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鉴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中共山东省纪委,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编  页数:498  

前言

  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根据省纪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省纪委、省委宣传部与山东大学精诚合作,历时一年编写了此书。书中精心挑选先秦至晚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清官、贪官,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清官鉴——中国历代清官》和《贪官诫——中国历代贪宫》两册。古人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希望本书能为广大党员干部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官”是中国阶级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政治群体。“官”的提法,产生于封建社会初期。由《礼记》“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来看,“官”实际上就是指管事之人。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王朝,得进仕途的“管事之人”,无非通过荐贤、科举,或是通过一定渠道谋官、买官而来。  关于清官、贪官的界定,一直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致可以确定的是,所谓清官就是指那些勤于职守、廉洁自律、政绩显著而被世人所称道的清、正、廉、明之官。史传所称“循吏”、“良吏”、“廉吏”,想来不外乎此类。贪官则恰相反,处世诡逆,行事作为时刻不离钱、权、色三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千里为官只为钱”。他们仗着手中权势营私舞弊、卖官鬻爵、苛敛搜刮、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无所不为。《诗经》所谓“硕鼠”、包拯所谓“民贼”是也。  历史上的清官政绩不同,各有风采,但他们通常都受过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们追慕古圣先贤,在淳朴、正派家风的潜移默化下,以操守、气节和令名自期。故在为官生涯中,往往能够做到主动拒斥世俗利禄和声色犬马的诱惑,安贫乐道,勤政廉政,从而在后世留下清廉、清介、清明、清正之名。  中国自有“官”以来,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清官廉吏代不乏人。由古至今,李冰、萧何、狄仁杰、包拯、海瑞、于成龙、林则徐……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名字震烁中华大地。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境界上的超然洒脱和思想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令当世和后世各代敬羡不已。“强项令”(东汉董宣)、“一钱太守”(后汉刘宠)、“黑脸青天”(北宋包拯)、“苦行老僧”(清代陈瑸)……就是百姓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赞美。  有“清”就有“贪”,历史从来就是光明与黑暗对立,美善与丑恶并存。滚滚历史长河中,在以清官为主流的同时,也存在贪吏这个不容小视的逆流。由古至今,伯嚭、石崇、杨国忠、秦桧、严嵩、李莲英……一个个臭名昭著的名字挥之不去,成为无数善良之人心中长久的梦魇。贪吏们龌龊的灵魂、罪恶的行径、卑鄙的嘴脸,为当世和后世各代所深切憎恶,同时也受到了世人无尽的谴责与鞭笞。与清官的令名和美誉大相迥异,人们将贪官墨吏斥为“豺狼虺蜴”、“衣冠禽兽”。  清官为民,贪官为已。与清官的惜物节用、清俭廉慎、自奉简薄的生活作风不同,贪官们贪图享乐、养尊处优、骄奢淫逸;与清官的锄强扶弱、执法公允、刚正不阿的为政作风不同,贪官谄上欺下、枉屈是非、鱼肉百姓;与清官的清廉不贪、洁身自好、甘守清贫的思想作风不同,贪官重财轻德、见钱眼开、贪得无厌。因此,与清官治内令行禁止、政通人和的欣欣景象也不同,由贪官掌权的部门或地区,多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清官廉吏不仅对发展繁荣当时的经济、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还为端正官风、革新社会风尚树立了好的风范,百姓由之受惠;而贪官却为一己私心,大肆侵吞国家和他人财物,在毒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道德的同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紊乱了政治秩序,使百姓遭殃,生灵涂炭。因此,历代开明帝王及有识之士,总是主张抑制贪贿,惩治贪官。广大黎民百姓对贪官的唾弃、忌恨则更不必说,每次农民起义大都由杀贪官始,便是明证。贪官大多不得善终,不被百姓起而杀之,也遭封建统治者重刑惩治。即使有个别酒池肉林,风花雪月,猖狂得意于一时的,也因有鬼在心,以致日日提心吊胆,夜夜惶惶然难以安卧。生前如此,死后更是难逃恶名远播、遗臭万年之结局。人间自有天理,公道自在人心。足以快慰世人的是,清官即便乱世之中一时受尽打压,困顿不堪,日后也总有陵园千古慰忠魂,有百姓的绵绵称颂久承其名,以至不朽。  贪官也未尝不贪恋千秋名节、后世荣光,贪官也并非生就的贪墨败度。初为官,他们也曾谦逊、谨慎、廉洁,即所谓“谦恭未篡时”。然而一旦官职高升,地位变化,他们却一反常态,一改前容,走向反面。贪字当头,欲字难收。一念之间,所有的理想、信念、气节、操守……统统崩溃。他们在侥幸地想,仅此一回,下不为例,但旁人看到的却是他们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与民相抗的不归路。贪婪是把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欲望则是魅惑你我的潘多拉魔盒。思想防线稍一放松,往日的清廉之吏也难保不会堕落变质,沦为千夫所指。意识到了这清官、贪官间的一步之遥,意识到了世上本没有免费的午餐,东汉羊续才会有悬鱼拒礼之美行,隋代梁毗才会有警醒世人的哭金一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细品味下来,古人的言语竟是盛满了哲理。  古语有云:“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瞻历代清官勤于职守、廉洁自律、公而忘私、以身报国的高尚情操和模范端行,会令人拍案叫绝,或慨然长叹,转而振奋不已,不由从中汲得无数教益:清者引为楷模,厘官箴,正官风,愈加勤廉;墨者悬为铜镜,比前贤,检自身,或能顿然醒悟,荡污涤垢,改邪归正。观历代贪官专权霸道、贪墨无忌、贪赃枉法、卖国求荣的丑恶灵魂和卑劣行径,会令人怒发冲冠,或痛心疾首,栗然由中引发诸多鉴戒:清者敲以警钟,时省身,严自律,谨防由清演污,再蹈覆辙;墨者对镜自照,溯根源,衡利弊,几会悬崖勒马,重新做人,勿使历史悲剧重演。概言之:“读史以明人智”,此即我们编写本书的主旨所在。  “治乱安危之所寄,诚在于贪廉之人一用一舍之间耳”。正因如此,历朝各代励精图治的帝王在大力嘉奖清官廉吏的同时,总是不忘以各种手段预防、惩治贪奸诈虐。据史载,早在夏商周三代,“禹刑”、“汤刑”和“九刑”中,就已包含了反贪、戒贪的内容。到了秦汉,对贪污受贿的惩处则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以后各朝在积累前朝经验的基础上,惩贪法规趋于完善,惩贪力度也逐步加大。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然而腐败贪污却如积年沉疴,萦绕不去,始终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制定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在瑞金时期,又颁发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1941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对廉洁政治有了明确规定,并通过“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具体条文,传达出我党反贪肃清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动的延安整风运动,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两个“务必”的教导,对广大党员干部教育至深,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更是发动了整党整风运动,我们党严惩了刘青山、张子善等贪污腐败大案、要案,旨在反腐倡廉,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开大力治贪的风气之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同志反腐倡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提出了“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这一历史性课题,并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完善和发展了反腐倡廉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在其晚年更是着重强调我们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向全党敲响惩治腐败的警钟。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也为我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九十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并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反腐倡廉之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并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1995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视察工作时进一步指出:“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随后,以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契机,我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一场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江泽民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反腐倡廉思想的同时,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强调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我党反腐倡廉理论,为我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代领导集体的反腐败思想,并不断开创出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党首次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针。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今年5月,又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央指出,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明确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党执政之前的历朝历代,落后官僚体制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决定了它既不能保障清官的利益安危,也无法从根本上抑制贪官的衍生和肆虐。历史行至今天,时移世易,万象更新。无论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还是系统廉政理论的树立与全面廉政实践的进行,我们都远远超过了古人,可谓不能同日而语。尽管党内不断涌现出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时代为官楷模,同时也仍然存在极少数腐败分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反腐倡廉建设还不能有丝毫放松。今天我们对中国古代清官的清廉事迹和贪官的贪墨劣迹进行再讲述,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挖掘中国古代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在精神层面上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定的思想支持,同时也为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古人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愿以此书与广大党员干部共勉。  《清官鉴》、《贪官诫》即将出版之际,适逢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愿通过这两个册子的发行,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者  2008年11月

内容概要

  《清官鉴》精心挑选先秦至晚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清官,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而成。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希望《清官鉴》这本廉政文化通俗读物的出版,能够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起到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书籍目录

周公旦:赤胆忠心保社稷 制礼作乐定规制
孙叔敖:三信条恪守终身 勤为政强国富民
季文子:以俭为荣重道德 尽忠报国显才能
子产:行变法富国强兵 施德政国泰民安
晏婴:直颜犯上乃名相 仁厚爱民传千秋
叔向:守信重德定社稷 公平正直喻同僚
司马穰苴:号令严明斩监军 著述兵书启后人
公仪休:嗜鱼拒鱼称清廉 为民谋利得人心
鲁仲连:展辩才谋求和平 重操守不受千金
李冰:苦心兴修都江堰 水利功成利千秋
萧何:为官清廉一生 为国鞠躬尽瘁
张良:“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张释之:执法公允敢直言 依法量刑不阿君
文翁:为民造福修水利 兴教育人建功德
汲黯:秉正嫉恶不阿权 忠直敢谏扬美名
尹翁归:依法执政造福地方 廉洁自守官民榜样
黄霸:用法宽和官吏表率 施惠百姓深得民心
孔奋:身处膏腴不求自润 为国毁家忠勇可嘉
张堪:清正廉洁轻财重义 造福地方百姓欢乐
杜诗:为民造福百姓称颂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第五伦:请廉自守为民解忧 一身正气青史留名
董宣:铮铮铁骨“强项令” 刚正不阿扬美名
刘宠:“一钱太守”天下闻 清廉爱民树丰碑
孟尝:伸张正义存浩气 “合浦珠还”解民忧
杨震:“四知”拒贿名垂青史 勇斗权奸天下楷模
杨秉:秉承家风清正廉洁 不畏权贵辅国以忠
羊续:悬鱼拒贿传美名 浊世清流做中坚
辛毗:识人善断受敬仰 父女青史留芳名
是仪:公不存私 洁身奉献
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胡质 胡威:父清子廉留美名 高风亮节映人世
傅咸:泥淖碧荷濯而不妖 绝崖雪莲孤而不折
吴隐之:即饮贪泉水 终当不易心
孙谦:仕宦三朝扬美名 一生坎坷正气多
苏琼:瓜悬公堂拒贿赂 一心为民留清名
赵轨:清廉若水 惜民如金
公孙景茂:勤政一生 爱民如一
辛公义:移风易俗谋民福祉 恪尽职守为国尽忠
房玄龄:勤政廉政良相风范 忠心报国世代楷模
杜如晦:善断大事一代良相 有功自隐世人难及
魏征:辅明君之良相 开清明之贤臣
狄仁杰:公正无私依法判案 善政举贤上下称颂
姚崇:不尚空谈求真务实 十条政纲促成盛世
宋璟:秉公执法举贤抑佞 兴利除弊治吏安国
李勉:爱国奉公终生操守 清正廉洁为民称颂
王旦:太平良相十数年 清介廉明誉京门
寇准:“欲得天下好 无如召寇老”
范仲淹:先忧而乐 千年一范
包拯:闻风百世开封府 铁面冰心包青天
司马光:忠清粹德文正公 诚心自然正直臣
王安石:天下大名三十年 廉洁清正老半山
岳飞: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武穆抗金气壮山河
耶律楚材:北国有卧龙 经天纬地才
夏原吉:“一生清操如冰雪 五世励节似苍松”
况钟:三任苏州府 千古留英名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翱:勤政终仕 廉洁一生
海瑞:“三生不改冰霜操 万死常留社稷身”
杨继宗:不贪一文廉中之廉 后人称颂天下扬名
王竑:“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
邢侗:人同玉树清无比 气若幽兰国作香
魏象枢:为百姓留骨血 为国家培元气
汤斌:“君恩高似天 臣心直如矢”
于成龙:清初“卓异”能臣 “天下廉吏第一”
张伯行:“只饮江南一杯水” 爱民如子操守清
陈殡:“知谋国而不知营家 知恤民而不知爱身”
李卫:为官刚毅报家国 世事干练称敏达
刘墉:海岱高门望族后 “罗锅宰相”传佳话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阎敬铭:生性质朴“我不气” 刚直不阿留清名
丁宝桢:广施仁政勤勉终任 爱民如子清廉一生
翁同龢:状元宰相两朝帝师 壮志未酬憾离人世
张之洞:宦海沉浮历五朝 一代儒臣树正气

章节摘录

  提起古代的清官,首屈一指的当数孙叔敖。他是春秋时期楚国贤相,《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的第一位清官便是他。他在任职的十多年间,廉洁奉公,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正因为如此,孙叔敖去世后,留下不少动人的事迹,为后人称道。  孙叔敖,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楚国期思邑(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乡)人。他出身贫穷,而且其貌不扬,本来在家务农,但是在母亲的教导下,他从小胸怀大志,勤奋好学。由于他学识广博,人品优秀,德高望重,被引荐给楚庄王。楚庄王任命他为楚国令尹,即丞相。  相传在他刚任令尹之时,曾受到一位老者的教诲。当时文武百官、亲朋好友乃至黎民百姓都纷纷前去祝贺孙叔敖高升。待大家都离去之后,有一位老者求见。孙叔敖出门迎接,只见此人衣着白衣白帽,好像是来吊丧似的。孙叔敖看这位老人并非寻常之辈,连忙趋前向这位老人求教:“楚王不嫌我无才无德,命我为令尹,授我以重任。现在众人都争先恐后地赶来向我祝贺,唯独您最后一个来,还穿着一身孝服,莫非老人家有什么指教不成?”孙叔敖再三作揖,请老人指教。老人半天才开口说话:“孙大人高见,老朽我还未开口,大人已经猜到了我此行的目的。老朽有三点忠告,算作给大人的贺礼。第一,凡是身份高贵而傲慢无礼的人,百姓就会唾弃他;第二,凡是官位很高而玩弄权术的人,国君就会讨厌他;第三,凡是俸禄很多而贪得无厌的人,忧患就要降临他。”说完转身就要离开。孙叔敖听了这番话,赶忙给老人行礼,请他再多加教诲。老人又说:“地位越高,就越要谦逊待人;官职越大,就越要小心谨慎;俸禄越多,就越要廉洁奉公。您要是能时时不忘这三条,就不愁把我们楚国治理好了。”说完,飘然而去。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孙叔敖在位多年,确确实实一直在这三个方面做得很出色,使楚国大治,成为受人称赞的好丞相。  孙叔敖具有深远的政治目光。他上任以后,就积极帮助楚庄王改革制度,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仅仅三个月就把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孙叔敖敢于直言上谏,帮助楚庄王认识和改正错误。孙叔敖出任令尹的第二年(前597),楚王发动了对郑国的战争,攻入郑国都城。之后在郑国的请求下,楚王答应与郑国和谈。晋国听说郑国被围,出兵前来救援,虽然郑、楚已经讲和,但是晋军并没有退兵,还渡过了黄河。楚王在宠臣伍参的劝说下,决定攻打晋军,并扬言有谁敢提反对意见,杀无赦。孙叔敖说:“害怕严刑斩首而不敢劝谏国君的,不能算是忠臣。”于是便大步走进楚庄王的行宫,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提醒楚王不要只贪图眼前利益,而不去顾及后面的灾祸。庄王如梦初醒,立即派人前去与晋国议和。有一次,楚庄王朝令暮改,随意改大币值,造成市场混乱,经济萧条,百姓利益受损。孙叔敖又说服楚庄王收回成命,恢复了原来大小的货币。还有一次,楚庄王又下令把人们乘坐的矮车改为高车。孙叔敖又劝谏道:“命令一个接一个地下发,使老百姓不知道该照哪个命令去做,这样不好。不如下令把闾里所有的门槛都修高,坐车的人不愿一次次地上车下车,就会把车改成高的了。”楚庄王同意照办,不到半年,人们都把矮车改成高车了。  他还注意富民,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他组织民众在秋冬季节采伐树木,等到春夏时节将树木放人河流中运出山去。他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努力发展生产。针对楚国常年水患成灾的情况,孙叔敖召集人们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特别是他组织几十万人开凿的芍陂工程,不仅防止了当地的水涝灾害,而且还灌溉了一百多万亩农田。孙叔敖上任几年后,楚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百姓安居乐业,人们上下同心。楚庄王也在孙叔敖的辅佐下励精图治,成为继齐桓公和晋文公之后的第三位春秋霸主。应该说,孙叔敖为楚国的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叔敖值得称道的还有他的廉洁奉公。他生活上一直十分俭朴,自己常年穿一件老羊皮袄,出门坐拉货用的栈车,骑的是骒马。他的妻子也从未穿过绸缎。虽然为楚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孙叔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一生几起几落,但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不图个人利益,为官吏们树立了一个严谨修身、克己奉公的好榜样。楚庄王曾多次要赐他封地,他都辞而不受。  在孙叔敖晚年的时候,有个地方官吏求见他,说:“我听说高官做久了,肯定会遭到别人的忌恨;俸禄太丰厚了,就会遭到百姓的怨恨;地位太尊贵的,会遭到君主的厌恶。而如今,您当宰相这么长时间了,这三样您都有了,可为什么并没有得罪百姓和君主呢?”孙叔敖说:“我当丞相时间越长,心里就越谦虚,做事就越小心谨慎;俸禄再丰厚我也从不多取,不滥收财礼;地位虽然尊贵,但是我按照礼数礼貌待人,从不敢无礼傲慢,也正是因为我做到了这三点,才没有得罪老百姓和君主啊!”孙叔敖这么说,绝对不是自夸,而是事实。他谨记当初白衣老人的教诲,真正遵循并做到了“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取”三则信条。这个地方官听了,不禁连连点头,对孙叔敖更加敬佩了。  可是没过多久,孙叔敖就在繁忙的政务中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了。楚庄王召集了楚国最有名的医生为他治疗,也没有见效。临去世时,他嘱咐儿子孙安:“你并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才能,在我死后,你千万不要再做什么官了,还是回老家务农去吧!如果大王一定要封给你一块土地的话,千万不要争好地方,把那块没人要的寝丘要下就可以了。”他还让儿子把自己写好的奏章递上去。他平生生活俭朴,一生窘迫,没有留给妻子儿女什么财产。孙叔敖的勤政廉洁也深深影响了妻子儿女,一家人都谦逊谨慎,不求名利,生活极其俭朴。  孙叔敖的作为使楚国国富民安,他本人也受到楚国上下的尊敬和爱戴。孙叔敖去世后,全国百姓都十分痛心,深深怀念这位勤政爱民的贤相。尤其是楚庄王,失去最得力的贤臣后,悲痛万分。孙叔敖去世后,孙安就按父亲的嘱咐,把父亲的奏章呈给楚庄王。楚庄王打开一看,上面除了有关内政外交和爱护百姓、奖励耕战的建议外,还说自己的儿子孙安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才能,恳求楚庄王不要留他在身边做官。楚庄王感动至极,泣不成声。其后他经常怀念孙叔敖,想到丞相心里就充满悲哀,喃喃自语道:“孙叔敖呀孙叔敖,你至死不忘国家,多好的令尹呀!老天爷呀老天爷,为什么要夺走我最好的帮手啊!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并也遵照孙叔敖的请求,让其妻子儿女回家乡务农。孙叔敖的妻子儿女回到家乡后,衣食极其简朴,甚至到了无法维持生活的地步,以至于只能以上山砍柴为生。楚庄王虽然时常怀念孙叔敖,但仍遵照孙叔敖生前的意愿,并没有对他的家人另加照顾。楚庄王身边有个叫优孟的聪明艺人知道此事后,看不下去了,就打扮成孙叔敖的模样来见楚庄王,历数孙叔敖生前的功绩,并细述他死后妻子儿女生活如何窘迫,使楚庄王如梦初醒,遂召见孙安,请他在朝中做官。孙安遵照父亲的遗愿婉言拒绝,于是楚庄王要赐给他一座城池,孙安还是拒绝不要。楚庄王只好说:“你什么都不要,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呢,天下人也会骂我的!”孙安仍旧牢记父亲的嘱咐,只要了那块贫瘠的寝丘作为封地,说:“这是父亲临终前交待我的,我怎敢自作主张呢!”楚庄王更加怀念孙叔敖了,叹了半天气,只好同意了。  不仅如此,关于孙叔敖的件件动人事迹也流传下来,成为历代为官之人的榜样。后人为了纪念孙叔敖,曾在他的墓碑上写了一段话:“贪吏不可为而可为,廉吏可为而不可为。贪吏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而可为者,子孙以家成。廉吏可为者,当时有清名;而不可为者,子孙穷困披褐而负薪。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独不见楚相孙叔敖,廉洁不受钱。”到了清代,一位叫沈德潜的人把这段碑文收入《古诗源》一书中,题名《慷慨歌》。孙叔敖一生都牢记和遵循的“地位越高,就越要谦逊待人;官职越大,就越要小心谨慎;俸禄越多,就越要廉洁奉公”这三条准则,在今天看来仍旧令人赞叹,令人钦佩,即使作为为官者的座右铭,时刻警戒之,也不为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官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内容很丰富,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   中国历代清官的廉政事迹,单位廉政教育的教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