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朱万曙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朱万曙 编  页数:258  

前言

数年前,我受学界友人的委托,筹划一个项目,名为“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即组约多位学者,从当前学术发展的高度,充分吸收前人和现代的研究成果,选择古代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诗文别集和诗文评著作,以提要体裁,一一加以介绍和评议。经过几年辛苦编撰,已大体就绪,正值清华大学于2008年春建立“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我正就职于此中心,即与合作的学者商议,将《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以下简称《名著提要》)列入《清华古典文献研究丛刊》,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提要是我国传统目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录著作则一直受到古今学者的重视。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在其《十七史商榷》中就强调:“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人。”(卷一《史记集解分八十卷》)并引当时学者金榜的话说:“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卷二《汉书艺文志考证录》)而目录著作,一般分书目和提要,提要即自西汉刘向《别录》开始,当时称为“叙录”。“叙录”的内容,除著录书名、篇目及雠校原委外,主要是记述著者生平,说明书名含义及书之性质,考辨书之真伪,论述其价值与学术源流。这可以说是我国目录学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优良传统的开端。也正因为此,上一世纪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其《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中,就将刘向《别录》与司马迁《史记》并提,认为“在史学史上是辉煌的成就”。但此后很长时期,官修的正史《经籍志》、《艺文志》,有时仅有一两句小注,并未有《别录》体例的提要。自南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起,至明代一些私人藏书目录,则连续出现提要,但大致也较简略,并只偏重于版本著录。真正从学术角度为经史子集四部传统典籍作提要的,是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时参加《四库全书》提要初稿撰写的,多为第一流名家,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以义理与考据相结合,对各书考订其异同,辨别其得失。故清季张之洞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见其所著《车酋轩语》)即使如近现代学者余嘉锡对《四库提要》中的缺失多加指正,但他在所著《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序录中,仍明确自承:“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近二十余年来,我们古典文学界,则又从学术史的角度,探讨《四库提要》的文学观念流变与理论批评原则。如有认为《四库全书》对杜甫诗集的选录及评论,是清中叶对杜诗学的一次总结和检讨;也有从历朝词籍提要中探索当时学者对词的发展规律及词学思想、词学风格的认识;更有一些论著,就文体学对《四库提要》作系统的评述。

内容概要

  《古籍研究2008卷·下(总第54期)》主要包括了《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总序》、论道教类书《无上秘要》的价值、齐召南《汉书考证》综论、清初《近思录》传播的学术思考、读《屈赋微》、论沈谦《词韵》的词史意义、《四库全书》对朝鲜朝后期文学发展的影响、《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隋前录文补阙、论丁佛言的古陶文研究、浅析金文同义连用现象、略说《左传》中的“情”字、“小臣系”玉戚铭文补正、“侮”字归部及其相关问题考论、从王梵志诗韵看唐初中原方音等众多内容。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总序》论道教类书《无上秘要》的价值齐召南《汉书考证》综论清初《近思录》传播的学术思考读《屈赋微》论沈谦《词韵》的词史意义《四库全书》对朝鲜朝后期文学发展的影响《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隋前录文补阙论丁佛言的古陶文研究浅析金文同义连用现象略说《左传》中的“情”字“小臣系”玉戚铭文补正“侮”字归部及其相关问题考论从王梵志诗韵看唐初中原方音《韵镜校本と广韵索引》求疵《道行船若经》与《大明度经》的对比研究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樊川集》版本优劣谈——以《四部丛刊·攀川文集》本为参照唐代“大手笔”作家现存文章著录汇考杜诗异文辨析欧阳修《诗本义》的注释学成就《大藏经》所见柳宗元资料辑述《全元文》补目300篇辑录体目录中的“汇辑”思想探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分类二题赵善括散文考陈子龙等编《唐诗选》小考论宋初词风的转变——以题材考察为中心谭献与浙西词派程梦星和《儒林外史》中的商人形象庄濯江史记三家注辨证徽州契约文书校读释例《清真集校注》疑义举正《高僧传》校点辨疑贾至年谱已佚无名氏杂剧《郭桓盗官粮》创作时、地及作者推考赵执信和天津张霖、张坦父子基础工程,嘉惠学林一评《徽学研究资料辑刊》国外汉学家研究桐城派的重要成果——戴廷杰和他的《戴名世年谱》唐代历史与文学互动研究的集成之作——评胡可先《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唐宋文学文献研究丛稿》读后

章节摘录

插图:三、清初《近思录》白文本的传刻,为人们提供了研读程朱理学的精善读本现存清初《近思录》白文本,主要有吕氏家塾读本、御儿吕氏宝诰堂刻《朱子遗书》本。自明中叶以来,王阳明心学泛滥,朱学式微。清初吕留良①认为王阳明等“皆朱子之罪人,孔子之贼人也”,“某平生无他识,自初读书,即笃信朱子之学,至于今老而病,且将死矣,终不敢有毫发之疑,真所谓宾宾然守一先生之言者也”.。他在提倡、传播朱子学方面确实发挥着先导作用。同时代的王宏撰曾赞颂道:“近时崇正学,尊先儒,有功于世道人心者,吕晚村也。”②布衣学者吕留良的尊朱辟王对当时士风起到了扭转作用,他讲程朱之学,反复强调做人的根本,要在“去处取就,辞受交接处”下工夫,立足现实,经世致用。在程朱学说的传播方面,除自己著书立说外,还创办天盖楼刻局,与当时的理学家张履祥一起编刻程朱遗书。吕氏家族经营的刻书业,先后刻印过《二程全书》、《朱子遗书》、《朱子语类》、《近思录》等。尽管清雍正年间文字狱使吕留良著述遭封杀,但是作为朱子学的传播者吕留良,在其生前和身后确实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刻书籍多崇程朱学说,为清初读者提供了研读程朱思想的精善读本,其功不可没。例如,吕留良“吕氏家塾读本”《近思录》十四卷,从牌记看是吕氏家塾读本中的一种,原本供给“家塾”子弟读书之用。之所以流布到社会,成为世人喜爱的读本,这其中既有吕氏在当时士子中的影响因素,也与时代风尚相关。一方面程朱之学在朝廷推动、学者敬仰之下,逐渐形成了尊崇朱子学的思潮;另一方面,朱子学兴盛的同时又助长了《近思录》之类书籍的广泛流布。且吕氏家坊刻本刻印精美,自然受时人青睐,也为后世藏家所喜爱。至今吕氏家塾读本《近思录》至少还有4部存世。清初除此白文本较流行外,御儿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近思录》也同期面世,存世刻本较多。《朱子遗书》刻本牌记为“御儿吕氏宝诰堂重刻白鹿洞原本”,其中收录的《近思录》当是重刻白鹿洞原本。尽管吕留良诗文案异常严酷,但那时的吕氏刊本尚有若干保存至今,不能不承认吕留良案之前他家的刻本《近思录》传播甚广,即使在后来遭禁之时,藏者仍能以敬仰之心暗藏并流布于后人,可谓朱子学之幸也。因而,钱穆评道:“晚村推奉朱子”,“以发明朱学为务”,“卓然流辈之上”,“不愧清初讲学一大师”。

编辑推荐

《古籍研究2008卷·下(总第54期)》受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指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