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作者:宋玉波  页数:123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系列丛书与读者朋友见面之际,我想简要说明一下有关情况,作为这套丛书的总序。  一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内外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华文化典藏浩如烟海,要进入这座精神宝库,殊非易事。近年来,我国学人们在研究:如何在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准确地向公众普及中华文化?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写出了阐释中华文化的著作,其中有学术提高性的,也有通俗普及性的。学术性与普及性如何结合得更好,大家正在探索中。这也引起身在海外学者的重视,余英时先生在北京出版的《中国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号“学人寄语”中说:“中国人文研究的‘提高’和‘普及’是一项不可分割的迫切任务,承担它的不仅是‘普及’作者,人文专家同样义不容辞。”  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十多年前,我在清华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为学生作讲演,讲中华文化悠久丰富的人文精神,当时尝试在文化研究与普及上做些工作。我将中华人文精神扼要地概括为若干方面,以可靠的资料做基础,力求加以切实的解剖和分析,为年轻学子和读者朋友提供关于中华人文精神的知识。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7:慈悲为怀》编撰者是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宋玉波博士。“慈悲为怀”是佛教教义,其哲学基础是缘起理论,力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看世界万物。它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与深沉的宗教情怀,是对人类常情的一种升华与超越,不断激励人向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建设美好和谐的人间社会具有激励意义。

作者简介

  张岂之,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曾任西北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古籍规划办公室秘书长,教育部古籍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等,现任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校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等诸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叶国华,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曾任香港事务顾问和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及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别顾问。现任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香港基本法基金会主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及亚欧研究所理事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及上海东亚研究所名誉理事长,耀华国际教育机构主席,耀中教育机构文化委员会主席等,近年来,他致力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融合、新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问题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序导读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实观之众生普度心性清净悲智双运戒生德性慈济众生热爱和平人间佛教佛国净土参考文献跋

章节摘录

  鬼众生、愚痴无明的畜生众生、苦乐参半的人世众生、有福无德的阿修罗众生、乐不思蜀的天道众生。生死的取向,大概就是在这些境界间转换。这既是一种看似主观能动性的无明冲动,又是一种随波逐流式的无可奈何的被动推动。如果有人以为六道众生是心外的存在,或者以为是佛教幻想出来的六种神话,那就是一种对心性的不妥当理解。“起同体大悲,不见有心外之境可矣”,六道生活的明与暗、迷与悟,就在于一心。这一心超越一异。一异之意为何?就是要明确菩萨那自性清净的根本灵明心。问题在于,假如这个根本是同一的话,就不存在什么差异的事物了,就没有众生这样一些异法了,菩萨发那些大愿还不就是重复的行为;这个根本如果完全不同的话,则物我格格不入,就是掀起无比大的同体慈悲也没有用。只有明白了“但有无明迷自一心,起诸波浪,流转六道。虽起六道之浪,不出一心之海。良由一心动作六道,故得发弘誓之愿。六道不出一心,故能起同体大悲”的道理,我们才会相信,菩萨的救度之愿行,哪里可以离开心灵的救赎呢?  一雨普润,兰艾齐荣;一念成收,邪正俱济。(《注心赋》卷二)  【今译】  天降甘霖,兰花与艾草都能得到滋润;一心自在,邪念正念都会游刃有余。  【时析】  天雨时至,难道只是洒落在那人见人爱的兰花上,而不及于一文不值的艾草?满腔的慈悲,岂是只流连于那些正途的众生,而不通达于那些迷途的羔羊?如同一国的宪法一样,难道只是对那些权势阶层有效用?难道自然法所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菩萨正是认识到那些处于苦难与炽烈欲望中的众生如那艾草一样,更需要细雨的滋润与抚慰,正如现代国家中的下层民众对于法权的渴望一样,更需要得到维护。佛教这个神圣自然法般的精神,就是同体大悲,这一大悲的性体遍于众生。众生不在众生心之外,这一心的迷与悟就是佛、菩萨与众生的虚拟界限,只有在同体大悲的积淀中,这一界限才有其意义。这种积淀的展现,就体现在菩萨大悲之心所缘会的十种对象以及佛陀十大弟子的风格差异上。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7:慈悲为怀》以主题为立意,以中华人文经典史籍为素材,以普世价值为编选标准,以语录、今译,时析为呈现方式,以图文相结合为特色,以大众读者为对象,旨在阐释最具民族性,时代性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大德大悲,慈悲为怀,一轮明月,清空万里。
  •   看看吧,我们缺这一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