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边缘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滕守尧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力推中国传统中蕴含的“神性智慧”、其核心是“对话精神”,认为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也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实质,因而是当前推动全人类文化乃至人类自身进步的根本精神。此书的宗旨就是通过对中西哲学思想中对话精神的剖析归纳出“对话的原理”,进而将这种对话精神应用到精神文化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激发新的思维,完善人格,最终促动人类新生。本书落脚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滕守尧,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聘教授,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美育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艺术课程国家实验教材主编,《中国艺术教育》杂志主编。曾任英国杜伦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客座教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著作有《审美心理描述》、《中国怀疑论传统》,《艺术与创生》等。主要译著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主编《生态式艺术教育示范丛书》(共16种)等图书。

书籍目录

自序导言:对话·边缘·审美文化  一 什么是“文化的边缘”?   二 作为一种“隐喻”的“对话”   三 走向对话的后现代文化  四 “对话”与当代“审美文化”   五 “对话”作为一种宇宙意识导引词:初入“边缘” 上篇 对话的原理 第一章 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对话意识  一 对立两极  二 反向作用力  三 两极之间  四 S形与扭曲  五 道家哲学的对话性质 第二章 西方现代对话哲学  一 形而上学的“本质一现象”分裂  二 笛卡尔的“主一客”分裂  三 胡塞尔:以“生活的世界”融合  四 狄尔泰:对话与同情式理解  五 梅洛·庞蒂:对话与“生命世界”   六 现代解释学:对话与自我发展  七 西方现代美学中的对话意识 第三章 女性主义与道家对话哲学  一 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  二 追求翻身解放  三 追求两性间的对话和融合  四 女性主义与中国道家  五 现代生活中的男女融合趋势 第四章 对话的“边缘”与“老子”之喻下篇 对话的实践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对话  一 原始天人合一  二 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分裂  三 后工业时代的天人对话 第六章 人际对话  一 壮士不能自举其身  二 对话——永远是创新的温床  三 社会给对话造成的阻力  四 “个人”给对话造成的阻力  五 当务之急——防止自我的丧失  六 与“另一个自我”对话 第七章 “文本”与“文本”的遭遇  一 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  二 人文科学领域中的“解释学革命”   三 后现代艺术与拼接  四 拼接与中国语言艺术  五 结语 第八章 关于“文本”的对话 第九章 对话的特殊形态:文化比较与比较文化  一 比较与对话  二 从“误解”到“误读”   三 “比较文化”与“边缘地带”  第十章 迷人的“边缘地带”   一 “边缘地带”与绘画欣赏  二 现代文化中广泛存在的“边缘地带”  第十一章 关于东西方对话的对话 第十二章 对话、边缘意识与教声  一 灌输式教育  二 园丁式教育  三 对话式教育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为什么会出现第一种情形?多半是由于对方或我们自己的那种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和不合作的态度。这种态度单从说话时那不屑一顾的姿势和傲慢的语调中就可看出。这种人显然不愿与人平等对话,更不懂得对话哲学,他不愿意听别人说,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结果是双方都不能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因为此时的内容早已被排斥了。    第二种情形就不同了。说话者态度真诚而坦率,其语调中已经展示出一种渴望交往的感情和一种富有感染的力量。那平等待人的举动透露出他们非常渴望与人对话,也透露出他们已经十分懂得对话哲学的奥妙。在听这样的人说话时,即使那些我们原来知之甚少的内容,也会被我们较好地理解,因为那种平等而亲切的对话方式已经变成了理解的催化剂。    对话是人的语言实践和人生哲学的交织。对话既是一种最接近哲学的人类实践,也是一种与实践最为接近的哲学。对话哲学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对人类的发展亦具有极高的价值。对话哲学覆盖面极广,不仅仅局限于人际对话中,还存在于人的内心活动、人与自然的交往活动和文学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活动中。这些活动一旦被对话哲学改造和渗透,就有可能变成美的活动,生发出更加丰富的含义。    以人的内心活动为例。人有了内心对话,就意味着有了丰富的内心生活,因为它会使人频繁地同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打交道。在打交道时不是一味地怂恿它们或仅仅欣赏它们,而是通过对它们的怀疑、反思和批评而理解它们。有了这种内心对话,人在待人接物时就不像普通人那样精于算计或总想征服对方,而是经常劝说自己“糊涂”一点。这种“糊涂”当然不是要人们糊里糊涂混日子,而是要以糊涂消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算计。因此,当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时,他并不是在宣扬不要哲学,更不是要人混日子,而是让人奉行一种比普通哲学更深刻的哲学。具体说来,这是一种超越了普通人之“傻人多福哲学”的“超越哲学”。“傻人多福”包含的是一种极其消极和被动的哲学: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就羡慕傻子,因为傻子不会思考,自然也不感到烦恼,因而能引起那些痛苦得不能自拔的人羡慕。但这种羡慕又是不得已的,假如我们这时向这种人提议,给他们注射一针药剂,立刻将他们变成傻子,他们肯定不干。可郑氏的“难得糊涂”就不同了,它既包含了对“人生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提出,也包含了对它的回答。    P2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    “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    “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最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编辑推荐

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的边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书籍装帧很有文化氛围,内容更不用说,很棒
  •   我觉得主要是滕守尧先生的学问做得好
  •   以前看过腾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很好才买的,收到货以后,粗略翻了一下,排版不太好,字很小。让人看着有点不舒服。
  •   这本书真的 都不错,写的很好,值得购买
  •   送朋友的,她说很值,很好
  •   买来写论文用的,只是翻了下还未细读,但不难感觉到该书为经典之作
  •   终于找到了正式出版的版本,装帧不错,内容也喜欢,收藏!
  •   随便翻翻,一般
  •   本书可以看出是作者费了很大功夫写出来的,在国内现在的商业奇峰下是非常不错的书,但是内容上如果能容纳更多的多家之言就锦上添花拉。
  •   很喜欢也很需要不错正版
  •   提倡综合艺术教育,有新意和价值,但是比较难进入学生生活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