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形态与文化表征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田义贵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前言

然而上述标志盛世的诸般条件中,学术一条却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我们不难从历史上找出社会动荡而学术繁荣的特例,如春秋战国;但是,这种独立性却又只能是相对的,因为,你不可能从历史上找出一个学术委顿而社会进步的实例来。这其中的道理说来也简单,因为,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由诸多社会因素扭结而成的复杂结构,其复杂的程度往往超出当时的人们所能把握的地步,所以,其往往不可预测和难以掌控,稍不留意,便如脱缰的野马,不知所之。

内容概要

本书以川渝方言影视剧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文化表征,不仅简要回顾了川渝方言影视剧的发展历史,还以本土文化为核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表征因素(方言、“麻辣烫”、民俗和川剧),论析了蕴藏于川渝方言影视剧中的本土文化。  本书将方言影视剧置于大众文化的特定语境下,提出了其创作中如何“征服”观众、如何把握题材走势、如何对待“俗”化等问题。

作者简介

田义贵,西南大学教授。198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1年获西南师大电影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四川大学文化与传媒博士学位。近年来在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电影学、电视传媒和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导论方言影视剧与本土文化表征上编  川渝方言影视剧的历史形态 第一章 滥觞:《抓壮丁》的经典神话    一、《抓壮丁》的创作过程    二、《抓壮丁》的演出情况    三、《抓壮丁》的延伸效应 第二章 接续与探索:从《人与人不同》到《重庆掌故》    一、实景拍摄:从改编方式到原创方式的过渡    二、在继承中嬗变的喜剧风格:从讽刺喜剧到轻喜剧的过渡    三、地域文化差异:从“蜀人崇文、巴人尚武”看方言剧“火种”的接续 第三章 第一次高峰:《凌汤圆》和《死水微澜》——同源共根的两枝奇葩   一、历史题材的选择   二、方言魅力的发掘   三、地域风情的展现   四、川剧精神的融注 第四章 第二次高峰:艺术样式的拓展    一、“川渝化”的束一德:从《傻儿师长》到《山城棒棒军》    二、方言电影的魅力:《百万彩票》和《麻将棒棒手》    三、让收视率说话:《雾都夜话》和《天府龙门阵》    四、执著于“改编”的马功伟:从《在其香居茶馆里》到《变脸》 第五章 第三次高峰:大潮与喧嚣    一、大潮    二、喧嚣下编  川渝方言影视剧的文化表征 第六章 显层表征之一:魅力无穷的川渝方言 第七章 显层表征之二:异彩纷呈的“麻辣烫” 第八章 深层表征之一:独具特色的巴蜀民俗第九章 深层表征之二:源远流长的川剧文化余论 作为大众文化文本的方言影视剧附录 川渝方言影视剧目录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尽管我国颁布和执行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已经很多年了,但能够说得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者在全国并不多。即使在能够通过各种媒体经常接触普通话并在工作、生活中直接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知识阶层里,除了在广播、影视等主流传媒中必须使用纯正的普通话进行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播音员、演员(特别是配音演员)、主持人等工作人员外,绝大多数人说出的普通话的流利程度和标准程度都是要大打折扣的,他们的普通话几乎不同程度地带上了某一地域的语音特征。例如四川人、重庆人说的普通话,就明显地带有“四川味”,其中“四川味”过于浓重的就常常被讥为“川普” 。

后记

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博士学业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导师欧阳宏生先生的教诲、督促和指导。他为学的严谨,为人的宽厚,对弟子的关怀,常常令我和师友们万分感念。回想在川大求学的三年,至今仍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单纯的学生身份、导师的亲切关怀、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友之间的激烈争论??这一幕幕历历在目,仿佛还在昨天。我在学位论文的后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我从论文的世界抬眼窗外,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寒来暑往的刻苦攻读和辛勤耕耘,终于被排印成规范的文本。

编辑推荐

《历史形态与文化表征:川渝方言影视剧研究》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形态与文化表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