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明清民居建筑(上下册)

出版时间:2002-12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陈云峰,张佐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璀璨历史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与社会条件。秀美险峻的山川,复杂多变的立体气候,富饶丰盛的物产,众多民族的相互交融等因素铸就了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历史文明。这也是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明的组成部分。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历史印记之一。建筑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隐含和传递着人类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的综合信息。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人类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最重要综合性物证。由于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分布在云南各地的乡土建筑虽然经历了历代的天灾人祸,但仍有不少遗存。这些建筑多半是明、清时期兴建尚遗存至今的。本书的作者经过一-卜余年的努力,不惜跋山涉水跑遍了云南各地,收集和拍摄了大量的明、清时期遗存的乡土建筑,包括绝大部分的民居建筑,按滇西北、滇西、滇东北、滇中和滇南等地区进行编排,虽以《云南明清民居建筑》为书名,但却包容了乡土建筑的各种类型,而不仅仅局限于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云南乡土建筑的精粹,反映了云南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文化和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的交融渗透。滇中地区的“一颗印”民居,滇两和滇西北地区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等除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宗族、家庭观念之外,也反映了彝族、白族、纳西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与汉文化的渗透,除民居之外的其他建筑也反映了汉文化的影响,这是云南乡土建筑所特有的现象。云南民居建筑有井干式(俗称木檩房)、干栏式、土掌房和合院式四种类型,分布在云南各地,各具不同的特点,分别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前三种类型多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建构技术较粗糙,耐久性较差,明、清时期遗留至今的建筑几乎没有了;后一种合院式民居多在滇东北和滇中地区,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建构技术较精细,使用年限相对较长,故云南明、清时期遗存至今的民居多为合院式建筑。建水的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白族和纳西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和彝族、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都是合院式建筑的代表。民居建筑是乡土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不l司于官式建筑。乡土建筑虽然在规模、建构技术、装饰和细部处理等方面不如官式建筑,但乡土建筑的布局灵活,更能适应自然环境,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乡土建筑隐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因而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进行云南民居调查研究的时候,开始也只着眼干民居建筑。在调查过程中才发现了村寨中的其他建筑,如寺庙、寨心、寨门、戏台、水井及桥亭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村寨的布局和民居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容概要

本书的图片全用黑白照片,光影鲜明,对比强烈,更能体现乡土建筑的古旧、质朴、斑驳、粗犷、刚毅的乡土气质。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照片的拍摄角度、构图、光影、对比和反差等的处理也不失为上乘之作。除了给人予赏心悦目的感受外,还有些许对过去岁月的追思,以及对如何继承与发展祖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作者简介

张佐,笔名“思明”,1948年生,昆明市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楹联学会理事,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目前发表,出版的各类文字已逾100万字。

书籍目录

滇西北(丽江)丽江县——丽江古城 石鼓镇宝山乡 滇西(大理)巍山县剑川县——沙溪镇云龙县——邓诺村大理市——喜洲镇滇西(保山、德宏)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腾冲县梁河县滇中(昆明、楚雄)昆明市禄丰县——黑井镇 滇东北(昭通、曲靖)昭通市威信县会泽县滇南(玉溪、红河)江川县——江城镇澄江县——阳宗镇通海县弥勒县——虹溪镇 红河县——迤萨镇石屏县——郑营村、坝心镇建水县——纳楼土司府、团山村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不知道这本内容丰富、印制精美的大型影集《云南明清民居建筑》送到每位读者手上时,真不知我所说到的这一点,对他们,是幸,还是不幸?影集中的不少照片的古建筑,已随着眼前并不长的时光之推移,已强劲地升值而更为珍贵了。这升值,不是指股票行情的涨浮,而是无价之值的飚升。因为,这些基本为木结构的民居,不像西方石结构古堡、神庙,不仅易受损于岁月的沧桑,有的,虽幸存于数百年之风雨的当代,也为各种各样的、并非完全不可避免的灾祸、无端遭受人为的损毁而不复存在,只留下这些照片为它们历史的辉煌所予以我们直观的,形象的惟一孤证了。比之云南出土的那距今已三千多年相当于春秋中后期至战国前期的铜鼓,距今三五百年前的明、清乡土建筑,确实只能算很短的一个历史时段。然而,近百年中国社会的现代变革、飞跃,使先祖们完全以梦幻在壁画上所浪漫的飞天之舞姿,在今日的航天技术中早已成为现实时,这种飞跃,与那不只是一两个千年所僵死在奴隶、封建社会的年月相比,两者时空之长短,已不是简单地以一当十或当百的数字可以换算。而这些乡土建筑兴建于那个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为人民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所变革的时代之飞跃埋葬后,也是一个与今日截然不同的、遥远遥远的过去。对于研究、赏、陶醉于这些人民以劳动、以智慧所创造的建筑艺术实体者,它也同样趋于那铜鼓一样古老、一样珍贵了。何况,历史上虽有更宏伟、精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都毁于入侵的八国联军之劫,大江南北许多古镇山乡之古建筑,在过去连年内外战乱的炮火、轰炸中,都难免遭毁受损的情况下,像三迤这样,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州的明、清建筑群于乱世中那么比较完好地安存于它的偏远、闭塞之地,真是少之又少,珍之又珍的了。偏远、闭塞、山高皇帝远,除为各式土皇帝搞地方割据所喜,也是滞后地方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绝非什么好事。但它在历史特定时空下所保存完好的这些古建筑,又绝对是值得为之骄傲的人类文化遗产。现实以无数事例无情地证明,文化艺术、精神文明,在社会总体的进步中,并非完全都随现代科技、经济的飞跃阔步时,这古建筑之设计、用材、工艺、雕刻等等,以及构成整体美学的建筑文化,绝非能以今日之“现代”可淘汰和取代。人们衣、食、住、行之“住”,则是反映其生存之形态及民风、民俗、家庭、宗族、阶级等社会学的课题。大宅前的拴马石、上马石,可以想到在郊外无上马石时,马童伏地,以背脊代石之状况。庭前、楼廊的栏杆所名之的“美人靠”,也可想到大户的贵妇、闺秀依栏远眺或托腮幽思之那古典的仕女图之情调,是个特具士大夫意趣的名词。尤其在这能够求同存异、相异相融的多民族地区,各自求其居所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建筑风格的相互影响和借鉴的过程所完善自身的烙印,也是建筑文化的花朵。同是明、清民居,它与北方和江南的明、清乡土建筑相比,又另有特色。在现代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包适超高层建筑),对大自然的掠取而破环生态的极度“开发”所带给生活中的“现代病”,使人们极力寻求往时生活之古朴的自然之回归时,这种民居的魅力和它的文化内蕴,不仅不会随时而逝,恰恰只能与时俱增。这样的建筑群,可使穷乡穷镇成为发展旅游的宝地,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点。通俗的说法,叫它“摇钱树”也未尝不可。但它所以能增长经济,是向世人展示其文化之所值,绝不能等同“三陪”卖笑所得。讲“文明”,它自身是文明的载体;讲“现代”,它是现代物质的酵母。即为人类文化遗产,人类大家园中的任何一员,百姓家会视其为传家宝。而为“公仆”者,更不能例外,否则,也当“山高皇帝远”任拆任毁,还美其名为“形象工程”。殊不知,古建筑的形象价值,就在于它的原貌,对自然的损毁,也当修旧如旧。翻修得大红大绿,如卖笑的浓装艳抹,它原有文化内蕴的价值,也已丧失殆尽,若以此再讲它的“文化”,也是对文化的亵渎了。如此热衷其“形象”者,其自身也无非是个肚子一包草,花花绿绿、只会败家的花花公子。否则,如此无视国家保护古建筑的法规而胡作非为者,只能看作一群疯子了。由此,不论是读了这册大书再看这些糟事,还是看了这些糟事再看这册大书者,都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启迪,万种警示。为此,得感谢作者陈云峰、张佐先生以及画册的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编辑推荐

《云南明清民居建筑(上下册)》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云南明清民居建筑(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图片精美,保存了大量民居建筑的老照片。
  •   作者特意用黑白胶片表现出云南古建筑之美,感觉特别的好~~尤其去过滇西如和顺侨乡,会有更深的印象~~
  •   不错,推荐!只是照片质量不是太理想。
  •   喜欢旅游,喜欢摄影,喜欢乡村,喜欢古迹的话,这两本书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