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百家国画名作欣赏

出版时间:2000-02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张伯元  

内容概要

古今百家国画名作欣赏,ISBN:9787806167663,作者:张伯元著

作者简介

  张伯元,四川人,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考古专业,同年起在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任职,1979年供职于敦煌文物研究所。著有《试论敦煌壁画〈龙王礼佛图〉的创作思想》等。

书籍目录

序      褚大为顾恺之《女史箴图》妙绝于世顾恺之《洛神赋图》迁想妙得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奇诡想象展子虔《游春图》开山水之源阎立本《北齐校书图》以图述史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深透纸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如带当风王维《江山雪霁图》画中有诗韩幹《照夜白》雄姿英发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细腻娟秀周昉《纨扇仕女图》富贵气象韦偃《牧马图》挥霍磊落韩滉《文苑图》俊逸脱俗佚名《明皇幸蜀图》宋摹唐画顾德谦《萧翼赚兰亭图》绘声绘色荆浩《匡庐图》气势恢弘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声情并茂周文矩《重屏图》巧作佳构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雍容大度董源《夏山图》天真高格贯休《第十五阿氏多尊者像》古野骇瞩徐熙《玉堂富贵图》落墨渍染黄筌《写生珍禽图》工细鲜丽巨然《秋山问道图》平淡趣高刘道士《湖山清晓图》秀润雄闳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行笔天放佚名《闸口盘车图》端庄合度武宗元《八十七神仙图》粉本奇物李成《读碑窠石图》冷峻肃穆李成《茂林远岫图》秀气可掬石恪《二祖调心图》开减笔之门惠崇《寒绦双雁图》虚旷凝重……

章节摘录

书摘             阎立本《北齐校书图》以图述史    自西汉刘向首开校书之风以来,古书的校勘历朝都十分重视。    《北齐校书图》相传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大作。但据宋人黄伯思称,他所见画本其人物华虏相杂,认为是杨子华之迹无疑;不过他又说,当时画此图的不只一本。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杨作、阎作早已佚失,留传至今的是宋人的摹本。    《北齐校书图》卷,绢本,重设色。它是一幅有历史史实内容的纪实性图卷。全图共绘十九人。图右一人坐着(樊逊),落笔状,左右侍者六人。中间画了几个秀才(高乾和等),有执笔者,有会话者,有欲出走者,连侍者一共六人。图左是侍从、奚官和马匹。此图所绘人物的服饰、形貌,以及用品、物具都反映了后魏北齐时的面貌。反映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    据北宋黄庭坚题跋所记述的内容看,此图的后半已有所不同,图左的奚官、马匹已是后加,原来的半段早在南宋时已经丢失了。由此看来,现存的《北齐校书图》摹本已是后人拼凑的临摹之作。             李成《茂林远岫图》秀气可掬  李成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常以北方山水为其绘画对象,所画内容有寒林雪景、山水沏泽,观者如入平远险易之境。“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是其绘画的主要特点。宋代书法家米芾对李成的画推祟备至,认为李成虽然师从荆关,但是没有一笔是与老师相似的。苏轼有诗云:“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东坡先生诗》卷十二)。《圣朝名画评)上说:“成之命笔,唯意所到,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    《茂林远岫图》绢本,水墨。纵141.8cm,横45.8cm。今藏辽宁博物馆,有称此图为《小寒林》。图的近处是山涧,涧水不深,有人相互扶助着涉水而过。四周山石间杂树丛生,郁郁葱葱;远处山峦耸峙,隐现在烟云中的寺庙殿堂,屋脊犬牙交错。尽管此图为后世摹本,但也能反映李成山水画的气势和风貌。画山石多用披麻皴,重于勾擦和渲染,“皴擦甚少面骨干自坚”;画树干用线勾,色淡,由山石的深色衬出,画树叶多用点虱法,浓淡得宜,疏密有致,不过,此图不用蟹爪画法(也是摹本的缘故)。此图与其他的诸如《晴峦萧寺图》的“寒林”之作还有所区别,严格说来,称之为“小寒林”是不确的。    传为李成的作品还有《晴峦萧寺图》、《雪山行旅图》、《群峰霁雪图》等。             李息斋《竹图》娴熟洒脱   竹能入画,最早出于文人的托物言志。魏晋时期就有这样一件事: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暂时住在朋友家里,在朋友家的院子里种上了竹子。别人见了奇怪,问:你暂住几宿,何以自找麻烦去种竹子呢?王子猷却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怎么能有一天不看到竹子呢!    李衎(1245—1320),字仲宾。“息斋”是他的号,时称息斋道人。蓟丘(北京)人。官至吏部尚书。善画竹,有《息斋竹谱》传世。    《竹图》又称《四清图》,纵35.6cm,横358.5cm。它只是全卷的后一部分,李息斋画此图时已64岁,他自题云:“大德丁未秋九月,王玄卿道录送至此纸,求余拙笔,事多未暇。明年春正月一日始得了办。灯暗目昏,白日视之,不知何物也。”图中有慈竹、桐树、兰花和大石,故称“四清”。他画的墨竹基本上是文同一路,只是运笔更显娴熟洒脱,不斤斤于一枝一叶,而是从整体出发,注意到与其他景物的配置。除墨竹外,李息斋又创双勾染色画法。    元代画家赵盂颊曾有题诗云:“李侯平生竹成癖,渭川千亩在胸臆,笑呼墨卿为写真,与可复生无与易。”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序                        褚大为    这是古今百家丛书的第四本。    张伯元先生就职于华东政法学院古籍研究所,任所长。多年来从事古藉整理研究工作,在繁重的研究教学专业之余,潜心于中国画史的探索整理,收集了百余幅历史上的名画代表作,用浅近的文字作点评与赏析,同时对画作者的生平作了筒介,这样的普及类图书一定能使广大绘画爱好者对中国画的了解有一个正规的入门,从一开始就建构一种眼界,进而也可起到弘扬传统文化之效用。    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将中国画的历史推前至西汉,而在本书中,颐恺之的《女史箴图》暂居榜首,作为百余幅名画的源头。一路下来,展子虔、吴道子、……董源、张择端、马远、赵孟  、黄公望、倪赞、唐寅、董其昌、陈洪缓、朱耷、石涛;郑燮、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真是满目玑珠,美不胜收。这样规模的雅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也算是难得之事。张伯元先生赏画点评,宏议谠论,纵横千年,并在迎接二千年之际得以出版,也算是一生的一大快事。    真是:一画一评思前贤,    笔下名作更翩翩。    古今百家融一书,

编辑推荐

  中华书画如同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用其辉煌夺目的成就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了最佳的注脚。中国文人独创的水墨画以其意境取胜,而非西洋的油画以色彩取胜,其神秘种种吸引无数中外人士。两年年来,名作车载斗量,如何欣赏它们、鉴赏它们,让这些名作走进大众,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今百家国画名作欣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图片不是彩色的,是黑白的
  •   文字叙述得可以,但画面实在不清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