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历史河山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波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前言

2007年5月,我离开山西到厦门大学教书,高波兄是我到厦门大学后最早接触的同事。他先任我们中文系的副主任,同时和我在一个教研室。现在大学里同事间的来往本已极少,大家各忙各的事,一般是上完课即回家,平时的学术交流也很少,但我和高波兄之间却时相过从,在两年的同事期间,应该说是接触最多的,他离开厦大后,我们依然保留了友谊,每个假期他回厦门,我们总要见面,我把他视为老朋友。高波兄的主业是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他曾写过海子研究的专书,在这个研究领域,他是比较早系统研究海子的,后来海子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的热点后,他的学术方向有所转移,但他对当代诗歌的关注始终如一。他的另一个学术兴奋点是“样板戏”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前两年在云南出版,我曾仔细读过,是一本非常用力的学术研究著作。我和高波兄的学术兴趣完全不同,他对于我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也很关注,但他对我的学术观点却不以为然。我刚到厦大时,曾在他的办公室争论过,他认为我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评价过高,多有美化之处,我虽有所辨解,但恐怕也很难说服他,但我对他的坦诚和热情非常认同,虽然我们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分歧,但在衡人判事方面却没有不同,他在中文系任内对许多事情的判断,特别是对教师处境的理解和处理,我都非常赞成,因为他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他懂得人情。高波兄长我一岁,他的成长道路和我也大体相同,但我们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判断却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我比较右,他则比较左,或者说,我持自由主义立场的时候多,他则对毛泽东时代的东西怀念得多,何以如此,我没有和高波兄讨论过,我对他的观点不认同,但我对他能保持自己真实的看法,尊重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却总有敬意,我在学术上说服不了他,但我能理解他对一个时代留恋的那份感情。我们也曾试图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关于文革文学作品何以没有爱情?典型如《红色娘子军》,高波兄的看法是,难道文学作品绝对必须写爱情吗?我想他给出的理由不一定能说服我,但却不无启发,可惜他后来离开了厦大,我们交流学术的机会就少了。高波兄是一个具有浪漫气质的人,他离开厦大后,周宁兄有一次和我说,高兄离开真是可惜,不是少了一个教授,而是少了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好玩的人。我也深有同感,因为虽然相处时间不算长,但有高波兄在的时候,无论什么活动,总有气氛,总有快乐的笑声。我至今还在想,高波兄主动选择离开厦门大学到新疆大学教书,真是天底下最浪漫的事了,我们不能用一般世俗的理由来判断他的选择,来观察他的得失,我还是愿意从一个人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的角度理解高波兄,人生有这样的勇气并将此勇气付诸真实的人生,高波兄的境界,真是我们所难以企及的。当我看了他这本《行走历史河山》,我对高波兄的追求才有了一点真正的理解。这是一本游记,但又不是一般的游记,因为他所到之处,都有他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人生体验,他对西藏,对新疆、对祖国西北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可能才是他后来选择离开东南而向西北前行的原始动力,他的梦想得以实现,他的情感也就有了真实的落点。这本以游记体裁出现的散文集,不是一般游客的走马观花,而是一个游子思乡的絮语,文章不但充满诗意,又有历史知识和人文观察,更为难得的是高波兄的文章中体现的真感情,正应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说法,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佳句。高波兄的这本散文集,确实是“写真景物、真感情”的,谓之有境界,当不是过誉之词,而是我的真实阅读感受。谢泳2011年2月28日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概要

《行走历史河山》的作者高波十年来一直在祖国各地漫游,但这漫游,也不真的就是漫无目的,骑车走“滇缅公路”,即和考察当时的抗战情况联系起来;驾着“战旗”吉普走西藏,一路则注重观察和“仓央嘉措情歌”相关的情况;走长征路时,更是留意长征的现场及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工作的地点从海岛换到了天山下的乌鲁木齐,自然更能领略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实内涵。在大地上漫游是个体生命的扩张,本书作者把这种漫游的见闻和感受转化为文字,与人分享,是个体生命更充分的扩张,在大地上的漫游,也才更有意义。历史文化故事与历史文化现场的异样,历史文化故事在传说中的走样,总是激起作者思考和探究的激情。为什么人们已经知道了“二十四道拐”不在“滇缅公路”上,还依然要把那张“二十四道拐”的黑白照片当作“滇缅公路”的标志性照片?尊为达赖喇嘛、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中的仓央嘉措,是否能拥有传说中那种肆无忌惮的夜生活?分明是今人的创作,为什么又要伪托为“仓央嘉措情歌”?“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故事,具有怎样的精神建构功能?新疆的历史和现实是怎样的?《行走历史河山》都对此进行了颇有意味的探究和挖掘。

作者简介

高波,男,1960年5月出生于云南武定。文学博士,曾任厦门大学教授,现为新疆大学教授。或许已读万卷书,更喜欢行万里路。

书籍目录

序谢泳
“滇缅公路”:曲折延伸的历史弯道
一、“滇缅公路”与“二十四道拐”
二、怒江之“怒”不是流于表面的
三、松山攻坚战和腾冲围歼战:历史和现实的穿越
四、“滇缅公路”成为“血路”
五、谁弄错了“二十四道拐”的位置?
走过西藏,追溯“仓央嘉措情歌”
一、帮达之夜,遥想“仓央嘉措情歌”
二、排龙天险,秘而不宣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
三、夜色拉萨,体味“仓央嘉措情歌”
四、“仓央嘉措情歌”进入汉语世界,才七十多年
五、仓央嘉措的生死之谜
六、为什么要伪托“仓央嘉措情歌”?
看见史诗:泸定桥、红军坟、红军柳
一、来到了泸定桥
二、“飞夺泸定桥”时桥上究竟有没有桥板?
三、桥有多高?夺桥时有没有死人?
四、什么样的故事成就什么样的人
五、进入遵义
六、“遵义会议”是怎样开的?
七、乌江豆腐鱼和辣子鸡
八、娄山关和红军坟
九、红原县:“红军走过的大草原”
十、夸父与红军柳
浪迹乌鲁木齐,走出诗歌中的新疆
一、从厦门到乌鲁木齐
二、《天山牧歌》中的新疆
三、突厥语诗歌和阿凡提
四、“慢慢会好起来的”
五、新疆不是“新的边疆”
六、汉朝屯垦及“八千湘女上天山”
七、“边塞诗”和“新边塞诗”
八、突厥文《阙特勤碑》后面的故事
九、古尔邦节和回鹘西迁
十、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001年7月14日,我从昆明出发,骑着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沿着当年的“滇缅公路”,骑了八天,7月21日,来到了怒江边。“滇缅公路”是抗战时修通的由昆明到缅甸腊戍的战时公路,现在已经成为“320国道”,也就是由上海到瑞丽国道的一段。“滇缅公路”沿线的抗战历史,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张美军记者拍摄的“二十四道拐”的照片,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那时人们都认为,这段“二十四道拐”的盘山公路,就在“滇缅公路”上,都把这张照片看成“滇缅公路”的标志性照片。我那时也以为,这段“二十四道拐”的公路,应该就在落差很大的怒江河谷,很可能就在怒江上的惠通桥边。怒江在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咆哮奔腾,江面却比想象中的要宽。在江边细看,发现江水貌似平静,其实十分湍急,水面上有水沫和树枝迅速掠过。令人惊异的是,这湍急的怒江竟是静默的,江中没有激起水流咆哮的礁石和浅滩,滚滚江水,就这样沉默地、带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在群山间一掠而过……由此,你会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条河要叫做“怒江”。当年日本人经缅甸由南路向中国进犯时,就是在怒江面前无可奈何地中止了他们的攻势。怒江之“怒”,不是流于表面的。从山顶下到江边的公路很险峻,路两边的风景也很奇特。公路顺着峡谷一直延伸,可以俯瞰山下的怒江蜿蜒而去。高高的山峰,有云雾缭绕着。好多地方,路边就是万丈深渊。山脚下的怒江河谷,像画一样,成熟期不一样的庄稼,绿一块黄一块的,白墙黑瓦的村落,点缀在江边。天下起雨来。本来坡就又长又陡,再下了雨,柏油路面直有刹不住车的感觉,要是滑出路面去,那就什么都没了。往下走的汽车,也是刹车声吱吱地叫着慢慢朝下走。那时我也想过,这路比较危险,是不是坐车走过这一段再说。再一想,这些过往的客车,都是个体承包的,谁知道他们的车况如何,是不是时常检修啊?坐进车里,命运就掌握在别人的手上了,自己骑下去,虽然危险,可毕竟是自己在掌握自己的命运。再说,骑车万一滑落出去,还可能被山崖上的灌木挂住,要是汽车滑出去,就一定滚到谷底了,不要说人,车能不能找着都成问题。在雨中小心翼翼地往下滑行。穿着雨衣,又是近视眼,眼镜上挂满水珠,视线不是太好,又在这样的路上,哪里还敢骑快,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捏刹车把手都捏麻了。热带、亚热带河谷的雨就是这样,有一阵没一阵,就在下这段约15公里的峡谷险路时,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有时还有太阳。有太阳时,我就抓紧时机拍照。下到谷底时,明显地感到气候变了,湿热得不行。前两天路过大理时,那里的水稻才刚刚抽穗,而这里种的是双季稻,早稻已经收割,晚稻也快成熟了,所以在山上看起来才绿一块黄一块的。这样的河谷地区,让人见识到什么是立体农业。除了水稻外,河谷里处处是木瓜树和攀枝花树,路边的地里,种着大片大片的甘蔗,还有胡椒、芒果、龙眼、香蕉,以及一种绿色的、像美式手雷一样的东西,我曾在超市见过,叫番荔枝。山坡上,有一丛丛的剑麻,这些都是热带作物。路边人家的院子里,有绽开了的石榴。再往上的坡地里,就是在高寒山区也能生长的绿油油的玉米了。我注意看了,这一路下来的公路虽然险峻,但没有和那张“二十四道拐”的照片相像的地段。公路下到怒江边后还要盘上高黎贡山,难道这“二十四道拐”的盘山公路,在怒江河谷的那一边?

后记

一近十年来我一直在国内到处漫游,这或许跟自己的个性有关。其实这也是人的天性,谁不喜欢在大地上漫游呢?在大地上漫游得有一点点闲,还得有一点点钱,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得有果断走出去的勇气。2001年的时候,“滇缅公路”沿线的抗战史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想到那里实地看一看,说走也就走了。我从厦门坐飞机到昆明,在双龙桥附近的自行车市场买了自行车,再带上一个打气筒,花了12天,骑着自行车在“滇缅公路”上走了一趟。我的行程具体是这样的:第1天  7月14日。晴。由昆明至禄丰,全程104公里。第2天  7月15日。晴。由禄丰至楚雄,全程80公里。第3天  7月16日。晴。在楚雄停留休整。第4天  7月17日。晴。由楚雄至普溯,全程98公里。第5天  7月18日。晴。由普溯至大理,全程115公里。第6天  7月19日。晴转阴,有阵雨。由大理至蝴蝶泉再回大理,全程80多公里。第7天  7月20日。晴。由大理至保山,全程200公里,因自行车故障及受路边恶狗袭扰,仅骑行40多公里,搭汽车160公里。第8天  7月21日。晴有阵雨。由保山至怒江桥,全程64公里。第9天  7月22日。晴。由怒江桥至龙陵,全程63公里。第10天  7月23日。阴雨转晴。由龙陵至潞西,全程31公里。第11天  7月24日。晴。由潞西至畹町、瑞丽,全程95公里。第12天  7月25日。晴。缅甸境内一日游。2002年,花了不到5万块钱,我买了辆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战旗”吉普车,买的时候,我就对车行老板说,我要开着这车去西藏。2003年的夏天,我开着“战旗”吉普出发了。……三2009年9月,我选择离开厦门大学到新疆大学工作。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这似乎是一种“逆向”的流动,又正处于“七五事件”后的敏感时期,好多同事和朋友都不理解。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主动离开厦门大学中文系的,除了鲁迅就是我。其实,到新疆工作可以说是我的夙愿。1982年,我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想到新疆来工作,只是云南也是边疆,也缺人,未能如愿。1983年的夏天,我还自己跑到了吐鲁番,想在那里的一所中学教书,可那时没有我原工作单位的同意,学校不能接收我,我只好又回云南去了。后来我到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厦门大学教书,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娶妻生子,一晃就是22年,自己也年近“知天命”的时候,我想,还是应该到新疆来工作,了却青年时代的这个心愿。年轻时想到新疆来工作,和从诗歌中所了解到的新疆相关。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上大学时细读过闻捷的《天山牧歌》、周涛等人的“新边塞诗”以及唐代的“边塞诗”,《天山牧歌》中美丽的新疆风光、少数民族的美女和甜蜜的爱情,让我产生许多遐想;“边塞诗”以及“新边塞诗”中的雄奇景观及博大情怀,也深深地打动感召着我。再次想到新疆来工作的时候,我已经不再年轻,我当然知道,诗歌中所塑造的新疆,只是新疆的某一方面,新疆还有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实内涵,诗歌中未能展现的这一面,对我同样富于魅力。也许在书斋中翻翻资料,假期到新疆来看看,我也可以了解到诗歌之外的新疆。但我觉得,还是要到新疆来工作和生活,才能更真切地了解新疆,我自己也才能“走出诗歌中的新疆”。近十年来在大地上漫游,亲临历史文化故事的现场,这似乎也是自然的进展:从大海边的厦门,来到天山下的乌鲁木齐。近十年来行走在孕育了历史文化故事的神奇土地上,也算是以身相许历史河山了吧。迄今我已经出版过七本书,都没有写过前言或后记。这次写几句,是因为我觉得亲临历史文化故事的现场,实现青年时代的愿望,这其中不仅充满了人生的乐趣,而且也应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我愿意把我的感悟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是崔军亚女士关于“私体验游记”的一次谈话触发了我写作本书的冲动,也是她的努力,使得本书能在完稿后很快即得以出版。老友谢泳和方方为本书写了序和夸奖的话,本书因此增色不少,谨此致谢!高波2011年3月6日于新疆大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游记,但又不是一般的游记,因为他所到之处,都有他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人生体验,他对西藏、对新疆、对祖国大西北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可能才是他后来选择离开东南而向西北前行的原动力,他的梦想得以实现,他的情感也就有了真实的落脚点。  ——谢泳这是我特别喜欢阅读的一类书。在高波那里,我看到行走不止是一种个人兴趣和爱好,更是一种生活理想和人生方式。行走历史河山,是无数内心丰富者的渴望,只是很少人使这种阅读变为自己的日常,而高波却做到了。  ——方方

编辑推荐

《行走历史河山》是一本在大地上漫游的书。这是一本有关历史地理的书。这也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这更是一趟深度的心灵之旅。跟随作者高波的脚步,让我们行走在祖国西部的大好河山,出入文史,感受社会的变迁。我在书本上读过许多让人感慨万千的历史故事,我想亲临孕育了这些故事的山山水水。近十年来,我这么做了,有时骑车,有时驾车,在大地上漫游,工作的地点,也从大海边的厦门,换到了天山下的乌鲁木齐,以身相许历史河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走历史河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喜欢这本书。特别喜欢“以身相许历史河山”这句话。虽然书的封面和封底很脏,但那不是高老师的原因,是配送过程需要注意的事情。
  •   注意高波老师是因为他写海子的那本书,而这是我第一次买高波老师的书。书的质量很不错,时间刚刚好三天。希望自己能考到新疆,能去西北,看一看,走一走。
  •   找到这本书过程很有缘,看了后觉得很值得一读.发现俺是个怀旧的人.喜欢追溯过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