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李瑛玫  页数:201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种经营管理和财务系统在市场经济主体中的不断应用,独立审计客体(统称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趋势日趋增强。在被审计单位日渐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具体审计目标发生扩展,审计对象空前增多,审计方法和手段也需要信息化,再加之与信息化环境相应的审计规范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缺失,都使得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确定。审计活动历来属于高风险的职业领域,这种高风险既来自于全社会对审计工作质量越来越高的厚望和要求,也来自于日益复杂化的审计工作环境。在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了解和控制独立审计风险也是注册会计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本书以被审计单位日益信息化的内外部环境为背景,选择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视角,按照传统审计理论框架和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分析方法,对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来源、评估与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本书从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风险的影响人手,首先界定了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并用经济学理论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审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和可能来源。由于审计目标决定审计风险的具体来源,本书就信息化环境下扩展的具体审计目标进行了详细解析,归纳了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特定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大错误风险”的概念。

内容概要

  《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以被审计单位日益信息化的内外部环境为背景,选择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视角,按照传统审计理论框架和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分析方法,对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来源、评估与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界定了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提出了“重大错误风险”的概念,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重大错误风险”的评估模型,确立了数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设计了数据风险绩效考核指标。为验证数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及“重大错误风险”评估模型,《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选择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被审计单位(某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事项作为实证。结果证明,《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提出的数据风险审计导向模式及风险评估模型,在审计实践中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较为客观地确定风险水平和领域,促进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风险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简介

  李瑛玫,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生于1973年11月14日,满族。  1995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审计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管理研究。独立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各种科研项目10余项,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EI收录2篇,ISTP收录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作为副主编参编教材3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二)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二)研究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一)国外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四、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一)主要研究内容(二)研究方法第二章 独立审计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一、独立审计基础理论要点(一)独立审计的相关概念(二)独立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二、信息化环境概念及特征(一)信息化环境概念(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环境现状及特征三、信息化环境对独立审计风险的影响(一)正面影响(二)负面影响四、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及风险内涵(一)信息化环境下的独立审计(二)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五、本章小结第三章 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来源分析一、独立审计风险的形成机理(一)“理性”被审计单位的必然逐利行为(二)多重扭曲的委托代理关系(三)审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地位(四)事务所的成本效益分析二、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具体目标扩展解析(一)具体审计目标扩展的原因(二)信息化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三)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的具体目标三、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特定来源四、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要素归类(一)“重大错误风险”要素的提出(二)检查风险五、本章小结第四章 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评估一、审计风险评估过程概述(一)计划阶段可接受审计风险的评估(二)审计实施中风险要素分别评估与风险的修正(三)审计报告前风险的最终确定和记录二、信息化环境下可接受审计风险的评估(一)评估前的准备(二)可接受审计风险评估考虑的因素(三)可接受审计风险的确定标准三、“重大错误风险”的评估(一)风险评估原理(二)风险评估方法的评价四、可接受检查风险的确定五、本章小结第五章 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的控制一、数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提出(一)数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内涵(二)数据风险导向审计基本流程二、信息化环境下的符合性测试(一)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要素(二)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分类(三)信息化环境下符合性测试的概念与内容(四)信息化环境下符合性测试方法三、电子数据准确性的实质性测试(一)计算机数据审计概念和流程(二)计算机数据审计方法四、数据风险绩效考核(一)数据风险绩效考核的内涵(二)实质性测试的主要岗位(三)数据风险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与考核五、数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风险控制评价六、本章小结第六章 公司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实证分析一、某证券公司审计业务概况二、审计与风险评估过程(一)审前调查准备(二)“重大错误风险”的评估(三)电子数据采集和转换(四)预审分析与现场检查(五)审计复核与归档三、审计结果与启示(一)本项目审计结果(二)审计风险管理启示四、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一、证券业信息技术风险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调查表二、证券业务风险各医素相对重要程度调查表三、某证券公司风险因素对各风险等级的支持程度调查表四、某证券公司佣金审计编程语句五、某证券公司透支审计编程语句后记

章节摘录

  面影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瞬间完成,这种破坏作用对一些经济主体来说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已在客观上产生了能够对信息安全进行密切关注和专业鉴证的需要。能够对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鉴证、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行审核的独立第三方呼之欲出,这就是信息社会中独立审计的使命。  独立审计,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和社会审计,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阶段产生的,由独立第三方接受委托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管理控制及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等做出鉴证的特定活动。独立审计从它诞生开始就被委托人和广大社会公众寄予了厚望,承担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风险。这是与独立审计人员的身份、地位、能力以及工作环境密不可分的。  合格的独立审计人员必须首先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即客观的第三者立场,相对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它具有双向独立(对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双向独立),本质上属最高的独立性,这样的立场可以保证独立审计工作受到外界的干扰最低,能够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经济主体的活动给予客观的评价,因而这种评价结果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信任。也正因为如此,独立审计人员往往享有“经济的卫士、民众的眼睛”等美誉。除了独立审计人员特殊的立场与地位外,其专业业务水平和胜任能力往往比较高。首先从知识结构而言,独立审计人员掌握着大量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规等涉及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既是当之无愧的财务领域里的专家,又兼有管理咨询、验资和纳税代理等方面的业务特长;与此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独立审计人员经常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与形形色色的人沟通、打交道,因而优秀的独立审计人员往往还具有各行业必备的多学科的信息和知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