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梁龙  页数:261  字数:220000  

前言

  自古以来,古代中国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又强调“仕而优则学”,一旦入学或者入仕,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既是古代中国入学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古代中国“官道”文化的核心。  如果追溯古代中国官文化的起源,则可以上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周公姬旦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周政权,参酌夏商两朝的礼仪,为新兴的周政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敬天、孝祖、保民”为核心,以礼乐刑政为具体内容的官道文化,礼乐刑政的具体内容就是“礼节民心,乐和民心,政以平之,刑以齐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的完整体系,这就是中国可以确切考证的官文化的起源。  中国古代官道文化与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尽相同,尤其迥异于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国官文化中充满亲情、乡情、师生情,弥散着温情脉脉的人性,实际上是一种社会道德观的浓缩。这是因为,以“礼乐刑政”为核心的官文化最终形成了内容庞大详细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官场道德学、制度学,是中国官文化的精粹。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做人要从学习、修身和内省做起,所谓“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慎独”,“发乎情,止乎礼”,“诚于内,形于外”,“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等。在此基础上,实践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要忠恕,仁者爱人,安贫乐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要敏于事而讷于言,达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和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  在这种官道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官道可以浓缩为“忠君、爱国、保民”。这就使得在任何时候,忠贞的官员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无论是商朝太宰伊尹放逐皇权的继承者太甲,还是宋朝范仲淹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最后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箴,中国古代的官员始终是以“国家”为重,以为君分忧为己任。  到了明朝,随着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官员认识到,仅仅“忠君”,局限于一国视野,不是官员的全部天职,从而提出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箴言;随着对高度集权皇权的质疑,逐步提出“天下为公、君为客”,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虽然古代的贪官污吏不能够有效的杜绝,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臭名昭著的贪官酷吏,但是,清正廉洁的官员在每个朝代都有,他们声名远播,留下了令后人钦佩的业绩。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官员始终抱着为国为民的朴素理念,既能够在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气节面前做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能够时刻以“仁、义、礼、智、信”自律,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官员职性,又能够在困境面前灵活应变、舍小顾大,做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因此,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官道、官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更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官场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的官场一直就是一个风波不断的地方,即便是承平盛世。自古以来,有清官就有贪官,有循吏就有酷吏,透析和解读中国古代官场文化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国古代官场与官场文化的诸多现象。

书籍目录

为官·从政·做人 为公情结——官员的职性 大道之礼——官场的本性 仁者人心——官场的起点 百姓情结——为官的人性 忠于职业——官员必备的气节官场生态学     勤政巧干——为官的本分 宽与严都是双刃剑——为官的掌控力度 学会太极拳——官员的行为艺术 防微杜渐——为官的风险意识为官需要一种境界 中庸不是平庸——官员心中要有杆秤 注意取舍——官场中的进退之道 保持平常心——做官的心灵意境 治大国如烹小鲜——为官的执政艺术 和而不同——为官的最高境界 仕途:向上走和向下走的道路 田会郎、终南捷径和天子堂——鲤鱼跃龙门 扭曲的人生——四书五经和八股文 从门客到师爷——准官员的官场人生 宠辱不惊——在其位和不在其位的官场气节历代权相的典型经验 绵里藏针——“摄政王”的进退哲学  以柔术求生存——做个幕后操盘手 赢得生前身后名——以小博大的智慧  耿直更懂进退——官场不倒翁的权谋  忽视细节——就是宰相也会无法自救  不要触及“红线”——宦海沉浮艺术 官场中的制度与规则 血统论当道——血统决定职位  从文武兼备到职责分明——文武分家  正义的眼睛——行政与监察的博弈 完美制度下的噩梦——官制的完备与残酷的惩罚 低薪防腐和高薪养廉——泥饭碗和金饭碗 官声·官望·官誉 权势是一种春药——贪权官吏的时代解读 阁楼人生——追求虚名的宰辅 指头难以一般齐——官吏百态 固守的底线——清官与贪官的言行艺术 制定者与破坏者——无法遵循的游戏规则 性善与性恶——人性之间的抉择  官箴:古代官员的智慧结晶 心中有德——宫箴文化的形成……后记

章节摘录

  为官·从政·做人  为公情结——官员的职性  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既是个人修养之要,也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原则。它所要求的是关心他人、扶危济困,是孟子所追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平等、公正,视公共利益高于一切。它的最高境界是在义与利相矛盾、相冲突的情况下,以“义”为重,“先义后利”乃至“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官员作为社会的一个精英群体,从一开始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要求把“为公情结”作为自己的职业属性,并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中去。  春秋时,当时晋国国君晋悼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悼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悼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悼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悼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编辑推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官道”文化的核心,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入仕”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人生目标。于是,围绕着“入仕”,在中国官场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大戏。“忠君、爱国、保民”是很多为官者的“官场理念”,当然这也并不是所有的为官者都能做到的。中国古代的官场,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人性试验场,是忠是奸,是善是恶,官场百态亦是人生百态。  千姿百态的中国古代官场文化,从古至今就是人们关注和津津乐道的话题。官场中的各色面孔、各种言行。构成了一幕幕生动而又难以预料的“官场大剧”。这些官场文化中的人和事,是现代人解读中国官场文化的一个入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官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官场原来是这样的
  •   刚收到货,看后再来加评
  •   做知识型读物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