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研究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葛琳  

内容概要

本书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刑事和解理论与制度的一本力作。作者没有直接照搬国外的恢复性司法潮流作为理论依据,而是吸收和借鉴了政治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了中西方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差异,挖掘基于我国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的可行性和正当性,通过较为丰富的资料回溯了刑事和解的历史轨迹,总结出刑事和解兴衰变迁背后的规律,揭示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一些有益的历史资源。本书还通过32个发生在我国和国外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具体分析了刑事和解的特点、要素、模式以及实践中的制约因素,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深入而务实地探讨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

作者简介

葛琳,女,江苏人,诉讼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中国法学》、《人民检察》、《当代法学》、《中国诉讼法判解》、《南方周末》、《检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多项。

书籍目录

引论  刑罚之后又如何     一、世界性难题   二、我国刑事司法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三、刑事和解研究的价值与现状     四、本书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  刑事和解之基本理念 第一节  什么是刑事和解    一、“和”与“解”    二、一般意义上的和解    三、法律视野中的和解    四、本书所研究之刑事和解      五、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第二节  研究刑事和解的两个视角    一、刑事政策视角     二、民间法视角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性质    一、刑事和解是一种刑事纠纷解决途径      二、刑事和解是一种诉讼行为      三、刑事和解是一种公法契约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功能      一、有利于提高纠纷解决的满意度      二、有利于实现诉讼效益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节  刑事和解的正义观.    一、合意正义      二、恢复正义      三、个案正义  第二章  刑事和解之历史轨迹  第一节  刑事和解在人类社会的演变轨迹      一、血亲复仇——同态复仇——赎金和解的转变      二、从原始和解到法定和解    三、国家的兴起与刑事和解的衰落      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法“强制力”观念的弱化    五、刑事和解的复兴    六、刑事和解兴衰变迁背后的规律    第二节  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历史轨迹      一、中国古代的刑事和解      二、陕甘宁边区的刑事和解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刑事和解    第三节  现代西方各国刑事和解实践    一、英美法系的刑事和解制度      二、大陆法系的刑事和解制度  第三章  刑事和解之理论依据  第一节  刑事和解之政治哲学依据    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理论对刑事和解的影响      二、主体性理论对刑事和解的影响    第二节  刑事和解之经济学依据    一、经济人预设一一经济分析的前提    二、从当事人角度对刑事和解的成本收益分析      三、从国家角度对刑事和解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三节  刑事和解之心理学依据 ……第四章 刑事和解与刑事法理论之互动第五章 刑事和解之制度要素第六章 刑事和解之建构图景结语 从刑事和解看中国未来刑事法的走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刑事和解之基本理念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主张,并与此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提高社会内聚性的程度一一这是维续文明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一就是正义的目标。——E.博登海默第一节 什么是刑事和解一、“和”与“解”“和”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一个“和”字几乎可以道尽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所在。对于“和”的最初意义,笔者查阅到了“饮食”与“乐器”两种不同的版本。根据《中华书法大字典》中的解释,“和”字的源起是上古时期的一种能吹奏的乐器,它发出的声音能够协调世间的一切声音,纯美无比。这种说法也可以从《国语·周语下》中的“乐从和”,《马融·长笛赋》中的“心乐五声之和”得到佐证。而在《左传》中,“和”则被晏子同时比作了高超的食品烹饪术和乐曲演奏方法,“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焊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无论是饮食还是音乐,“和”所体现的都是一种融会、圆满的最佳状态。不知是有关“和”的奇妙理解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人天性中就有着对“和”的不懈追求,放眼望去,“和”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已经成为一种融在骨子里的习惯和观念。从“家和万事兴”的治家格言,到“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再到“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这是老百姓信奉的“和”。在封建皇家文化中,“和”的理念也受到格外重视。故宫里的三大主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取《易经·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在北京故宫军机处的值班房里,还有乾隆皇帝专门为大臣们题写的“一团和气”。慈禧太后用来颐养天年的是“颐和园”,在颐和园昆明湖上最大的游船为“太和号”,颐和园内最大的戏园为“德和园”……可以说,一个“和”字承载着中国百姓和帝王对家与国的理想期待。概括来说,“和”主要有以下含义:(1)和谐;协调。例如,《说文》中说:和,相应也。《广雅》中说:和,谐也。(2)和睦;融洽。例如,《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3)暖和;和煦;晴和。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春和景明”,刘斧《青锁高议》中的“海上风和日暖”。(4)适中;恰到好处。例如,《中庸》的“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5)媾和、讲和。例如,《国策。赵》:“故不若亟割此求和”。其他还有身体康泰、舒适和畅、混合随同等含义。

编辑推荐

《刑事和解研究》为“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中的一本。《刑事和解研究》通过较为丰富的资料回溯了刑事和解的历史轨迹,总结出刑事和解兴衰变迁背后的规律,揭示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一些有益的历史资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事和解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刑事和解已经进入了刑诉法修订稿的范畴,是否能够成为鲜活的法律而且不变味的执行开来?值得思考。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刑事和解的专著,值得读一读。
  •   很不错的,刑法学
  •   次数对硕士论文的帮助很大,值得收藏。
  •   看了下标题还行
  •   论证很充分,内容很充实
  •   写论文,所以买了这个书,质量挺好,适合法律专业人士看。。
  •   名家之作,对刑事和解很有研究之用,质量也不错
  •   还没开始看,但可能会有点难度,毕竟是博士文章!
  •   宝贝不错,是博士论文,内容不错,好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