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中琴 主编  页数:291  

前言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内涵的全面性和影响的全局性,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被写进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说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作为统领各项农村政策的总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农村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必将引起农村政策与制度的新一轮探索;作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场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了农村发展的全新阶段,必将引起农村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自十六大以来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也充分体现了农村改革重点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到增加农民收入,从调动农民积极性到统筹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目标设计,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到统筹城乡发展,从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等战略布局思想。

内容概要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又是急迫的现实任务,对高校和科学研究单位来讲,应当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来抓。我校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际经贸学院于中琴副教授主持的“上海崇明县向化镇新农村建设”课题,以党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上海市新农村(新郊区)实际,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该书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注重新农村建设理论与新农村建设实践相结合,重点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深层次问题,较好地做到了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现实,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注重专家论证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对策建议,反映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界的一些新观点,有其前瞻性与针对性;三是注重老师指导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实质性效果。我相信,这项研究成果以及深化研究将对进一步推进上海市新农村(新郊区)建设和我校学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第一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 理论研讨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综述 学术观点  关于社会和谐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关于建设上海统一有序的农村土地市场体系 相关论文  关于上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建议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责任——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视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农协——“三农”问题的组织制度创新  发展旅游农业 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关于农业旅游模式的若干思考  新农村建设要积极展开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建设之我见  关于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关于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构想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第二篇 崇明县向化镇新农村建设调研论证 专家现场论证 调研报告  关于向化镇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向化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向化镇旅游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向化镇基地农业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向化镇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议  立足生态农业发展向化经济第三篇 向化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概论 一、总论 二、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三、工作目标 四、现代新农业建设规划 五、文明新家园建设规划 六、社会新事业建设规划 七、平安新社区建设规划 八、生态新环境建设规划 九、培育新农民建设规划 十、向化镇“六五”规划可行性分析 十一、工作任务及重点 十二、保障措施与资金筹措情况附录 相关政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若干意见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向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 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4日在向化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章节摘录

  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  理论研讨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综述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黄敏  为了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战略,深刻领会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改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上海市经济学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委会与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党委宣传部、科研处于2006年11月16日在上海金融学院联合举行高层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上海市经济学会张薰华、顾钰民、郝德良、周鸣磬等领导、经济界专家学者、市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专家、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部分兼职研究员和经济系部分教师近30人。研讨会由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周肇光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学者联系各自研究特长和调研体会,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建设新农村进行了热烈讨论,这对上海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如何理解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与会学者就如何认识这种必然联系谈了自己的看法。  有学者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谈和谐,认为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互动中,逐步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也需要以和谐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原理为指导。  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和农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要让城市与农村都各得其所,不能再以牺牲农村的利益来谋求城市的发展,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农村也建设好了,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在艰难爬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的人口比重和利益分享极不对称,社会不和谐因素明显存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编辑推荐

  《谁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海市崇明县向化镇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对崇明县向化镇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和前瞻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全书23万字,共分四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谁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