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上的卜辞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者:耿占春  页数:154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我的小书“沙上的卜辞”  每当我出门,临时一半天或出远门,总要对着书堆长时间地寻找一个小版本、篇幅小而又不易于读完的书。它要足够复杂,快乐,内折,回环,几乎不能看完,也能够从任意一页读起。而且能够抵抗不是十分适宜阅读的嘈杂环境。我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写得好,我自己出门时也能够带上。可是写作已经使我贫乏了。  写那些大部头的书,似乎不是我自己的内心需要。花费大量的语言写作,并不是内心活动所必须的。对内心生活的真实时刻而言,它和语言的用量成反比。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诗还在坚持一种可贵的尺度,谁使用最少的语言,表述最丰富的感受。而大部分叙述是在比赛谁花费的语言多。写作与表述活动似乎仍然处在原始工业化时期。原材料的大量消费似乎是规模、效用和信用的标志。或者处在一个同样缺乏德性的消费时代,挥霍成为消费主义的美德。语言的使用不是珍稀物品的交流,不是馈赠的礼物,而是恣肆的挥霍,语言似乎提前进入了各取所需社会,并使垃圾在我们身边难堪地堆积蔓延。也许我们不是毁灭于匮乏,而是葬身于垃圾。  就像一种对挥霍的悔过,我企求自己以后能够表达得多而文字少。要少而多。我知道这不合乎经济规则。这让我偏爱随笔、札记和小论文。少和小是一种美德。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叙述尽可能多的内涵,不是为别的,而是使语言活动符合内心生活的基本要求。过多的语言表述降低了心智。即使如此,我所写的仍然过多,而企及不可表达之物的语言边界仍未能扩展。如果仍有饶舌、重复和兜圈子,那是它在绕着一个不可见的磁场,或碰上了某种界限。或仍是写作的不良惯习使然。  结集在这里的札记,是写于不同日子里的片段,每个片段是思想或感觉的一个瞬间形态。一般而言,我不再从逻辑和知识上铺展它们。就让它停留在思想与感知的瞬间形态上。一个片段有自身的结构,这是片段的秘密。它包含着自己的瞬时性,显露着自己出现时的感性机缘。这些片段如果有一些意味的话,就在于不隔断与逐渐变暗的语境之间的微弱联系。“一个短语的边缘属于黑夜。”这些札记除了记录一些持续的、重复的思想主题之外,另一些瞬间则来自于生活世界的偶然语境。这是一些情境或境遇性意识的吉光片羽。就我自身而言,大量的偶然语境和可能的意义表述被搁置在主题化的思想视野之外,札记弥补了这一状况。  这些片段所显现的瞬间事态隐含着一个在场的主体,它是我,又是一种自由的修辞力量。说它是我,其中许多感受性的思想来自于我的在场。几乎可以把这些瞬间思想视为一种关于个人境遇的叙述作品。然而,它不是小说,因为它只描述瞬间的意识震动或依稀的意义形态,它不描写感受着的主体在现实世界的日常活动。比之小说,它省略了感受主体和置身环境的描写。有的片段是一些小论文,但比之论文,它省略了论证材料,札记的旨趣仅在于此。它乐于叙述的是思想出现时的瞬间形态和随之而来的自由的修辞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把某种偶然的经验主题化,把一些细节隐喻化,或只是描述偶然语境中一丝意识的微光,是这些札记的秘密快乐。  我最初想把这个小书叫做“测震仪”,测震仪是这样一种小装置,反映内心生活的瞬间震颤和一个人拥有某些修辞想象力的快乐经验。它躲在一个面具下,改写他的痛苦面容。  这样惟恐冒充了一种工业制造物,现在暂且顺从偶然的想法,称之为“沙上的卜辞”,它妄自保留了预测的含义,实则是惘然的记录,好在片言只字依旧。

内容概要

  《沙上的卜辞》为什么是“沙上的卜辞”:真正的卜辞是火上的,甲骨的裂纹作为启示,需要卜者把解释的词句刻写下来。我写下的词语虽也寻求启示与解释,然而却是世俗的。沙上的卜辞自然是一些世俗启示,它自知不是真理,也不会传之久远。  有人一定会记得,当圣经中的先知被人追问什么是真理时,他蹲在地上,在沙土上划字:这种沉默的举动随人怎么解释,反正连先知也没有留下现成的真理。  也许因此,人可以嗜好诡秘而不至于信以为真。

作者简介

  耿占春,1957年生于河南柘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隐喻》、《话语和回忆之乡》、《叙事美学》等。

章节摘录

  经验与木耳  一种写作直接依赖于材料,或者依赖于先前的文本,寄生于早先的文本上。它是一种学术马赛克,可以从一个命题与经验的逻辑关系来推演,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看法。另一些写作并不是从命题或逻辑中推导出来的,每一段文字都直接在经验世界上有一个生长点,就像一个木耳或蘑菇,从一段潮湿的木头上长起来一样。我知道这段话来自我个人生活经验的什么地方。然而又像木耳一样,它们不是不再是糟木头了吗?  心肠的美学与道德感受  我躺在沙发上听音乐,当光碟发出“磁”的一声时,我的肚子里跟着发生了一阵牵扯:我一直在用肚子听音乐?当这不和谐的声音划过,肚子也跟着平息下来:音乐又流畅起来,并且:真的“荡气回肠”。现在我明白了:并不是在用心灵倾听,而是在用肚子听音乐,或者:是用心肠。看来平素因为生理卫生的原因,给予肚子或肚肠的美学与道德评价太低了些。心肠或肝肠对不和谐的事物、对任何不适与痛苦的感知比大脑、比心脏都更为敏感。因此,古人用肝肠、心肠或柔肠,来表达最敏锐、细微、极致的体察与经验。不仅是倾听,即使是诉说,内心的倾诉也不如“诉说衷肠”。相反的品质人们则用“铁石心肠”来形容。心肠甚至被正确地用作道德评价:热情与助人是热心肠,善被认为是好心肠,或者“心肠不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沙上的卜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