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心理学分析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彬  页数:301  

前言

经过精心筹划,“京师刑事法学博士文库”在北京师范大学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面世。该文库在今日之北师大创办,可谓生逢其时,躬逢其势,恰逢其地。所谓生逢其时,乃指文库诞生于中国刑事法学理论研究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精深的刑事法学理论专著的时代,文库的内容恰好迎合了这种时代的需要。所谓躬逢其势,乃指文库诞生之时,恰逢中国法律改革和法治现代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方兴未艾,文库有幸见证并参与到这一国家与民族法治振兴的大业之中。所谓恰逢其地,乃指北京师范大学为文库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肥沃的土壤。众所周知,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极少数目前即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著名高校之一。她发端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过百余年的历史积淀,她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良的人文环境,而且在诸多人文社会学科领域达到了国内或者世界一流的水平,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材。长期办学实践形成的厚重稳健的办学风格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办学理念,为法学这一逻辑严谨、内容深邃、价值超凡的社会科学在北师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人云:“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犹如“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长期的学术积淀作为基础,要想在法学领域有所建树,即便费尽一时之心力,亦难免流于肤浅,不成大器。

内容概要

本书以刑法规范和理论为分析对象,以心理学为分析视角,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刑法所遭遇的心理危机,同时对我国刑法相关规范和理论主张的心理基础进行了剖析。作为当前我国第一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刑法的专著,本书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刑罚等方面的刑法规范进行了深层心理分析,并对我国相关刑法制度与刑法理论的完善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角度对刑法的社会心理根基的剖析,更是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袁彬,男,1976年生,江西临川人,199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学术秘书。出版个人著作(著、编)2部,主编、参编《刑法学》、《犯罪学》等教材和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刑法与心理规律    二、刑法的科学性与心理学第一章  刑法的心理学分析概论  第一节  分析的背景及意义    一、刑法心理学分析的背景    二、刑法心理学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刑法心理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一、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之辩    二、刑法心理学分析的方法第二章  罪刑法定原则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    一、费尔巴哈心理强制说的基本内容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费尔巴哈心理强制说    三、费尔巴哈心理强制说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心理基础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分析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古典行为主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新行为主义  第三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分析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第四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析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长假设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第五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知觉加工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记忆水平第三章  犯罪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刑事责任年龄的发展心理学分析    一、辨认能力与儿童认知的发展    二、控制能力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三、儿童心理发展与刑事责任年龄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的心理学分析    一、关于精神障碍、精神病的概念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及其完善    三、刑事责任能力程度与精神障碍  第三节  罪过形式的心理学分析    一、罪过构造的心理学分析    二、罪过形式的心理属性分析  第四节  罪过机制的心理学分析    一、犯罪故意的心理机制    二、犯罪过失的心理机制  第五节  情绪犯罪的心理学分析    一、关于情绪犯罪责任评价的争论    二、刑法评价情绪犯罪的考察因素    三、情绪犯罪的刑法评价现状与完善  第六节  犯罪目的的心理学分析    一、引言:关于目的犯目的争议    二、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三、犯罪“目的”的心理学分析第四章  刑罚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刑罚根基的心理学分析    一、引言:报应还是功利    二、刑罚惩罚性是罪犯行为改变的必需:古典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视角    三、刑罚惩罚性是抑制一般人犯罪的必需:社会学习理论与精神分析的视角  第二节  刑罚强度的心理学分析    一、刑罚强度问题之一:刑罚的下限    二、刑罚强度问题之二:刑罚的上限  第三节  死刑态度的心理学分析    一、引言:学者、民众对死刑的不同态度    二、两种死刑态度的因素分析    三、民意的引导与我国死刑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死刑原型的心理学分析    一、原型与死刑    二、死刑原型与我国死刑制度  第五节  量刑与人身危险性评估    一、人身危险性及其刑法评价    二、我国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及其完善第五章  刑法分则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罪状的心理学分析    一、罪状与人的认知    二、罪状认知评价功能的基础:罪状的明确性    三、罪状认知评价功能的应用:刑法分则罪状的修改与完善  第二节  刑法语言的心理学分析——以“伪造”一词为例    一、刑法理论上对“伪造”的理解分歧    二、“伪造”生活含义的背离及其心理影晦  第三节  刑法个罪的心理学分析——以非法经营罪为例    一、非法经营罪及质疑    二、非法经营罪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节  刑法类罪的心理学分析—一以对合犯为例    一、对合犯及相关理论争议    二、对合犯的心理学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刑法的心理学分析概论第一节 分析的背景及意义一、刑法心理学分析的背景综合法理学之巨擘、美国著名法学家E.博登海默曾经精辟地指出:“法是一间有着许多大厅、房间、凹角和脊角的大厦,一盏探照灯要同时照亮每个地方是极为困难的。当照明系统由于技术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而不充分或至少是不完全时,这点就更为明显。”因此,他主张法理学的各个流派应当互相结合,“这些哲学形式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们在法学的总的大厦中是有价值的建筑基石,即使这些理论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了一部分的和有限的真理。当我们的知识系统增加的时候,我们必须试图建设一个利用所有一切过去成果的综合法学,即使最终我们可能发现,我们法律制度的图画在它的总体上肯定还是不完全的。”①实际上,刑法学的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国刑法研究的有限的几十年中,刑法解释学(又称注释刑法学)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刑法解释学不是低层次的学问,对刑法的注释也是一种理论,刑法的适用依赖于解释。”

后记

在博士论文即将付梓之际,已是春夏之交了,外面柳絮纷飞、南风徐徐。但是我却并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相反,更多的是一丝惶恐和期待。刑法与心理学的结合是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一个努力方向。但论文选题之初也是几经斟酌。当时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小题大做,就刑法中的某个小问题作深入分析,包括作一些实证的调查研究。当时进人考虑视野的有罪刑法定、故意、过失、情绪、刑罚等多个着力点。二是大题小作,对整个刑法作心理学的分析,这种思路涉及内容广,把握有一定的困难,而最大的问题则是分析的深度问题。不过,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大题小做,对整个刑法作心理学的分析。这种选择的考虑主要有二。首先,当前我国对刑法作心理学分析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便有部分研究涉及了刑法中的个别问题,但始终缺乏一个系统、整体的研究。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刑法作一个整体的分析、研究,无论是从体系的建立、分析角度的选择,还是从分析的方法等各方面看,都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可以树立起一块靶子、提供一种参考思路,以供以后分析、研究的参考。  其次,刑法的心理学分析是一个大课题,全面系统的研究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刑法具体问题的心理学分析可以在以后逐步展开。而对整个刑法的总体分析,可以为刑法具体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并为后来研究资料的收集、分析角度的展开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路。

编辑推荐

《刑法的心理学分析》为京师刑事法学博士文库丛书之一,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法的心理学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喜欢用心理学的视角看刑法。感觉心理学家都是刑法学家呢
  •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是刑法学、犯罪学与心理学结合垮学科研究的经典之著作。读后给人很大的启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