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牡丹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须兰  页数:11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金牡丹》是作者的一本论美的艺术随笔集,全书共8篇。第一篇《狐狸的棋局》论民国女子之美,第七篇《牡丹》论明式家具之美,最后一篇《我的私人的眼福》论电影之美,其余各篇是讨论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之美。作者文笔优美,见闻广博,对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

作者简介

  须兰,女,1969年生于上海,1992年开始写作。须兰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湮没久远的历史,作品以异乎寻常的独特视角和富有个性的语言,重撩历史尘积,活现出曾经生活在各个年代里的血肉人生,和风奇云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作者的非凡想象力和艺术才华。须兰的小说多部已在海外转载并获好评。

书籍目录

狐狸的棋局好色非相切割黄金凤凰委羽牡丹我的私人眼福

章节摘录

  《黄金牡丹》  狐狸的棋局  现代女伶中大概只有林忆莲才有这样烟视媚行的风情。好像她带了明清时代的姿韵,要不然出生在旧上海“蔷薇蔷薇处处开”也是对的。她是男人女人都怜惜的女人。她若出生在旧上海,入选一九三0年摄影画报编辑出版的《闺秀影集》,小传中应有此语:既含睇兮又宜笑。  一九三0年女子,最好是生就一双细长清水单凤眼,眼梢略略上挑,有京剧《断桥》里白娘子和小青的合而为一。摩登绝望的三0年代,它的华贵与颓靡都是精致荒诞的,但没有底气。饶是这样,现世人用想像也无法捕捉它的流韵余响,那个时代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一折《断桥》恩怨。……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论美的艺术随笔集,全书共8篇。第一篇《狐狸的棋局》论民国女子之美,第七篇《牡丹》论明式家具之美,最后一篇《我的私人的眼福》论电影之美,其余各篇是讨论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之美。作者文笔优美,见闻广博,对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各篇文章都是论美,却不从美入手,而是从人文的角度来条分屡析藏在各种美的背后的故事、哲理。故有艺评之实而无艺评之涩,给读者以清灵的美的享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金牡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真是喜欢这样的女子 固执 善于表达自身 能让读者为她的展现而神魂颠倒 可能是因为气场一致 臭味相投
      《黄金牡丹》单从书名来看像是盛唐景象 一片烟火燃尽世事繁华 作者对时世的观察入微 对美的鉴赏是为自然之态最好 无论是日本画家还是夏加尔的色彩 作者信手拈来足可见作者对这些事物的喜爱 有人说她是自恋型作者 我看是对的 可是写作本身就是一件表达自己 剖析自己的事情 何必为了俗世扭曲自己的意志所向
  •     003:黄金牡丹
      
      0、简介
      《黄金牡丹》,须兰著,是作者发表于《万象》的系列关于东西方绘画及个别关于明代家具和中外罕见电影的美学散文集。2006年9月一版一印,上海书店出版。
      1、关于须兰
      最早知道须兰是来自于她的小说,好像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十五年前的样子。看到她的小说《宋朝故事》,留下印象的是小说中那种古今穿梭的情节设计和很具特色的语言运用方式。此次查阅资料,得知须兰生于1969年,上海嘉定人。1990年大专毕业后任上海汽车齿轮厂宣传部干事。著有长篇小说《武则天》,中短篇小说集《须兰小说选》、《樱桃红》、《思凡》、《宋朝故事》,中篇小说《闲情》、《纪念乐师良宵》,短篇小说《石头记》、《少年英雄史》等。求学香港后,曾任香港电影《投名状》的编剧。
      2、关于本书
      《黄金牡丹》中共收8篇文章,由于其中插入了数幅彩图,所以在丛书中,此书偏薄,但却偏贵。书名来源于其中两篇文章标题的合并。其标题为《狐狸的棋局》、《好色》、《非相》、《切割》、《黄金》、《凤凰委羽》、《牡丹》、《我的私人眼福》。除最后两篇,其余皆谈绘画。因以前曾读过广西师范出的一套的谈画散文集,所以,对此种写法没有太多感觉,稍有一点感触来源于其语言风格。书的设计上还有一点特殊的是,书的衬页没有使用本丛一贯的那种打着上海出店出版社LOGO的那种白底纸,而用了红色的磨沙纹纸。
      3、关于语言
      须兰的语言,在当年我初次读到其小说时,确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在今天看来,可能与某些文字自恋的网络起家作者有些共通之处。这种语言,可能心灵粉饰太多,并非人人皆喜。如同扑了脂粉,洒了香水,虽有些异香,却只是不合自然。如开篇《狐狸的棋局》一着手就是这样的句子:“现代女伶中大概只有林忆莲才有这样烟视媚行的风情。好像她带了明清时代的姿韵,要不然出生在旧上海‘蔷薇蔷薇处处开’也是对的。她是男人女人都怜惜的女人。她若出生在旧上海,入选一九三0年摄影画报编辑出版的《闺秀影集》,小传中应有此语:既含睇兮又宜笑。一九三0年女子,最好是生就一双细长清水单凤眼,眼梢略略上挑,有京剧《断桥》里白娘子和小青的合而为一。摩登绝望的三0年代,它的华贵与颓靡都是精致荒诞的,但没有底气。饶是这样,现世人用想像也无法捕捉它的流韵余响,那个时代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一折《断桥》恩怨。……”
      4、结语
      这种语言,我不喜。因已述原因,内容上所感甚少。故,至此结语。
      
  •      今天晒着太阳把这本书看完。
        
        须兰赏析这些作品的时候,那时候(期)大概是处在语言及其背静很“民国”的时期,虽然我并不清楚她之前和之后又是什么样的,读她其他的作品也不多。不过用这样的语言,尤其是依语言内里的某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解读世界名画,所有的作品都被她解析成胡兰成那样的光明世界--男女无论和分,世道无论清平还是离乱,结局无论成败,等等,一定是中庸的不偏不倚,倒也好,正也好,左也好,右也好,知进退,守礼节,依规矩,有方圆。总之正如其题:整本书的黄金与牡丹,黄金与牡丹的俗世,端地看着不错,纵然错也错不离谱。须兰真是个古人,最近也是民国女子。她不错。敏感与想象。
        
        我忽然想知道她是怎么看澳洲那个画鸟人著称的鸟人画家(W.D.HOMMOND)及他的画作的。(
        
  •      十四年前,须兰以一部出手不凡的中篇《仿佛》初现峥嵘,令人惊艳。魏晋六朝、唐宋盛世,一个个发生在久远年代中的奇谲诡异的传奇故事,在她的笔端,被铺衍得波澜不惊又荡气回肠。
       此后,一度是“美女”、“宝贝”们在文坛上狂歌劲舞异常热闹,作为同一年龄段的女性作者,须兰的小说显然与她们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她也被冠以“张(爱玲)派传人”或“新言情”之类的标签,或许是个性使然,却未见她频繁曝光,只是以其一贯的独特视角和迥异的语言表述,断续地呈上为数不多却总能叫人流连忘返的佳作。比如那本收在《须兰小说选》中的《宋朝故事》、《红檀板》……,以及并未拍成电影的《武则天》。
       如今,早已是“八零”当道、“九零”萌芽的时代,闹猛的文坛被这些后生们搅荡得风声水起花团锦簇。重拾那些曾经让我不能释怀的文字,回味那冷月下的光,暗影中的香,竟然也有了些隔世的恍惚。
      须兰,一个许久不见的写字的女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淡出了读者的视野。
       又见须兰,是她的《黄金牡丹》。
       都是在《万象》上刊登过的随笔。这本从创刊至今悉数收藏的杂志,主要的原因正是能不定期地与那些心仪的作者们欢欣会晤。须兰,便是其中之一。
       与她的“繁华中透着冷清,才气纵横又有点儿醉生梦死”的小说略有不同,《黄金牡丹》中所选的八篇文章不再是虚构的传奇,而是对近世的观照。无论是漫议人事还是品评画作,皆随意妥帖,游走自如。可也有相似之处,那便是她个性鲜明的文字。信手拈来的唐诗宋词,穿插点缀其间,节奏、意境和韵味便有了别样的风采。尤其是她惯用的短语、短句,跃动凝练,错落有致。繁复而又利落,迷离却又跌宕。满眼的秾丽,却又有恰到好处的留白。铺张,却又节制;华美,仍知收煞。
       那种华丽的哀伤,隐秘的喜悦,落寞的激情,无情的风情,既是在谈高更,谈卡拉瓦乔,谈夏加尔,谈浮世绘,也是在谈自己,谈他人,谈世情。画里画外,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奇异的芬芳,处处闪烁着令人眼前一亮不舍移目的性灵的珠玑。尤喜《好色》一篇,写日本的浮世绘。她说:“浮世绘的无情即是千种风情。看似无关,但就是本身。”与另一江南才女钱红丽写同类题材的《邪与媚》相比,似乎须兰的见解更加理性而凌利。或许和她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有出世的超然与入世的执拗一脉相承,对于人情世态的参悟,并不以年龄的长幼为标尺,看得清楚,也并不意味着从此便消沉。所以,这才是不一样的须兰,时隔数年,仍叫人念念不忘。
       沉溺于这样若即若离的文字中,勾惹起的是神思的缥缈,无语的对话。想象须兰,一位素衣女子,临窗而坐,或沉吟,或低语,笔触轻盈,才华横溢。真宛若一介幽兰,兀自吐故纳新,不为流俗所动,不为喧嚣所扰。就像这小32开本的装帧,黄底蓝字的封面,简约素净,偏那手写的签名,质朴规矩,却又透着些悠然的自信。
       果然是久违的须兰。
      
  •   托友人买到了,可惜还未拿到手.静静等候她的到来了.弥补当年错过的遗憾.
  •   我也是,当初在图书馆看到,因为时间关系匆匆翻了一下,以后再找都没找到,不知被谁借去。文字那样诱人……好奇她是怎样的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