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陋居集.甦庵集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方拱乾  页数:517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文化资源是民族文明的血脉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品格的凝聚与体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特有文化形态的依托和载体。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来都是一个对民族的、本土的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它直接关涉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关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与走向。保护、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是世界性的课题,大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以此延续民族文脉,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多样性,树立民族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历史证明,每一个成熟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这种文化品质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同时也成为民族精神、国家精神和区域人文精神的内核。所以,正如费孝通先生所强调的那样,生存在一定文化形态中的人们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才能“对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才能通过文化反思走向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信。

内容概要

  《何陋居集》,收录了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之间的诗,共计934首,均为方拱乾流放黑龙江宁古塔其间所作。诗集命名“何陋”,据作者言,“盖取阳明子居龙场之义而颜其所居屋也”;其本义源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一语。方氏此集,是黑龙江现存的第一部诗集,诗中内容涉猎甚广,有史实,有人事,有风俗,有物产,既可补史之阙,亦可与其他史籍互相印证。  《甦庵集》,收录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月十八日之后的诗,均为方拱乾赦归及归后所作,共计481首。诗集命名“甦庵”,盖借廷有更生之意,以此喻其被赦。该集记录了方氏赦归后的诗歌创作情况、生活和交游情况,为研究方氏晚年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史料。

作者简介

方拱乾(1596-1666),字肃之,号坦庵,晚号甦庵。安徽桐城人,善诗文,工书法。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庶常。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翰林院编修,后迁詹事府少詹事,充东宫讲官。明亡后,徙居金陵(南京)。清顺治十一年(1652年)由江南总督马国柱等人荐举,任清朝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后升任詹事府右少詹事。顺治十四年(1657年),受丁酉南闱科场案牵连入狱,于次年被判流徙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年)赦归,先寄寓淮阴,后客居扬州,以卖字为生。康熙五年(1666年)病逝,门人私谥和宪先生。其诗清新朴质,如“衫受落花红欲湿,风摇深柳绿如澜”句,别成一家。著有《何陋居集》、《娃庵集》、《宁古塔志》等。

书籍目录

何陋居集 题记 自序何陋居集  己亥年 出塞送春归 中后所城楼 吴平西故宅 吴将军战场歌 保障台 三山 塔山杏山 松山 募僧收枯骨 广宁城头 温泉 大凌河 松山之二 沈阳望辽阳 晤剩和尚四首……何陋居集 庚子年何陋居集 辛丑年甦庵集甦庵集 辛丑年甦庵集 壬寅年附录一 方氏辑佚诗附录二 绝域纪略附录三 宁古塔志附录四 与田雪龛附录五 方拱乾生平大事简表

章节摘录

过张、吴诸子晚归失道一日十回往,孤行路转迷。夕炊淹问字,落日照冲泥。鸡犬猜颜面,柴桑信杖藜。怪来津易误,岂只武陵溪。饲鸡豕祝鸡土室老,牧豕海滨人。岂必居为业,聊惟寄此身。遥遥桑树隐,煦煦阮厨仁。物理浮生共,依栖见夙因。朝舂得米病妻颜忽破,得意凌晨春。斗稗米四升,奇赢欲盈钟。不独晚食饱,生理当从容。自怜遭逢偶,霜雪里微躬。此地岁素捻,我到遂病农。少小忝食禄,生不问祖庸。时闻长老语,稼穑亦在衷。老妻司管龠,田亩颇腴充。愧彼丞相女,乃饶贫家风。恭承太夫人,豸绣云锦丛。敝衣不曳地,数米及桂檀。用以训子媳,居富如御穷。举箸凛鬼神,盈满恐终凶。今果婴祸罹,回首如虚空。十世不奢淫,罔知祸所从。薄德复薄命,粗粝甘如酉农。以此等平素,食息当年同。况复齿发衰,日月亦易供。责天一以廉,抚己一以恭。饥饱随妇怀,我岁元长丰。鸡声终古绝莲漏,鸡声代晓筹。况经万里梦,不解五更愁。舂急炊方起,霜严雾欲收。昼营无一事,高枕复何求。

编辑推荐

《何陋居集·甦庵集》:三百年前,一批批文人流放东北,于荆天棘地之域重塑信念,自强不息。或借风雪抒怀,在与边民共同拓荒的过程中,成为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与先驱;或以诗文明志,在开发边疆、传播中原文明的过程中,他们所创建的文化逐渐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开拓边疆历史文化研究新领域的东北流人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何陋居集.甦庵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整理是很有意义的,只是简体横排,校对质量堪忧。
  •   诗比历史更真实,流放者的心情跃然纸上。
  •   在东北呆久了不想写诗也得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