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角儿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语文  作者:白燕升  页数:28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首次全方面呈现梨园真实生态。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与40余位梨园名角独家对话。收录了白燕升和张火丁、裴艳玲、计镇华、马兰、陈智林、王君安、吴江、谢涛、张克、韩再芬、孟广禄、李胜素、常香玉等的对话。    这些角儿在作者面前坦露心扉,畅言戏台上的喜悦与忧伤,戏台下的酸甜苦辣。许多语言生动传神,能使人窥见名角们心底乾坤。

作者简介

  白燕升,在河北沧州黄骅的农村长大。
  199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
  2001年荣获主持人“金话筒”奖。
  2007年担任“CCTV春节戏曲晚会”总导演。
  2009年3月,自传体散记《冷门里,有戏》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同步上市的演唱专辑“燕歌行》由扬子江音像有限公司总发行。
  现,为CCTV-11戏曲频道主持人、制片人。
  作为中国戏曲在电视舞台上的代言人,白燕升凭着良好的文学素养,以稳健儒雅的气质。明快大气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用极大的热忱和人格魅力碰撞出了艺术图儿里可贵的真实,以及鲜为人知的人间百态,被誉为“充满人文关怀和书卷气息的主持人”。

书籍目录

生命与职业的“人戏不分”众望寻他千百度序自序 热衷“包养”是一种耻辱张火丁:嫁给了舞台莫言:我要写戏裴艳玲:把男人演透了郭宝昌:不懂美学别糟蹋国粹计镇华:演戏的大王马兰:情归何处陈智林:没有艺术家,只有艺术品王君安:“宝玉”归来“芳华”依旧吴江:行者无疆谢涛:表演不“留缝”张克:章子怡的京剧老师韩再芬:徽州女人孟广禄:“哗众取宠”李胜素:不爱侠女爱青衣时白林金芝:往事并不如烟常香玉:谁说女子不如男胡炳旭:京剧交响第一人的情与爱吴琼:追赶什么于魁智:想当兵徐玉兰王文娟:红楼一梦五十载周东亮:小戏大做王冠丽:评剧情大鼓缘梁伟平:淮剧岂能在上海消失李桂英:锡剧不是小剧种赵志刚:越剧王子的皇帝梦史依弘:依然弘扬京剧黄新德:不要把肉麻当有趣张建敏:“断桥”情难断李小锋 张宁: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摇滚王蓉蓉 杜鹏:戏为媒王惠:中州铿锵第一人杨赤:叱咤山海间吴凤花:越剧霸王张建国:打开了另一扇门杨俊:天仙配未了情丁凡:看戏买票才光荣沈铁梅:麻辣诱惑尚长荣:永远不称派马金凤:愿为奥运再挂帅黄宗江:戏痴的三层初恋感恩“对话”戏里不知身是客

章节摘录

插图:张火丁:嫁给了舞台张火丁:现受聘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程派名家。她,风姿万千:春秋亭下婉转娇嗔,金山寺旁柔肠仙态,春闺梦里痴而不惘;她,含蓄方正,从不多言一字,从无苟且一笑,让观众如痴如狂,紧紧相随。不落俗流的她造就了骨格清奇的独特,成为当今中国杰出的京剧程派传人。2007年1月3日,她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年京剧交响音乐会暨张火丁个人演唱会"反响震撼空前,创造了140万的惊人票房,成功拍出了38万元的天价演出服,让艺术市场叹为观止。张火丁原名"张灯",不知名字是否包含某种宿命,也不知她为何改名,但张火丁真的"火"了!京剧程派一定不是旦行里最"完美"的流派,也不是最"华丽"流派,但是,程派"清脆似笛,和婉如箫"的明暗疏密,顿挫跌宕却带给了人们别样的审美愉悦,让人流连回味。十三年前,即1996年"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评选时,一出《锁麟囊》让我看好火丁的未来,今天看来,庆幸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地点:人民剧场。1999年,应火丁邀请,主持了她的个人专场,领略了她全面的技艺,尤其是她的《绝路问苍天》,半小时的独角戏,仅靠唱,让观众走进了祥林嫂的悲惨世界。地点:人民剧场。传统戏,火丁演得很娴熟了。现代戏,《北国红姑娘》不敢评判,因为没关注。《江姐》的上演,惊讶于她的挑战!因为,歌剧、电影都有范本在先。几年前的《江姐》首演,我去观看,看到一半,我趁暗场无人注意溜之大吉。地点:人民剧场。事后不久,火丁约我参加她的《戏曲人生》,在录制现场,我还坦诚地说《江姐》没看完就先走了,似乎表达了对火丁创新的疑惑。火丁每有新戏演出,我总能第一时间接到她的邀请。有一回,我带着不太爱戏的妻子去全国政协礼堂看火丁演出的《白蛇传》,《断桥》一大段唱下来,妻子早已泪流满面。回家的路上,妻子告诉我:"张火丁就是白素贞。她对于京剧,就像我喜欢的王菲对于歌坛。"火丁一向内敛、低调,不事张扬,但她倔强执著。起初,我们给她的访谈取了两个标题"程门冷艳"和"骨骼清奇非俗流",我看都合适。很多人至今还记得我和火丁的那次特别对话——我问十句,她答一句。我喜欢那种交流,因为真实。有一天,黄健翔打电话跟我要《绣红旗》的曲谱,他替远在南京的妈妈索要,黄妈妈是戏迷,唱这一段,参加区里的京剧比赛。与此同时,那段时间,我接到的观众来信里,不少人都表达了对火丁演唱的《红梅赞》《绣红旗》等唱段的喜爱。我很受触动,在当今,一出新戏,一出现代戏上演后的两三年时间里,核心唱段能够流传,能够传唱,让人惊叹!2006年12月11日上午在奥运新闻中心举行了"张火丁个人演唱会"新闻发布会,火丁早我先到,一见面我问她:"今儿想说点儿什么?","别提啦,准备了三天,到这儿一紧张,全忘了!"火丁说完我俩都笑了。发布会我主持,台上除了主办单位的老总、火丁,还请来了和京剧有着几十年缘分的本次演唱会指挥胡炳旭先生及晚会导演,媒体记者来了不少。原本是一次普通的发布会,由于不少火丁迷的到来使现场气氛变得温暖了起来。我开场先讲了对火丁十年来的印象。我说,喜欢火丁的人很特别,很多并不是戏迷,也并不了解程派,他们或是被她特别的名字,或是被她含蓄内敛的气质,抑或是被她低回幽怨的嗓音所吸引,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不少人虽然不懂程派,不了解程砚秋,但愿意从自己喜欢的火丁身上寻找认同!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朋友,其中最痴迷的是一位部队干部叫樊清华,他对火丁有个评价:未成曲调先有情!几年前为了认识火丁,为了请火丁吃顿饭,竟然先想方设法认识了我,当然现在我俩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发布会上,火丁"超水平"发挥,讲得干脆利落,自在从容,会后我"表扬"她,她说,这几天没白背,都想起来了。让我感动的是"火之丁丁戏迷网络社区"的一帮年轻戏迷的发言和行动,他们显然做了充分准备,拿着工工整整的稿子动情地表达着对火丁的爱!还有的忙着拍照留资料,跑前忙后,俨然当成了自己的事。喜欢火丁的人可能骨子里有某些相似之处,看到这些可爱的年轻人,我也很激动,还和他们索要了一本"社区"自制的书《青衣休笑我》,里面的文字全跟火丁有关。这群年轻人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许多人难以理解的情感。书的扉页有这样一句话:所有喜欢火丁的人们——被火丁照亮,也相互照亮;被火丁温暖,也相互取暖。对火丁的艺术见仁见智,自然不只有一种叫好之声!我也想告诉火丁,记不清谁说过,程腔应是:清新似笛,和婉如箫。既要明亮清脆,又要低回幽怨。我认同这种审美,也由衷地希望火丁能达到这种意境。2007年1月3日,人民大会堂,张火丁京剧交响乐个人演唱会举行。我参与策划并主持了晚会。此时,火丁婉拒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的颁奖。那天演出结束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梦,一场在人民大会堂奏响辉煌序曲,150分钟后圆满而平静落幕的一场梦。兴奋得让我彻夜难眠,但那种空前的幸福感——来自对火丁、对梨园的百感交集,遥远而缥缈,时而触手可及,时而宛如幻梦。张火丁不负众望,一个纤弱的身影,三套精美的华服,九段跨越古今的交响演唱,几句质朴温暖的问候和感激,足以震慑了的。那夜华灯照耀下的人民大会堂。近五千位喜欢程派艺术,倾慕张火丁的观众济济一堂,少了几分戏园里的捧好热闹,多了几分宁静的欣赏和弥漫在整个会堂中心有灵犀的沟通。"2007张火丁新年交响京剧演唱会"在中国乐坛杰出的指挥家胡炳旭先生的执棒下缓缓拉开序幕,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音乐家们用西洋乐器开启了京剧程派演唱会的篇章。第一次和交响乐队合作,第一次整场清唱,第一次在中国最高级别的会堂展现程派的幽咽抑扬,这些第一次,对于火丁真可谓是个挑战。作为这次演唱会的主持人,作为和火丁多年的好朋友,从下午排练开始,到晚会结束,整整十个小时,我为她捏了一把汗。显然,火丁是紧张的。不过,演员偶尔必要的紧张,可以兴奋地调动她最佳状态,可喜的是火丁的紧张的确带来了正面的影响,获得了满堂好。下午排练时我见到火丁,她一袭运动装,正和乐队、音响、整个会场的舞台布局紧锣密鼓地配合、排演。她告诉我前夜自己很早就躺下了,怕睡不着,吃了一片安定。她深吸了一口气,对我说:"只希望今天早点过去。"我能理解,对于唱响人民大会堂的梨园第一人,所承载着的东西的确会让一个青年演员不好驾驭。火丁这次付出了胆识、勇气,我为她兴奋:"今天你是主角,今天,整个人民大会堂都是属于你的。""怕的就是这个,我希望他们都别看我才好。"火丁向来低调,她的本色很特别。北京那年的第一场大雪还未融化,近五千人无论从全国各地赶来,还是从海外飞来,他们来到人民大会堂,看的就是火丁。顺便说一句,当晚票房收入高达140万。作为主持人的我,其实也有一些忐忑,除了替火丁捏了一把汗,我当晚还要客串一把"拍卖师"。这次演唱会,火丁要完成一个心愿,她要把当晚演出的一套白色真丝手绣旗袍现场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国家"母亲水窖"工程——这是一项造福于陕甘宁地区缺水的穷苦人民的举措。出席演唱会的全国妇联罗兰英部长告诉我:"一千块钱就可以让一户人家喝上纯净、健康的饮用水。十万元人民币便可解决整整一个村落所有人的水源。"我憧憬着那个能解决整整一个村落的理想价位。张火丁演唱的第二个篇章结束后,我这个非专业的拍卖师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了一场半个小时之久、此起彼伏的竞拍活动。这件白色手绣旗袍,经过激烈地频频上涨地喊价,最后成交的价格超出了当晚所有人的想象,没想到一位青年演员的演出服和一项爱心慈善事业的结合,可以带来如此空前的火爆。最后,一位来自陕西的企业家拍走了这套洁白旗袍。全国妇联的罗部长为他颁发了证书,他上台领奖时激动异常,他的老家在陕北农村,老母亲还在那里,现在富裕了,他希望为家乡的人民做点事情,当然,这里也蕴含着对张火丁的支持和喜爱。这次拍卖最后成交的价格竟高达38万元,这个价位远远完成了火丁的心愿,并能解决陕北近四个村落的饮用水,让更多的孩子和母亲拥有健康。我除了激动以外就只剩感动了……在很多场合,我都会讲到这"38万"和"140万"!这里面有爱!有价值!更有尊严!如果多一些这样的"38万"和"140万",舞台上下就都有了希望!2007年10月2日、3日,北展剧场。每场近3000个座位,又是演出戏曲的一个考验!一出交响乐从头至尾伴奏的《江姐》,一出程派传统戏《锁麟囊》。这次,为了专心排练演出,她又一次婉拒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的颁奖。火丁的心中,观众至上!戏比天大!火丁很低调,不了解的人说她"怪","孤僻"。不错,她不爱交往,但对艺术很较劲;她不愿入世,但艺术很入流。黄梅戏名家马兰说得好:作为艺术家,一定要保持和世俗的距离,这样,才会更纯粹更单纯地投入艺术!火丁做到了。但生活中的火丁也就有了"孤陋寡闻"的一面,十年前,有一次在外地演出,我和火丁同时乘电梯下楼,电梯里只有我俩,我随口说了一句:VIP待遇。火丁认真地问我:什么叫VIP呀?我看了她一眼,笑着没解释,她也笑着没再问。难道是她幽我的默?想起我敬佩的戏曲名家裴艳玲说的话:我生活当中是个虚幻的,我真正的灵魂在舞台上。这与根据她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人鬼情》中秋芸的台词异曲同工:"我已出嫁,我嫁给了舞台"。在我看来,火丁也是。火丁一向惜字如金、惜羽如玉,很少接受访问,很少参加清唱晚会和综艺晚会。每次演出前一个月,更是拒绝任何应酬和采访,以保证排练演出达到最佳状态。她的工作室每年在京、津、沪等地的演出场次也都严格控制。火丁深知自己的演出市场需求但从不滥演,也不屈就演出商的临时加演安排,我行我素的个性,使得她有意无意地在市场上制造了"饥渴效应"。以至于每次演出场面之火爆,令人误以为进入当红港台歌星演唱会的现场。尤其演到戏的结尾处,观众纷纷起立,用掌声和伴唱为张火丁敲打节拍,炽热气氛几欲掀翻剧场顶棚。2008年9月,火丁离开了国家京剧院,来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一时间,让很多喜爱关心她的戏迷不解、失望,他们误以为从此难觅"偶像"踪影。事实上,校方真诚的邀请,是希望火丁的加盟以充实师资力量,同时非常支持火丁在艺术方面的执着追求和持续发展。院方领导向为张火丁艺术生命担忧的戏迷保证:一定会教、演结合,不让张火丁离开京剧的大舞台半步。2009年新年伊始,教师身份的张火丁携中国戏曲学院学生班底重返京剧舞台,上半年,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再次引起极大关注和热情期盼。2009年10月16日和18日,张火丁将继续在北京上演《龙凤呈祥》和《锁麟囊》,届时我们将再次一同见证辉煌的程派传奇。

媒体关注与评论

燕升是听着河北梆子唱着河北梆子长大的。他的性格里有英雄般的骨气,又有赤子般的真情。他不谄上,不阿贵,敢于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是一条痛快淋漓的汉子。我个人认为,燕升是上天为我们准备好的戏曲主持人。  ——著名作家 莫言燕升访谈,为中国戏曲、梨园艺人不经意地整理出一部部色彩斑斓的口述历史。作为一个职业电视主持人,远离时政财经、娱乐时尚的白燕升潇洒游走梨园史诗,为这个传统文化颓落的时代创造、贡献着特有的价值。  ——澳大利亚访问学者 谢青桐鼎沸人气燕声高,白袖善舞红袖悄。艺海无涯人有道,心存大爱何寂寥?  ——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总编辑 薛宝生面对愈来愈显凋零衰败的传统戏曲,他跟同道一起竭尽全力,支撑古老大厦的雕梁画栋。从燕升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可敬的文化传承。  ——江苏作家 黎化梨园几春秋,独上高楼,试把美景欲揽收。菊坛小径可通幽?寂寞守候。生旦净末丑,百家聚首,燕升访谈戏苑有。传统国粹出奇葩,数尽风流。  ——《中华起名大观》作者 谢海东他是一位超级戏迷,一位真正的内行。一位够资格的剧评家。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从他那里听到了一种很专业的声音,看到了一种很诚恳的眼光。到今天为止,白燕升的名字,已经很难被中国当代戏曲的关注者们轻易删除。  ——著名学者 余秋雨燕升条件很好,什么节目都能主持,但他偏偏选择了戏曲,而且主持这么长久,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兴趣使然了。我理解,戏曲里定有偶被淡忘的失落,也定有暗香浮动的奥妙。如果你相信燕升,那就相信他的选择,相信他的眼光,并和他一起在书中回味过去,畅想未来。  ——著名主持人 赵忠祥

编辑推荐

《那些角儿:一个“外行”眼中的梨园》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些角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我认为这是白燕升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书,当然里面也不全是他个人的话.本书对于了解"当今中国梨园最成功的戏曲演员和当今中国戏曲界的现状"有很大帮助.个人非常喜欢.本书还可以用来细细品读,慢慢回味.非常不错的一本书.期待"小白"同志将来能多出一些这样的书.货真价实,物超所值.
  •   我觉得可以把这本书作为戏曲曲艺中的畅销书来上架,在如今充斥着快餐式阅读的书市中这样的一本写中国戏曲文化的书真是难得,值得细细品味。同时可结合网络上的燕生访谈视频来看,对喜爱戏曲文化的读者来说,相信一定受益匪浅。
  •   我很喜欢看白燕升老师的书,通过他的讲述让我了解了戏曲演员幕后的故事。以后继续关注他
  •   喜欢白燕升!
    彩色版的!
  •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内容详实插图精美,对我们能进一步了解梨园行的演员精湛表演很有益。
  •   喜欢戏曲的人应该买一本
  •   说实话当初买那些角儿这本书时是冲着其中的某一两个喜欢的角儿才买的,可是看了全本书之后对其中所有剧种里的所有角儿都很是喜欢。希望再写些这样的书将此本书中没写到的角儿也让我们大家了解了解。
  •   封面还好,但里面有些花哨
  •   好!喜欢!厚重!
  •   质量真好,值得珍藏
  •   不错的书,老爸非常喜欢
  •   同事推荐买的
  •   发货迅速,送货快捷,服务优良。图书质量不错,文字图片十分清晰,很受读者欢迎。
  •   给妈妈买的。妈妈喜欢看
  •   OK OK OK OK OK!!!!!!!!!!!!!!!!!!!!!!!!!!!!!!!!!!!!!!!!!!!!!!!!!!!!!!!!!!!!!!!!!!!!!!!!!!!!!!!!!!!!!!!!!!!!!!!!!!!!!!!!!!!!!!!!!!!!!!!!!!!!!!!!!!!!!!!!!!!!
  •   作为戏曲频道的忠实观众,因为喜欢戏曲而喜欢上了主持人,在欣赏曲目的同时也更关注“那些角儿”。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样板戏“的强力灌输下,八大样板戏张口能唱,因而有了与作者相似的学戏经历,至今胡琴一响都能勾起异样的情感和回忆。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对“那些角儿”的关注。正如作者所说,看戏更多的是看人,很多戏都是因人而生动的。如程派青衣张火丁一曲《春秋庭外》掀动的多少戏迷的痴狂。在当今,““角儿”依然最重要。读艺人这一本本活书,每一位艺人也都是一部岁月的书卷,阅尽人生沧桑,睿智而厚重。他在戏里读懂人生,在梨园行中参透了事理,人戏不分,戏如人生。

    裴艳玲先生说的好:我生活当中是个虚幻的,我真正的灵魂在舞台上。

    让我们跟随作者在书中回味过去,畅想未来吧。
  •   通过这本书,能够让读者从普通人、“外行”人角度,去领略传统文化里中国戏曲的巨大丰富内函和美丽世界。同时,这本书也能鼓舞从事这个行当的演员们,特别是以此为事业的各剧种领军人物,让他、她们倍感时代和社会的正面压力与需求,感到真正关心和需要祖国传统文化的还大有人在,大有可搏的市场。谢谢白燕升,谢谢这些认真付出打拚戏剧事业的艺术工作者!
  •   不错的书,虽然是梨园行的事,但悟得却是做人的理。
  •   书的内容确实和其他评价一样,都是电视节目里的,但对我有些还是有用的,毕竟没有经历一遍遍的看视频。但书的排版真是不敢恭维,有些凌乱,觉得太不符合人们的阅读审美习惯,一窄一宽的板式,紧凑的行距,总是让我读上一会就感觉眼睛疲劳。希望出版社的版设设计者能够理解一个读书爱好者的眼睛的承受能力。
  •   文字倒还脱俗,内容欠缺新意~~~没有挖掘出各个戏种、演员最独特的东西,多是逢场作戏的溢美之词,呵呵,提高文学修养者倒可借鉴一二~~~~~~~~~装帧精美、版面设计喜欢~~~~~~~
  •   完全是《戏苑百家》的文字版,没有任何删减。
  •   题材不错,但文笔不是很好,排版更是奇怪,看起来不舒服
  •   这书纸质好,图片靓,而且内容也好!白燕升真的让人钦佩,非常有责任感,非常有思想,非常真实!
  •   喜欢主持人白燕升,对戏曲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作品非常细腻,写作手法清新,读起来轻松,对喜欢戏曲的朋友推荐阅读
  •   不同的人物解读,了解不同的人性,但仅仅只是了解,通过白燕升去了解
  •   因为我不是戏迷,这本书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大吸引力,内容都是关于戏曲演员的
  •   白燕升是央视最受欢迎的主播之一,不知为何退居后台。因此只好看看他写的书了。他对戏曲一片真情,情之所至,说了一些真话,傻话,得罪了一些人吧?但是,比起现在占据荧屏的那些自以为‘内行’的外行们,他才是‘外行’中的内行。
  •   老爸非常喜欢京剧,送给老爸的,他很喜欢!
  •   书包装很不错,送货速度也可以。特别是大年三十这天能到货已经是个惊喜了。
  •      白燕升,我想你看到。这样的五颗星不是给你这个作者的,而是给那些至情至性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的。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关于弘扬戏曲的梦,名利看的要比当今娱乐圈淡得多,他们每一个人对中国文化都有自己的一番思考,对老师更是浓情厚意……
       书中,白燕升配了一些说明,字里行间显示这他那种自信,甚至自负。尽管我完全相信他在戏曲方面的积淀绝对不是盖的,但是他把自己的小聪明看的太重,太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主持人,只是一个陪衬,这点他不懂。
       那天戏曲进校园的讲座,让多少人失望了,让多少人的期盼变成了一声叹气,我们的称呼从刚开始的“白叔儿”到“帅叔儿”一直到最后的“挫男”。这种转变,估计不只是我们,还符合了很多人的心情。
       原本定于一点半的讲座,白燕升迟到了半小时,在几百人的教室里,热得都出了汗,我们把这个理解我“派儿”,情理之中!之后居然会抱怨这个学校的设备太差,讲座的硬件准备不充足等一系列事情。我真不知道这个央视主持人是不是养尊处优惯了,我们这个小学校的设备如果真能和央视比,你们那个央视大楼还建个什么劲。
       讲座的内容,行云流水,不容置疑。之后,一个赶到大学里来听讲座的高龄老太太送了一篮子东西给他,但是当老太太问道他老婆的时候白就匆匆结束了讲座,京剧社关于请他一展歌喉的要求也没有实现。之后匆匆离场,像是完成一场做报告的任务一样,离开。
       白燕升真的就是那种只可远观的状态,无论才学能力都没有二话,但这位仁兄的眼光似乎只能放在那些名家身上,将我们这些小人物小学校里的小学生都看做是不知道什么是戏曲的白痴。即使不是这样,他是一个主持人,也并不是什么教育家,除了完成台里布置的任务,哪有什么普及基础知识的义务啊!
       师姐说,白燕升,你离我们那么近,那么远。
       我想,你真的是该学学改正的行为方式了!
  •     白燕升的新书《那些角儿》刚拿到手便被同事借走看,隔了很久才还给我,我知她并不爱看戏,大约当了人物传记来看吧,可她说写得挺好的,从一个非戏曲爱好者的角度来评价,也提醒我在读的时候要更加客观,可我还是多多少少夹杂了个人的感情进去,因为书中的那些角儿大多数都是我熟知并且喜爱的,无法不先入为主。
      其实白燕升在戏剧界也算得上一个角儿,只不过他的舞台和书中的那些角儿不同而已。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为清贫的戏剧坚守已经不容易,如果在坚守中还能保持一份清醒,还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走偏就更加不易了,这些角儿们都选择了坚守,并且在坚守中做出了新的成绩,我还是很敬佩他们的。
      书中的文字大多数是坦诚并值得一读的,白燕升是真的喜爱,做了这么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有自己的看法,选择的对象也并不完全为了迎合观众,在收视率称王的媒体中做到这些大约是很困难吧。
  •   我觉得 你这样说不对,讲座定于一点半那是学校定的时间,你不可能要来讲的人和你们同一时间到 然后坐在台上看着你们慢慢的坐满,然后再讲,你又会说他半天不说话干嘛呢,肯定要让听的人来的差不多了 讲的再来讲,再说他是全国巡讲的,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看你们坐满?
    本来人家的工作就是采访名家,我们又是那种对戏剧一点都不感冒的学生,当然不能比啦…本来他来讲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来了解我们的国粹让我们在浮躁的当代找到自己,这是一个很必要的讲座,而且完成的很好。
    他本来就是一名有名主持人现在还扮演着教育者的身份本就值得我们尊敬,我觉得我听完他的讲座让我感悟到了很多,讲得很好我们都鼓掌不断,他要停止演讲,我们一直叫着还要听,他就继续又讲了半个小时。
    它是一个有内涵有思想值的尊重的主持人,我希望你要好好思考这个讲座的主旨,而不是去调刺~~
  •   没看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