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之谜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国书店  作者:蒋泥 著  页数:206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牛津大学的学生学中国语文时,为什么只选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做教材?他真的是自杀吗?又为何死后腹中无水?“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决定颁给他?又为什么不颁?所谓的“那一年”又是指哪一年?本书经舒乙授权,收录大量老舍的生前照片,部分照片为首次对外披露。本书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老舍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细述老舍先生生平,将大师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来诠释,解读,以解谜的方式,向读者讲述老舍先生充满曲折的传奇一生,追根溯源。

作者简介

蒋泥,青年作家。曾获老舍散文奖、文艺争鸣奖等。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文化随笔集《在喊叫中融化》,《北京女儿》、《另类童话》、《灰色地带》、《不死的光芒》等。合著有《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审视中学语文教育》等。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迟到的老舍缘一、出生之谜二、出道之谜  1.成就老舍的两个人  2.老舍的学历与出道  3.艺术化的京城满族与老舍  4.海外之路  5.最初的创作与阅读经典三、情爱之谜  1.初恋刘小姐  2.老舍的婚姻四、创作之谜  1.在山东教学与创作  2.《离婚》与《骆驼祥子》  3.《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经典五、离乱之谜  1.流离失所的乱世  2.深厚情谊  3.在美国、加拿大的讲学与创作  4.《四世同堂》的艺术价值  5.回国之路六、个性之谜  1.《茶馆》及其曲折风波  2.汪曾祺、林斤澜等人说老舍七、地位之谜  1.巅峰之作《正红旗下》  2.比较老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  3.老舍小说艺术技巧的纵与横  4.老舍的文学贡献八、自杀之谜  1.八月二十三日殴打事件  2.老舍“自杀”之谜附录 老舍著译年表

章节摘录

书摘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属狗,满族人。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现为新街口南大街小杨家胡同8号院内北房,时在阳历1899年2月3日黄昏,也就是阴历戊戌年(1898年)腊月二十三酉时。  依中国时岁民俗,这天是“小年”,灶王爷要去西天,上报人间“好事”,“全北京的人,包括着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可谓生逢良辰节日,以至连一向脾性恶劣的姑母,都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的来历不小哇!说不定,灶王爷身旁的小童儿因为贪吃糖果,没来得及上天,就留在这里呢!”  又因次日恰“立春”,是一年中的头一个节气,乃取名“庆春”。  “可以想象得到,当初我的父母必是这么看:有子名春,来头必大,定会光宗耀祖。还可以想象得到:春字这个吉祥字,父母当然希望儿女美似春花,一生吉利,万事亨通。”  “舍予”则是“舒”字的分拆。而笔名“老舍”,与他的姓、字相关,都含了一个“舍”在内。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见于1926年《小说月报》第十七卷第八号上。  老舍的出身和名号如此考究“传奇”,我们若单自这一点说,他的一生,“春”确是“庆”到了,“来历”也被自己作出的斐然成就证实,世称他是“五四”一代现代作家甚至整个20世纪作家中,中国“最优秀的小说家”和“著名大师”和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但一生终结,却也在那个“舍”里藏了——一生信仰所系在“牺牲自我”,可“老”是“舍”“予”着,最后连性命都“舍”却不要,而投了太平湖。  这是后话。  即使被姑母言中,老舍确不是凡人,可在起步阶段,凄苦沾染了生活的全部。这种感受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后来以“月牙儿”这个物象,来透露童小心迹:那是“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照着我的泪”。  这个感受很重要,几乎决定了他一生命笔的主要取向和底调。正是有了一个惨淡酸涩的童年,最终造就了老舍那颗刚强而伟大的平民作家的魂灵。  老舍出生前,他父母已生过三位哥哥、四位姐姐,活下来长大成人的却只有四人:大姐、二姐、三姐、三哥。  他是母亲的“老儿子”,生他时,母亲41岁,两个姐姐出嫁,三姐十一二岁,哥哥八九岁,姑母守寡,和他们一起生活。  算来一家六七口,进项只有父亲舒永寿每月的三两银子。  舒永寿是一名保卫皇城的护军,属满族“八旗”里的“正红旗”。除了春秋两季尚能发一点米,接补生计,再无别的生活来源。因此,家中苦时每天只吃两顿饭,把一点菜叶子和粮食,掺进酸豆汁汤,熬成稀糊糊喝。  也许身体太弱的缘故,老舍一生下,就给家庭带来不幸:父亲不在家,城里正当值,滴水成冰,接生婆缺经验,母亲又营养不良,生养时失血过多,晕了过去,半夜才醒来。幸亏他大姐从婆家及时赶回来,揣他人怀,才保住老舍一条命。  到他一岁多时,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皇上跑了……满城是血光”,“处处是火舌,火柱,飞舞,吐动,摇摆,颠狂。忽然哗啦一声,一架房倒下去,火星,焦碳,尘土,白烟,一齐飞扬,火苗压在下面,一齐在底下往横里吐射,象千百条探头吐舌的火蛇。静寂,静寂,火蛇慢慢的,忍耐的,往上翻。绕到上边来,与高处的火结到一处,通明,纯亮,忽忽的响着”。  城里的守兵,为着民族气节,更为着一个腐朽不堪的王朝,拼死抵御敌寇。  舒永寿也在正阳门阻击,用的是老式抬枪,需要随放随装火药。  不幸,敌人的子弹打着他身边的火药,同时把他身上的火药燃着,他遍体烧伤,爬进南长街一家粮店,即现在的西华门副食商店。  里面没有人,全跑了。他就一直躺在那里。  后来还是他内侄败下阵来,闯进去找水喝,才发现了他。见他浑身都烧肿,已不能说话,只颤抖着将一双因脚肿而脱下来的布袜子和裤腿带交给内侄。  内侄想把垂死的姑父背回家,可外面正乱,慌忙逃出去,急急去报信,进门就“放声大哭,把那双袜子交给了我的母亲”。P3-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牛津大学的学生学中国语文时,为什么只选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做教材? 为什么说一个不怎么相干的阔大爷,成就了老舍? 老舍和这位阔大爷的千金苦苦相恋,却终不能成为眷属,千金小姐又如何成为老舍小说里的原型? 为什么本书作者将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和他的另一个中篇《月牙儿》,以及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金锁记》,并列为四部 “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老舍是自杀吗?但为什么他死后腹中无水? 1979年,挪威汉学家伊丽沙白·艾笛来中国,对萧乾夫妇说,“那一年,本来诺贝尔文学奖已决定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但查明他确实已于八月间去世,而按照规定,诺贝尔文学奖是只颁发给仍在世的人的,所以就给了另外一个人”。    “那一年”是指哪一年? …… 跟着名师读大师,一起破译大师之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舍之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老舍失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机会
  •   书的质量一般般,但是对我的启发非常大,深入的了解到平时在课本上,对老舍所不为知的事情。
  •   对老舍先生感兴趣的人可以买来看一看
  •   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值得一阅,特此推荐
  •   《老舍之谜》出版不足2年,蒋泥再次改头换面为《老舍的沉浮人生》作为“飞扬与落寞丛书”之一由东方出版社出版。[4]尽管他特别“说明”:“本书资料来源面比较多,文中都尽量标注出处”。[4](P327)然而遗憾的是,《老舍的沉浮人生》不仅继承了《老舍卷》和《老舍之谜》所存在的文献资料“硬伤”,而且连新增加的讹误也一脉相承。例如,将老舍在“1961年2月12日《北京晚报》”上发表的《勤俭持家》中的一段话,误为出自“1943年1月13、15日重庆《时事新报》”上发表的《我的母亲》”,[4](P22)将老舍“1934年初秋”到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误为“1936年初春”、[4](P131)“1962年4月”出席“广州会议”后途经上海误为“1963年4月”,[4](P191)《老舍文集》第15卷“1990年11月”出版误为“1991年版”。[4](P134,P138)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最早作为《老舍卷》第四章的《作品年表》,虽不足7页文字,[2](P265~271)明显资料讹误却高达20余处。例如,将社名“上海杂志公司”误为“上海杂志”、[2](P267)“新丰出版公司”误为“新丰出版社”、[2](P268)“人民文学出版社”误为“人民出版社”,[2](P269)《老舍文集》(第1卷)出版于“1980年11月”误为“1981年2月”[2](P271)……然而,这份差...错惊人的《作品年表》,几乎未做修改就以《老舍著译年表》为题先后收入《老舍之谜》[3](P199~206)和《老舍的沉浮人生》中,[4](P316~322)继续以讹传讹。    与此同时,书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5](P118)也比比皆是。例如,将人名“张伯苓”误为“张佰苓”,[2](P20),[3](P27)“马悦然”误为“马锐然”;[2](P39),[3](P73),[4](P123)篇名“《旅行》”误为“《旅游》”;[2](P28,P265),[3](P42,P199),[4](P92,P 316);刊名“《自由中国》”误为“《自由中华》”,[2](P44),[3](P99),[4](P175)“《国闻周报》”误为“《国文周报》”;[2](P266),[3](P200),[4](P317)剧名“《金声玉振》”误为“《金声玉震》”;[3](P113)书名“《蛤藻集》”误为“《哈藻集》”。[2](P266),[4](P317)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