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光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春雷//史克己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前言

老旧的燃煤火车头“呼哧呼哧”地喷着白烟,无奈地停靠在了河南漯河人影寥落的火车站台。车厢门缓缓打开,走下来一群二十多岁的青年学生。他们个个长衫布鞋,脸色凝重,手上拎着一些简单的行李,相随着进入候车室,给这个平素安静的所在增添了些许喧闹。“唉,今天要在这里过夜咯。”“不知道前面被洪水冲垮的铁路几时才能修好。”原来这是一群前去北京筹划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的湖南学生,因洪水冲垮铁路才不得已在漯河下了车。领头的那个男青年,身材高挑,宽额明眸,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豪之气。他一边用手轰赶着面前嗡嘤的蚊子,一边对同伴们说:“与其坐等,不如我们徒步前行,沿途也可了解一下北方的风土人情。下一站许昌附近有曹操的魏都遗址,我们何不顺便前去凭吊一番?”可以看出,他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莽莽古原上,荒凉的魏都遗址迎来了几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从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出长途跋涉的疲惫。古木参天,芳草萋萋,触发了那个宽额明眸的青年的诗兴。他兴致勃勃地邀请同伴罗章龙联句赋诗,于是,一首咏怀诗《过魏都》脱口而出:横槊赋诗意飞扬,自明本志好文章。萧条异代西田墓,铜雀荒沦落夕阳。回到火车站对面破败简陋的小旅馆,他兴奋不已地对一个清秀儒雅、教师模样的同伴说:“子升,从前我们徒步绕行洞庭八百里,为的是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将来留学法国搞勤工俭学,我们可要写围绕中国、围绕世界、自明本志的大文章喽。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改造社会,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千干净净的中国!”这是一九一八年八月的一个傍晚,酷暑与燠热蒸烤着古老的中国。谁也不会想到,三十一年后,正是这个青年,带着他的千军万马,带着他的凌云壮志,又一次北上进京,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这个青年的名字是:毛泽东。同样是在那个热血与渴望交织的年代,在那群湖南青年河南受阻的两年之后。一九二○年,地中海上,法国邮轮“鸳特莱蓬”号驶进了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在四等船舱的甲板上,一个矮小敦实的四川青年,刚刚停下了因为晕船而不可抑止的呕吐,突然用鼻音很重、充满磁性的四川话朗声喊了起来:“快看,那是什么?是火山爆发吗?”没错,正是意大利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在猛烈喷发。赤色的光焰仿佛瀑布般在暮色里流泄、飞扬,火焰映照着汹涌起伏的波涛,染红了大海,染红了半个天空,引起了甲板上一群青年人的惊呼和赞叹。这是一群来自中国的青年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前往法国勤工求学。同样,也没有人预料到,半个多世纪后,这位小个子四川青年已经是一位睿智成熟的老人了,他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同门,推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了火山爆发般的激隋与活力。半个世纪前的那次远游,半个世纪前亲眼目睹的那次火山爆发的壮景,在老人的心里依然那样充满热量,充满力度——这次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对话,暗含着怎样神秘的联系?这个小个子四川青年名叫邓希贤,后来改名为:邓小平。一九二一年的一个春日,法国巴黎弥散着特有的浪漫气息。在巴黎街头,时常可见一些穿梭惊呼的毛头小伙子,他们大都刚刚抵达法国,对异国风情充满了惊奇。一天上午,著名的巴黎圣母院迎来了两个中国青年。他们是来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一个叫周恩来,来自天津南开中学,是天津《益世报》驻欧记者;另一个叫蔡和森,来自湖南的师范毕业生,在一个叫蒙达尼的小城补习法文。他们无心赞美圣母院的景色,却在交谈着法国和英国等所谓“世界强国”中工人的地,立和罢工现象。蔡和森说:“万国共产联盟在木斯哥已经成立两年多了,我们也要着手成立像苏俄那样主义明确、方法得当的组织。”周恩来说:“我们的组织就叫'少年共产团'吧,集合起少年的精英,猛烈打碎旧世界。”几年后,这两个年轻人成了同样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执牛耳者,一文一武,开始了对背叛革命的国民党的绝地反击。那场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先后有近两千名最有才华最有理想的中国青年参与其中。他们像一股股涓涓细流,汇成了浩瀚的江河,冲决了腐朽的堤坝,荡涤着旧时代的污泥浊水;他们像灿烂的星子,点亮了茫茫夜空。从一九一九年三月十七日至一九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二十艘来自日、法、美、英等国的邮轮搭载着这些血气方刚、初出茅庐的中国青年,滔滔不绝,一路向西,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海上流动活剧。在第十五批赴法的勤工俭学生中,有一个叫赵世炎的四川青年。法国邮轮“阿尔芒勃西”号行至红海,赤道附近的酷热令人难耐,赵世炎爬出与一群活牛为邻的最底层船舱,来到甲板上。他深吸了几口新鲜空气,高声朗诵起梁任公的《少年中国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甲板一旁,几个湖南学生被他的情绪感染,也热烈地议论起来。一个叫萧子暲的面对赤道热辣辣的阳光,问一个老师模样的人:“陈老夫子,我们是不是到了唐僧取经路过的火焰山?”“陈老夫子”名叫陈绍休,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班同学,新民学会的重要成员,赴法前是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数学教师。此时,他正在给湖南的学生们“讲古”:“咱们中国人与光有缘,与火相亲,老祖宗炎帝神农就是咱们湖南人嘛。炎帝,他的名字就火光熊熊,烈焰腾空。民间相传刘邦是赤帝子下凡,'以火德王',建立西汉,号称'炎汉',尚赤色。咱们这些留学生,也许是天上的星宿下凡,留法西渡,自然也要受一番火焰的'洗礼'了。”

内容概要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走向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道路。重温这段历史,总能令人心潮澎湃,读着耳熟能详的一代伟人的名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王若飞、李维汉、蔡畅、何长工、徐特立……每每令人肃然起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有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提供了探寻真理、解放思想的途径。它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以及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李春雷,国家一级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8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县人,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和《木棉花开》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两届)、冰心儿童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蝉联三届)、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三届)等。

书籍目录

赤光·赤子——作者手记引子第一章 乡村里的“法国学堂” 1 延续百年的祭礼  穿越时空的牵挂  草根志愿者王章 书  互联网上的思念 2 为什么是布里  “法国学堂”  无心插柳柳成荫 3 历史绕不开的小地方  孙中山与“豆腐公司”  毛泽东:高阳出了个李石曾  邓小平:巴黎情动“马老五” 4 串起璎珞的麻绳  苘麻:从高阳田野到法兰西  麻绳牵起巨人第二章 大潮涌起 1 做着豆腐去巴黎  软豆腐的硬道理  华工登上政治舞台 2 一颗漂泊的大豆  慈禧太后的“干儿子”  花花世界的“千面人”  “拜孙不拜李” 3 “吴疯子”的“茅厕说”  “吴疯子”一点也不疯  “吴疯子”之“厕” 4 始信人间有大儒  “小休”后的远行  勤工俭学的“通天教主” 5 令人扼腕的“华丽转身”  毛泽东“穷大方”  吃饭问题  北大图书管理员  莲花池畔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6 敢吃蛇胆的蔡和森  朗吟飞过洞庭湖  三月不知肉味  啖蛇胆,明大志  向警予来了 7 绅士,还是犬儒  从此萧郎是路人  能干的“湖南骡子”  大海与一粟 8 铁树,或者昙花  廉颇不老  锉铁锯木  “毽子王”李富春 9 “神行太保”罗圣人  三年走了四千多里  五件单衣与“被中大仙” 10 “老憨”们的故事  动物园卖票的教育家……第三章 奔向花都第四章 塞纳河畔的中国少年第五章 浴火青春第六章 炼狱第七章 永不消逝的赤光第八章 浪漫之都的血色浪漫第九章 长歌当哭

章节摘录

插图:“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这是著名作家王蒙在他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中的名句。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生动活泼的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充满幻想和热情的日日夜夜。编织岁月的梦想,串起历史的金线,是那样地奇幻炫彩,是那样地瑰丽如诗。但回首留法勤工俭学这场历史运动,我们却找不到青春的金线,找不到幸福的璎珞能找到的,只是几根普通的“麻绳”——苘麻:从高阳田野到法兰西如果从一九一七年算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高潮到退潮持续了十年左右。在这三千六百多个日夜里,近两千名中国青年无论是在预备赴法期间,还是在驶向法兰西的海轮之上,或是在异国他乡,陪伴、萦绕他们的只有贫困和苦难,只有不屈的意志和救国的呼号。而且,连结起这一个个闪光日子的,串起一枚枚璎珞的,不是金线,而是一根根普通的麻绳,像他们的乡村故里田野上生长的植物苘麻一样普通而卑微。留法勤工教学,最初的名称是“留法俭学”,是谁为它加上了改变运动方向和实质、焕发生命活力、锤炼一代英才的“勤工”两字的?高阳人,从冀中平原走向法兰西美丽国土的高阳华工。始作俑者有下面几个不为人知的农家后代:齐云卿、李广安、张秀波、陈珍如、齐连登。勤工俭学的前期组织被称为“留法俭学会”。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汪精卫、褚民谊等中国近代史上不能小视的人物,开始是在法国和西欧试行“俭学”——用较少的费用,维持简单的生活,求取更多的知识。当时一个官费留学生每年的开销大约在一千二百大洋,李石曾和吴稚晖等却只用六百大洋左右,也能生活得不错。民国建立后,仰仗民国政府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支持和关照,李石曾回国即在北京大方家胡同成立留法俭学会,举办留法预备班,前后共办三期,约有百余人赴法留学。但六百大洋,对于那时中国大多数青年学子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留法俭学会成立后的几年里,始终是在小圈子里小打小闹,每班儿十人的规模,有的赴法留学,有的只为捞取功名。虽然也不乏郑毓秀之类的精英,咀始终像石沉大海,掀不起什么波澜。中国豆腐公司是李石曾在法国期间兴办的,所招华工大多来自直隶高阳一带。这是最早赴法国的一批华工,后来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名噪一时的李广安、齐云卿、张秀波、齐连登等是这批华工中的佼佼者。他们首先把在高阳华工中开展的“不赌博、不狎妓、不饮酒”等活动改成了“工余求学”,办起了工人夜校,学习国文、物理、数学和法语。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李石普再次赴法留洋,很快就被高阳华工创设的新型勤工俭学形式吸引了,于是,他亲自给工人夜校上课,讲化学、生物和他的《大豆》。后来,李石曾还把和他同吃同住的大知识分子、民国政府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拉来给工人上课,为白天做豆腐、晚上坐课堂的华工讲起了《工人与美学》。时隔六十年后,当年的华工陈畛如在对王章书讲起这段历史的时候,还充满骄傲地说:“我听过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课,比北京大学的学生一点也不差!”李石曾、蔡元培深为华工们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他们把华工们的“工余求学”做法夏其意而用之,改为“学余做工”,在法国发起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其宗旨被精于文字的李石曾和蔡元培确定为: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从“留法俭学”到“留法勤工俭学”,两字之差,却改变了历史。个人的生命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把这滴水洒在绿荫成长的泥土中,它的作用就会大许多。李石曾、蔡元培和来自高阳的华工们,就是这样一滴滴的水,洒进了二十世纪初叶因贫困、愚昧而倍显焦渴的中华大地。由“留法俭学会”而“留法勤工俭学会”,再到“华法教育会”,留法勤工俭学的号角吹响了,一大批青年学子的命运在这场运动中被改变。走向法兰西,走向崭新的文明,成为一个时代最为响亮的先声!

编辑推荐

《赤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赤光,是自由之光、理想之光、希望之光,这缕上世纪初叶来自大洋彼岸的熹微之光,被一群热血青年用心灵点燃,烛照、辉映着古老华夏民族的灿烂明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赤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我是看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才想来买这本书的。这本书图文兼备,不仅介绍留法人士~还介绍了留法的倡导者等人,有生动细节,有撼人词句,读来彷如伟人群像,其中不仅有我们熟悉的革命者,更描写了一些因早年牺牲而鲜为人知的革命家,让我们年轻一辈在充斥着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的今天,感受到来自早期革命家的热血和精神!可惜篇幅有限,每个人物只有几页纸的叙述,希望有更多关于赵世炎的叙写。
    在印刷排版方面,排版自然,引文用不同字体,阅读方便,较有收藏价值。就是开头有四页连纸了,被我不小心撕烂了点T_T~~以上,仅供参考。期待有更多类似书籍出版,而不是等到什么特殊纪念的日子才顺势赶几本应时~~
  •   这本书描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眼看过去满满的梗,好多亮点呀。了解历史+看故事的好选择。
  •   人格的独立折射的是思想的独立,读《赤光》可以让我们自励。万家墨面蓬蒿时,先辈子们尚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于无路中开出一条血路,今天,什么能难住我们呢?只有自己能打败自己。
  •   看完《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就想买《赤光》,没想到真的找到了!书的质量很好
  •   一本很有收藏价值的好书
  •   从纸质到内容都相当的满意,很喜欢
  •   很不错的书值得收藏.很厚一本,纸张可以!
  •   厚厚的一本书。
    纸张比较有质感,让人更有阅读的欲望。
    文字朴实,内容比较丰富。
    偶有一些插图照片,可以多一些直观的印象和了解。
    一直对那段历史很感兴趣。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满怀激情地追寻自己的信仰。
  •   从别处看到此书推荐,值得看看。
  •   写得比较真实,细致。是了解中共众多留法人员早期生活经历的一本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