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洪勋  页数:250  

内容概要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原名闻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和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出版有《闻一多全集》。  闻一多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1922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并创作了不少爱国思乡的诗歌。闻一多从1919年起创作新诗。1923年,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1925年回国,先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训导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期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和《新月》杂志;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死水》。从1928年起,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杨洪勋,山东莱州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副研究馆员。致力于中国海洋大学校史和青岛现代文学史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诗坛巨擘一、中国新格律诗第一人二、《红烛》、《死水》的艺术特色第二章 转向内走一、转向内走的过程二、转向内走的动因第三章 一代宗师一、学术研究概论二、闻一多学术研究鸟瞰第四章 海滨时代一、概述二、颠簸岁月三、结缘青岛四、校园遐思五、汇泉岁月六、主持院政七、教书育人八、“闻门二家”九、静候奇迹十、《奇迹》的姊妹篇:《凭借》十一、唯一的写景抒情散文:《青岛》十二、关注诗坛十三、参与莎士比亚翻译十四、一多在楼上十五、划时代的作品:《匡斋尺牍》十六、全面开展唐诗研究十七、开始《楚辞》研究十八、“酒中八仙”十九、再见了,青岛二十、为民主献身第五章 不尽的思念附录闻一多先生作品与年表一、作品(一)青岛(二)奇迹(三)凭借(四)谈商籁体(五)论《悔与回》(六)《现代英国诗人》序(七)匡斋尺牍(节选)(八)致饶孟侃信(1)(九)致饶孟侃信(2)(十)致朱湘、饶孟侃信(十一)致曹葆华信(十二)致吴伯箫信二、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关于文学史研究,闻一多认为,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环,而古典典籍又是中国文学史的基本材料。他在对中国古代典籍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构建中国文学史。他在给中法大学所讲的中国文学史大纲《四千年文学史大势鸟瞰》中,把中国文学分成四段八大期。闻一多不主张用传统的王朝世袭来作为文学史划分的方法,而是主张以文化自身的发展和变化作为分期依据。  1938至1944年是闻一多学术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他的学术研究领域继续拓宽,成果更为显著。虽然他牺牲时未及47周岁,但是他的学术成就已是世所公认的。在最后一个学术研究阶段,他的主要研究课题是3项,第一是《周易》,第二是《楚辞》,第三是撰写一部中国文学史。期间当然还夹杂着一些文字考证、唐诗研究、《诗经》研究、神话研究和《庄子》研究。这一时期,他的成果表现在《尚书补释》、《周易闲诂》、《庄子章句》、《楚辞校补》、《离骚叙论》、《天问疏证》以及《释朱》、《释桑》、《释余》等许多关于文字考证的论文之中。  从1944年开始,闻一多的许多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去了,进入他人生角色的战士时期。这一时期,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以笔为武器,写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杂文,如他的《关于儒·道·匪》探讨了中国文化的“病症”,立意深远,发人深省。《复古的空气》针对复古的现实政治状况,维护五四精神,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作了一个较清晰的表达。《兽·人·鬼》针砭时弊,涉笔成趣,用寓言来暗示问题,描绘世相,有鲁迅杂文的“匕首和投枪”之效果。《最后一次的讲演》为闻一多的演讲记录,慷慨激昂,是一首行动的诗。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闻一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