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道

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作者:殷旵  页数:348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老子为道》,是殷先生继《易经的智慧》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同样是为青年人讲课的录音整理稿。殷先生把老子的“为道”解读为“道中之道”,认为,老子为后世之言,决不是讲讲什么是“道”的空头定义,重要的是讲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道”、“上(尚)德”。《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云:“道始于情。”情者,人之常情;道者,人之常道。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不去实行(为),则见不到人之常情,亦见不到人之常道。所以,本书重点讲述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让老子的“道中之道”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解开《老子》全经的密码。

书籍目录

先睹感言 引子 第壹讲 为道“三段论”       ——为学 ——为道 ——无为   内容一 为道模仿阶段——为学   内容二 为道修炼阶段——为道   内容三 为道成熟阶段——无为 第贰讲 为道“损益法”      ——日益 ——日损 ——无不为   内容一 为道的充实——日益   内容二 为道的超越——日损   内容三 为道的升华——无不为 第叁讲 为道“三重景”     ——知 ——智 ——慧   内容一 为道要有的放矢——知   内容二 为道要与时俱进——智   内容三 为道的智慧 第肆讲 为道“三人行”     ——他 ——你—— ——我   内容一 借鉴“他”的为道   内容二 碰撞“你”的为道   内容三 形成“我”的为道 第伍讲 为道“三过程”     ——迷 ——疑 ——悟 第陆讲 为道“三要素”     ——才 ——学 ——识 第柒讲 为道求“三度”     ——博 ——洲 ——神 第捌讲 为道的传说     ——蚕 ——蛹 ——蛾 第玖讲 为道育“三心”     ——好奇心 ——分别心 ——平常心 第拾讲 为道的反省     ——是什么 ——为什么 ——不二法门 第拾壹讲 为道的“三念”与“三性”     ——三念:概念、理念、信念     ——三性:感性、理性、悟性 第拾贰讲 为道的哲学命题      ——正 ——反 ——合 第拾叁讲 为道“三境界”      ——独上高楼 ——衣带渐宽 ——蓦然回首 第拾肆讲 为道“三不朽”      ——立功 ——立德 ——立言 第拾伍讲 为道“三不亦”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第拾陆讲 为道在呼吸之间      ——呼 ——吸 ——息 第拾柒讲 为道“三观”      ——观色 ——观心 ——观静 第拾捌讲 为道“三相”      ——相名 ——正智 ——如如 第拾玖讲 为道“三处”      ——入处 ——出处 ——了处 第贰拾讲 为道与牧牛      ——寻牛 ——牧牛 ——忘牛 第贰拾壹讲 为道“三见”       ——见山只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还是山 第贰拾贰讲 为道“三易”       ——变易 ——不易 ——简易 第贰拾叁讲 为道“与时俱进”       ——益 ——损 ——乾 第贰拾肆讲 为道之情可见       ——恒 ——咸 ——坤 第贰拾伍讲 为道与生活       ——晋 ——明夷 ——家人 第贰拾陆讲 为道中解“困”       ——升 ——困 ——井 第贰拾柒讲 为道与自然       ——易 ——禅 ——自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子为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书很棒,但是是不是应该在发货之前检查一下书的质量?我这本书目录有一页是半页的……
  •     赞同用白话又很通俗的方法老子的书,当前太需要有让大众(特别是初学者)尽快对老子研究引为兴趣又能尽快入门的版本了。
      
      公称老子书的百姓和社会的良心书,又是百科的哲理精髓,应为社会智能的宝典,能尽快让广大读者对老子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的民族之大幸,是国家振兴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
      
      老子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理、是路、是德、是亨、是“无”和“有”,又是万事万物的规律,自然信息的全息。
      
      对人性要求来说必须悟道、为道,方可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否则人的本能中的负面便会膨胀,甚或悲哀。
      
      有人说,今天能听老子言,神州溶自然,道通则人的观念会向积极方面转化,全球生灵得幸福、得安全。
      
  •   道教和佛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宗教啊,怎么放进佛法学习小组来了?
    :)
  •   道教与佛教看起来是不同的,其实只是表面而已,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是相通的。
    老子当初出关的时候能够留下这篇《道德经》,这五千多言浓缩的精华就是“无为”,“无所不为”。由此又可引伸为“无得而无所不得”、“无求而无所不求”,这多好啊!什么叫“无为,无所不为”呢?这里用一种“有一种……叫作……”的句式来表达“无为法”,也许能帮助你们把其中的辩证关系搞清楚。
    有一种 教育方法 叫 放手
    有一种 养身方法 叫 放怀
    有一种 用人方法 叫 放心
    有一种 进攻方法 叫 放弃
    有一种 心理疗法 叫 放松
    有一种 比赛方法 叫 放开
    有一种 治学方法 叫 放达
    有一种 管理方法 叫 放权
    下面再引用一则经典阐明这种“无为法”。当初释迦牟尼佛在灵山大法会上拈花示众,下面的信众都不知是什么意思,不明白,惟有迦叶尊者破颜一笑,这就是心照不宣。佛祖说出来的就是经啊,佛经就是佛法,依法施教就是佛教,这些是说出来的。而心里想说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禅。佛心里想的他没法用语言去表达,即使表达出来了,你还是听不懂。用语言表达太有限,一说就错,说出来的是什么,不是什么,一说“是”与“非”就落在两边。只有心里会意,心里去悟道,这才是一种无为。只能会意,不能言传。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佛陀就觉得好了,终于有人明白我的意思了,于是佛陀便将衣钵传给了迦叶尊者。然后告诫迦叶尊者:“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意思是衣钵一代一代传下去。
    释迦牟尼佛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与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是相通。一说就错了,说它是什么概念就它不是什么概念,称它白就它不是黑,称它甲就它不是乙……,所以“道”和“禅”一样,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像赵州和尚,人家问他:“什么是佛?”和尚说:“吃茶了吗?”答:“没吃。”和尚说:“吃茶去。”又来一个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和尚还是说:“你吃茶了吗?”答:“吃了。”和尚还是说:“你吃茶去。”吃了没吃,都叫吃茶去,就这么活泼。为什么呢?因他没有受到限制,没有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些框框,所以他的回答就这么活泼,这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禅机,大机大用。这就是佛的教育方法。所以,禅在中国能够弘扬,因为中国有知音,“道”和“禅”都是“无为法”。
    还有易与禅,易理与禅理是相通的。荀子讲:“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所以讲易理与禅理是相通的,伏羲与释迦牟尼佛两位圣人是一个思维,他们所悟的道是一个道,是天。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睹明星悟道,他看到的天也是这个天,伏羲在卦台山“仰则观像于天”的天也是这个天。是同一个天,是同一个道的,所以讲是同理的。到底同在何处呢?是同在无为法,而不是有为法。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佛教文化的理念中,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如有弟子问禅:“如何是佛法?”禅师竖起一个手指作答,意思是“万法归一”。再有弟子问禅,禅师示以拳头作答,指头不见了,意思是:“一又归于无。”在活活泼泼、大机大用的禅师意境中,“无”就是万有,万有就是一切皆有,一切皆有又归于一。
    《金刚经》中有一句经文,曰:“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其实,“法”与“道”、“易”、“禅”,都是表示自然的本体。所以,根据上段经文,也可以如是说:“老子所说道,皆不可取,不可说,非道,非非道。”,对吗?
    只要你去读《老子为道》就明白了,这书里也有讲禅说、佛教 ^_^
  •   因为作为中国化的佛教 禅宗就是吸取道家思想而开创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