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第一辑)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邓科 主编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前言

  一、这是本什么样的书?  新闻呈现“真相”,“真相”的发掘过程是如何进行、怎样操作的?这是一本把“追寻真相”的幕后过程真实呈现的书:  新闻意味着“信息选择”,囿于版面、环境、时机,报纸上呈现的当然不是新闻的全部,这是一本把“没有表达”的信息公开表达的书。  南方周末有句流传颇广的话: “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本质上,这是一本“在路上”的书。  这本书,一定程度展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  “追寻真相”的真相, “没有表达”的表达。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我们承认,它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二、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这本书的文章,基本上来自南方周末内部刊物上的业务探讨篇什。  在内部,南方周末一直保有一种传统——对专业追求和业务创新的无比看重。从创办至今二十多年,不论是高歌,还是潜行,南方周末在任何局面下都没有放弃这种新闻探索、专业追求。  这样一种“职业共同体”的传统,提醒同仁对新闻报道保持及时的检视,对职业操作有不断的反思。于是,就有了这些文字。  这些文字,是新闻的侧影,是报纸的底色,是对现实的别样映射。  三、这本书想表达什么?  这本书,是想表明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持。  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关乎环境、体制。事实上,在新闻的专业操作和职业规范方面,同样需要足够的自省和持续的积累。  很多中国媒体在做年度人物,可是,有没有哪篇达到了《时代》周刊关于年度人物朱利安尼(“9·11”时的纽约市长)报道的专业水准?很多中国媒体在东南亚海啸发生后赶赴现场,可是,有没有哪个能做到像BBC那样了然于胸、调度从容?很多中国媒体在做民情报道,可是,有没有哪家能像《纽约时报》那样,把“民意调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样式上升到科学化、常规化的程度?  至少从技术角度,我们必须承认差距。中国今后的媒体竞争,将越来越不是“胆大者胜出”,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势必成为更重要的因素。  这应该是新闻人的“黄金时代”。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由乌托邦梦想慢慢向常识回归,由资源和权力的高度集中慢慢向公民个体分散,宛如一艘大船,正在缓慢而又不可逆转地转向,驶向与她的历史、人口、生产力、民族抱负相称的境地。这样一个也许是空前绝后的转型和变动的年代,应该诞生出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企业家,也应该诞生出伟大的媒体、伟大的记者。  时代降临时,机会给予理想与技术兼具的人。  这本书,是南方周末同仁对职业操作和专业技术进行总结、思考、探索的部分结晶。这是第一辑。新闻不止,新闻后台操作的探索亦不止。

内容概要

后台(第二辑)已上市,火热抢购中!!:这是“追寻真相”的真相,这是“没有表达”的表达。    这本书,展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    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它确实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后台》第一辑分“行动”、“思考”、“争论”三部分。“行动”展现了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的辛酸苦乐:如何在垃圾里找到新闻线索;如何靠借宿减缩采访费用来确保客观报道而避免因靠赞助不得不在报道中“卖身 ”;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以获得持续关注;如何通过多方采访使报道更具“肉感”……。“思考”凝集了编辑记者的职业思考和经验心得:大到如何理解把握“客观报道”的标准与“道德化”的尺度、如何实现大尺度观察与细节化表述的兼容,小到如何与官员打交道、如何规范使用人名头衔、如何正确表述匿名消息源……而“争论”则借由报社内部对《平时是天使 周末是魔鬼》一文的激烈辩论,直观生动地呈现出南方周末内部评报传统与新闻操作后台。

作者简介

  邓科,《南方周末》记者。

书籍目录

序  “追寻真相”的真相与“没有表达”的表达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 后台一行动  杀人现场:不可能完成的叙述?  不在国际电影节“卖身”的记者  南方周末与“诺贝尔”之间  我的手被裴勇俊粉丝狂摸  “肉感”写作  附:8个裴勇俊>韩国对日出口总额袁蕾  “春晚”23年的第一次  附:解密春晚袁蕾黄敏  濮存昕现象的悲哀  附:濮存昕:跳进“人艺”这锅粥张英王琳琳  当一个生命倒在我面前  和任志强过招  附:“地产总理”任志强戴敦峰  记录正在外扬的“家丑”  附:“家丑”正在外扬  千万别发致歉函  附:“送子神话”的背后柴会群  她的死亡,我的报道  附:一个小学生的挨打日记曹筠武  等待大鱼的出现  附:活着不仅仅是一种本能  马加爵:一个南方周末曾经的读者  世象图:与南方周末渊源最深的一个县深思成就深度 后台—思考  我们首先是新闻的“囚徒”  我体悟的两大采写原则  “让那些见鬼的编辑失业去吧!”  为李大同准备的五个问题  附:《冰点故事》:用新闻影响今天  居然能在此找到一种约束政府的力量  “对话体”是不具职业水准的文体?  如何向高官发问  附:“做官我宁可糊涂,但千事我不糊涂”  与官员打交道的“七条军规”  以“菊与刀”为器  匿名是一种“原罪”   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 后台—争论  “天使·魔鬼”之争    ○关于乡村女教师卖身供弟上学的采访经历    ○模糊的伤口    ○什么叫“失实”    ○我所说的“失实”    ○坚持,首先是对新闻原则的坚持    ○法拉奇还描述过鸽子的内心呢    ○先做新闻,再谈伦理    ○安全性与真实性的较量问题    附:“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章节摘录

  老实说,在我的新闻从业生涯中,还很少碰到因为采访进行不下去而放弃的情况,但十分不幸的是,最近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已经两次放弃选题。如果在往常,我会认为这是两次令人羞耻的失败,但是,这次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愿意把最近一次在佳木斯的采访经历告诉大家,可以说是教训,也可以说是经验。  那天我正在沈阳,“记者的家”论坛出现了一个帖子,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生特大杀人案,一个网吧的网管用十分残忍的手段杀害了28名11~16岁的少年。这个发帖人是其中一位受害少年白金龙的姐夫刘东平,而且他还留下了手机号码。这个帖子显然引起了众多记者的关注,在我的QQ上,不断有同行在交流关于此案的信息,一些同行直接和刘东平取得了联系,证实这个帖子并非恶作剧。  这似乎又是一个黄勇案(发生在河南平舆的系列杀人案,计有十多名青少年遇害)。我立即和编辑郭光东联系,他也觉得这个案子很像当年的黄勇案,有一定的价值,唯一的担心是不让报道。不过考虑到我当时的位置离佳木斯比较近,还是决定去试试。  我到佳木斯的时间是3月5日晚11点。这一天是学雷锋纪念日,不过,这一天的遭遇让我觉得反差很大。  我当时的计划是下午2点从沈阳桃仙机场起飞,3点到哈尔滨,然后打车到哈尔滨长途汽车站,坐大巴经高速公路到佳木斯。哈尔滨到佳木斯的路程是400公里,如果一切顺利,到达哈尔滨应该是晚上9点。  一直到走出哈尔滨太平机场、乘坐大巴到达长途汽车站都很顺利,而且这中间还因为没有坐出租车、改坐大巴而节约了40块钱。正在为如此顺利而暗自得意的时候,又碰上了更加“顺利”的事情:一下大巴,就有两个东北小伙子说包车去佳木斯,三缺一,只要100块。这种拼车现象非常普遍,在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我都这样干过,还没有碰到过问题。我正要赶时间,因此,想也没想就跟着上车了。一坐上车,这两个小伙子就开始问我是干什么的,是哪里人。久在外混,我也知道这些问题不能轻易回答,因此,我用刚在沈阳学的东北话跟他们说: “不要多问,只管开车就行了。”  车一直往哈尔滨市外开,眼看就要上高速了,还没有接另外3个人的意思,我心里有点犯嘀咕了。果然,到了高速公路入口,出租车找了个地方停下来,司机假模假式地出去打电话约那3个人,车上还留下1个人陪着我。我也赶紧下车,绕着这辆车转了一圈,发现这辆车的前后号牌最后两位数都用光碟挡住了,我一下就明白了,这是“黑车”最明显的标志,因为急着赶时间,竟然连这都没有注意观察,真是太大意了,看来今天免不了要吃亏,硬拼是不行了,只有想它招。  回到出租车上,我也开始掏出手机假模假式地打电话。先打了一个给黑龙江省公安厅,说我不等他们的车了,和别人拼个出租车直接去佳木斯,车号是×××××,最后一位看不清楚,让他们联系一下佳木斯那边,派个车在佳木斯出口等我。然后又打个电话给公安部刑侦局,说是为了佳木斯杀人案,暂不回办公室,直接从沈阳去佳木斯了。电话没打完,在车上陪我的那个就下车了。他俩嘀咕了一会儿,回来跟我说,那3个人不来了,只能送我一个人去佳木斯了,我只要出800块钱就行。我说那不行,我的经费只够拼车,让我一个人包车,谁给我报销啊?最后那俩说,干脆这样吧,我们给你拦一大巴,你坐大巴走,你只要付我们已经开的这段路钱就行了,连大巴带我们这出租车,一共200,你看怎么样?我说那你拦到车我再给钱。在拦车的当口,其中一个跟我说,你别装B了,你真是公安?是公安咋不坐警车呢?我歙地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警官证”……的皮,诈唬说,不信试试? “行了行了,走吧走吧。”他们拦的不是大巴,是一辆路过佳木斯、终点到鹤岗的很破烂的卧铺车,我几乎是逃命一样地上了这辆脏车。车主说,这车到佳木斯也就60块,那俩东北人拿了140,你还是被宰了。  到达佳木斯地界,已经是晚上11点了,比我预定的时问晚了2小时,多花了100块钱,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样的教训。  从离开卧铺汽车门、踏上佳木斯土地的时刻起,我就提醒自己,一定要提高警惕,再不能上当。原来我的计划是住佳木斯饭店,现在,我决定改变计划。通过114,我了解到佳木斯最好的宾馆就是四星级的佳木斯大学宾馆,因此我决定晚上住到那里,先安定一下我的惊魂。  佳大宾馆虽然号称四星级,不过在我看来,应该相当于南京的二星半。好在这里还算干净,而且保安多,估计也会比较安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免费宽带。在凌晨2点之前,我在网上落实了几件事:一是确信第二天《南方都市报》将会发表记者韩福东的报道,并且他的原稿和采访对象的联系方法会在早上10点之前传到我的邮箱;二是确信华商晨报的3名记者还在佳木斯,他们的联系方法也会在10点钟之前发到我的手机上。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在佳大宾馆美美地睡了一觉,直到3月6日上午10点醒来。  韩福东的原稿早已到了邮箱。韩福东就是黑龙江人,在当地人脉很广。3月4日当天,他在北京打了N个电话,采访到了所有受害者家属,并且拿到了刑警队给上级的破案报告。这份报告中有详细的破案经过,还有包括报案者住址在内的详细信息。韩的稿子中说,嫌犯名叫宫润伯,1973年7月6日出生,汉族,户籍地是东风区佳东派出所,现住向阳区松林派出所管内砂石场三线公交车终点站附近。一个受害儿童从宫手中逃脱,向警方报案,带着警察在一家网吧抓到了宫,从宫的住处找到了4具尸体,内脏均被掏空,已经和宫同床共枕多日。宫润伯招供,这几个受害儿童在死前都遭受到他的性侵犯。之所以人们会认为被害儿童可能有28个之多,是因为他们从警方那里看到了大小式样不一的28双鞋子。韩的报道应该已经十分详细。P2-4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南方周末》能够真正践行自己的新闻理想,那我就应该把此次瑞典之行看作是跟百年诺贝尔合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夏榆  如果把新闻比成女人,至少会有两种类别:骨感的和肉感的。  ——风端  我知道,按照苏珊·桑塔格的说法,我所做的报道,是典型的“旁观他人痛苦”,我的职业操作使我几乎扮演了一个类似帮凶的角色。  ——曹筠武  这样的大鱼对凤凰卫视的吴小莉来说,是对朱镕基的提问;对中央电视台的柴静来说,是非典时刻;对南都的陈峰来说,是孙志刚之死。对一个记者来说,能够抓住大鱼的机会并不多,一年中、一辈子也就那么几次。  ——张英  省长哭了,新鲜;但重点是省长为什么哭。省长是否落泪不应是判断一篇政治人物访谈成功与否的标志,毕竟我们不是做《艺术人生》。比起省长的眼泪,他说到官场环境掣肘时一句“欲哭无泪”来得更有价值。  ——寿蓓蓓

编辑推荐

  这是“追寻真相”的真相,这是“没有表达”的表达。  《后台》展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  有人说,《后台》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它确实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台(第一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9条)

 
 

  •   从大学开始接触《南方周末》,直到今年定了一年的报纸。数月后收到了南方周末寄送的《后台2》,看过之后知道了许多新闻背后的故事,不过不是那种黑幕类型的,而是记者的参访经历,和报道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这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心历路程,以及在文字之外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这次就预定了第一集,看过目录后感觉还不错,希望南方越办越好,【嘿嘿,不是打广告。】
  •   <后台>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受到很多教育.更加了解中国的媒体.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最精彩的是记者们对新闻事件报道的不同看法而引发的争论.不过,与我最初看到书名时的印象不同的是,这本书讲的是新闻报道的背后的事情,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事情.总体来讲,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希望第二辑早日出版!
  •   《陈虻语录》和《南周手册》都在有意无意的突出“人本理念”,关注人,尊重人,记录人。相比之下,南周的《后台》所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什么选题?报道什么?怎样报道?做加法还是减法?在这些选择中,南周的记者始终没有忘记南周的“报格”。它既是新闻学专业的入门教材,因为培养新闻理念需要时间的积淀,在一开始就有了基础,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接受得越快越好,也是能力提升的指导书。
  •   当你看见我时,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时,我和新闻在路上。新闻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永远走在路上的理想。新闻之路,一路且歌且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方向,期待南方周末飞得更高,期待《后台》的续集。南方周末: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因为有你,才有我们。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当年的一篇让很多人感动的文字......
  •   后台是相对于舞台来说的,而这本书较好地让我们了解了<南方周末>辉煌后面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更使一些希望学习新闻写作的人找到了了解新闻写作的程式和方法,值得推荐.
  •   因为看南方周末,所以看后台。看到报道,也看到了报道生产的过程,希望南周坚持自己的理念,让我们能读懂南周,读懂中国。
  •   我一直相信,对人对物的最好诠释和判断边式那人那物本身。---“追寻真相”的真相与“没有表达”的表达!---“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坚持,首先是对新闻原则的坚持”!---“用新闻影响今天”!---“我们首先是新闻的‘囚徒’”!......而时间便是验证我说的话的有力武器。看---后台!
  •   新闻传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作者:徐灵聪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在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中似乎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新闻媒体有不同的社会定位,就像《南方周末》,它的定位就是“记录时代进程”。在这样一份报纸上,我们肯定看不到每天发生的社会琐事,更看不到明星的花边新闻。它带给我们的,是国家的脉搏,是市场的跌宕,是文化的走向。那么新闻传播到底能带给我们一些什么东西呢?一、“知”权。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新闻记者为普通大众争取到越来越多的知的权利。这是一项没有写进宪法的权利,也就是说,我国宪法现在还没有赋予普通公民这样一项人身权利。毋庸置疑,普通人的知权肯定是由新闻媒体的知权繁衍而来的,更确切的说,普通人的知权是新闻从业者争取来的。没有知权,我们不会知道矿井下面究竟埋着多少生命;没有知权,我们不会知道北京到底有多少人死于SARS病毒;没有知权,领导说什么也不会告诉我们学校究竟欠多少个亿的外债。二、国家话题的普遍参与机会。我国是一个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是由全国人大代表来参与,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会知道国家正在制定什么法律、出台什么政策。有了新闻媒体的介入,即使是普通市民,也有了很多参与国家大事讨论的机会,比如物权法的讨论,比如通过网络与温家宝总理讨论经济政治问题。这些事情,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三、放大你的声音。如果你生活上有很大的困难,如果你想找到失散的亲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呼应,如果你对什么现象不满,借助于媒体,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很多报纸上都设有百姓话题、群众留言等等互动性很强的版块,在这里,你可以与其他人甚至政府职能部门交流。
  •   全国知名的报纸,一群经验丰富擅长写深度报道的记者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一些采访的技巧和策略,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学习新闻的学生很有启示意义
  •   作为一名为了新闻而去奋斗的在校新闻系的学生,解读后台,解读新闻背后那些让人不惟知的一面,也是对于怎样作好新闻的一个把握。同时也让我了解新闻背后那些记者和新闻中的一切人物的心路历程。这样更有利我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上有更加明确针对的目标。做新闻,首先我们要对得起新闻两字,其次,新闻让别人明白这个世界在变化着什么。最好我想说,新闻——让我们明白价值的存在。
  •   南方系记者们的采编后台故事以及许多新闻专业问题的讨论
  •   看后台最大的收获不再于了解事实,虽然真相只有一个,但真相背后人性的显露才是最震撼的。后台让人感动,让人愤怒,让人无奈,让人欣慰,当了解了新闻背后的运行机制的时候,也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找过一些很久以前南周的报道看过,觉得现在南周的报道现在的深入力度和批判力度都远不及前。当然不仅仅是人和时代的差异,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变化。书中选取的报道还很不错,对于整个采访的流程还是比较详细,对于从事新闻传媒的人来说,还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还是很喜欢,是一本好书
  •   如《南方周末》一样,《后台》给读者同样的享受,阅读的享受,经验的分享。
  •   后台里边的新闻都是精华啊,很喜欢
  •   后台很好对我们学新闻的很有帮助
  •   起码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本书。怎么说呢?新闻是一个很理性甚至于说。是一个残酷的职业。时时面临着生与死的交错。本书做为一个教材性的书本出现。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南方报业集团本来就是一个很棒的传媒。那么,他一定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历要和大家分享。这本书就是一个最好的途径和喜欢新闻的朋友接触。是报社把自己宝贵经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机会。所以可以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而面对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们,没办法亲自接触到外面世界的真实情况。这本书就无疑是个很好的补充和传授。推荐学新闻的朋友买下。呵呵!
  •   因为在复旦学习新闻,对本专业相关行业一直有强烈的兴趣...看南方周末上的广告,通过DANGDANG购买了此书...怎么说呢,让自己对新闻同行们的生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文章读后,挺有启发的...算是不错的一本书吧,希望不断推出新书...
  •   新闻呈现“真相”,“真相”的发掘过程是如何进行、怎样操作的?这是一本把“追寻真相”的幕后过程真实呈现的书。
  •   内容很有货,让我们读者看到了新闻报道的另一面,看到了更多的社会现象,非常喜欢这本书。
  •   对新闻行业有所了解的应该没有不知道《南方周末》的吧,这本书看得很过瘾。
  •   我基本上是一口气看完的《后台》第一辑和第二辑。直接的感觉是过瘾,至于更多的收获可能要沉淀一段时间才会发现。至少对广州这块传媒高地上的新学界“黄埔军校”有了近距离的了解。尽管现在的南周大不如从前。
  •   本来就喜欢南方周末的~~自己是学新闻的~比我们的教材好~~值得推荐
  •   后台是一个很周密的运行:现代媒体运作,很受启发
  •   台前上演了一齣齣戏,幕后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我不是个好观众,连台前的戏我都不一定会用心看,所以这些幕后文章我也只当是打发时间的小故事来读。记者,是个很典型性的群体,如果没有热情,那么必定做不好一个记者,加工后发表的文章都是经过处理的,许多当时极深的感触可能刚写出个苗头来就会因为篇幅问题而草草收尾,所以这些幕后文章能说的东西也许能更接近记者们自己想说的。文字只要源自于本心,都比无感情的文章能吸引人,所以“任是无情也动人”在文章领域,或许只在我的眼中吧,是行不通的。这本书里,有感情,有他们的真实思考,虽然凌乱,远比采访刊登的稿件真实。人类习惯隐藏自己,潜意识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却不愿或者是不自觉地流露本心,文字是,音乐是,绘画是。
  •   确是一本揭露与解密的后台故事,非常喜欢,没有后悔买它。
  •   说是操作,不如说是纠结吧。正在看的第一本给我的感觉是这样,记者自述某一个稿子采访过程中的遗憾,当然也有幸运,不过还是遗憾居多,挺好的,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   说实话,没有后台一好看,倒也很接地气,是本很不错的书~个人觉得老师推荐的那十几本书里面,这本书最贴近社会
  •   以前一直都不知道还有《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纸。。。(笑~孤陋寡闻了)

    后来由于报社实习的关系,接触了南方周末。然后买了这本书。。。

    不得不说。受益匪浅。。很喜欢。。但是,我觉得貌似现在每周出版的《南周》没有以前那么出彩了。。呵呵。个人意见。
  •   至少目前,我还是认为《南方周末》这是中国第一报,因此从业务的角度,要看《南方周末》及其延伸的产品。??顺及对这家报纸的感受,当年无疑是高山仰止;曾有机会在这个大院工作的时候,能用平视去看他们了;现在,我主要看文化版关于书和电影的内容,以及经济版,其他版面匆匆浏览。关于《南方周末》阅读取舍,以后有空专门说说。
  •   只有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人才是伟大的,记者肩上挑的就是这样一副沉重的担子。听惯了记者吃拿卡要的话再来看这样一本书,才知道还有很多记者在抗着这样一副担子奋勇前行。佩服南方周末的记者,希望他们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坚定。
  •   好就一个字,我想对他说很多次,对于一个学习新闻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   每一个学新闻的人都应该读的书
  •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挺推荐这本书的~
  •   准备买第二本,学新闻的,都看看吧
  •   对于学新闻专业的我来说,多看这种书无疑是最好的,希望会再有这样精彩的书出版!
  •   有良知、责任的新闻人不容易。
  •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这本书真是非常好
  •   集合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一本书。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学到一些教科书无法了解的东西,非常不错。
  •   倒是先读了二,再回来找一。一直很遗憾,自己没有执着地坚持做新闻的梦想。。现在,捧着这本书,似乎能感受到做新闻的满足。。。
  •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就新闻实践讲得很细,很有收获。
  •   很喜欢,南方周末的风格,真挚且发人深省
  •   我喜欢新闻的真实
  •   老师推荐我看的,值得看哈,写的很详细,新闻专业的同学值得好好参谋一下。。。
  •   通过真实的案例,来了解新闻工作者
  •   对我进一步认识新闻背后的故事很有用
  •   我是学新闻的。看过以后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   差不多是两口气看完的,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好看而且有帮助。
  •   其实买之前在实体书店略微翻看了一下,所以才决定购买。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可以算一本教材,对于读者而言,也可以了解一下新闻背后的故事。很不错。
  •   这本书和南方传媒研究系列书籍风格基本一致,不过是只有记者讲述一个栏目。适合刚入行者阅读,可以对媒体和社会有大致的了解。非业内人士也可以阅读,用来了解下记者这个行当也挺好的。
  •   确实如广告所说,南周员工的总结和思考给人许多启迪。
  •   孔子说,取法乎上,得乎起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当一本全国最优秀媒体的兄弟姐妹们为行业贡献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这无疑是我们进入他们心灵,学习他们的精神与思维的最好路径。
  •   书很好。只是,知道太多真相,令人压抑
  •   能让人引起共鸣的书,记录了记者的足迹,能记录的社会的真实!
  •   内容很不错!赞一个。
  •   难得一见的好书~~~不得不赞
  •   媒体人的心声
  •   就像是《南周》的番外篇,长了见识,也引起了我翻旧报纸的冲动。
  •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有体会,虽然是作为较为专业的教科书,但还是然我理解到很深层面的东西定这本书的过程很麻烦,但也值了
  •   好作品,值得一读,双手推荐!准备把第一本和第二本也买来
  •   推荐媒体从业者多看此书,多多益善,还会有续集。
  •   质量不错,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货了,出乎意料。
  •   老师推荐的,应该还不错。翻了一下,感觉很有阅读价值。
  •   具有启发价值。。
  •   不值,个头不小,值得看的东西不多。《为什么要限制字数?有则长无则短,当当需改进!》
  •   书是非常好的书!!!可惜当当包装相当不给力!!把书右下角全弄坏了!!感觉像是有重物从书的侧面拉过去 可能宽度有1CM 整本书的右下角都坏了 可是考虑到退换货很麻烦 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以后当当包装请一定注意!!
  •   非常喜欢,很不错的一本书非常喜欢,很不错的一本书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一块内容的知识,书是正版的,质量非常不错
  •   这是一本好书,我刚翻起第一页的时候,就放不下手,想一直把它看完,真的是不错!!知道了很多内幕不错
  •   我超级喜欢这个,尤其喜欢李海鹏写的,我写作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   学校要求看的,很棒的书!
  •   学校推荐的书内容果然很不错。
  •   看了别的老师的推荐才买的,不过过来的书很多处被压皱了,很生气
  •   很好的一部书,让我们看到了先问背后的故事
  •   书暂时没看,但是印刷纸质不错
  •   遗憾的只是书太薄了,看完还是觉得不够味道
  •   作为这种专业书,书的封面非常精美,是我喜欢的装帧,内容也丰富,书也很新,反正好喜欢◎
  •   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一样让人感动
  •   想了解多一点真正故事的人,可以读一下。
  •   看过这本书,这次是给朋友推荐的。
  •   这本书让你知道“什么是南周,为什么是南周”。
  •   很喜欢这本书,写的有深度
  •   看完这本书后又去买了一本送朋友,除喜欢这本书外还很喜欢李大同的《冰点故事》,写得真的很好!
  •   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每次看都有感受
  •   这本书是真的不错,应用性也很强
  •   这本书很好~就是指纸张稍微差了一点~
  •   怎么这么好看,,老板给我来上20本,我要打包回家
  •   感觉挺不错的,了解了很多东西
  •   还没看呢啊,不过听说评价挺高的
  •   挺好,快递态度也不错~
  •   也很好看
  •   感觉还可以,只是纸质一般,内容等看了之后才知道
  •   很有启发。。。。
  •   老婆必备的 很好 书店买不到了
  •   生动有趣,详细具体
  •   中国最有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刊物精粹
  •   后台第一本
  •   质量 印刷都很好!
  •   等了好久买到了这本心仪的小说
  •   经验之谈,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