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型肝炎预防与控制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成豪,牛建军 主编  页数:250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著。分为基础篇、临床篇、流行篇、免疫预防篇及控制篇共五章。全书系统地论述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以及流行病学、预防与控制等相关领域的进展。本书内容翔实丰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凸显其科学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可作为相关专业医务工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供广大群众读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础篇 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一、HBV的发现   二、HBV形态结构与理化特征    三、HBV基因结构及功能   四、HBV基因型    五、HBV抗原抗体系统    六、HBV复制    七、HBV的变异   八、HBV感染模型和动物模型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HBV感染肝细胞及肝外细胞的机制    二、病毒复制与肝病变程度的关系    三、肝细胞病理损害的机制     四、影响感染发展的因素    五、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 第二章 临床篇  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自然史    一、急性HBV感染    二、慢性无症状HBV携带     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四、非活动性HBsA9携带状态与HBsA9清除   五、肝硬化和HCC的发生及其预后   六、抗病毒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自然史的影响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一、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三、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四、淤胆型肝炎   五、妊娠期乙型病毒性肝炎   六、老年期乙型病毒性肝炎   七、无症状慢性HBsA9携带者   八、并发症与相关疾病    第三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   二、HBV—DNA基因型的检测   三、生化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     五、病理学诊断 第四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0—1995)   二、《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第五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型治疗原则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综合治疗第三章 流行篇  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概况     一、全球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     二、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变化趋势     三、中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情况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调查情况     五、免疫时代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一、流行史    二、流行病学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四、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新特点  ……第四章 免疫预防篇第五章 控制篇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基础篇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一、HBV的发现1908—1944年期间,许多学者通过对“志愿者”的研究,确定肝炎最可能的病原是病毒。l947年,MacCallom正式称血清性肝炎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1963年,美国医生Blumber9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ralia antigen)。直至1968年才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性抗原(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HAA)。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颗粒,即Dane颗粒(Dane particle)。1974年,Summers等利用限制酶切技术,对HBV基因组做了详细的限制酶谱分析。同时Robinson和Breeman阐明了病毒的分子结构。l978年以来,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技术对HBV的主要亚型克隆成功。1982年了解了嗜肝DNA病毒复制需要经过其独特的核糖核酸(RNA)中间体。至此,HBV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合成途径及其装配分泌等问题均已基本阐明。1983年将HBV以及与其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相似的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hepatitis virus,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round squirrel hepatitiS virus,GSHV)及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同归为嗜肝DNA病毒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乙型病毒型肝炎预防与控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