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学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万曙  页数:236  

前言

徽学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走过20多年年头,在徽商、徽州宗族、徽州社会文化等各个专题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有分量的成果。作为一个新的综合性学科,徽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术界对它的学术前景给予越来越充分的肯定。本论文集就是在以往的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上编收录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到“徽学的内涵与学科建构”研讨会之前的已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大体反映了此前关于徽学内涵的思考。这些论文都未作修改。仍然保持发表时的原貌,为的是忠实反映思考的历史过程。编者只做了必要的编排技术处理,并改正一些明显的错误。下编为“徽学的内涵与学科建构”研讨会论文,各位作者在会议之后又作了认真的修改和加工,有些论文已经在刊物披载,因为都提交给了研讨会,因此也均予收录。应该说,上、下两编反映了自徽学兴起以来徽学研究者们的思考。与敦煌学相比,作为学科的徽学的历史还很短。微学所面对的历史文献和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其学术含量和学术空间也许不是我们今天可以估量的,各个专题的研究还刚刚展开,学术视野也需要不断拓展。因此,这部论文集既是对以往和现阶段徽学理论思考的总结,也是今后徽学理论思考的起点。

内容概要

  《论徽学》就是在以往的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上编收录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到“徽学的内涵与学科建构”研讨会之前的已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大体反映了此前关于徽学内涵的思考。这些论文都未作修改。仍然保持发表时的原貌,为的是忠实反映思考的历史过程。编者只做了必要的编排技术处理,并改正一些明显的错误。下编为“徽学的内涵与学科建构”研讨会论文,各位作者在会议之后又作了认真的修改和加工,有些论文已经在刊物披载,因为都提交给了研讨会,因此也均予收录。应该说,上、下两编反映了自徽学兴起以来徽学研究者们的思考。

书籍目录

前言上编 叶显恩 徽州学在海外 赵华富 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 宫为之 “微学”之由来 周绍泉 徽州文书与徽学 张海鹏 徽学漫议 张立文 徽学的界定及其研究方法 黄德宽 徽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栾成显 徽州历史文献与中国史研究 刘伯山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价值 卞利 20世纪徽学研究的回顾下编 朱万曙 论徽学 栾成显 再论徽学的界定成构建 赵华富 论当代徽学 刘和惠 略谈徽学及共构建 卞利 唯物史观与徽学研究的发展 刘淼 关于徽学的对象、价值、内容与方法 张子侠 徽学学科体系刍议 方利山 徽州学学科体系建构浅议 曹天生 从藏学和敦煌学的研究现状瞻望徽学学科建构和徽学研究的现代化 刘伯山 徽学研究的多学科价值 胡中生 徽学研究需要整体史观和概念创新——以人口社会史研究为例 汪柏树 徽学与徽州 郭因 关于徽州文化研究的一些想法 王国键 徽州文书档案与徽州兴起 王振忠 新发现的徽州文书与徽州学研究的新进展 胡益民 陈晨 试论徽州典籍文献对徽学研究的价值 徐道彬 徽学与戴震 贺为才 徽州古村落文化人类学价值初探 鲍义来 早期徽学浅见 朱万曙 徽学研究中心纪事(代后记)

章节摘录

徽州学在海外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傅衣凌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关于徽州社会经济的研究,在40年代仞我曾作过初步的探讨,日本的藤井宏教授亦有这方面的著作问世.嗣后作者如林,附庸蔚成大国,”这几句话概括了国内外关于徽州社会历史研究的进展情况。今天,徽州的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史学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拟对海外研究徽州历史的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在海外,研究徽州历史的学者中,较早发表有分量著作的,当首推日本的藤井宏教授。他在《东洋学报》1953~1954年第36卷第1~4期上连续发表了《新安商人的研究》(此文由傅衣凌、黄焕宗合译成中文,连载于《安徽历史学报》1958年总第2期及《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1~2期)一文。此文首先考察了明末清初中国各省商品流通的概况,以便了解徽商商业活动的舞台,继而探讨了徽商的活动范围与经营项目。他指出,除云南、贵州两省尚未发现徽商活动的具体材料外,其他各省均有徽商活动的踪迹,尤以在江苏、浙江等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带活动为最多。“其营业种类是以盐商、金融商为首,以及竹木商、陶瓷器商、铁商、米谷商、茶商、木棉商、绢丝商、饮食商等,几乎从事所有商业种类的活动。

后记

在编辑这本论文集的时候,校长黄德宽教授建议我写一篇总结徽学研究中心建设历程的文章。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建议。第一,徽学研究中心自批准进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已有5年时间了。5年时间不长,也不算短,对于新兴的徽学来说,至少在时间上是一个小的阶段。第二,就徽学研究中心建设而言,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总结,既是记录历史,也有助于今后的建设。第三,随着中心的建立,徽学研究无疑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对于徽学的认识必然比以前深入,作为从事徽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总结已有的认识,对于推动这个学术领域的走向深入,其意义更为重要。黄校长实际上是中心的首任主任,在基地批准后,他才将此重担交付与我。尽管后来的建设过程中,黄校长一直关注和支持中心的工作,但更具体的建设过程他难以一一了解,因此,就由我写下这篇文字。一、选择徽学1999年6月下旬,学校快放假了,主管科研工作的韦穗副校长从省教育厅带回了教育部关于建立普通高等学校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文件,要求申报基地的学校在7月12日前向教育部报送预申报材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徽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