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姜琍  页数:4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斯洛伐克是1993年1月1日独立的年轻国家,位于欧洲心脏地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斯洛伐克自然风光美丽,历史文化遗产丰厚,民俗多姿多彩。斯洛伐克民族历尽沧桑,饱经磨难,但自强不息。独立后的斯洛伐克经过多年努力,现已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并于2004年5月1日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本书资料翔实新颖,写作厚今薄古,对斯洛伐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是了解和研究斯洛伐克的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姜琍,江苏南通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欧语系捷克语专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表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捷克和斯洛伐克问题的研究,著有列国志《捷克》(合著)并发表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多篇。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自然资源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第五节 国徽、国旗、国玺和国歌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上古简史   第二节 中古简史   第三节 近代简史   第四节 现代简史   第五节 当代简史   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 第三章 政治   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   第二节 议会与全民公决   第三节 总统   第四节 政府   第五节 司法机构   第六节 政党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节 农林牧副渔业   第四节 工业   第五节 商业和服务业   第六节 交通与通信   第七节 财政与金融   第八节 对外经济关系   第九节 旅游业   第十节 国民生活   第十一节 社会保障 第五章 军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军种与兵种   第三节 兵役制度、军衔制度和军事院校   第四节 国防工业和武器出口   第五节 对外军事关系 第六章 教育、科学、文艺、卫生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文学艺术   第四节 医药卫生   第五节 体育   第六节 新闻出版 第七章 外交   第一节 外交政策   第二节 同美国的关系   第三节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第四节 同邻国的关系   第五节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第六节 同中国的关系   第七节 同俄罗斯的关系 附录  一 政府管理机构  二 新闻媒体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喀尔巴阡山脉  斯洛伐克所有的山脉都属于西喀尔巴阡山脉和东喀尔巴阡山脉,西喀尔巴阡山脉占据了斯洛伐克最多的一部分地区,它又可分为外西喀尔巴阡山脉和内西喀尔巴阡山脉。    外西喀尔巴阡山脉从布拉迪斯拉发开始呈大圆弧状沿着斯洛伐克与捷克和波兰的边界,一直延伸到与乌克兰的边界。外西喀尔巴阡山的山脉和盆地都排列成带状,有许多逐渐过渡的地带,地形比较单一,不是块状的砂岩山,就是页岩盆地。主要的山脉和盆地有:白喀尔巴阡山脉、瓦赫河畔谷地、亚沃尔尼克山地、贝斯基迪山、奥拉瓦盆地、斯皮什·马古拉山地、雷沃恰山地、皮耶尼尼山地、鲁博夫尼亚高地和切尔格山地。    白喀尔巴阡山脉绵亘于斯洛伐克和捷克的交界线上,其中部抗蚀的砂岩山形体高大,两侧的山麓呈丘陵状。奥拉瓦盆地位于白奥拉瓦河与黑奥拉瓦河汇流处,盆地表面平坦潮湿,河流沿岸为沼泽。斯皮什·马古拉山地位于塔特拉山的东北端,地形自西向东徐缓倾斜。雷沃恰山地是块状复合山体,四周都是洼地,山脉中部高,东部呈辐射状,西部和南部地势较低。皮耶尼尼山地和鲁博夫尼亚高地呈波状起伏,地面强烈切割,地形多样。    内西喀尔巴阡山占据斯洛伐克的整个中部,由38个形态各异的地形区组成,根据形态、地质构造和起源分为四大地貌区:中心山脉、火山山脉、斯洛伐克鲁多霍日山地和喀尔巴阡盆地和谷地。中心山脉是旅游胜地,火山山脉是最大的稀有金属蕴藏地,斯洛伐克鲁多霍日山的森林植被最好,喀尔巴阡盆地和谷地是人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    中心山脉的面积最大,构成地形区最多,它由下列地形区构成:小喀尔巴阡山地、瓦赫河畔伊诺维茨山地、斯特拉若夫山地、苏洛夫山地、小发特拉山地、日阿尔山地、大发特拉山地、霍奇山地、特里贝奇山地、低塔特拉山、塔特拉山、布拉尼斯科山等。    塔特拉山脉不仅属中心山脉地区,而且是整个喀尔巴阡山系最高的山脉,同时也是西喀尔巴阡山唯一真正具有高山地形的山脉,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其中550平方公里位于斯洛伐克境内(其余部分在波兰境内)。塔特拉山脉除有典型的冰川地形外,还有复杂的构造地形和高山岩溶地形。    低塔特拉山面积最广(长约100公里,宽30公里),最高峰为琼别尔峰(2043米)。低塔特拉山核心是结晶岩,两侧是中生代褶皱层,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西部的琼别尔山和东部的克拉尔霍拉山。低塔特拉山的顶部曾受冰川侵蚀,有17条冰川。    大发特拉山呈长方形,长约40公里,宽20公里,山脉分为三种不同地形:东南部以页岩为基底,中央山脊呈平坦的高山地形;西部的石灰岩与白云岩构成形状古怪的山崖和岩溶谷;北部的花岗岩地带呈宽阔浑圆的地形。    小喀尔巴阡山地的地形狭窄高峻,山脉长180多公里,宽仅6~7公里,是维也纳盆地和多瑙河低地之间的分界线,虽然最高峰只有762米,但在相邻低地的衬托下显得高峻。    火山山脉位于中心山脉以南,是最年轻的山脉,虽然高度比中心山脉低(最高峰海拔1458米),但以陡峭的山坡和狭窄的谷地而著称。火山山脉根据外貌可分为三部分:东部的高山带、西部的维索卡山群和南部松软的低高地(500~600米)。下列山地都属于火山山脉:赫龙河畔伊诺维茨山地、什贾夫尼察山地、克鲁皮纳平地、亚沃列山地、策罗瓦盆地、斯拉纳山地和泽姆普林山地等。    斯洛伐克鲁多霍日山地是位于斯洛伐克中心位置的坚硬山体,呈块状,是一列中部为古生代岩石,南北两侧为褶皱中生代岩石的大穹状山,西斯洛伐克的石灰岩山脉,如斯洛伐克岩溶区、斯洛伐克天堂和木兰平地也属于斯洛伐克鲁多霍日山地。斯洛伐克岩溶区是中欧面积最大的岩溶区,是典型的岩溶高原复合体,中间被一些河流的河谷切人,分成几个高原,地上和地下都发育着岩溶地形,最著名的溶洞有多米察洞、贡巴塞克洞和亚索夫洞等。    在斯洛伐克鲁多霍日山地的南部边缘是南斯洛伐克盆地,其他位于内西喀尔巴阡山的盆地有上尼特拉盆地、日利纳盆地、图尔恰尼盆地、塔特拉山麓盆地、日阿尔盆地、普雷肖夫盆地、兹沃伦盆地、霍尔纳得盆地、科希策盆地和上赫龙盆地等。    日利纳盆地位于三条河会合口地带,呈不规则三角形,表面起伏如丘陵,海拔高度为330~550米。日阿尔盆地底部是松软的火山沉积物和河流堆积物,盆地呈三角形,海拔高度为220~400米。兹沃伦盆地地势北高南低,是一个底部高低不平的大洼地,沿着赫龙河延伸。    东喀尔巴阡山脉绵亘于斯洛伐克的东北角,其外部的低贝斯基迪山地和布科夫山地外表上与外西喀尔巴阡山脉相似,只是海拔高度比较低。低贝斯基迪山地包括拉博雷茨和奥达夫高地。东喀尔巴阡山脉的内部是维霍尔拉特山地,顶部由火山活动发育形成,最高峰1074米。    P13-15

编辑推荐

清代魏源编辑刊刻了大型志书《海国图志》,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了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如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列国志》丛书。该丛书以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形式出现,资料详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兼备学术性和可读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斯洛伐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关注分离后的斯洛伐克!
  •   一本介绍斯洛伐克的好书。
  •   可以说一本书快速认识一个国家
  •   此书适合研究斯洛伐克问题的学者阅读。
  •   第一次邮寄错了,又折腾了一趟
  •   东西不错,里头的东西写得很详细,对斯洛伐克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买来试试~~不过里头的内容有点枯燥了,多是历史地理经济方面的,图片也不是太多...综合来说对于了解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是足够了~不错~
  •   从古代写到近代,涉及到斯洛伐克的方方面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