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郎劲松 邓文卿 候月娟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新世纪初,韩国与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影响。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传媒的体制创新和产业提升,进而推动和促进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对外传播实力,带来这些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和价值观的输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分化与融合并存——韩国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变迁研究  一、韩国现代新闻传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二、卢武铉政府与传媒关系的调整  三、中韩比较:多维视野中的传媒改革与政策变迁第二章 市场的媒体——日本传媒制度研究  一、日本社会现状概观  二、日本传媒格局:公司化运作、民营化经营  三、传媒调控:宏观框架的设计者  四、新技术时代传媒制度的发展趋势第三章 政治人物主导下的传媒体制变革——俄罗斯传媒体制研究  一、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概况  二、政治人物主导下的俄罗斯传媒变迁  三、重构的俄罗斯传媒体系  四、俄罗斯传媒的法律体系  五、中俄传媒体制比较——以电视管理体制为例第四章 传媒与政治的博弈——台湾地区传媒体制研究  一、台湾地区社会发展现状  二、台湾地区的传媒格局  三、台湾传媒业的管理体制  四、政党政治:传媒的议程设置者  五、台湾传媒体制变革第五章 政策引导下的体制突围——中国传媒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一、中国传媒业概况  二、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动因  三、中国传媒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四、对中国传媒体制建构的思考附录一:韩国广播法附录二:日本广播法(节选)附录三:俄罗斯联邦大众传媒法参考书目跋语

章节摘录

  企业所得税照顾。对试点报业、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集团,符合规定的可给予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人员分流安置方面,对转制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在与本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企业办法办理退休手续。在无形资产处置方面,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作价入股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40%。目前,政府更多地以优惠的财税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像韩国政府那样加大财政投资。韩国政府已经将文化部门可获得的可支配预算提高到全部财政预算的5%的份额,仅次于国防和教育开支,强力支援文化产业的开发。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排头兵”,而传统的大众传媒领域成为先行者。2004年2月,北京青年报社控股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并将其进行股份制改造。2004年12月,北京青年报社下属的北青传媒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传媒海外上市的第一家。传媒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并以传媒业带动、整合传统的文化领域,体制转换及产业化发展一步到位。  部门壁垒、行业壁垒、地区壁垒和所有制壁垒等四大壁垒,掣肘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内部整合是当务之急。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就是要逐步打破所有制壁垒,实行股份制经营,有利于筹集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比如资产新闻实业有限公司就是由国内13家大型国有企业投资人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该企业采用股份制形式,进行集团经营,以雄厚的资源为后盾,开发文化产业项目。新的文化产业集团必须与各种传媒紧密联合,加强创意和策划,发掘新的题材,把握时机,努力创建独立的文化产业品牌。现代高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以往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  有人说,2003年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年,传媒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全面提速。中共十六大提出的“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这一年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并成为文化领域令人高度注目的焦点事件。经过市场历练的报业集团正在成为这轮改革的领军方阵,媒介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