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页数:3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5年3月16日至17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在杭州联合召开“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及我省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这是浙江社会科学界为丰富、发展并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会议得到了省委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门致信祝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尔到会听取专家发言并讲了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沈立江同志到会指导并参加了研讨会的全部议程。

书籍目录

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学派与浙江人精神“浙学”与浙江精神浙东学术精神的传递途径和传承机制区域工商文化与当代浙江经济发展特色——传统浙商、晋商、徽商与当代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浙江精神:浙江现象的内在动力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现代浙江精神与未来展望再论“浙学”的内涵——兼论当代浙江精神“浙学”的内涵与两浙的并进王充:浙东学派的奠基人——兼论“事实判断”思维的源流“浙学”刍议——“浙学”传统与浙江精神研究之对有组织经济进步的民间文化解释——鸡毛换糖、义乌兵与板凳龙浙江经济现象的地理解读甬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草根文化”与台州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与浙江精神试论浙东学术与浙江精神湖州传统文化与湖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研讨会纪要后记

章节摘录

  为了分析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有必要将不同区域的文化记忆或“惯例”,与改革开放初期大体相同的政策和其他制度环境联系起来,做一个综合的考察。改革开放之初,在对待个体经济的政策上,中国共产党肯定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补充,并从解决就业、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和为国家提供资金等方面,肯定了其积极的作用。正如中共十三大报告所说:“实践证明,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8)这表明,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前十年,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将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以及对国民经济产生“拾遗补缺”作用来定位的。而石刻、竹编、弹花、箍桶、缝纫、理发、厨师、小五金、补鞋以及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等浙江人所从事的传统工商活动,正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能够对国民经济产生“拾遗补缺”的作用,所以都是国家政策所允许和鼓励的。因此,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家政策,虽然是一种普照之光,但在实际上,是特别有利于激发浙江人的文化记忆或“惯例”的。尤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造成日用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浙江人的文化记忆或“惯例”,不仅似乎与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经济系统的制度背景(更一般的基本运行环境)”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性,而且因石刻、竹编、弹花、箍桶、缝纫、理发、厨师、小五金、补鞋以及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等经营活动可以满足国有经济难以满足的百姓生活需要,而具有一种特殊的优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盐、典、木材、茶叶以及票号的经营等属于徽州人和山西人的文化记忆或“惯例”,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家政策,却不是天然吻合的。晋商的票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社会的银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