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研究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  页数:293  

内容概要

2008年是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许广平同志的名字虽然广为人们所熟知,但她作为“五四”一代中国知识女性的人生道路却很少为人所知。因此,难免有对她偏颇的评价。为弘扬许广平为鲁迅事业、中国妇女运动和理论建设以及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2008年8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民进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妇联联合举行了纪念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回顾许广平同志光辉的一生,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生平业绩,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为此,本辑特刊发在纪念座谈会上发表的一组文章,以使许广平的业绩获得广布。    在继贾植芳、王元化之后,《上海鲁迅研究》的顾问夏征农同志又离开了我们,夏征农同志曾为推动上海的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以及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建设,做出极其重要贡献。“一手高擎鲁迅旗,百年奋斗为人民”,王锡荣副馆长所拟的挽联实道出了了解上海鲁迅研究和夏征农同志的人们的心声。    因为历史原因徐讦是一位被人们所遗忘的杰出作家,很长久的时间里,我们只是通过《鲁迅全集》才了解到他的一些事迹,但这些事迹又因为种种因素而面目不清。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刊发一组纪念专文,以为人们重新了解徐讦创作和生活的借助。其中沈寂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雨路》以朴实的语言纪录了他与徐讦的交往以及他对徐讦看法的变化,读来令人感动。    鲁迅之《悼丁君》是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化事业残酷斗争的一个标本,虽然,当年被捕的丁玲幸免于难,但这首诗却真实纪录了鲁迅当年的心情。这首诗当年在《涛声》上发表,后来又有多个版本流传,本辑所刊的《鲁迅(悼丁君)的最初发表及三份墨迹》一文是对这首诗的缘起、发表以及现存诗稿的梳理,因这诗所引发的种种故事虽不惊天动地,但却使人深感鲁迅精神的伟大。    冰心是和鲁迅同时代的作家,虽然他们的创作道路虽然不相同,却同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在面对同样的现实,他们的反应却各显特色。《复仇剑与红玫瑰》一文以平直的行文,公允的论述,展示了鲁迅与冰心的差异,所长所短,是一篇难得的作家比较论。    我们今天如何评价鲁迅,这个题目在最近几年一直为人们所热烈讨论。在21世纪的今天,回首20世纪的风云变幻,必然有重估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的必要。重估不是为了抹去历史的真实,而是为了彰显历史的华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历史和历史先贤的精神文化遗产为今天的人们所借鉴、运用。然而,有些人以为重估历史是一个可以推翻历史真实,可以任意书写的手段,在鲁迅研究方面就因此不断地出现违背历史真实的话语,并且一时迷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作为鲁迅研究者是有必要将自己的声音昭显于世,以正本清源,还真实的鲁迅于今天的大众,让人们从鲁迅的精神文化遗产中获得裨益的。吴中杰先生的《我们今天如何评价鲁迅》一文从鲁迅研究者、《鲁迅传》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他在新时代中的鲁迅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书籍目录

纪念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在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在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在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在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在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历史补遗  往事回忆  纪念许广平先生  纪念许广平先生诞辰110周年  纪念许广平先生诞辰110周年  许广平——民进的卓越领导人  “对新文化事业多做一些贡献”——纪念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缅怀夏征农同志  一手高擎鲁迅旗百年奋斗为人民——怀念夏征农先生几年徐讦先生诞辰100周年  百年人生风雨路——记徐讦  这是徐讦的文章  谈馆藏两件鲁迅手迹的来历——纪念徐讦先生诞辰100周年  神州掀起“徐讦热”  与葛福灿闲谈徐讦  徐讦缘何为鲁迅鸣不平?  “孤岛”上的乌托邦小说——徐讦的《荒谬的英法海峡》解析  怀念徐讦先生  诗人的徐讦  幻灭·悲观·反抗——徐讦小说形象中的鲁迅因子2005年版《鲁迅全集》修工作记  《鲁迅全集》第八卷修订述要(下)史料·考证  鲁迅《悼丁君》诗的最初发表及三份墨迹——鲁迅文物整理札记之三  萧军与胡乔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论争始末  关于东京“左联”重建后中国留日学生的文学、艺术运动(六)警迅同耐代人研究  复仇剑与红玫瑰——鲁迅与冰心  1933年左翼青年作家·周文·地缘小说(下)鲁迅比较研究  鲁迅与罗曼·罗兰  鲁迅与《现代日本小说集》读书杂谈  我们今天如何评价鲁迅——《鲁迅传》后记  走进鲁迅晚年的精神世界——读《鲁迅自选集》  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经验”——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迅因子》纪念  开拓者的背影——追忆黄川先生鲁海漫谈  回应黄裳先生的批评  鲁迅与愤青  “海棠无香”说漫谈青年读鲁迅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伤逝》  忏悔之谜  鲁迅式“追问”——从《故事新编》谈起动态  日本古西呖子女士向上海鲁迅纪念馆捐赠珍贵鲁迅手迹  著名版画家汪刃锋艺术作品捐赠上海鲁迅纪念馆  许广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郑振铎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编后

章节摘录

这一次竟然成了永别。父亲因为在文化界首批缉拿的七人黑名单里,不能回上海。解放后,我们住在东北,父亲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不好去打扰她,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向她汇报,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许先生。缅怀——痛惜长怀1968年,那一年我14岁。噩耗传来,许先生做了古人。父亲仰面长叹,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她走了,父亲心痛!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祖母去世时父亲没有落泪,那是1974年“文革”期间;1998年,我母亲去世时,父亲忍着悲痛说,又失去了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他没有当我们的面落泪。我记得父亲只有提起当年的老朋友时,才会为之泫然。父亲临去时之前,眼前经常出现幻影,他看着天棚数着一个个老朋友的名字,脸上浮着笑容,他又回到了朋友的身边。1978年,父亲在北京想到许先生去世十周年,想去找海婴先生,去许先生的墓前拜谒,但是却听说,根据许先生的遗嘱,把她的骨灰都扬撒到了田地里,“以利农业”了。父亲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瞻拜。她留在人间的只有精神了。我们今后能瞻拜的也只有她的精神了(发言之后听说,许先生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墓的旁边)。父亲说:“许先生的音容长留在我的怀想之中,那印象还是一个健壮而爽朗的四十多岁的大姐。她的性格很坚强,一点也不柔弱,她的一生,总是甘愿为她认为是正义的事业和值得为之尽力以至于付出自己的生命的事情,牺牲自己的一切。她所向往的世界和社会是光明和壮丽的!”

编辑推荐

《上海鲁迅研究(2008年·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鲁迅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