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一嘴 鸭一嘴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石康  页数:276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的性格里,有一种争强斗狠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不仅反映在我文章里,更反映在我的生活中。为了改进这种性格,我也曾作过努力,但效果是明摆着,可以说,毫无用处。既是这样,我也就只能安于我的性格。有时候,我对我的性格十分恼火,还有时候,我认为它无关紧要。我是个北京人,在北京生活多年,耳濡目染,很难不染上“抬杠”的恶习,因为我如果不会抬杠,那么就很难参与别人的谈话,就如同苏格拉底要是不擅长诡辩,就无法参加雅典的智者聊天一样,所谓“近墨者黑”是也。当然,在争强斗狠与据理力争之间,是有一条隐约的分界线的,但这条分界线太模糊,因此,跨越起来十分便利。有时我认为我是在据理力争,可由于话赶话,或是为了过嘴瘾,总之,总是有些原因,叫我说着说着就改争强斗狠了。我希望读者在看到我的文章时,不要因为我的表达方式不合你意,就跟我较劲。当然,我也绝不希望有人能从中看出什么道理,因为那不可能,以我的能力,放放狂话之类的事做起来十分容易,但真要叫我阐述真理,那么,我还真就力不从心了!这方面,不是我吹牛,我还就敢说,探索真理方面我不拿手,我不是那块料。  之所以在一开头便谈到我的性格,是因为我在整理这些随笔时发现,很多文章是我任性的产物。在那些文章里,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完全是胡写一气,很多话根本没过脑子,无非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因此,文章里有很多话看起来十分荒谬,它们与其说是表现了我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不如说是表现了我的一些过去的情绪及趣味,而那些变来变去的情绪及趣味,除了反映出我的性格以外,并没有别的内容。  还有要说明的,这本随笔集纯属误打误撞,我本人其实对写随笔之类的小文章十分不屑,认为那是长舌妇的闲言碎语,甚至对英国的兰姆之类我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他不过就是在繁琐的一天工作之余,随手写几句妇人之见,用以缓解一下他的疲劳。他意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文章的内容,而是因为他的文体。他的文体是一种能使人休息的文体,也许在茶余饭后,会英文的读者读读他的散文,能够获得一种轻松的气氛,当然,这是题外话。  事实上,我认为,散文杂文随笔之类的小东西,由于受文体本身的限制,无法用来讨论相对较为严肃的话题,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读者,而不是引起什么读者的思考。当然,你如果跟我较真儿,非把维特根斯坦或是怀特海写给罗素的小条儿也叫随笔的话,那么这事儿就说不清了。  我之所以不太喜欢随笔,就是因为写随笔的原因,我认为,一个人喜欢写随笔的原因只有一条儿,那就是嘴碎!什么乱七八糟的小事儿也要插一句嘴,多么无聊的热闹长队也要冲进去夹一个塞儿,好看看前面到底有什么,多么愚蠢的话题也要参与两下,好表明自己的傻观点。写随笔成功的人在我眼里,特别像某种行为艺术家,他们不愿意正经地从事某种艰难而长期的劳动,却喜爱鸡一嘴鸭一嘴地说三道四。随笔成功其实就是闲扯淡成功,不是什么值得得意的事。随笔里最无聊的就要数对社会不公现象胡乱发言的那种了,鲁迅的随笔令我反感其原因就在这里。在我看来,鲁迅写那么多废话,其行为还不如他的学生来得真诚坦荡,他的学生干脆冲上了大街,公开地革命一气。当然,鲁迅知道,在报上骂当局黑暗与冲上大街去骂是两回事儿,冲上大街的结果是很可能迎来枪子儿的,而躲在家里胡骂一气则会迎来铜子儿和意想不到的名声。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中国笔杆子,他无疑选择了更符合自己精神气质的行为。这也是题外话。  也许我的话会让很多人不爱听,但是,在这里,我声明,关于随笔的看法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我的话可不是说给那些不爱听的人听的。看到这里,我劝那些不爱听我说话的人收回自己的闲钱,把书扔回摊上去,免得买回家之后更不爱听,到时候你再对我说三道四,我可就要说你不听劝、没眼光了,谁让你往回买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本随笔。  我的这些随笔是我的一些闲言碎语,谈的主要是关于文学方面的一些话题,其实内容很无聊,我知道它们毫无价值,我甚至不知有谁会出钱买下这本集子。在这本书里,我谈了一些关于我个人的情况,例如:喜好什么,讨厌什么。还谈到一些我在阅读时读到的人,还有一些读后感,还有一些个人的过时趣味。这么说是因为我深信,我本人趣味多变,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就可能讨厌,而且这还与心情有关。心情好的时候,即使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也能叫我对剧中人产生同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再高尚的思想也叫我反感。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别的什么,我也说不上来。这些文章,大多是我写小说时写离了题的,眼看着塞进小说太不合适,再就是卖给杂志报纸价钱没谈拢的,因此,拿出来团在一起,塞进作为垃圾箱的随笔集,也算是物尽其用吧,因为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垃圾。

内容概要

人们很少问一个作家,他为何写作,写给谁,人们把这些事情当作约定俗成,或者不言而喻的事情,令我奇怪的是,作家本人也很少想这个问题,自觉的作家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家都是信笔拈来,想到什么就写出什么,事实上,作家们很难找到一个对于自身行为合理的解释,作家们坐在灯下,写下一行行的文字,那些文字无论如何,都是从他们的心灵中涌出,在他们写的时候,他们很难想到,这些文字便是后代的人类了解他们的前辈心灵的重要线索,没有那些文字,人类便会更加孤独。

作者简介

石康,生于1968年,北京人。作家,编剧。

书籍目录

买不买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坛之猖狂扫描一九九五年我的艺术观一九九九年我的写作的状态文学的目的文学的好坏关于自传性作品关于作家的生活方式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主义的影响卫慧现象关于严肃作家与不严肃的作家文学批评乱谈现代汉语由人性这一词语想起的 也谈文化新词语 关于网络文学 这个时代的文学关于得奖关于政治《马克思传》进化论荒诞派戏剧一些值得嘲笑的小现象关于WTO图书盗版从“吃保健药与文明”想到的付账顾客就是上帝在北京舞蹈唐大年和他的电影马丁·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愤怒公牛(RagingBull)探戈(Tango)……

章节摘录

  余华在虚伪成性之后,继续写作,我前一段在网上看到他一篇文章,大意是什么“博尔赫斯对于他就像白天,而鲁迅就像黑夜”之类,看来,他也学会所谓“意象”。这种昏话出自作家之口,叫人愤怒。如果我把他的“白天”与“黑夜”,换成“食物”与“排泄物”,他的文章照样能够通读下来。看看吧,言词空洞的作家就是如此地欺骗自己与别人。应当叫他这种人补上羞耻这一课,而且,这种极不明确的写作法儿特别深得一些狡猾之徒的偏爱。我一直想试问问那些这么写的人:你到底要写什么吧,直接说出来,别绕来绕去的啦,贫不贫呀?  在我眼里,余华还是有点写作才华的,当他写到自己了解的事情时,他能写得十分准确,细腻。但偏偏是他,却卜分喜爱说大话,也就是,什么不懂说什么。要说中国的制度不合理,直接说,或是先研究一下制度再说都可以,农民之见的眼光也好意思出口,真叫我笑掉了大牙。  下面要说的是王安忆,现在,她作为中国现在活着的最好的女作家的地位很难动摇,谁要是想动摇她,谁就得写出几十部作品。王安忆的作品我也读过,特点是哕嗦加枯燥,明明三句能说清的事情,她能写上三页纸也不怕麻烦,关键是,写的都是些陈词滥调,还不生动,看得人不胜其烦。能够阅读王安忆的作品,说明中国读者的耐心值得夸奖。毫无疑问,她没什么才华,理解力也有限,知识水平不高,缺才少情,说她是个笨蛋一点也不用担心她回击,因为她基本诚实,没写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还有点人格力量。王安忆的作品必须是作为一个整体才有价值,单本书里一本都不值一提。她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什么都敢写,并且,加在一起才不显得十分荒唐。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认真与严肃,她就像个打字员那样写作,对于她的作品,责任心十足,关键是,此人十分勤奋,这是大陆女作家中少见的现象,若不是真正对文学一往情深,那是很难做到的。作为一个上海人,她竞不太哗众取宠,这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令我对她平添一丝敬佩之情。可以说,她现在并且以后都会成为上海人中的女另类,一本接一本地写,且不浮,夸,从这一点看,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我想,是意志力帮了她作品的忙,使其具有一些别的作家没有的价值。顺便提一下另一个作家史铁生,他的情况与王安忆相差无几,文学成就也一样,史铁生的作品关注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学术训练,冈此,他的思考与表达大打折扣,缺乏纵深方向的思索。当然,无知无识是中国作家的通病,很难避免,但是,有这样的作家在,就不能说中国没有严肃作家,这是他们的主要价值。  比王安忆差一块的另一女作家叫池莉,作品十分庸俗浅显,出道时以一篇《太阳出世》而为人所知,很有点写实主义的意味。很快,此人水平开始无限制地下滑,《人来人往》开始胡乱模仿,接着,又追起了时髦,写起了她不熟悉的现代生活,强拉硬扯,牵强附会.令人看罢为她平添苦涩。她就像一个进城农民,忽然习得一种谋生技术那样惊喜地写作,我十分希望她有成为暴发户的一天, “金钱名望”双丰收一定为她所满意。可惜,此人已与文学毫无关系,若是努力,没准儿有望成为一名成功的通俗小说作家。  比池莉还要差的一个女作家叫作虹影,她是2000年左右忽然跳出来的,以打官司歼头,作品不见几部,却搞得到处是她的大幅穿着各种衣服的照片,看来像是一个不服演员的作家。很明显,有一些搞书评的人愿意为她效劳,把她的作品吹得神乎其神,事实上,全是垃圾。此人有点变态,但对于描写变态的艺术却所知寥寥,作品中不知羞耻的大话连篇,令人厌恶,是蒙昧无知且爱炫耀的那一类作家。当然,这方面比下去,还有比她还要多才多艺的呢,刘索拉便可拿来举例。刘索拉的作品由张嘴就来的感觉构成,现在她已基本由作家变成与音乐有关的演员,也不知她演的是些什么东西。若是国内需要搞对外文化交流,那么此人必能一显身手,作家笔会之余,她完全可以出几个小节目,用以娱乐别人,表现自己。  女作家说完,回到男作家,从莫言说起吧。莫言是个乡土作家,由于题材范围另辟天地,因此别人基本无法谈论他的写作。他写的事情十分之土,手法却多变,是编造农村奇闻逸事的小能手,我想他随手编个狐狸生个驴或是蚂蚁掐死猛虎的故事一点问题没有。莫言有时能把人物写得很有意思,传神而令人哑然失笑,更多的时候,则是不着边际地胡说一气。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君特格拉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米洛拉德帕维奇之类的作家的影子,总之是头脑简单,感觉发达,道理讲不出几个,神神鬼鬼的东西却能随手就来,笔法中超现实的因素一会儿一个,有的看起来令人觉得此人想象力十分丰富,但更多的则是对读者常识与智力的污辱。他因与张艺谋顺利地同流合污而出名,有点狼狈为奸成功的感觉,美中不足的只是没有张艺谋本人更成功而已。幸亏有这些短见的农民兄弟合作,张艺谋总算有机会成为一个抄袭大王。当然,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管张艺谋叫大导演。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提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上面提的作家里,若是没有与影视联手,当然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为人所知。作为一个文化市侩,我替他们权衡了一下,似乎得了剧本钱,还得了名声,名利双收,可谓大大地合算。  ……

编辑推荐

  《鸡一嘴鸭一嘴》是著名编剧、作家石康先生的随笔作品集。为何写作?写作有何意义?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作家本人来讲,这意味着什么?对于读者来讲,这又意味着什么?这类问题,我认为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个作家的写作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鸡一嘴 鸭一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一直喜欢的作家。一如既往支持吧。
  •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一嘴我一嘴,议论纷纷,真正要用到的时候,就消失了。
  •   一直没有评价吗?怎么不记得了?我印象当时都评价了呀?!晕。。。。。。
  •   挺喜欢的。书到的很快,全新的
  •   看了一部分 不错 还是很喜欢他的散文 思考性很强
  •   石康的书每一本都必买,虽然最近的几本并没有全看,但好像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甚至有时候觉得他的书已经改变了我的思想甚至我的原则,不管怎样,都很喜欢他的文字。从我8年前心情激动的读第一本《支离破碎》到如今怀着愉悦放松的心态读他的《过山车》,我和他的文字共同成长!这本还算喜欢
  •   石康的书很生活,从叙述方式到反映的题材思想,带来阅读快感的同时也经常在作品中仿佛看见自己生活中的影子,由此造成的心情也很复杂,感觉无法简单地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本随笔集多是一些文化评论,但却不是装逼地在唱高调,平凡和现实是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本随笔集给我的感觉就是石康自己的文化生活的一种必要的思考和平实的表述。这种思考和表述丝毫不能使生活变得轻松,但他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种追求。无法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是石康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破除了一统式的“学究思维”。还是那句话“百花齐放才是春”,让各种装逼的“老师”都见鬼去吧!
  •   作者对中国的很多作家有种瞧不起的味道,有点狂。谦虚点没什么不好的~~
  •   作者观点太绝对,不大喜欢,有点狂
  •   我只能说我不喜欢他的风格。
  •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他十年前写的,很多字,非常情绪化,像是看不惯世上一切。即使真心想要赞赏谁,也往往控制不住一张贱嘴要酸着来再贬着夸。这陋习我有。也大概只有他自己清楚,能上被他骂的人名单,也算是一种夸奖。我有些不坏好心地讶异,一个人竟可以展示出这么多不满,需要极大自信甚至自恋,我羡慕他这一点。
      
      一整本牢骚。看得真有些吃力。我想他写出来这些字,在当时可能纯粹图个痛快,应该没有意料到给读者带来的后果。正常情况下看别人刻薄总觉得痛快,我坚信刻薄是一种值得激赏的态度,有些把自己放到刀口下欢迎宰割的意思,刻薄人身上总有股自我牺牲的清高劲,因为于人于己都不利。世上要是能多几个刻薄的人,我们大概也乐得做个没声音的安全的附和者,与人交往至少不会多出许多争执。但是这本书这次看得十分不开心,知道他写字不为读者,可丝毫没觉得他好到可以低看整个世界的程度,我以为评论者总要有些更高素质才具备资格评论。看到后来甚至有些煎熬,大概是最近情绪低迷,没有办法正面应对消极力量。石康的字从来跟简练无关,也没看出什么条理性,跟我一样拿不住主线,脑子里本来有个清晰的主题,可出来的往往风马牛不想及,十足像个小孩,注意力被转移只消一颗糖就轻松搞定。
      
      可他的毫无保留的诚实总是好的。他当然清楚,这么一大堆大言不惭的话印刷出来必然得罪一大批人,可还是干了。写到这里又乐了,因为这傻事我现在还经常干。到现在,谁要是说诚实是一项美德,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堆冲话在路口等着杂。我只能说没有遭受过诚实恶果的,是幸运的聪明的。为生活打混久了,保持诚实其实难度极高,急需定力,升官发财是一点不能指望。玩笑话一句,诚实再结合第一段里的特质,石康在公司里面可以混眼线。不受喜欢的人待见,没办法控制住嘴贱。不喜欢的人更不喜欢他,他可以真诚的老实的不带一点愧疚的说一大堆不喜欢这个人的甚至还会影响其前途发展的原因和特质。可悲的是自己混不上领导,又拍不了马屁,好话还别扭着说,上司同事怕是要得罪到一个不剩。
      
      好在我是先看他近期写的书,整个人比起十年前沉稳许多,大概是了解更多,因为未知局限性开始懂得谦虚低调。过程中艰辛无奈无人知晓。倔脾气的人走路姿势总要比别人硬一些尴尬一点,摔跤也当然比别人重。要是一直能保持无知状态,轻狂倒也能留得住,可办法只有一个:不听不看不想,谁可以?
      
      他话唠的毛病也还是没改掉。近期注册的微博里面关注了他,信息一条接一条地发,还是有说不完的话。这遗留下来的习惯应该是刻意坚持的后果,坚持对这个世界保持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是一种抵抗,对平庸和沉默的抵抗。最后归于平庸的那些,当然也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过。不见得比别人特殊,当然改变不了被改变这个铁事实,好在能自己控制的还有速度和方向。
      
      又反过来看他后来给这本书写的序,开始觉得这个人坏得有些可爱。他反正提醒过你,不要乱花钱,看了点序就乖乖放回架子上,避免几十块钱打水漂。买了就别废话,因为他书里的废话全是记录他无常情绪中某一时刻的过失趣味,只作此用,要是还废话,都劝你别买了,你自己非要买怪谁?
      
  •     这书写的,很符合书名。他的书一直也不错,但是这本我怎么就不太喜欢呢,可能写的东西太单调了,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就是那么几个观点,就是那么几件事。文坛。。。。已经成为祭坛了。。。。。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喜欢石康,喜欢他的其它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