊日厚,知识思想,不时交换,风俗习惯,彼此互悉,于不识不觉之中,其民权思想,印人国人脑海。及留学生归国,睹友邦政治之善、致强之由,痛国土之日蹙、黄种之日危,愤专制之荼毒、满清之顽陋,于是倡导民权,实行革命。光宣间,政学军警商农各界,皆有革命巨子,从中运用,挟其百折不挠之精神,誓达最后之目的。人政治,满廷灭亡耳。后经达寿解释,始布立宪、宪法大纲、暨定期召集国会等令。在清室本意,犹不过藉以缓和革新运动,制止革命勃发,迄无实行真意。逮摄政王临朝,配亲贵于要津,使皇族居阁揆,威望尊严,权集中央,人民至此,大失所望,思非从根本解决,不足图存,故革命之举,一发而不可遏也。八铁路国有政策之高压  光宣间,凡新举事业,殆着不良之绩,商办铁路其最著者也。粤汉路集资二千余万,仅敷设铁路二百余里,资金告罄;川汉路集资百万.未及兴工,云消雾散。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假名匡救时弊,奏议清廷,谓商办铁路.缓不济急,弊端滋多,请募外债,造全国铁路,所有各路干线,收归国有云云。政府纳之,辛亥五月二十二日颁谕,谓所有本年以前各商办铁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除支路仍准商办外,其各干路尽由国家筹画办理,勿得一误再误,如有不顾大局,故意扰乱路政,立照违抗论。时全国民众,正醉心利权收回运动,冀早成功.以拯危局,政府不顾人民心理,径行下令,于是粤湘川诸省绅商士民,联合抗争,谓国有政策,与民争利,货款友邦,不啻夺我生命财产,付诸外人云云。留日学生斥盛宣怀蔽上罔下,为虎作伥,力主与路存亡之议。川人闻之,大为感动,群议万一失败,则以不输租税为后盾。川督王人文,亦以政府拂舆情,慨允代表之请,希清廷觉悟,顾及潮流,随奉旨,铁路收归国有,势无反汉。川人愤,组织保路同志会,不及期月,各县皆设分会,势益扩大。王督据实人奏,清廷疑王有意反对,遂以赵尔丰代之。‘尔丰入川,川人开股东大会,议以全蜀股东不完捐税丁粮、罢市休课为对付之策。议未定,商学界先已实行。尔丰见事急,立电京,谓路潮剧烈,速示办法。代表邓孝可等谒尔丰,语稍激,被拘。人民大哗,尔丰令亲兵枪决四十余人,百姓遂群攻都署。尔丰人奏,川人以争路为名,希图独立云云。时各省谘议局.一致电争,铁路国有,不可实行,独浙江电请斩赵尔丰,以谢天下云云。全川人心动摇,社会骚然,革命党秣马厉兵,拟举事。清廷闻之大骇,九月十日乃以督办铁路大臣端方带兵人川,复起用岑春萱令抚路潮。然端方阻于途中,不能前进.岑则向中央提出条件,清廷纳之,亦止鄂不动。政府威信,扫地以尽,乃调武汉军队。赴川弹压,革命乘武汉空虚,遂于十月十日据武昌起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俊领以“代表性著作”评本书:“袁氏一失足而自遗千古恨,后人于有意无意间因其一失足而灭其千古功。民国时期写袁的代表性著作,如谷钟秀著《中华民国开国史》(上海泰东书局,1917)和马震东著《袁氏当国史》(中华书局,1932),皆是如此。”(《口述史料一家之见》)唐德刚以“中国法家”评袁世凯: “袁世凯是传统中国里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大心细,做事扎扎实实,有板有眼,是位极有效率的行政专才.和标准的中国法家:然此公无理想,对现代政治思想更是一无所知。这是时代关系,先天后天自然发展的结果,非可相强也(……)。”(《袁氏当国》)张学继以“日本帝国式的君主立宪”评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所要的决不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而是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式的君主立宪。袁世凯的亲信幕僚唐在礼说:袁世凯生平最服膺、钦慕的就是日本的明治天皇和称霸全欧洲的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袁氏常对人说: ‘中国要在东亚图强.必须学这两个强国。’”(《立什么样的宪?》)

编辑推荐

《袁氏当国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袁氏当国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喜欢在当当上买书,很实惠。
  •   只看了一部分还可以等看完了再来说说
  •   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袁公,对他的评价也很中肯,值得推荐
  •   这是一本非专业历史学者写的一本通俗著作.现在看来没有太大的学术价值,
  •   记得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等,这兄台加个“史”字,总有混淆视听之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