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表演史

出版时间:2005-05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韦明铧  页数:351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动物表演”是一种处于边缘状态的艺术,有人把它归于杂技史的范畴,有人把它作为戏剧史的附庸。本书把它当做独立的文化事象加以探讨。     本书总结了动物表演史的五个阶段:以动物自我娱乐和人类开始模仿动物、驯化动物为内容的动物表演初始阶段;以汉唐宫廷为主要舞台、以兽类厮杀为主要形式、以恢弘酷烈为审美旨趣的大型动物表演阶段;以宋元市井为演出场所、以禽鸟竟技为主要特色、以优美亲和为欣赏动物动机的中型动物表演阶段,以明清江湖为活动背景、以虫蛙鸣斗为主要技能、以流浪分散不演出特征的小型动物表演阶段;当前动物表演的现状与思考。    本书旨在系统论述动物表演艺术的发展史,同时唤起人们对于文明重新加以考量:究竟什么是文明?征服动物是文明,抑或解放动物是文明?

作者简介

韦明铧,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曲艺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扬州学研究会会长、扬州市政协常委、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已经出版专著三十种。其中

书籍目录

序引言1 部落 野性的舞姿     远古的狂欢     百兽率舞     鸟歌万岁     蝶舞蹁跹 2 宫苑 狞厉的盛宴    罗马斗兽场     汉代斗牛图    《东海黄公》与搏虎     斗狮和舞狮    象奴驱象如牧猪     猕猴缘竿之伎     犬解人语     斗猫与逗猫     畜鼠为戏     兽戏余谈 3 市井 妩媚的竞技    斗鸡走马胜读书      斗鸭阑干独倚     闲携小卒玩鹌鹑     鹦鹅含愁思 聪明忆别离     安得秦吉了 为人道寸心     波斯舶上多养鸽     八哥子 猫来了     关关雎鸠     禽言诗话     雀戏漫谈 4 江湖 琐屑的角逐     乌龟叠塔     虾蟆说法      鱼戏莲叶间      与蛇共舞     蜘蛛集而百事喜     蚂蚁斗阵     促织瞿瞿叫 宣德皇帝要     喓喓草虫对 5 未来 动物的解放    马戏杂技魔术      呼唤想像力     快乐的背后     动物的权利 跋

编辑推荐

  兽类为了炫耀力量而格斗,禽类为了展示美丽而开屏,虫类为了发军魅力而争鸣。在原野上,在森林里,在山谷里,人类一开始就接受着大自然给予他们的如此生动的艺术洗礼。所以,一部动物表演史,必须从野性的舞姿写起,从远古的狂欢写起,从人类对动物摹仿写起。摹仿自然,师法自然,这是艺术的滥觞,文明的嚆矢。  一方面,对我历代的动物驯养师们表示极大的钦佩,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动物表演史,人类的文明史就会缺失。另一方面,我对当代的动物保护者们表示极大的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对动物表演史的重新思考,人类的文明史同样会缺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动物表演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不欢喜他把马戏史扯到了道德上面去
      不是正经做学问的方法
      好在,里面有许多古籍中关于马戏的资料摘录
      而且更重要的是
      关于中国马戏
      貌似只有这本
  •     记得前些年做记者的时候,每逢春节几乎都要受邀去动物园观看所谓的“老虎斗牛”表演,据说这是该动物园每年必有的经典节目,持续时间达十五天(正月初二到十六)之久。其实称不上“老虎斗牛”,只能说是“饿虎”吃“弱(小)牛”,算不上精彩,看后却心有余悸。即使如此,刚过完年的人们仍然趋之若鹜,层层围观,高声叫好。那时的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隐隐的渴望:惆怅于动物们被无情地充当人类娱乐的对象,心中也就充满了探究动物表演背后深层内涵的渴望。韦明铧先生的新著《动物表演史》可谓研究动物表演的开山之作,为我们了解动物表演的发展史开启了一扇透彻的窗户。书中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动物表演是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征象。
      
      高雅的娱乐?
      动物表演是一种处于边缘状态的艺术,有人把其归于杂技史的范畴,有人把其作为戏剧史的附庸。此书则另辟蹊径,把动物表演当作一种独立的文化事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剖析。首先回顾远古时代先民对动物的认识和摹仿,因为那是后来真正的动物表演的滥觞;接着叙述汉唐时代人们对兽类的驯养和观赏,这一时期的动物表演主要集中在皇宫里,以兽类厮杀为主要形式;然后总结宋元时代人们对鸟类的驯养与欣赏,这一时期以禽鸟竞技为主要特色,以勾栏瓦肆为主要舞台;之后谈到明清时期江湖上最为常见的对于虫鱼等动物的驯养与欣赏,此时的动物表演已日趋小型化和分散化,以虫蛙鸣斗为主要技能;最后述及现代动物表演的状况和前景,有忧虑,但更多的是希望。
      可以说,贯穿全书始终的就是两个词:驯养、欣赏,驯养是过程,欣赏是目的。人们这样做终究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娱乐。那什么又是娱乐呢?在古罗马,最紧张刺激的娱乐是将基督徒丢入竞技场内,活生生喂食在饥饿中的狮子、老虎。那一段历史留下了人性鄙恶的记录。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人与动物的共同游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戏”,成了普遍流行的“高雅”的娱乐形式。据科学家对马戏的研究,一部分马戏可归入技巧系列或亲和系列,反映人对动物的培养;另一部分可归入力量系列或格斗系列,反映人对动物的征服。但终究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和心理需求。
      虽然我们能从书中了解许多未曾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如酷爱“斗鸡走马”的唐玄宗和被讥为“蟋蟀皇帝”的明宣宗等;知道一些驯养动物的常识,如《庄子》中如何驯虎养鸟的哲理等。而一旦联系到我国的现实,我们却不能不深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几乎全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园,都将动物表演列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在光鲜亮丽的表演场面、精彩刺激的节目背后,表演动物的真实生存状况却极少有人关注。虽然已经有媒体报道过动物受训时被鞭打、被饿饭甚至被电击等负面新闻,然而各地表演动物反复遭受虐待,并且工作时间严重超过负荷的事实仍然大量存在。难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莫格弗曾痛心疾首地说:“借着娱乐、教育的美名,强迫动物忍受不人道的苦刑、囚禁,不知已牺牲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其实,娱乐的价值是相对的。孔子提倡“游于艺”,健康的娱乐可以让枯竭的心灵得到丰润、舒解。那什么是高雅的娱乐?柏拉图认为,高雅的娱乐不但能有助于身心的和谐,更可以作为向善的途径。这应该是最好的答案,也是本书最后一篇所蕴涵的希望所在。
      
      异化的文明?
      前不久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刘彻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的当天,她所钟爱的那些蛐蛐、小鸟们竟也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了。是它们通了人性,要效忠主人,与主人同年同月同日死,抑或是其他原因?剧中说:“这东宫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无不沾染了老太太的性情。”由此可见人类对动物们的非同一般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所能驯养的动物可谓无所不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种类齐全,这足以说明一部动物表演史就是一部人与动物的关系史。人类驯养动物的技术越高,越能够让动物表演高难度的动作,也就证明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但同时,动物也就越丧失自己的本性,越是以人类的意志来取代动物自己的意志,这恰恰又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这似乎是一个悖论:越是精彩的动物表演,就越能显示人类征服动物的能力,也越体现出动物本性的悲剧性毁灭,而导致了人类文明的异化。
      德国哲学家史怀哲曾说过:“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动物与人类一样渴求幸福、远离痛苦、畏惧死亡。但动物不是生来的丑角,它们的存在更不是为了人类一己的娱乐。动物表演与人的表演毕竟不同,人有意志,可选择不干这行,但动物的被驯服却是完全违反天性。实际上,动物远没有人那样贪婪,它们要求的并不多。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必须给予动物的五项权利是:免受饥饿的权利,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权利,免受恐惧和不安的权利,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权利,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权利。只要满足了这五项要求,动物们就别无他求了。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自古就开始寻求与动物的平等对话。记得我小时候在听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播讲《杨家将》时,她讲了一个典故,说孔子有个学生叫公冶长,懂得“鸟语”。有一次,一只喜鹊对正在山中打柴的公冶长叽叽喳喳地叫,他仔细一听,原来喜鹊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了只大绵羊,你吃肉,我吃肠。”他听后惊喜万分,到南山一看,真的看到被谁砸死的一只绵羊。这也许只是传说,虽不能尽信,但可以想象,古代中国人曾经幻想甚至试验过与动物的直接对话。
      这种对话到今天已经有了发展和变化,动物保护爱好者及全体人类的理性与行动使这种对话有了实质的内容和明显的效果。这从世界对动物表演的态度就可看出,例如挪威、瑞典、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一百六十多个城市及地区明文禁止马戏团利用野生动物表演或严格限制动物表演。应该说这是人类对异化文明的一种反思与纠正。
       所以,总会有那么一天,所有的动物都被人类放出牢笼,奔向本应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到那时,人类文明才算真正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动物表演史》
      韦明铧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5月版/29元
      
  •   mark 今日刚观看有识之时第一场动物表演 过程中渐现对于此种娱乐形式的性质的想法 确确动物要求的并不多 而我们却没有收住自己的控制欲 此种异化文明 亟需反思做一些有用无用的打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