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研究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晓华,田智辉 主编  页数:3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部论文集是继2007年的《传媒新声——传媒学子论坛》之后的再结集,主要收录的是2008年度发表在该校网络电子学刊《传媒学子论坛》中的优秀论文。《传媒学子论坛》是在该校研究生院领导下开辟的研究生学术园地,它为该校的青年学子们开创了一个学术争鸣、探索讨论的网络场域。这块学术园地的开辟不但刺激了传媒学子们的学术创造力,提供了交锋、争论、激辩思想的舞台,促进了该校青年学术事业的前进,它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媒介传播的基地和媒介研究的对象。

书籍目录

序媒介理论与实践  公共领域的媒介因素论纲  当代媒介的建构作用分析——以黄健翔辞职风波为例  闽西农村小学生媒介接触行为调查与分析——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  大众媒介对农民工群体角色的再现——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为例  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的“谈话场”效应研究媒介文化研究  中国电视剧的审美幻象问题片论  视觉文化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中韩两国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电视情境喜剧的方言研究  浅析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  林白水《中国白话报》政论文研究  索尼与维旺迪环球:两个并购案例的比较反思动画与新媒体  中国动画发展的国际化策略  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  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的发展探析  浅议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  IPTV对数字电视的挑战  论我国商业门户网站公信力的提升——以新浪网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的表现为例  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创意创造奇迹——金山公司的网络游戏成功之路  论数字合成影像的真实感  小议手机音乐的特征现代传媒与戏剧戏曲  电视曲艺与杂技节目的创作分析  论电视舞蹈及其创作特性  游移的显现:田汉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论话剧《茶馆》人物语言在虚拟情境中的会话意义电影研究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动画电影文化内涵研究  武侠电影空间形态的类型化研究  政治反思与人性救赎——论谢晋电影的主题  民间娱乐和中国电影  中国高概念电影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抢救消失的记忆——纪录片中的口述史广播电视与播音主持  论音乐电视的艺术旨归  新技术发展与广播媒介  BBC的战略调整研究与启示  电视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引进剧“配额制”对国产剧市场发展影响的研究  播音专业新生的专业教学片论  论观众对于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选择性认同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方式的新发展编辑出版  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教材建设之思考  浅析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出版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从我国文字载体的演变中“阅读”电子书籍的未来  浅析中国图书对外合作出版模式个案研究  论刘郎风物类电视艺术片的创作特点——以《七弦的风骚》、《陶瓷的年代》为例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叙事策略研究  《绝望的主妇》剧作分析及意义  金戈铁马,百炼成钢——论《士兵突击》中的特种兵形象  民间视角的军队想象  钢铁长城中的类血缘亲情——论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人物关系

章节摘录

  公共领域的媒介因素论纲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指的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①。公共领域由具有共同兴趣的私人在“非强制”的形式下组成,他们就共同关心的普遍利益展开对话并集合为一定规模的公众,公众通过一定的媒介聚集在一起讨论共同关心的文学话题和政治事务,最终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的基础上具备了自身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建立是公共领域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媒介作为一个中介因素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媒介的革命性变更,促进了社会的结构转型,这其中就包括处于私人领域和统治机构之间的公共领域的形成和转换。在笔者看来,两大媒介因素促成公共领域的形成,其一是一些松散的“对话交流场所”,即哈贝马斯提到的“咖啡馆、沙龙和宴会”,姑且称之为“人际媒介”;另一是技术媒介,即大众传播媒介,哈贝马斯说道,“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规模时,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②。可以说,哈贝马斯认定公共领域建立于l8世纪末,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媒介传播技术的革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媒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