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史话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作者:张克复  页数:317  

内容概要

  红城镇地处庄浪河下游,总面积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53860亩辖9个行政村,94社,6439户、25113人。镇驻地红城子,南距省城79公里,北距永登县城3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红城物华天宝,经济繁荣。明清以来,即为永登南部商农并重的贸易中心。商铺林立,客商纷至沓釆。繁荣的市场经济和旱码头地位,成就了红城作为甘肃“四大名镇”之一的美名。  红城文化底蕴丰厚,素有陇上“文化之乡”的美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感恩寺,巍然屹立于塞外祁连山下、庄浪河畔,“东山楼阁”、  “红市花灯”等红城八景摇曳生姿。城内城外庙宇庵观密集,高耸于蓝天白云之,宏伟壮观。民族英雄林则徐第二次来到红城,在山亭内欣然挥毫,书写了“善民福地”、“民俱尔瞻”两块匾额。文人墨客路过红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辞章和诗文。张骞、霍去病、赵充国和周恩来、李先念、于右任、张治中等古今名人足迹所至,更给红城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书籍目录

古镇红城千秋古镇话由来红城历史沿革淡古论今道红城美丽清明山峥嵘岁月祁连山的回音远古的见证夜话五凉西夏卓罗和南监军司农垦战歌红城一带的长城烽燧红城自古战事多清、民国时期的红城子风貌砂田与井子砂峥嵘岁月稠一唱雄鸡天下白天堑变通途永远的反思减租反霸中的一次反革命暴乱繁荣商埠商业重镇红城子晋商和古晋会馆“三和永”和徐方俊徐立贤与“复兴西”徐家磨——“黄金之道”的咽喉杨百合挖煤今非昔比话运输红城的集市和商贸一条街正在兴起的建刚碳化硅有限公司火爆的牛肉面生意红城迎宾酒楼文化之乡清、民两代红城教育事业的发展红城完小(中心小学)红城完小英才多永登二中——培养人才的摇篮二中骄子一对精英两位将军永登二中考入北大、清华的六学子红城文化站发展中的红城中心卫生院进化学校捐资兴学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文学创作书画篆刻摄影与民间工艺报刊记者通讯员体育活动古迹寻踪国宝——感恩寺(大佛寺)感恩寺镇寺三宝清明山城隍庙接引寺(北寺)清凉寺凤凰山钟鼓楼红城“康三庄”及其照壁红城过去古树多凤凰山握桥民俗乡韵红市花灯红城的“亭子”红城的跳鼓徐家磨“二月二”灯会隍爷出府四月八浴佛节红城人的日常习俗传统节日红城人的待客之道和著名小吃……姓氏文化古今人物民间传说笔墨留香《红城志》编纂始末后记

章节摘录

  红城镇地处庄浪河下游,东接树屏滇,西邻七山乡,南靠苦水镇,北与龙泉寺镇接壤。下辖九个行政村,共94社。总面积3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3860亩。现有7640户,28980人。以汉族为主。镇驻地红城子,北距县城33公里,南距兰州79公里,向东25公里可直达兰州中川机场,交通十分便捷。  红城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由于深居内陆,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全年平均气温约为9.2℃,生长期积温3218℃左右,无霜期146天,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日照时间为2700小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但受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极不稳定。  红城镇位于黄土高原西部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过渡地带,地表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地形特征可概括为“两山夹一川”(即庄浪河川和拥抱河川的东西两山)。庄浪河纵贯南北,宽阔肥沃的谷地,是红城主要的农业区,居民多集中于此。其丰富的水利资源千百年来滋养着这块丰腴的土地,使之成为“村落衔接、水木清腴、居民丰实的西来第一沃壤” (《万里行程记》清·祁韵士)。  红城子是河西走廊的门户,丝绸之路穿境而过。其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把家坪、庙儿坪、凤凰山等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均可佐证。秦汉以前,为匈奴和诸羌的游牧地。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王朝疆域西扩,红城子就以允街县治的地位成为西汉王朝“西扩”战略的组成部分,成为“汉”、“夷”民族争夺的地方。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城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