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艺.绝技-价值的时代游戏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刘秋芝,张佩成 著  页数:221  

前言

  人类学·民俗学及其田野——我们从这条路上这样走来 郝苏民  1984年,原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终于创办了自诞生30多年以来首个院级研究所,即西北民族研究所(此之前在“十年动乱”后,方有一个民族教育研究所[筹])。曾是参与当事人的我们,其动机原本出自对“十年动乱”反思后的一个学科基本建设之举。研究所名还是当时国家民委领导人拟定的。这个反思的根据就我们那时的主旨,是出自这样一种回顾与思考:新中国建立肇端,代表中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权,一反千年封建王朝和1949年已全线崩溃的国民政府大民族主义的统治惯制,要在全囝范围实现各民族当家做主、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于是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工作,少数民族干部和懂民族语言与能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干部的迫切急需,成为一切工作的首要。为此,应运而生了民族高校的创办。共和国第一所民族高校,便是西北民族学院。应该说,民院类型高校群的产生,确系中国教育史中最崭新而光辉的一页。然而令人难解的是,从成立伊始的1950年,直至1984年前,本身就体现着新中国全新民族观与政策的第一民族性高等学府——西北民族学院,虽也有过一个运行时间很短的“研究室”,却未曾有过科学意义上成体系的民族学的理论研究、专业建制与教学队伍的组建!新中国初期,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相关专业经过“院系调整”后迁到西北民院的蒙古、藏、维吾尔语文教学,整合为“语文系” ,完全成为解决民族语文翻译急需的性质,而非民族学专业。虽然学科建设上的这种“畸形”,责任与损失并不都来自学院本身与办学者个人,它与当时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之类学科在中国的遭遇完全是一致的。但是随着“十年动乱”、“四人帮” 的垮台,中同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的确对有志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的学人和教育者们既是一个极大鼓舞,也确实促使作为教育T作者的我们一个以真反思: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所谓“红色政权”及其造反派们一举“砸碎”、撤销这所新巾闭首所少数民族高等学府时,其一切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肆意妄为,竟是那样地顺利得逞!曾参与创办这所学校的师生们为什么竟是毫无理性抗争,亦无正义反对?……所以说,1984年两北民族学院饵北民族研究所的创办,应该视为当时本院民族学人、教育工作者与当时国家民委领导人痛定思痛的一个学术心愿和忠诚民族教育的初步圆梦!

书籍目录

系列总序风筝与俗民生活——以山东潍坊风筝为个案鲁锦中的民俗观念——以山东鄄城鲁锦为个案民间美术创作、传承中适应机制的运作与体现——以河北蔚县民间剪纸为例西安回族商业饮食民俗现状调查与研究——以莲湖区回坊清真饮食街为例保安腰刀生产与销售民俗现状考察研究——以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三庄为个案

章节摘录

  风筝与俗民生活——以山东潍坊风筝为个案  前言  一、选题背景和缘由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越来越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因此,学术界要求对非物质文化进行研究保护的呼声十分强烈。民间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遂成为保护抢救的重要对象。本人曾有志于山东民俗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因为那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是我的家乡,便于从主位的视角对民俗事象进行分析研究,而且,作为民俗学专业的学生所受的专门训练又能够使本人理智地采用客观研究方法。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把毕业论文锁定在潍坊风筝上,原因有三:1.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风筝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潍坊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又是“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自成一派,享誉海内外,必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2.风筝自春秋战国时期产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未被历史淘汰,反而历久弥新,发展为一系统学问,一定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定与它的俗民及其生活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部联系。3.从搜集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对风筝的关注与研究都集中在制作工艺、放飞技术等方面,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尚未看到。本人试图从民俗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潍坊风筝与俗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希望在探讨风筝的人文价值和民俗功用方面做一次尝试性的实践。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巧艺.绝技-价值的时代游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