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做人大智慧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作者:禹贡  页数:214  

前言

《老子》,又名《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更是一部包罗万象、充满智慧的奇书。    《老子》一书的作者李耳,字聃,世称“老聃”,后世尊其为“老子”,楚国人。老子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博览群书,学识高出当世,既是当时声望最高的学者,更是出类拔萃的智者。据《史记》记载,孔子前往东周,曾专门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回来以后,他的弟子问他老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像孔子这样的大智者、大学问家都对他如此推崇备至,其学识、智慧之不同凡响,可见一斑。    《老子》一书,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围绕“道”这一宇宙万有的本体,以诗一般的语言纵论宇宙、人生、社会万象,揭示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构建起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框架宏大,涵盖万有,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言:“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见解不但精辟独到,而且能与时俱进,2500多年以来,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落伍、不合时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体现出其哲理的光辉和恒久的生命力。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社会各色人等,深研熟读《老子》的不可胜数。治国者用它不但能正本清源,而且能开启太平,造就盛世繁荣的局面,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太康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无一不是本着《老子》“无为而治”的方略,与民休养生息的结果。至于我们过去在外交策略上奉行的韬光养晦、沉着应付、随机应变、绝不当头等方针和策略,也正是对《老子》“无为不争”这一智慧学说的成功运用,为我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活动空间。当然,《老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治国者的案头必备读物,更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宝典。它对社会、人生、宇宙等方面的博大精深见解,更使它的影响涉及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权谋、外交、人生修养、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究《老子》,几乎都能从“微言”中发现“大义”,因而两千多年来,研究《老子》的著作层出不穷,仅流传于世的著作就达5000多种,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有人说,读《老子》是一种“文化热”,这种看法是肤浅的。其实,熟读精研《老子》不是“文化热”,而是基于它自身包罗万象的哲理智慧和恒久的生命力所引发的文化滚动传承。无论在哪一个朝代,人们都会乐此不疲地研读它,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如此。而且在长期的流播过程中,老子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深入到人们的潜意识里,进而演变成人们立身处世的习惯性思维和自觉行动。即使是那些没有上过学、一个字也不识的跑街窜巷的小贩,也同样会用老子思想去编织他们的生意经。走在街头,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盯倒走,看倒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清仓大处理,不赚钱,赔本卖……这是什么?这就是生意场上的“不争”,正因为商家不与顾客争,所以顾客的钱才会源源不断地流进商家的腰包里。至于现代商场上大家都提倡的、引以为时髦的“双赢”,更是对老子“欲取先予”智慧的生动诠释。    总而言之,《老子》这本书太不可思议,没有人知道它还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什么新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会不断地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人们的立身处世,影响将更为深远,这也是笔者编撰本书的出发点。    本书立足于《老子》微言大义,逐章畅谈人生处世智慧,解读社会人情世故,为广大读者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指点迷津。原文参照多个版本甄别字句篇章互异,点校精良;译文通俗易懂;感悟立足于原文精神,既阐释老子思想的“微言大义”,又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浅出地诠释如何按“道”的法则去为人处世,去解读人情世故,充满机趣。    人生虽短,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里面有太多的人情世故,要读懂人生这本书,须抓住经纬,才能事半功倍,快捷地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希望本书的问世,能让广大读者朋友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感觉,读懂人情世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松、和谐、充实、自在。    由于老子思想太博大精深,对它作任何的解释或描述,都是挂一漏万之举,本书也不例外,因此,贻误不当之处恐怕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内容概要

《老子》是我国思想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其作者是中国古代最有智慧的伟大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思想不但博大精深,而且历久弥新。两干多年以来,它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落伍、不合时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哲理的光辉和恒久的生命力却更加引人注目。

书籍目录

一、掀开虚名的面纱
二、做人不要一根筋
三、名利是无情之物
四、和其光,同其尘
五、天地无所偏爱
六、母爱是天地之根
七、不能长生,可以长寿
八、做人低调一点儿好
九、万事不可太过
十、立身要柔顺平和
十一、无用也是大用
十二、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
十三、得宠思辱是去祸之方
十四、透过表象去看问题
十五、立身处世要微妙玄通
十六、遇事顺势而不造势
十七、最好的领导总是被人忘记
十八、忠孝仁义过头就是不仁不义
十九、为政治国最忌处处标榜
二十、谋身之道贵在守拙
二十一、藏器于身只为待时而动
二十二、委曲求全也是一种保全
二十三、顺其自然胜过强力为之
二十四、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二十五、天人合一是和谐人生的标尺
二十六、不要被名利和地位冲昏头脑
二十七、不为世俗偏见所约束
二十八、知强守弱是强者自存之道
二十九、说话做事怕走极端
三十、不要逞强使气
三十一、强权不能解决争端
三十二、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十三、认识自己,战胜自己
三十四、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伟大是因为很平凡
三十六、战胜对手首先要成全对手
三十七、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三十八、不要太在乎繁文缛节
三十九、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四十、做人不能没心眼
四十一、立身难,立言更难
四十二、待人处事妙在斟酌损益
四十三、弱者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四十四、生命比钱财更重要
四十五、不完美才是最完美
四十六、做个知足常乐的人
四十七、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四十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四十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五十、安逸享乐不是长寿之道
五十一、不要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五十二、闭塞视听是为了耳聪目明
五十三、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五十四、看问题要善于触类旁通
五十五、人要永葆一颗童心
五十六、言易招尤,管住自己的嘴
五十七、要想无事,就不要生事
五十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五十九、有素质的前提是有涵养
六十、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一、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六十二、盗亦有“道”,干哪一行都不能违“道”
六十三、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六十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六十五、聪明人最爱干傻事
六十六、先做人后做事
六十七、我有三宝,持而宝之
六十八、善胜敌者不怒,善用人者为之下
六十九、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七十、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七十一、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七十二、人要自爱自重,但不要自以为是
七十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章节摘录

老子开篇提出了“道”这个概念。“道”是什么?西方人称之为“规律”,不过,规律远不能概括“道”,“道”博大而精深,超越一切,涵盖一切,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它的生成物,也是它的存在物。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天为“天道”,在地为“地道”,在人为“人道”,在官为“官道”,在商为“商道”……无形无状,无影无像,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所以叫它“道”,只是为了称述的方便,其实,你还可以叫它阿猫阿狗或者其他什么的。    人的最大毛病就是执著于语言,执著于某个概念、名称,常常把概念、名称看作是事物本身,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恰恰由此而产生。    概念也好,名称也好,不过是事物的一个代号而已,和事物本身并不是同一的,它们常常会发生错位。比如你的名字叫张三,其实你还可以叫张五或其他,即使你一直以来都叫张三,你也深信自己就是张三,但张三不一定是指你,普天之下叫张三的人有很多。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以用概念来表达,但概念不等于“道”本身;名称可以用来指代事物,但名称并不能跟它所指代的事物划等号,它只是这个事物的一个代号而已。老子开篇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看待“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很明显,“名”和“实”是不能互换的,名不副实的现象充斥着大千世界,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世人不知此理,往往执著于那个可有可无的“名”,比如职位、名誉、荣誉、头衔、绰号等等。这些名称如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你倒可以去在乎一下,如果名不副实,你拿来干什么?为它忙碌,为它奔波,到头来,也只是徒有虚名,白费工夫。    有一位姓陈的小伙子,很在乎头衔,最先在一家文化公司做编辑,因专业底子深厚,业务能力突出,老板很赏识他,给了他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工资待遇仅次于总编,只是没有给他什么编辑室主任、副总编之类的头衔。老板还经常请他吃饭,一起出去休闲,但他总觉得缺点什么。在一次招聘大会上,他和一家IT公司的老总聊上了,两人聊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老总当即表达了希望他能加盟公司的愿望,并许以副总的头衔。小陈非常感动,回到公司就向老板提出辞呈,老板再三挽留,并说正打算给他加薪,但他去意已决,只好准辞。小陈来到那家IT公司,老总确实给了他副总的头衔,安排了一间豪华办公室,还给他配了一位漂亮的女秘书,让他主管销售工作。小陈感激老总的知遇之恩,工作非常努力,到处跑业务,拉订单。可是半年下来,不但工资没有领到,奖金没有拿到,手里还捏着一大把差旅费的报销凭证。每次去财务报销,财务说,账上没钱找老总。可是,每次找老总,老总都说眼下资金紧张,得维持原材料采购方面的开支,等回款到位后,一切都不成问题。就这样过了半年,小陈待不下去了,只好辞职。辞职时,老总还说等资金到位后,一定把他应得的工资、奖金和差旅费给他汇过去,可是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拿到一分钱。他由衷感叹道:做人要务实,不要太看重虚名,都是头衔惹的祸,害得他又要重新找工作!    扯远了,还是回到“道”这一话题上来吧。对于“道”的认识,我们一定不要执著于概念去望文生义,否则就离“道”太远了。“道”是一种存在。从大的范畴上讲,“道”有两种存在状态,即“无”和“有”。    “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道”在天地产生之前的一种存在状态,在天地产生之后,这种状态也依然存在。    “有”,指天地间一切有形、有色、有声的物质,是“道”的另一种存在状态。顺着这个“有”,追根溯源,就能发现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    “有”和“无”好比佛教里说的“色”和“空”:一切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东西,比如山河大地、人和动植物、太阳、星星等,称之为“有”,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色”;一切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比如空气、人的意识等宇宙中一切无形无状、无色无味的东西,称之为“无”,也就是佛教里所说的“空”。茫茫宇宙就是由“有”和“无”两种事物存在状态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没有“无”,一切“有”就无法产生,更无法发挥它的功用,比如一间房子里面如果不是空的,而是实心的,那就没法住人、存放东西,房子也就不成其为房子。没有一切“有”的东西为媒介,你便无法感知“无”,更无法追本溯源,参悟大“道”,发现天地万物的本原。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如果没有鱼在里面游弋,我们如何能感知水的存在,又如何感知水是生命之源。所以,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和“有”都是“道”的产物,只因各自的存在状态不一样,老子才给它们取了两个不同的名称。它们都是“道”的载体,和“道”一样深奥难测、妙不可言。正因为它们深奥难测、妙不可言,通过有机组合,整个大千世界才显得如此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立身处世,我们只要把握了“有”、“无”之妙,就能参悟大“道”,以“道”为万能钥匙,打开宇宙、人生、社会的一切奥妙之门。    P2-4

编辑推荐

禹贡编著的《老子做人大智慧:中国人的柔性处世哲学》立足于《老子》微言大义,逐章畅谈人生处世智慧,解读社会人情世故,为广大读者营造和享受和谐人生指点迷津。原文参照多个版本甄别字句篇章互异,点校精良;译文通俗易懂;感悟立足于原文精神,既阐释老子思想的“微言大义”,又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浅出地诠释如何按“道”的法则去为人处世,去解读人情世故,充满机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子做人大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