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书法研究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卢辅圣  页数:119  字数: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艺术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离不开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文化及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为书法的区域差异奠定了物质基础,六阀制度的形成、世家大族的出现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玄学的兴起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佛教、道教的兴盛扩大了书法传播的范围,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书法品评、收藏的社会风气。

书籍目录

吴慧平 魏晋南北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书法产生的影响沈晓英 试论《泰山刻石》的文字规范与艺术特征钱建华 论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推崇刘文秋 朱长文与《续书断》周斌 《东坡题跋》中的书学思想初深向彬 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赵彦辉 赵宦光资料整理与考略杨吉平 傅山的侠义精神与书法精神冯文华 曾熙生平交游考略

章节摘录

  五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书法  品评、收藏的社会风气出现  自春秋、战国之际到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轻商、抑商政策一直存在。江南地区,自东汉以后,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孙吴立国于江南,在这里兴建屯田,同时发展了造船手工业和海外贸易。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继之,以建康、三吴、会稽等为中心的经济区获得发展之后,国内的商业与贸易均获得了继续发展,商品的范围扩大,不仅有自然物的土特产品,也有经过精心加工制作的手工业品,还有从国外运来的奇珍异物。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收藏奠定了经济基础。书法的品评、书法的收藏也渐成风气。这种风气始于汉末,而盛于魏晋南北朝。  在两汉时代,中国士大夫眼中唯经学和史学,“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书法艺术“盖伎艺之细者。善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⑥难登大雅之堂。直至汉末灵帝时,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灵帝虽然政治上昏庸,但是他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却功不可没。受宦官操纵而又酷爱文学艺术的灵帝刘宏把能为文赋、尺牍及工书鸟篆的人集中于鸿都门,并于光和元年(178)设置鸿都门学,专门培养文学、艺术方面的人才。鸿都门学的设立,使书法教育从与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书写教育上升为独立的艺术教育。从此,书法艺术在传统士大夫的眼中不再是匠人所为的“雕虫小技”,从而把他们从“玩物丧志”的先贤遗训与“经世致用”的惊天伟业的矛盾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文献中感受到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带来的对于艺术作品进行品评与收藏的巨大热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人皆以拥有一纸名人书迹为快。善书者,不仅可以步入上层社会,而且还可以凭书法弄上一官半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魏晋南北朝书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