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文化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野秋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冒犯文化》是胡野秋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对当下尘土飞扬的文化现象的批判,一个个酷评漫议条分缕析,一针见血、拍案叫绝、犀利有趣。  胡野秋的文字在有趣、机智、批判的外表下包裹着渊博的儒雅气象和缜密的理性思维,往往发人所未能言、人所不敢言,在带给读者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迪。

作者简介

  胡野秋,文化学者,作家。20世纪60年代生于安徽芜湖。曾供职于《中国青年报》,多次获国家级新闻奖,包括“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等新闻界最高奖。后南下深圳,供职于《深圳特区报》,并参与创办《影视双周刊》杂志,任副社长、总编辑。 长期从事文化战略、文化产业及传媒研究,同时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 《凤凰影响力》、《筑梦天下》策划人。在多家报刊开设个人随笔专栏。出版有《胡腔野调》、 《作家日》等著作。

书籍目录

卷上 文化真相金庸的黄昏恋拒绝戴套我做“星期五”门,还是陷阱历史这个小姑娘张爱玲的一热再热谁有资格规范汉字经典的被流放《红楼梦》怎么读犯贱文化之种种大师时代远去山寨无文化把月亮还给中秋母亲节哪天好所有的艺术品都在寻找爱人有一类书是毒药“抄女”初长成诡异的大师又到清明祭孔时孔子的被绑架脑袋发霉文化的“显规则”再说“显规则”三说“显规则”口水淹死小沈阳七千年前的碎片世界奇迹也靠海选对《人文解码》的再解码历史需要证明卷中 话题时代丑闻也是生产力功夫熊猫与赵氏思维遗产风波正成为超女事件怀旧与遗憾并存的《天安门》明星真能跨国找到爱吗饶了本山大叔娱乐,向死而生想起南京编剧的愤怒宽容烂片失控的刘跃进广电总局已成“嫌人马大姐”文人触电七夕节与姐弟恋深圳的“阿伽门农”点评三部大片奔往快乐青歌赛的三要三不要两个文化冠军比周瑜小气的央视冯小刚的回归半部好戏赏梅兰话剧不冬眠深圳的“小剧场元年”扎堆的艺术展历史剧的血腥气明星的幸福歌入戏太深防肠断娱乐中的意外卷下 东鳞西爪我和读书论坛身体也是文化八百年前男和女中国教育病了活在岁月中的文字标志的魅惑家务经济学糟蹋诗歌诗歌还没死透继续呼吸等待泥牛归来人生如球四年一次的抽筋人生何处不乌龙男儿当自强偷乐盛夏无冷门孤独性别足球城中村不该亡遥想功夫选秀年渗透展去年今日待在家里得失皆印我的第一份工跋

章节摘录

  卷上 文化真相  金庸的黄昏恋  金大侠加入作协了,文坛骚然。人们像突然发现了一场黄昏恋,开始为这貌似悬殊的婚姻担忧起来。  其实这本没什么稀奇的,金老以武侠起家,哪个主角到头来不都归属名门望派。有个令狐冲自由散漫,被逐出华山派师门,立刻就做了恒山派掌门,有段时间实在无法在正派立足,便归了日月神教,成了三教九流的盟主。一天也没闲着。就连杨过这样的孤儿,不也拜了古墓派小龙女为师,而且演绎出轰轰烈烈的师生恋吗?至于郭靖、萧峰更是离不开丐帮。最不济的韦小宝,天天混吃混喝,最后还是弃暗投明做了天地会的香主,俨然一个卧底。  凭啥只让小说主角放火,不让小说¨乍者点灯?这么些年来,金庸老先生一直在寻找回归正统的路,从十多年前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到荣获大紫荆勋章,再到八十。高龄攻读剑桥博士,一直想从过去的神坛走下来,食点人间烟火。不能算错。错就错在我们原都把金老当成了神,一直以为他视功名如粪土、金钱如草芥。  笔者有幸几次和金老见过面,陪他老人家吃过饭,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和老爷子交换过书,感觉这实在是一个可爱的老头,虽然感觉和当年夜读金文时的想像有大不同,但一个陌生的神和一个熟悉的人比起来,我还是喜欢这个人。  很多人都在计算金老和作协之间,究竟是谁先向对方抛了媚眼,究竟是谁占了便宜,各执一端的人们,都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论点增加论据,但都忘了一点,每个人都只能是自己,而不会是另一个人。  当然,换句话说,如果我是金大侠,我肯定不会加入作协。不但不加入这个协会,连所有的协会都不参加。以此证明我是牛人。  正因为如此,我不是金大侠,我做不成金大侠。我们都做不成金大侠。  依我对金大侠作浅薄地推断的逻辑,再来揣测一下中国作协,也挺有意思。  有很多人愤然指出,作协中有宋祖德和郭敬明之类,言下之意,金老一不小心掉进的作协是个泥潭。实际上中国作协是一个组织,只要是一个组织,就要发展会员,天经地义。发展的会员中当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有丑有俊,但不能因为组织内成色有异,就认为组织不纯洁了。过去我们一直是以“纯洁”来衡量组织的,因此我们习惯于一个组织只讲一种语言,一个组织只做一个动作,一个组织只有一种思维,像奥威尔的《动物庄园》那样,最后只有一头叫“拿破仑同志”的猪是正确的。那种纯洁的组织现在看来,倒是怪异的。  有次和同伴在街上走路,看见对面走过一对男女,女人脸部扭曲,五官几乎挪位,而亲热地挽着她的男子是个标准的帅哥,同伴对我说,那个女的太可怕了,怎么偏偏就钓上个俊男?我看了一眼,确实有点不太协调,但我对同伴说,你对他们并不了解,他们之间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他们在一起不是为了别人看的。正如一把锁和一把钥匙,不是摆设,是为了开启的。  所以金庸尽可以选择中国作协,中国作协也尽可以选择金庸,只要没有谁逼着谁就好。更何况这跟婚姻一样,觉得不合适还可以离婚。童话大王郑渊洁不正闹着退出北京作协吗?  进进退退,退退进进,有进有退,有退有进。作协还是一潭活水。假如哪天彻底进不去,或者进去退不出来,那才不好玩呢。  拒绝戴套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让人误以为涉黄,其实这里说的“套”,不是人在床上戴的那个,而是书在货架上戴的那个。虽然外形有些像,但实在是两码事。  不知从哪天起,中国的书都娇贵起来,纷纷带起了塑料“套子”,也有人调侃地称为“雨披”。起先只是在贵重的画册上穿,现在大有向所有书籍蔓延的趋势。刚去了香港书展,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国内的书籍和海外的书籍放在一起,这怪异的区别就出来了。大陆这边满是带套的,国外的基本没有,港台的除了画册之类也鲜见。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内有一本阐述环保理念的书《崩溃》,也用上了塑料封套,由于采用难以降解的塑封包装而招致香港环保人士的当场质疑。  去年我们国家出台了“限塑令”,超市的白色污染被遏制了。但现在随着文化产业的“逆势而上”,这种白色污染也借文化的名义“逆势”死灰复燃了。过去包萝卜青菜的东西,现在包起书籍,不知道是塑料的增值,还是书籍的贬值。  作家毕淑敏就直言:“它们会对环境造成持续的影响。尘风刮起的时候,它们成为肮脏的白旗,挂上树梢。铺排在泥土里,100年无法融化。”她当时在给读者签名,这边在签,那边是工作人员在手忙脚乱地帮她撕塑料皮,2000本书签完,200,0个“套子”和“雨披”聚成一座白色的垃圾山,她是对着这座小山感慨的。评论家、出版家解玺璋也对此痛批,他认为虽然从保护书的角度来说有丁点好处,但塑封一拆,就没有一点用处了,“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诸多无奈不能成为使用‘雨披’的理由”。  其实,我倒不想在一个上纲上线的“环保”问题上做文章,我只是就书论书。  读书人都知道,买书的时候东翻翻、西翻翻本是一种乐趣,正是因为这种一书在手的“质感”,才让他们走进书店,不然大可上网读书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拿起书无意中翻到中间的某一页,一段文字打动了你,你买下了它。如果没有这种东翻西翻的过程,就没有买书的结果,当然更没有买书的乐趣。清朝有个倒霉鬼叫徐骏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掉了脑袋,但留下诗句。可见古人是把“翻书”当作“读书”的代名词在用。  现在的书店里,有越来越多的书被戴上套子,读者们只能雾里看花,凭着感觉买书,除了重版书和名著以外,其它书的命运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每年出版品种都达20多万种,德国一年只出版新书7万多种,但中国的出版业产值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  我们的出版社老总都在为“起印一万册”而发愁,他们算计了一切,却越算丢得越多。因为他们以“社”为本,却始终不肯以“读者”为本。他们的理由是,读者会把书翻旧,破损率会高。其实自古以来,书都是这么翻的,名著也是在翻书中流传下来的。据我所知,真正翻得很旧很破的书,八成是很畅销的书,这一点破损率是承受得起的。何况每本书都多花一角钱带上套,那不也是成本吗?  中国的出版业很有意思,它们总是不能在国际书业占个位置,却总是创造一些怪异的特例,创造过“豪华书”,创造过“家装书”,现在又创造出“套中书”。其实在多媒体阅读时代,纸本阅读已经岌岌可危了,假如再这么拒绝读者、折腾读者,恐怕离自我消灭不远了。  我们当然知道,最终要靠全民的文明程度提高,到那时候,书就彻底不用带套了。可是我们的出版社、书商如果不率先文明起来,而是消极适应蒙昧,那我们就撑不到全民文明的那一天。  我做“星期五”  前日去“尚书吧”,见到吧里著名的“店小二”扫红,刚坐下,她走过来劈头问一句,你来啦,今天是星期五吗?我一愣,然后与她一起笑。  扫红之所以把我和星期五这么紧密地联系起来,主要是缘于我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每个星期五的晚上,都要在中心书城主持一档“深圳晚八点”的文学对话,和深圳内内外外的作家们对话。所谓对话,其实也就是聊天,相当于扯闲谈,当然都是围绕文学扯开来。  而每次“晚八点”之前,又往往陪着作家们逛逛书城,逛着逛着,就到了24小时书店,累了就到尚书吧坐下来喝茶。以至于我的生物钟和星期五对上节律了。  想想这段周五时光,确实挺开心,每周都和一位作家对谈,仿佛古人等待远方友人来访。我想,在这个忙忙碌碌的城市,如此闲淡却频繁地会友,好像除我以外,怕也不多。  作家中有些熟识多年,有些神交已久,有些素未谋面,但基本上都是一见如故,三两句话就对上“暗号”。  星期五的对话虽然不热闹,但也不冷清,恰好是文学应有的氛围。我和作家坐于茶几两侧,对面还有一两百文学爱好者,足矣。大家谈论写作、阅读、生活,反正是始终有话。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冒犯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