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音乐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2009年2月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建志,吴金宝  页数:2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文化研究丛书:汉代音乐文化研究》主要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汉代的音乐品格、音乐种类、乐器类型和社会功能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绪论一、对先秦礼乐制的继承与新雅乐体系的建立一、雅俗相依并存的汉代音乐文化特征三、繁荣多元的汉代音乐文化内容第一章 汉代社会的发展与音乐的发展第一节 汉代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与音乐的发展第二节 汉代社会的赏乐之风与音乐的发展第三节 汉代音乐文化的转型一、音乐功能的转型一、音乐形式的转型三、音响结构的转型四、社会音乐生活的转型第四节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中外音乐交流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二、中外各族音乐的交流第二章 汉代音乐的类型第一节 汉代音乐中的“秦声”第二节 汉代音乐中的“楚声”一、“楚声”与汉代“相和歌一、 “楚民歌”与汉代音乐的亲缘关系三、“一倡众和”的发展源流第三节 汉代的“祭祀音乐”一、西汉“大乐”与东汉“大予乐”二、汉代的《安世房中歌》三、武帝定郊祀礼四、东汉上陵之礼五、汉代民间祭祀活动第四节 汉代鼓吹乐一、鼓吹乐的起源二、鼓吹乐使用的乐器三、汉代鼓吹乐社会活动分类第五节 汉代乐府歌曲第六节 关于“汉乐四品”之辩第三章 汉代乐府与音乐研究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设立“乐府”的时间一、“乐府”的名称首先出现在秦代二、武帝时“立乐府”的辨疑第二节 秦代乐府音乐第三节 汉初乐府的音乐活动一、高祖时乐府的音乐活动……第四章 汉代倡优乐人、士人与音乐第五章 两汉音乐赋第六章 汉代音乐美学思想第七章 从汉画像看汉代的乐器与乐队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以帝王为核心的上层统治者,虽然不是音乐艺术的创造者,但是他们出于娱乐、教化等目的而直接地参与音乐活动,投入人力物力,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进行大规模的引进、采集、整理音乐艺术的活动,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音乐艺术得以发展的很关键的一环。但是上层统治者在音乐上的这种投入,是建立在国家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的,所以音乐的发展,也是国家繁荣的一个标志。所谓歌舞升平,未尝不可以这样理解。当然,国家经济的发展与音乐繁荣之间还有许多中介因素,尤其是上层统治者的娱乐心理和娱乐风气。战国时代诸侯大兴女乐,造成礼崩乐坏的局面。秦统一中国后,非但不引以为戒,而且变本加厉。“所得诸侯美人钟鼓”①,皆原封不动地搬回秦国。刘向《说苑·反质篇》云:“关中离宫三百所,关外四百所,皆有钟磬帷帐,妇女倡优”以至于“妇女倡优数巨万人”。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说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虽为后人想象之辞,但也近乎历史的真实。出现战国和秦的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统治者道德自律力的下降,二是因为战国和秦的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反,汉朝建立之初,一方面是统治者鉴于秦以奢淫亡国的教训,暂时收敛奢侈之心;另一方面,汉初经济大萧条,也阻碍了音乐的发展。“汉兴,接秦之坏,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白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①统治者鉴于这一现实,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表现在娱乐方面,也相当收敛。高祖、文帝都好乐且能为楚歌,宫人高祖唐山夫人、文帝慎夫人也都能乐艺,但他们基本上保持着普通的音乐爱好者的本色,并未大事乐舞。但是,当汉王朝的统治日趋巩固,经济重新发展之时,上层统治阶级的享乐风气又在滋生蔓延。至武帝即位时,“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②都市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社会的奢侈之风日兴:“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蒹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③于是汉武帝为了满足其娱乐享受、祭祀求仙、润饰鸿业的目的,立乐府、求郑声,大兴乐舞。由此可见,汉代统治者的娱乐心理从收敛到膨胀,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而行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代音乐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