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选讲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宝山  页数:212  字数:21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1919年胡适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以来,已有多部有关中国哲学史方面的书问世,前辈学者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观念和理论框架也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当大家回顾和反思中国哲学一百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探索下一步的走向时,产生了“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论争,这场论争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它使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中西哲学所存在的差异和以往在使用西方哲学的理论框架来阐释中国哲学时所产生的诸多局限,运用符合中国哲学自身特点的新的理论框架去对中国哲学史重新加以诠释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正是在这一大的学术背景下,笔者决定撰写《中国哲学史选讲》,尝试用新的理论框架去对中国哲学重新加以梳理和诠释。    本书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概述》,对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的产生及现状进行了总体的概括,最后从中归纳出了中国哲学自身的特点;第二部分是《中国哲学的形成》,对中国哲学的初期观念,先秦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名家思想等中国哲学的主要理论形态进行了梳理和阐释;第三部分是《中国哲学的发展》,对两汉经学、今文经学的代表董仲舒,经学大潮中的异类王充,魏晋玄学等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形态进行了梳理和阐释;第四部分是《中国哲学的成熟》,对理学的兴起、发展、成熟、分化和周敦颐、二程、张载、朱子、陆象山、王阳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形态进行了梳理和阐释;第五部分是《中国哲学的转换》,对明末清初思想的变化和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等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形态进行了梳理和阐释。中国传统的哲学到戴震就基本结束了,清末以来在西方影响下的思想形态应属于近现代哲学的范围。    以往的《中国哲学史》作为大学教材普遍存在繁难的特点,对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于教师而言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又难以讲授完毕,只能有选择地进行讲解。有鉴于此,本书以简明为基本原则,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在对中国哲学的产生、形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关于哲学的起源    一、第一位哲学家——泰利斯    二、“哲学”一词的提出    三、苏格拉底三师徒的哲学观    四、哲学的三特性 第二节 关于中国哲学    一、“哲学”一词的引入    二、中国哲学学科的设置    三、中国哲学的突出特点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初期观念    一、天    二、命    三、革命    四、德    五、民意    六、鬼神  第二节 先秦儒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与学说    二、孟子的生平与学说    三、苟子的生平与学说    四、《中庸》的作者与学说    五、《大学》的作者与学说    六、《易传》的作者与学说 第三节 先秦道家思想    一、老子的生平与学说    二、庄子的生平与学说 第四节 先秦墨家思想    一、墨子及其学派    二、墨子的学说 第五节 先秦法家思想    一、韩非的生平    二、韩非的学说 第六节 先秦名家思想    一、白马非马论    二、离坚白论第三章 中国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 董仲舒的生平与学说    一、董仲舒的生平    二、董仲舒的学说 第二节 王充的生平与学说    一、元气生成论    二、天道自然论    三、命定论 第三节 玄学的兴起 第四节 贵无论与崇有论    一、王弼的贵无论    二、裴颁的崇有论 第五节 独化论    一、自生    二、无待    三、自然    四、玄冥    五、相因……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成熟 第五章 中国哲学的转换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近代”或“前近代”这一历史背景下而展开的鲜活的思想。东京大学在这一时期出版的著作大多冠以“中国思想”,也是为了摆脱哲学视角的局限。3.最新变化1994年,东京大学文学部在日本文部省的推动下进行了学制改革,将“中国哲学”改为“中国思想文化学”。随着这一名称的变化,研究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拓展,像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法思想、宗教思想、教育思想、科技史、基督教传教史、礼仪、民俗、音乐、绘画甚至饮食等都在研究范围之内,而且和中国相关联的日本、韩国思想也可以进行研究。京都大学虽然仍保留了中国哲学的名称,但早就不具有哲学的意义了,像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法思想、科技史、礼仪制度、艺术思想等都在研究范围之内的,学生的论文除了现当代个别领袖之外没有特别的限制。总的说来,日本的中国哲学学科已经彻底突破了从欧洲引入的哲学框架的限制,走向了文化学的广阔领域。(二)中国的情况中国哲学学科在中国的设立要晚于日本,中国学界在运用哲学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古代的思想进行研究方面也比日本学界起步要晚,但是这一过程同样也充满了诸多变换,而且这种变换至今尚没有完成。1.设立初期北京大学于1914年设立了文科哲学门,当时亦称“中国哲学门”,主要教授中国哲学史,由近代知名人士、经史专家陈黻宸主讲。由于主讲者的西学素养有限,使得这一课程笼罩在浓厚的经学气氛中。冯友兰在1915年至1917年期间在哲学门就学时曾听过陈黻宸的中国哲学史课,后来他回忆说:“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的那位教授,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半年,才讲到周公。”(《三松堂自序》)从陈黻宸现存的《中国哲学史》讲义部分遗稿来看也的确如此,从伏羲到姜太公八万多字,而周公、孔子还未出现,这种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拖沓冗长的讲法已经很难唤起当时学生的兴趣了。

后记

自步入中国哲学这一领域至今已有十余春秋,此书是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再结合课堂讲义而完成的,体现了现阶段我对于中国哲学的认识。由于功力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方家不吝赐教,以便今后能写出一部好水平的《中国哲学史》。自去年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工作以后,得到了各位师友的诸多指教和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妻子王颖十多年来对我的学习和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她的鼎力支撑和宽宏谅解,我很难在学问的道路上坚持走到今天,在此我向她深致谢意,同时也希望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陈鹏总编、杨林玉编辑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我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史选讲》:大学本科通识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哲学史选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买这本书非我之意,但由于选了中国哲学史这门课,而开课老师又是这本书的作者,所以没办法咯。。。
    切回正题,来评价一下这本书。
    首先,书的质量很好(毕竟是教材嘛,太差的质地怎么行)。
    其次,书的内容也不错。介绍了中国从先秦到清末的历代哲学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文字浅显易懂,比较适合刚接触哲学的读者(比如像我们这种非哲宗系的学生啦~),也可以当做一本历史方面的书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