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板画精品集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叶建明  页数:191  

前言

说起民国,现今的人的印象大多是傍水而建的粉墙黛瓦,是厅堂中的红木家具,是穿梭于新旧生活中的长衫文人……岁月有许多回返,当我们在今日的现代与繁华中奔波时,越来越多的人在心中向往着那时的生活,向往着那保留着诸多国粹,又兼合着西方潮流的日子。穿过历史的尘埃,能够勾起我们对那段历史向往的无外乎有两大类物件:一、长衫文人的文字;二、庭台中的红木家具。其实细心的人,还应该看到,庭台中除了家具,还有诸多如书画、石雕、玉件等等摆件,还应该有瓷板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品。公元1911年至1949年,在中国史书上称为民国时期。此时的中国瓷都景德镇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逊位以后,景德镇御窑厂随即便倒闭散伙,结束了皇宫烧制御窑1000余年的历史。至此,景德镇便步入了没有官窑、民窑之分的制瓷历史,原御窑厂的画师们不得不放下皇室制瓷的理念,走出厂门,融合了景德镇民间制瓷的行列之中,给景德镇的制瓷业带来了一股新风。在这股新风的劲吹下,催生出“珠山八友”。瓷板作为一种平面艺术,我们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以至于唐代的砖雕,它们都有其与瓷板相近的用途。明代有了造型巨大的琉璃九龙壁,出现了用于装饰居室、宫殿、庙宇的彩绘瓷板。到清代康熙时,作为观赏使用的瓷板开始大量烧造。当时的瓷板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等多种制式,由工匠在瓷板上作画烧造,成品应用在屏风、插屏、宝座或者床上。进入乾隆朝后,瓷板更为风行,成为人们居室装潢的新宠,稍做富裕一点的人家,都可能将瓷板画引入厅堂,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儒雅气氛。许多有名的瓷画家聚集到了景德镇,清末画家王廷佐、程门等人创造的浅绛彩绘瓷工艺,将瓷板及瓷绘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度。民国初期,景德镇陶瓷产业复苏,民窑兴起,“珠山瓷画”逐渐形成。1928年,著名瓷画家王琦接受了一套八块不同题材的瓷板画的订货。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王琦邀请活跃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的几位各有专攻的画家朋友共同合作。这种合作的成功,启发和促进了“珠山八友”的形成。它的诞生意味着在景德镇自御窑生产完结后,一个肩负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历史使命的新的历史平台崛起。从身份上看,“珠山八友”的构成既有民间画工、手艺人(王大凡、徐仲南、何许人为红店学徒出身,王琦为捏面人的手艺人),也有文人、知识分子,这种构成正体现了清末画坛职业画家以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家也不同于民间画工的身份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力量的复杂局面。“珠山八友”正是一个职业画家群体。从艺术创作来看,“珠山八友”画家谙熟传统粉彩技艺,这种对于粉彩技艺的充分丫解,保证了这一流派在绘画风格上的探索总是伴随着陶瓷绘画工艺的革新,如王大凡的“落地粉彩”、刘雨岑的“水点桃花”等工艺技法的创新都是适应其绘画风格上探索的结果。“珠山八友”的借鉴也不限于文人画,而是有着更为宽广的视野。他们非常注重对传统中国画丰富的流派风格和技法的全面借鉴和吸收,这种借鉴和吸收不仅包括主流文人画的传统,也包括一些传统文人画所不愿接受的院体技法;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可以明显发现”院体画“的特点,如程意亭的鸟兽花卉,结构严谨,毛羽逼真、细腻、工巧,深得宋代院体画的神韵。

内容概要

《民国瓷板画精品集》内容简介:说起民国,现今的人的印象大多是傍水而建的粉墙黛瓦,是厅堂中的红木家具,是穿梭于新旧生活中的长衫文人……岁月有许多回返,当我们在今日的现代与繁华中奔波时,越来越多的人在心中向往着那时的生活,向往着那保留着诸多国粹,又兼合着西方潮流的日子。

作者简介

叶建明
祖籍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麓渔村人,1963年出生,自学英语、外贸、收藏,曾供职于浙江化工技校、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浙江福瓦卡迪拜独资企业、浙江化工厂善高化学有限公司、湖州市进出口公司、浙江省二二轻企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杭州市粮油食品土畜产进

书籍目录

潘訇宇徐仲南邓碧珊何许人王琦汪野亭田鹤仙毕伯涛王大凡程意亭刘雨岑张志汤汪小亭石奇峰程云浓刘希任董师曾毕渊明

章节摘录

插图:“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一批绘瓷名家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有第一代的汪晓棠、潘匀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十人。1928年,在王琦倡导下,先由八人组织了“月圆会”,称“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参加,后称“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王步、毕渊明等几十人,其中张志汤的山水、骏马、花鸟,王步的青花,毕渊明的走兽等均很有名。他们大多活跃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绘瓷各有专长,风格各有所别。他们的作品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吸取了近代画的营养,完全可比肩于画家在纸绢上的作品,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珠山八友”的作品就成为权贵富豪、商贾文人和广大民众的抢手货,成为收藏家们追慕的奇珍。但在解放后至七十年代的三十余年里,由于诸多原因,对“珠山八友”宝贵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保护和研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导致流失和损毁,一度成了文物领域中很少有人问津的“冷门”。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收藏明清官器十分难觅的困境中,逐步把目光转向“珠山八友”瓷画,至今已成为文物收藏领域的“热门”。九十年代末,随着“珠山八友”作品“鉴尝画册”的陆续问世,知识逐步普及,其作品的经济价值不断攀升,一些专门窥机制作膺品以谋巨利的人开始进行仿制,有的还招罗人才,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批量生产,使仿品充斥市场。面对鱼目混珠、真膺交杂的瓷画市场,人们期盼有“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使辨真去伪有一个依据。我们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汇总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的观点,编撰此文,供奉读者,旨在抛砖引玉,与广大收藏爱好者一起学习研究,求实探真,共同提高。“珠山八友”的瓷画鉴定,与古瓷的鉴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必须从瓷和画两个方面进行审定,缺一不可。一、瓷的胎釉鉴定是区别新老瓷画的主要依据。瓷器和瓷板都是瓷,“珠山八友”作画,大多画在瓷板上,少数画在瓷器上。“珠山八友”是一代绘瓷名家,他们对作画用的瓷板和瓷器选择十分严格,从不在劣质瓷上作画。民国时期的瓷,从胎釉和制作工艺上看,大体分为上、中、下三等,“珠山八友”一般都选用上等瓷作画,鉴别可从四方面观察:1、民国上等瓷的特征: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胎釉结合良好,硬度较高,瓷板平整,没有翘曲,釉面无疵点。因现代瓷与民国上等瓷相比,这些特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还要看下面三点。2、民国瓷均为柴窑烧制,反映在釉面上白中微灰,现代瓷为气窑或电窑烧制,釉面白而光亮。

编辑推荐

《民国瓷板画精品集》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瓷板画精品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