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异化论

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冲辰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前言

“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出版了。这是东北大学文科建设史上的一件幸事,值得祝贺。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自1994年开始招生以来,已有一批博士毕业。他们已经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文章,也有把论文补充修改成为专著出版的,但出书毕竟零散,机会也不多。文科博士论文的创新思想应当在刊物上发表,更为优秀者则应当作为专著出版。已经有不少大学出版了自己的博士文库。我们决定出版自己的博士文库,乃是步其后尘而已。我们这个博士点是以技术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因此名为“技术哲学博士文库”。出版这个文库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和交流研究成果,经受社会检验,鼓励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士生教育的制度化,推进学科建设。因此,并不是每一位博士的论文都可以成书进入本文库出版,进入本文库必须经过一定的评审程序。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本文库也将把博士生导师有关技术哲学的优秀研究成果纳入本文库出版。当然也需经过评审。在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一批博士的研究成果作为专著纳入本文库出版,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这仅仅是开始。希望有更多博士的研究成果面世,这是我们的期待。

内容概要

对技术异化的研究一直是技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但是已有的研究多是针对技术异化的现象来讨论的,而对技术异化认识论和本体论方面一些问题的探讨尚不够深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就是本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厘正技术、异化和价值概念的内涵,是讨论技术异化的基点。技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工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在价值范畴内,异化是相对于特定主体的价值负向实现过程、结果或状态,它体现于社会、生态和人本三个层面上;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即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正效应就是正价值,负效应就是负价值;价值有潜在价值、内在价值、现实价值三种形态。    从技术的价值形态入手,可以厘清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从技术的内在价值来看,技术是价值中立的,从技术的现实价值来看,技术是价值负荷的;技术价值的存在形式表现为一种形态上的演变,并在形态演变中实现其现实价值,技术现实价值的实现表现为社会、生态和人本三种价值实现类型。    历史上的技术异化观多是一种片面的技术价值异化观,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是一种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技术异化是技术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它存在于技术价值负向实现的一切过程、结果和状态之中,表现为社会、生态和人本三种技术异化类型。    从技术异化的本体论看,技术异化的客体性原因主要在于:技术结构价值、技术自然属性价值、技术功能价值和技术静态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在于技术创造主体和技术应用主体的失当价值观,这些都是非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    弱化技术异化,必须以合目的性整合失当价值观,确立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建立合目的的技术价值评价规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书籍目录

总序主编序语摘要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技术异化理论研究评述   1.2.1 国外技术异化观考察   1.2.2 国内技术异化观考察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章 技术、异化和价值 2.1 技术的本质   2.1.1 历史上的技术观   2.1.2 多学科的技术观   2.1.3 人工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2.2 异化观疏证    2.2.1 哲学视角的异化观    2.2.2 社会学视角的异化观  2.3 异化的厘正    2.3.1 社会-经济学的阐释    2.3.2 异化:价值的负向实现    2.3.3 社会、生态和人的异化  2.4 价值的效应观   2.4.1 价值:一种效应观   2.4.2 价值存在的形态观   2.4.3 价值创造的过程观   2.4.4 价值实现的转化观   2.4.5 价值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 小结第3章 技术价值形态演化理论  3.1 技术的价值负荷    3.1.1 技术中立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    3.1.2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3.1.2 技术价值形态与价值负荷  3.2 技术价值形态及其演化    3.2.1 技术的价值生成    3.2.2 技术价值的演化形式    3.2.3 技术价值形态演化模型  3.3 技术价值的实现   3.3.1 技术的现实价值   3.3.2 技术价值的实现   3.3.3 技术价值实现的类型  小结第4章 技术异化的价值观 4.1 技术异化理论的社会价值观   4.1.1 近现代技术异化观   4.1.2 后现代主义技术异化观   4.1.3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观 4.2 技术异化的实现    4.2.1 技术现实价值两重性与技术异化    4.2.2 技术异化的三层面体现 4.3 技术异化与价值观念 ……第5章 技术异化的机理第6章 技术异化的实践观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从各学派观点看,早期人本主义的技术异化观点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异化观点,仅仅看到了技术在人本层面上对人性的控制(异化),而没有从技术的社会层面分析技术的价值正负效应,更忽视了技术在生态层面的负价值实现;埃吕尔的技术异化观点是从强技术决定论的视角来论述技术异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有强调技术本身的生态价值属性决定着技术异化的必然性之意,但他消解了社会建制中技术的社会价值属性,因而该理论不可能全面阐释技术异化的本质,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拉普虽然不是强技术决定论者,但他把技术异化的必然性归因于“技术程序本身的性质”,可见与埃吕尔的技术异化观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在如何解决技术异化问题上,他也难免同样走向了技术乌托邦:认为异化“只有在人们乐于放弃现代技术的效益的范围内才能清除掉”;后现代主义的技术异化观则多是从技术在生态层面上的技术价值负效应来加以论述的,并以此为基点来解释技术异化“导致人的精神上的分裂”,但这只是从一个侧面正确描绘了技术异化现象的过程。而它错误地把这一过程当作技术异化的根源,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技术异化观也无法客观而全面地诠释技术异化。

后记

本书是在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作为一本专著,从常理而言,它虽难做到完美,但至少应该是少有缺憾的。但事实上,我发现,本书不但未能圆满回答该研究领域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反而正是因为只解释了那么一两个小问题,却因此又始料不及地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基于学者惯有的迂腐理念,笔者坚持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新问题的不断产生,才更体现出该项研究的价值;如果一项研究完结之后,再也找不到任何问题,则无论是对作者本人,还是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而言,都是不幸的,也是不可思议的。的确,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就不断有困惑袭来;此时,作为专著即将面世,则感受到的困惑更多更重,丝毫没有“完成任务”的如释重负之感。好在有了上述借口,这里不妨把未能化解的那些缺憾大致归纳出来,聊以释负,或未偿不可。——既然我们认为,作为过程的技术本身与技术的社会应用没有截然的区别,那么,作为过程的技术现实价值的异化与作为应用过程的技术现实价值的异化有何异同?——为什么技术的内在价值决定于技术的自然属性,现实价值决定于技术的社会属性?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命题?技术的属性与技术价值形态、价值特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手段、技术的现实价值与技术目的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有机联系?

编辑推荐

《技术异化论》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技术异化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有益拓展思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