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

出版时间:2002-12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岳川  页数:368  字数:35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天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进程。第一次是自公元1世纪以来印度文化的传人。如果不算唐朝传人的景教和在元朝曾发生过一定影响的也里可温教,因为这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了。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大量传人应该说是自16世纪末,特别是自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传人。这两次重大外来文化的传人大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罗素曾在他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1]上述两次外来文化的传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它每一次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就各国的文化发展的历史看,文化(自然包括哲学)的发展大体上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也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原有的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界限与规范,使之得以定型和凝聚。

内容概要

本书有以下学术意向:1.关注后现代哲学与中国语境问题,对后现代在中国的语境、中国传统哲学与后现代的关系加以厘定,以彰明近年来中国文化界在文化对话和理论变形中的问题意识;2.注意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研究问题,讨论后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它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的关系,与当代信息社会、科学哲学、女权主义、神学问题的内在关联和中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学理反思;3.研究后殖民理论与文化哲学问题,注重从后现代与后殖民的内在关系中,透视后殖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意向。立足于中国本土化看全球化问题,清理东方主义视野中的权力话语,注重从文化社会公共空间的拓展中对文化哲学、文化研究、后殖民语言等问题加以思考;4.注意西方学者和海外华人学者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论述对中国现代学术思想某些修正和影响。尤其关注全球化中的后现代问题触发的后殖民问题,后殖民话语对中国当代西学研究的“路标”调整作用;5.关注港台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介,使中国问题有可能在整体意义上得以展现;6.强调中国内地学者对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看法,包括其进入中国时引发的文化紧张、思想冲突、话语对抗和理论汰变,使读者能对中国后现代后殖民问题有一个基本定位和把握。

书籍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序言导论  西方后现代后殖民文化哲学 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论争 二 后现代主义哲学景观 三  西方后殖民主义的渊源与问题 四  第三世界理论与东方主义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播撒 一 知识阶层与思想话语 二 后现代中的语言学转向 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范式 四 全球化与中国问题第二章  后现代思想的研究者 一 后现代哲学与中国哲学 二 现代性“问题”与后现代“主义” 三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 四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 五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艺术第三章  后现代文化的推进者 一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思想 二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三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维 四  后现代社会与后现代批评第四章 后现代理论的批评者 一 后现代哲学与文化保守主义 二 公共领域与公共舆论 三  后现代主义文艺反思 四 后现代问题与知识分子第五章 后殖民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思想 一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二 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 三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批评话语 四  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第六章  香港后现代后殖民的思想脉络 一 香港后殖民理论与分析 二 后东方主义与文化身份 三 后殖民文化危机及其神学思考第七章  台湾后现代后殖民研究格局  一 后现代主义路标  二 女性主义处境与殖民记忆  三 后现代神学与史学第八章  海外汉学界的后现代后殖民反思 一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二 后现代与后殖民话语  三 “后理论”与文学批评 四 社会理论与“后学”第九章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的拓展 一 意义世界与认知地图 二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命运 三 后现代后殖民理论的局限性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从这个问题扩展开去,周蕾进入更大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挖掘——西方语境中的中国学研究问题。她对一些汉学家痛惜中国变得越来越像西方的状况,尤其是对中国的科技文化甚至语言都逐渐失去“差异”的批评,深不以为然。在她看来,那种对“中国”所采取的中国中心主义的方法在文学领域里通常归纳为:如果一个人研究中国文本,那么他必须使用“中国的”方法,不能使用“西方的”方法,用“西方的”方法阅读“中国的”文本就是以前者歪曲后者,这是周蕾所不能同意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种中西二元对立的旧理念,其往往将对中国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设定为:中国只能保持古代的文化形态,才能成为西方的“被看对象”。这种汉学家的当代偏见促使周蕾思考:“为什么这些强调中国研究统一性的汉学家们没能激发出我这个中国人的热情来呢?当我应该感谢他们捍卫‘我的’文化时,我与他们的对话中缺乏了什么呢?有必要反思他们捍卫‘中国文化’的性质。我把他们捍卫‘中国文化’的性质形容为对‘真正的’起源所持的理想主义式的执迷。”周蕾进而认为,现代中国人知道自己不能墨守一个静止不动的传统生存下去,他们过的是混杂了“西方化”的生活,他们“看”中国的方式也打上了西方影响的烙印。许多汉学家不承认这个“种族观众”的现实,却喜欢从方法论和分类学的角度把中国划分成“前现代”和“现代”、“传统”和“西方”的阶段。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在走向现代性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自己对这个传统是维护还是重建的问题。而且意味着,汉学和中国研究明显影响了西方“看”中国的方式,参与了“文化相对主义”思潮,这种“文化相对主义”也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之间划分界限而运作。

编辑推荐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从各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发展大体上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离异”则表现为对原有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扬弃。本丛书希望能把这一百年来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如何创立、冲突、发展以及其走向作一较客观的(当然也会带有各位作者主观性)的描述、评论和展望。本丛书共14卷,首卷为导论,其余13卷,大体按传人时间先后,每卷描述和评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派别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