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西的世界

出版时间:2003-9  出版社:時報  作者:艾莉絲‧希柏德  页数:3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書出版不久即已售出電影版權,近日終於即將上映。由拍過《金剛》、《魔戒》的奧斯卡得獎導演彼得?傑克森執導此片,果然特效做得非常棒,很有奇幻的味道,令人彷彿跟主角一樣進入了另一個如幻似真的未知世界。本片齊聚了多位優秀演員,包括獲得奧斯卡男配角提名的馬克?華柏格、奧斯卡女配角得主的瑞秋?懷玆、奧斯卡女主角得主的蘇珊莎?蘭登等人。故事從一個已經死亡的小女孩的自白引發讀者強烈好奇:「我姓沙蒙,唸起來就像英文的『鮭魚』,名叫蘇西。我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被殺了,當時我才十四歲。兇手是我們鄰居,媽媽喜歡他花壇裡的花,爸爸有次還向他請教如何施肥。」小說裡蘇西?沙蒙第一次出場時,她已經上了天堂。她從這個奇怪的新地方俯瞰人間,以一個十四歲女孩清新活潑的口吻,告訴我們一個滿懷希望的故事。天堂看起來很像學校操場,操場上擺著不錯的鞦韆架;天堂裡有輔導老師幫助新來的人,還有朋友和她同住。只要肯動腦去想,她想要的東西都會出現在面前,不過她最想要的是回到人間和心愛的人共度,卻始終無法如願。《蘇西的世界》作者Alice Sebold採用大膽的敘事技巧,將一樁人間悲劇化作懸疑處處卻又風趣溫馨的故事,是一本充滿同情理解的療癒小說。

作者简介

  艾莉絲?希柏德 (Alice Sebold)  畢業於加州大學Irvine分校,1999年曾將自己大學時代遭受強暴的經驗寫成自傳Lucky(中文版譯名為《折翼女孩不流淚》),《村聲雜誌》曾推薦她為「最具潛力的作家」,2002年六月出版小說處女作The Lovely Bones,未上市先轟動,女作家Anna Quindlen在電視節目力薦這部作品給觀眾,甫上市就擊敗暢銷排行榜的老牌作家,榮登冠軍寶座,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全年聲勢不墜,書評界一片讚嘆(參考本書內頁書評推薦摘錄),美國書卷獎得主Jonathan Franzen更力挺她的作品有大師風格,目前該書銷售已超過兩百五十萬本,並已售出電影版權,成為英美書市年度傳奇。  她曾為《紐約時報》及《芝加哥論壇報》撰稿,現與先生、也是知名作家 Glen David Gold 住在加州。施清真  1965 年生,**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美國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現定居芝加哥,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接骨師的女兒》、《人生贏家就是妳!》、《重返艷陽下》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瞬間快照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骨幹感謝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姓沙蒙,念起來就像「鮭魚」的英文SALMON,名叫蘇西。我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遭到謀殺,當時我才十四歲。七十年代報上刊登的失蹤女孩照片中,大部分看起來都和我一個模樣:白種女孩、一頭灰褐色頭髮。在那個年代,各種種族及不同性別的小孩照片,還沒有出現在牛奶盒或是每天的廣告郵件上;在那個年代,大家還認為不會發生小孩遭到謀殺之類的事情。  妹妹讓我迷上了一個名叫希梅聶茲(Juan Ramon Jimenez)的西班牙詩人,我在初中畢業紀念冊上特別選提他的一句話:「如果有人給你一張劃了格線的紙,你就不要按著格線書寫。」這句話表達了我對四周中規中舉的一切、諸如教室之類建築物的輕蔑,聽來深得我心,所以我選了這句話。更何況,我覺得選用一句名詩人的話,而不是某個搖滾歌手說的蠢話,讓自己感覺上比較有書卷氣。我是西洋棋社及化學社的社員,在黛敏尼柯太太的家政課上,我每次試著燒菜,結果一定把菜燒焦。我最喜歡的老師是伯特先生,伯特先生教生物,他喜歡抓起我們要解剖的青蛙、小蝦,假裝讓它們在上蠟的鐵盤上跳舞。  順帶一提,謀殺我的兇手不是伯特先生。請你別把接下來每個即將出現的人當成兇手,但這正是問題所在:你永遠料不到誰會出手殺人。伯特先生參加了我的喪禮,而且哭得很傷心。(請容我插一句:全校師生幾乎都出席了喪禮,其實我在學校從來不是個萬人迷。)他的小孩病得很嚴重,我們都知道這件事,因此,當他說了笑話、自己笑個不停時,雖然這些笑話早在我們選修他的課之前就已過時,我們依然跟著大笑。我們有時還強迫自己跟著笑,目的只為了讓他高興一點。他的女兒在我去世一年半後也離開了人間,她罹患血癌,但我在我的天堂裡從未見過她。  謀殺我的兇手是我們鄰居,媽媽喜歡他花壇裡的花,爸爸有次還向他請教如何施肥。兇手先生認為蛋殼、咖啡渣等傳統肥料比較有效,他說他媽媽都用這些傳統方式施肥,爸爸回家之後笑個不停,他開完玩笑說這人的花園或許很漂亮,但熱浪一來襲,八成臭氣沖天。  但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可沒有熱浪,那天飄著雪,我從學校後面的玉米田抄近路回家,冬天天黑得早,那時天色已晚,我記得田裡的玉蜀黍莖梗被人採得亂七八糟,田間小徑也變得更不好走,細雪有如一雙雙小手,輕飄飄地覆蓋大地,我用鼻子呼吸,直到冷得不斷流鼻涕才張嘴吸氣。我停下來、伸出舌頭嚐嚐雪花的味道,哈維先生就站在離我六英呎之處。  「別讓我嚇著妳」哈維先生說。  在灰暗的玉米田裡,他當然嚇了我一跳。離開人間之後,我想起當時空氣中似乎飄來淡淡的古龍水氣味,但我卻沒有多加注意,或許那時我以為氣味來自前面的房子。  「哈維先生」我打了招呼。  ...看全部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挑戰了一個極困難的主題,以第一人稱勾勒曲折令人意外的情節。面對死亡,沒有沉溺於傷痛的歇斯底里,而是教導我們如何釋懷看待。」  --《中天書坊》節目主持人/林書煒  「從「在天上」的觀點去看待事情,帶給我很大的啟發,有時候我們常為了無謂的事爭吵,也許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會有更包容和諒解的心情。」  --主持人/鍾欣凌  「今年夏天如果你只看一本書,那就非看《蘇西的世界》!」  --作家,語出Today Show/安娜.奎德琳  「今(2002)年度最具

编辑推荐

  得獎紀錄◎本書榮獲  紫石作坊2003年度推薦年度選書(TOP12)  野葡萄2003年度BEST愛讀票選  臺北市立圖書館第45梯次「好書大家讀」好書推薦:故事文學組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4年一書一桃園「桃園之書」  中國時報 2003 開卷一周好書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蘇西的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故事情节基本很简单,14的女孩子苏茜被杀 ,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父亲变的有点儿颓废 呆滞了,母亲变得陌生了,妹妹一小子长大了,她母亲为什么要和警察苟且呢,外婆很可爱啊!妹妹很聪明勇敢!中文翻译看着不怎么样!文采都没有了!结尾才点明为什么叫可爱的骨头!家庭成员都是一块一块的骨头,凑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如果有一块丢了,后面会长出新的愈合!
  •      以被凶犯残忍杀害的少女苏茜的视角为切入点,借死者之口讲述了她在天堂的经历,以及她的死对家人的影响。将近十年的光阴过去,家人才渐渐能够从容面对苏茜之死,而身在天堂的苏茜也终于意识到: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甚至缺失,骨架也终将长全。全家人在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爱...
       曾经年少的时候,这样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那个人,会不会伤心,会不会痛不欲生,会不会流一滴眼泪。也曾想过,离开会不会让当下伤害我的亲人和朋友悔不当初。。想着《云海玉弓缘》里的金世遗最后抱着胜男悲痛欲绝的样子,作为旁观者,心底其实是很解气的。。可是,再多的深爱与悔意又怎么样呢?时间才是最大的敌人。终有一天,你的伤痛会结疤。金世遗还是娶了谷之华。。。年纪大了,便不纠结这个问题了,因为明明暗里知道答案的。有的话是不需要用言语来陈述的,语言是最深奥也是最肤浅的东西。
       “他忘记了那脸庞,却永远记得那曾经亲吻过的红唇”。爱情里的遗忘,遗忘的是人本身,铭刻一生的却是自己当初最真实的感觉。所以,我不知道雷,那个爱过苏茜的男生是否记得曾经深爱过,可是我确定,某一天在他记忆里会模糊了她的容颜,成长的过程终于让他淡忘了内心的伤痛,原来再怎么坚忍的年少的爱也会成为过去。
       那亲情呢?失去至亲的时候,能不能永不破碎。。。诱拐,奸杀,肢解。。。苏茜,才十四岁。
       她的亲人以不同的方式,破碎了。。父亲和母亲几乎不能面对对方。
       父亲故作坚强的,不顾一切想要抓住那个没有证据的邻居哈维先生。面对警察的毫无进展,父亲神经质的歇斯底里,他心里那个巨大的创口,无论怎样说服自己把爱给其他的两个子女,也填补不了。好似一座山一样稳定而深沉的父爱,崩塌了。。对苏茜的爱,悔意与自责,让他除了全身心投入到去追捕那个杀害女儿的凶手之外,根本没有办法缓解。。为了抓凶手,被误伤,终身残疾,失去工作,家庭,眼睁睁的看着妻子越来越远。。。
       面对激进的丈夫,妻子却选择了逃避。宁愿这一切没有发生过,不看见,不触动,就不会疼。看见丈夫会疼,看见孩子会疼,于是她出轨了,她妄想和警察莱恩发生关系来忘掉。。是的,在当下,不是失去女儿的母亲,她只是一个女人。。可是,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还是巨大的淹没了她,她丢下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远走。。多想,苛责她的不负责任。可是,每个人,在脆弱得无力去面对的时候,都会想逃。。都会想欺骗自己,其实一切都没有发生,只要不碰就可以假装忘掉。。。我理解她的逃避,可是在想象的世界里,我们都憎恶弱者,我们都向往勇者。所以,我不喜欢她。可能,因为她太过真实。
       而小女儿琳茜,可以说是最正面的勇者。她无时不刻都在思念姐姐,却一直勇敢地长大成熟,她努力地学习,努力地恋爱,努力地经历每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切。原来放任伤心自留,是一种不得已为之的幸福。
       四岁的弟弟因为大姐的离去,成长过程出现了不可弥补的缺失,他始终是爸爸唯一的安慰,他的笑容能填补爸爸内心的空虚,他失去了大姐,又失去了母爱,但是他还是在爱中长大,当他成为一名少年后,大姐的影像已经逐渐模糊,他终将可以正常地长大,生活。对于眷念生者的亡灵来说,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忍,苏茜总是执着者不肯离去,而她的家人已经慢慢习惯没有她的生活,一切让她又欣慰又心酸,一如全书的笔调。
       悲伤到气若游丝的时候,又温馨的给了希望。所有人在悲痛之后获得了成长。父亲重新发现了对母亲的爱,而母亲也勇敢的回归面对现实。
       时间,是毒药也是良药。其实,真爱就是在无论多不舍的情况下,即使你忘了我,还是希望没有我的你,可以真正得到幸福。亲情爱情如是。厉胜男,会祝福金世遗的,无论他的选择是谁。
       不过,仍有期翼:记得绿萝裙,处处怜幽草。
  •     你似乎认识这个女孩。
      苏茜•沙蒙,念起来有一点像“沙丁鱼”。
      她十四岁,被谋杀了,太多美好的人生还来不及展开,就住进了属于她的完美天堂。
      
      杀害她的是她的邻居,一个中年独身男子,他把她诱拐到玉米地中一个他事先构造好的地洞中。是的,地洞,他有构造空间方面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你可以想象的,令人厌恶的过程——中年男子强行奸淫无助的十四岁少女,而他甚至在杀害她之前逼她说她爱他。
      她服从地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遍,随后被杀,被分尸。
      她在遭受暴行时,还能听到她的母亲正在玉米地上呼唤她回家。
      她死后,人们还在她散落的遗物里,找到了热恋她的男孩雷写的情书——她自己还来不及阅读。
      而这让警方一度认为雷是头号嫌疑人。
      
      苏茜已经逝去的生命、已经错过的所有美好可能,她的离去留给家人的无助,她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形成了小说中令人无限唏嘘的张力。作者透过身在天堂的苏茜的视角来描述她死后的世界,使得这尘世间所有的残酷,伴随着少女略带稚嫩的叙述,笼罩在充满善意体恤的解读和梦幻般的美丽光彩中。这个故事绵密、悲伤,却又丝毫没有仇恨的气息,甚至隐隐透出一种温暖,时不时地触动你心底的柔软之处。
      
      在天堂的苏茜,依然眷恋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她一边忧伤而又愧疚地看着父亲因自己的离去而日渐沉郁,看着母亲因为想要逃避这种崩溃而在各个方面逃离,一边欣慰而又羡慕看着自己的妹妹,坚强地逐渐地长大,代替自己享受着美好如理想般的青春和爱情,看着未被扼灭的生命之芽如何演变,活出生命的昂然与精彩。
      
      苏茜的父亲,在勤勉工作之后,有一个常常用来放松的兴趣——做瓶中船。
      而全家上下,只有大女儿苏茜乐意陪伴着他一起制作瓶中船。
      她活着的时候,会帮父亲扶着瓶口,看着父亲抽引手中的棉线,让瓶中的小船的白帆缓缓升上桅杆……她每次都因为心中的赞叹想要鼓掌,只是没法空出手来。
      父亲享受着女儿的注视,缓缓完成手中的工艺品,而女儿将所有倾慕的目光投向她正在创造奇迹和伟大事业的父亲——这样的一幕,永远都回不来了。
      或许作者安排这样的情节,正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苏茜的父亲,成为了家里最早失控,最为脆弱,直到多年以后也难以恢复的一员——这很令人想不到,人们总是认为:男人是坚毅的,尤其是父亲。
      一个父亲痛失爱女后的脆弱,还表现在苏茜的父亲在试图安慰苏茜的妹妹琳茜时,内心其实是想要给自己寻求一点慰藉和陪伴。此时却琳茜关上了房门,说想要一个人面对这件事。
      她没有想到,她的父亲没法一个人面对这件事。
      
      苏茜的母亲,在终于确定女儿遭到谋杀后,愤怒、痛苦和绝望吞没了她。她用了一种同样会伤害到他人的方法来逃避和驱赶女儿死去所带来的这个沉痛的世界:放纵肉体,她同调查苏茜案件的警探出轨了。
      这样的情节安排,初看之下令人惊讶,细思却又极其真实、令人痛楚。
      她本是个想要重返职场的女人,一直想要等孩子们长大一些,就出去谋个教职,但始终为了照顾三个孩子而放缓了自己的脚步,她诉诸于身体的行为,是一种试图解放自己的冲动,想要重新唤醒心中的活力和被尘封已久的愿望。
      不久,拼命想要逃避的母亲离开家,开车横跨美国,在远距八州之遥的葡萄酒厂找了一份工作。谁也不知道,在她每天用力擦洗酒桶之时,是否也在同时洗刷自己内心的悲痛。
      直到七年之后,她才重新回到家人的视野中。她看到她的女儿琳茜已经长大,带着已订婚的男友一同出现;也看到当年宠爱的小儿子巴克利眼神带着敌意,甚至不愿接受母亲对自己的称谓。
      最后她赶去,见她早就该见的那个人——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的丈夫,他们双手交握,眼泪滑下。
      
      苏茜的妹妹,坚强的金发少女琳茜,天才夏令营中的逍遥派,独自面对了所有的压力,拒绝了所有来自外界的同情。
      她在知道父亲认为凶手就是他们的邻居哈维,而警方却不认可父亲的判断时,独自从窗口翻进凶手的家,找到了那画着地洞结构图的笔记本。哈维发现了她,但她成功逃离,只留给他一个奔跑着的背影,球衣上鲜明的数字一直留存在哈维的脑海中:5!5!5!
      这个数字直到多年后都会再次出现在他的噩梦中。虽然琳茜拿到的证据还是没有让警方立即下定决心,却促成了哈维立即搬家的决定。
      此后,琳茜代替她的姐姐,体验了一个少女所应当享受的青春:第一次和男友接吻,充满爱意的性,共同度过大学时光,在雷雨天避雨的小木屋里被求婚。
      苏茜知道,如果她还好好活着,这一切同样会发生在她的身上,发生在她和雷的身上。
      尽管她现在,只能在静止的天堂中,重复她14岁时征服整个高中的梦想。再完美的天堂,始终都及不上尘世的温暖和成长。这种遗憾太深,深到残酷。
      
      每个人都有一些最基本的美好愿望。
      然而,小说用理所当然而令人心碎的率真告诉你,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落差。
      比如,苏茜年幼时曾在意外事件中,救过她弟弟巴克利的命。林恩外婆据此说:苏茜一定会长命百岁。
      可是苏茜没有。
      而且我总觉得,这样“善有善报”的单纯信仰是多么令人熟悉,我们的外婆,也会说这样的话。
      比如,每个人都希望杀害苏茜的凶手能尽快落网,罪有应得,付出代价。
      可是这件事一直都没有发生。
      他在杀害苏茜后,还平安无事地活了很多年,直到意外被一根重重的冰柱砸中,跌落溪谷而亡,没有经历任何的审判和忏悔,就此轻易逃脱。
      也许对于谋杀苏茜的凶手,警局始终都不会得出一个解释。
      作者正是反复调用这样的事实,来击碎你心灵的防线。无论苏茜和苏茜的家庭有多么善良和坚强,并无法庇佑他们避免这样的失去,这样的失去如同失去一块骨骼。即使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渐渐遗忘当年发生在一个少女身上的恐怖案件,苏茜的家人也逐渐走入新的生活轨道,我依然无法忘记,这个只在小说中继续注视人间的苏茜,曾经有过怎样来不及实现的梦想。
      
      也因此,故事最后苏茜对“幸福长寿”的祝福,才会打动如此年轻的我们:保护自己,珍惜美好的生命。
  •     看的中文翻译本,阅读方面有几个方面不习惯,
      (1)称呼,由于英文有时称姓、有时称名,在转换时,有时搞不清楚人物之间关系
      (2)对于失去亲人之后的感受,话说很难有书中描述的体会
      (3)人物之间的气氛可能与国内不同,因此体会不到书中的感受
      
      
  •     当无情的死亡将身边的人带至遥不可及的天堂,那份永不磨灭的牵绊,是否还像曾经那般痴情?
      
      《可爱的骨头》,一部跨越爱与分离、生存与死亡、悲伤与欣慰的叙事小说。那层层叙述之下掩盖着的惆怅、思念与爱,是献给生离死别的人最深刻的内心触动。
      
      小女孩苏茜被邻居杀害,灵魂飞上天堂,却依然心系尘世的家人与朋友,而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使得人间的家人无法放下对她的深深思念……相互伸出的手在生与死之间是那么微不足道,却又让人感到异常坚毅与绝望。
      
      作者以死去的小女孩为第一视角,用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场景完整地展现了“我”与家人、朋友、恋人之间满满的爱与思念。“我”拼命想要冲破天堂与人间的那道蓝色交界线,却只是一次次地徒劳。
      
      “我”只能在人深深想念的时候出现一瞬,下一秒,便消失无踪……
      
      无法放手的痛苦与伤害在天堂与人间上演,时间在深情之前仓皇逃离……
      
      明明是那么平淡的叙述,却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落下泪来,淡淡的叙述下深深的伤痛如同刻在每个读者的心中,慢慢晕染开震撼人心的力量。终于明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其实真的是生与死。
      
      天堂与人间的分界只是一条蓝色的线,却如无法逾越的屏障,将小女孩苏茜与家人、男友和朋友残忍隔离。苏茜在她的天堂里默默地看着尘世所发生的一切,却始终无法再次融入到她熟悉的生活中去。一片片凌乱的悲伤在她的心中织成无数段伤感的回忆。她徒劳地看着发生的一切,却已无力挽回。
      
      一年、三年、五年……依然活着的人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茜的离去在慢慢改变着他们人生轨迹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现实在无奈之中变得苍白,终于,他们明白,也许是时候放手了……
      
      “放手吧,放手吧……”一个声音在回响。
      
      露丝和雷来到落水洞,他们不知道这就是埋葬苏茜尸体的地方。苏茜的灵魂飘向天国时碰到的凡人和苏茜的初恋男友,来到了苏茜肉体永远的沉睡之处……露丝的灵魂拼命想要离开身体,终于让苏茜暂时回到人间,与深爱的男孩完成了她的最后一个心愿……
      
      当活着的人终于认识并珍惜起彼此的感情,生与死的牵绊终于消失。把死去的人深深地放在心底,珍惜眼前的生活才是死者与生者的解脱。
      
      最后,“我随即消失无踪”……苏茜和她所挂念的人终于可以坦然面对她的离去,在各自的世界里过着幸福的生活,等待着终有一天的团聚……
      
      阅读至此而止,而思考却没有画上休止符,作者淡淡的叙述中若有若无地隐藏着一个问题: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存在灵魂?
      
      这无关科学,无关信仰,满满的爱才是一切奇迹的缔造者。也许问题的答案正像书中所写的那样:“死人真的和活人说话,在阴阳交界处,鬼魂上下飘摇,跟着凡人一起欢笑,他们就像凡人所呼吸的空气,飘渺无踪,却无处不在。”
      
      爱才是一切的答案。
      
      
      PS:高中的时候写的,大概是3、4年前了吧~
  •     不知道为什么书名叫可爱的骨头……
      被精彩的剧情,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带领着,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全书,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好故事。
      我也常常在思考,死去的亲人会不会在天堂里注视着我们现在的生活,然后默默地祝福着我们。以前我不信,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有时候的灵异感觉是我们与他们接触的那一霎那,在那一霎那的情感交流。每一个灵魂都是可爱的,善良的,又是让人深深怜悯的,他们的孤独感甚于活着的人……
      我们想着他们,他们也思念着我们,这种无法超越界限的生与死的感觉,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但是天堂真的存在吗?他们是快乐地生活在天堂之境吗?一切不得而知,因为我们无法触摸,只有感知……显然,我们或许只有真的放下已经消失的东西,生活才会得以在正常的轨迹行走……这种放下必定非常痛心……
      然后想到,我们有深爱着自己和自己深爱的父母,与他们度过的日子都是美好的记忆,所以为了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我们都应该好好活着……
      强烈推荐大家看书,你一定会被带入剧情的,跟随着各个角色的情感变化去认真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电影,真的没感觉……
  •     ——————————————All Notes—————————————
      当时你没逃开,没逃就是没逃,别再多想了,想再多也没用。你已经不在人间,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P5)
      妈妈直视前方,目光似乎延伸到无边无际的未来。在那一刻,她不像我的妈妈,像一个和我没任何关系的陌生人。(42)
      在所有照片中,只有在第一张照片里,妈妈才是艾比盖尔。她完全不知道我在拍照,照片捕捉到最真实的时刻;我一按下快门,快门声吓了她一跳,自此她又变回过生日女孩的妈妈,快乐小狗的主人,好好先生的太太,另一个女孩和可爱的男孩的妈妈,饲弄花草的女主人和笑容满面的邻居。妈妈的眼睛有如汪洋,里面埋藏着说不尽的失落,我以为我有一辈子的时间来了解她,但我只有在那一天才想到这个问题。我在世时就看过这么一次,之后就忘了妈妈内心深处的艾比盖尔;我只想看到我所熟悉的妈妈,永远在她的保护之下,因此,我也没再多想。(43)
      琳茜告诉躺在地上装死的我说,做妻子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她下半辈子不能守在一个死人身旁。说着说着,琳茜一定会提起她的新爱人,此人不是给她一块好猪肉的胖屠夫,就是帮她做挂钩的灵巧的铁匠。“你死都死了,骑士,”她说,“我还得活下去呢。”(96)
      大家说胖嘟嘟的样子很可爱,其实是变着法子说这个人很丑。(104)
      如果你不再问为什么遇害的是你,而不是别人,不再想少了你大家该怎么办,也不再管人间亲友的感受,你就自由了。简而言之,你必须将人间抛在脑后。(125)
      当死者不再眷恋生者的时候,生者就可以继续过下去。(151)
      每个星期四爸爸赶着回家,递给妈妈一束万寿菊,妈妈莞尔一笑,脸上顿时泛出澄黄的光彩。他们曾经那么相爱,完完全全地为彼此着迷,如果没有小孩的话,妈妈依然能够保持遮掩的热情,但有了小孩之后,她变得越来越疏离。(160)
      妈妈站在变暗的病房中看着爸爸和琳茜,我则看着妈妈,心里明白了上天堂意味着许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凡事可以做出选择,此时此刻,我决定对家人一视同仁,不再厚此薄彼。(161)
      不管人生多么无常,我所认识的每个人似乎都在长大。(164)
      我看着大家,心中忽然明白今晚每个人就此向我道别。许多小女孩一去不复返,我已成为其中之一。聚会结束,回家之后,大伙会让我安息在他们心中,像一封陈年信件一样,永远不会再打开它或是拿出来重读。我已向大家说了再见,我祝大家健康,也再冥冥之中为他们的好心祈福。祝福他们从今往后,只会在街上碰到老朋友,贵重的东西失而复得,陌生人从远处的窗边向他们微笑地挥挥手,可爱的孩童对着他们扮鬼脸。(218)
      我记得爸爸所说的那些夏日,我常觉得怎么这么晚才天黑,也希望天黑之后会凉快一点。有时我站在前厅的窗户旁边,窗外飘来阵阵微风,欧垂尔家的歌声伴随着微风而来,我聆听欧垂尔先生大唱爱尔兰歌谣,微风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泥土味,空气也逐渐变得潮湿,我知道这意味着快下大雷雨了。
      这种时刻,家中显得难得的安静,琳茜坐在她房里的旧沙发上用功,爸爸在书房看书,妈妈在楼下做针线活或是清洗碗盘。
      我喜欢换上长长的棉布睡袍,跑到屋子后面的阳台上,大滴的雨点落在屋顶上,微风从四面八方透过纱窗纱门飘进屋里,吹得睡袍紧贴在我身上。清醒的空气带着一丝暖意,令人身心愉悦,天际划过一道闪电,雷声随之隆隆作响。
      每当这时,妈妈便会走到阳台的纱门口,像往常一样警告说:“再不进来,你就会得重感冒。”妈妈说完并不催我进屋,而是安静地待在我身边,我们一起听着大雨倾盆而下,远处传来阵阵雷声,大地的气息扑面而来。
      “你看起来什么都不怕。”有天晚上妈妈这样说。
      我喜欢这些母女同心的时刻,我转身面对她,裹紧睡袍说:
      “是的,我什么都不怕。”(219)
      一九七五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妈妈对爸爸说:
      “你曾在大海里做爱吗?”
      爸爸回答说:“没有。”
      “我也没有,”妈妈说,“我们假装这里就是大海吧。明天我可能就走了,说不定我们从此不再相见。”
      隔天,她就去了外公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小木屋。(221)
      午夜时分,钟声敲了十二下,远处隐约传来祝贺声,其间夹杂着稀落的鞭炮声,除此之外,四下一片寂静。小弟难以相信这就是除夕夜,小脸上写满了疑惑与失望,妈妈看了不知如何是好,她想,这情景就像佩姬李早期的一首歌《就只是这样吗?》,泪水不由涌向眼眶。(229)
      到了这把年纪,她知道说得再多也无济于事,七十岁的她相信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265)
      爸爸不是因为看在过去的份上或是某些妈妈永远不会改变的特质才爱她,他爱她所有的一切,也接纳了她的脆弱与逃避。(293)
      我怕我们的初吻不像别人描述得那么好,说得明白一点,我怕自己不够好,我怕献上初吻之后,他不但不会爱上我,反而会甩了我。(296)
      “你喜欢他吗?”
      “喜欢。”
      “这么说,你们还犹豫什么呢?”
      “我怕我不够好。”
      “苏茜?”
      “什么?”
      “小宝贝啊,好好玩吧。”(298)
      我现在知道人都有脆弱无助的一刻,我们凭着感觉走,边走边摸索,最终张开双臂迎接光明。这一切都是人生未知航行中的一部分。(324)
      他用手指轻抚手镯上的小自行车、小芭蕾舞鞋、小花篮和小顶针,摸着摸着,他举起沾满泥巴的银手镯,他太太放下了手中的玻璃杯。
      “这个小女孩现在一定长大喽。”她说。
      差不多吧。
      却也不尽然。(345)
  •     第一次是在无意间下载了可爱的骨头这个电影,看过后,便四处寻觅到这本书,由于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于是将毕业论文定格在这本小说,有人说这是悬疑类的,想必是因为作者收到了Henry Fielding 的影响,但这本书独特的故事结构以及全知全能的第一人称叙述,以及时间空间的错位堆叠还是深深吸引了我,从头开始读就仿佛自己是一个导演一样,所有的都是以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形势出现,读罢全文才将一幕幕串起来,和你好的一部小说,建议大家看原版。作者的其他两部小说也是关于强奸等,这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很不错的小说,欢迎来读
  •     如果您想看到悬疑、推理,重心在于凶手有没有绳归于法,那还是别读这本书了吧,实在是太啰嗦、太啰嗦了。
      
      我觉得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家人横死后,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周围人如何从震惊、悲痛到渐渐淡忘、隐隐怀念。
  •     本来以为是一本刑侦或者恐怖悬疑色彩的小说,但没想到是一个小萝莉温情的碎碎念合辑。
      
      本来此书有着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最吸引人的卖点与噱头,但作者偏偏就摒弃了这些坏东西,而用一种纯真与善良的笔触,将生活中最常见最平凡的脉脉亲情写了出来,那种感觉,将一个满脑子无暴力不爽快,无yy不高兴,无阴谋不思考的我也深深的吸引住。
      
      真的有天堂吗?
      
      
  •     我是随意之间翻到这本小说的,第一感觉是因为这书名似曾相识。初看前几章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会是一部悬疑小说。后面仔细看来,发现这是讲述 亲情的。susie死后家庭的变化是出乎意料的。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人死后会给他的亲人带来这样巨大的变化,有的会是好的,有的会是不好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亲人都是爱我们的。只是也许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
  •     很受感触的书,把所有人的心理和行动都写了一遍,而且不是单纯的爱爱想想悲悲切切,很写实。
      感觉上来讲那个母亲的反应有点不负责任,不过也恰是常理之中的正常反应。那些创伤究竟要多久才能修复,生活要多久才能恢复,可能永远不会。那个天堂究竟是天堂吗,有这个有那个的天堂,其实也有很多没有啊,那些没有实现的梦想,那些没有体验的生活。
      这是一本关于死关于生,关于离开和爱恋的书。
      p.s.附体have sex的想法一点都不猥亵。
  •      大胆的说出逝者的怀念和爱,和家人一起分享。等到这么自如,平静的说出时代表真的接受了,可以放下了。真的想他们,真的爱他们,珍惜以前的回忆种种。
      
       弗妮对苏茜说:“当时你没逃开,没逃就是没逃,别再多想了,想再多也没用。你已经不在人间,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这是让逝者放开,其实生者更需放开。有时候,经常会想,如果当时怎么样,那么就不会……曾想过要是有时光机该多好,真的希望能像多啦A梦一样钻进抽屉里回到过去。但是人生没有如果,现实的一切不会重演。想再多没有用,事情就是发生了,唯一能做的是接受它,哪怕接受是如何不能承受的事,心里有多痛。那是心里的一块伤疤,永远在那,只是尽量不要一直撕裂它,它是个记录,当触碰,会有淡淡的痛。就像书中琳茜对苏茜,不再逃离也不再奔向,如同中了枪的生还者,深及内脏的伤口终将逐渐愈合,当年留下的伤口现在终于只剩下一个疤痕。
      
       死亡,特别是身边人的死亡是人这一生必然会经历的,但也带来巨大伤痛,甚至不能接受的。苏茜的死,她爸爸一直不愿面对,努力让自己忙起来,把注意力都放在凶手身上。妈妈想要逃离这个家,放纵自己的欲望。直到最后他们坦诚的说出他们爱苏茜,想她时才真正接受她已经不在的事实,才真正的放下。面对外界的突然变故,在无尽的悲伤中,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够坚强,能够正视问题,有的人在逃避,想要忘记却自欺欺人,有的人自我放纵。但是一直觉得人真的都挺坚强的,那么多的苦痛都能承受,有一种最朴实的如大地般的容纳性和承受力,有着无尽的韧性。人类,真的很伟大。
      
       太小时不记得,最早的记忆是大伯的去世。还记得那时我还在床上兴致勃勃的用纸当绷带卷成一团,然后家里面的人就一起去了大伯家。小孩子们还一起玩瞎子摸鱼,我当了瞎子。葬礼时觉得气氛压抑,而且似乎是应该哭所以就哭了,其实对大伯的印象挺淡的,连样子都记不清了。哭着哭着越来越厉害,被大人抱着到棺材那看了大伯最后一眼。那时没有太深的感觉,也没有太多的伤感。后来见到外婆尸体时真的心中一痛,赶紧撇过头去,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花了很多时间来忘却,用一些外在的东西麻痹自己,只有自己知道心中永远是痛的。但时间真的会冲淡一切,现在我觉得我可以放下了,至少能够讲出来了,这代表我接受了很大一部分,虽然还是会痛,没有那么撕心裂肺,没有再问那么多为什么,也没有再想如果。
      
       苏茜在文章末尾说了一段话很让人感触,“我的死引发了家中亲人的这些改变,有些改变平淡无奇,有些改变代价相当高昂,但我过世之后所发生的每件事情,几乎件件都具有特殊意义。这些年来,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就像绵延伸展的美丽骨干,把大家紧密的结合子啊一起。我终于开始认清:没有我,他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我的死最终造就了家庭的融合和合,犹如身体上的骨骼,尽管有了缺失,但在不可知的未来终将长出新的骨干,变得圆满完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以性命的代价换来了这一神奇的生命循环。”伤痛,改变,延续,这是生命的循环。
      
  •     高中时第一次读这本书,第一个反应是,不再那么害怕死亡了。
      后在大学期间再次读起,经历的事情多了,能在书中读到的也就多了。
      
      我们死后会去往一个天堂,那里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原来的世界。
      我们看到自己的家人如何痛苦,否认,愤怒,逃避,也看到他们如何继续,接受,欢笑,释然,就像“我”从来没有离开一样,却又是“我”离开后的样子。
      是的,我们的家庭就像一个完整的骨架,有时候这副骨架会断掉一块骨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副骨架会慢慢愈合,再次恢复完整。
      
      印象最深的是在读到父亲为了找出真凶,在田地里被人殴打后住进医院的段落,夜里,“我”伏在父亲的床边,唱起儿时父亲为“我”和妹妹唱起的歌谣。
      
      也看过后被改编了的电影,说实话这部我期盼了很久的电影拍摄出来后,我倒是希望它不是被这样拍出来,或者说是不要以任何一种形式拍出来。小说里诠释的很多东西,放在影像中都不见了踪迹。印象中只留下了那些描述天堂的唯美的画面,再无其它。
      
      今天再逛douban才发现作者Alice Sebold在可爱的骨头后的作品《近月》,打算列入我的读书单,希望如《可爱的骨头》一样优秀。
  •     “我的祖母预言我的人生会绵长幸福,就是因为我救了我的小弟弟。但是一如往常,她错了。我姓沙蒙,听起来就像“三文鱼”,名叫苏茜,我14岁时被人谋杀了。”
      这是《可爱的骨头》电影里,女主角或者说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这部小说或者是拍出来的电影结构都是非常奇妙的,作者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来描写内心情感,对生活的美好、对爱情的向往、对思念的真挚、对生死命运的思考,使着读者能够跟着完全的跟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去看到她所要表达的情感。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种保持着这样的一个微妙的感觉,那就是艾丽斯•西伯德(可爱的骨头作者)在剖开她的内心世界,将她的美好、痛苦、思念点点滴滴的在我显示面前。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若你看到了美好的事物,你会由衷的发出赞美。若是发现丑陋的,你会由衷的惋惜。另外,当从文学角度来看,叙述角度的转变也是极其的棒,作者时而以自己的内心向读者展示着她所看到的世界,时而在天堂以全知全能的角度观看着芸芸众生,使得读者在跟着作者的情感世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是一种很棒的文学叙述手段。
      “我还记得我年幼的时候,我是那么的小,以至于连桌子的边边角角都看不到,桌子上有个雪花水晶球,里面住着一个小企鹅,它一个独自住在里面,所以我很担心它。”
      这是电影的开头,电影充分拍出了小说作者读者独特的叙述角度,整部电影夹杂了大量苏茜的独白。她的声音还带有小女孩的略微稚嫩,清脆如风中的铃铛,在彼得•杰克逊所导出来如同人间仙境的画面,一片风光旖旎的静寂画面这个小女孩略带忧伤的独白能撩拨起内心的共鸣。虽然这个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整的声音还显得有些稚嫩,她不似广播播音员那般的甜美柔软,但是在此时作者或者说是女演员内心世界的引领下,犹如天籁般字字句句敲入心内。
      “这个时候爸爸走了过来,他说:“不要担心,苏茜。它过着幸福的生活,它的世界很完美。”说罢,他摇了摇那个雪花水晶球,霎时,一片细细的绒毛犹如犹如漫天雪花纷纷扬扬的洒下。至此,影片把我正式带入到苏茜的世界。
      我还以为,影片要描述的是关于生活美好的部分。就像苏茜的老爸——这个狂热的模具爱好者,在这个家里也只有苏茜能有爸爸一起做模具,爸爸也曾不遗余力的想把苏茜的妹妹和他的小弟弟拉进来,但是经过几次细心的讲述这些模板的美妙之处,甚至把做好的模板给放在这两姐弟手里时,她们显得是那么的无动于衷,于是他也就放弃了。她们曾一起在他们的收藏室里,这是他们两人的世界。一帆尚未扬帆的细细的帆船被放在了瓶里,苏茜手拿着一根细线,这跟细线连接着小帆船的帆。一切准备就绪,苏茜和爸爸相视一笑。于是,苏茜轻轻一拉,小帆船原本紧闭的桅杆掀起来了。苏茜高兴的大叫,爸爸温柔地注视着她,“你知道吗,你的生命就像这即将扬帆的船儿一样,有一天,你会驾着这个帆船自由的行驶在无边无际的大海,去寻找你的幸福,这就是美好”。
      如果生命只是这么单纯的、这么美好的渡过,那么等待苏茜的将是美好的爱情,也是她还将未来的野生物摄影家。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早晨,1973年12月6日,上帝同时将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和厄运降临在这个叫苏茜的女孩身上。
      “是什么能少年的目光充满忧思,夜不能寐?是什么能让以为少年的目光如炽,含情脉脉?唯有爱情啊。”爱情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爱情让脚下的土地像铺了黄昏的彩霞一样多彩,让天空似镶上美丽的金边一样灿烂,让人们的目光像玫瑰的花瓣一样多情。”苏茜也不例外,她喜欢上了同校的雷.辛格,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少年,有这卷卷的黑发和迷人的笑容。她总是偷偷地观察着他,偷看他在图书馆看他阅读《阿拉伯德和海洛薇兹》,肆无忌惮的注视着他的睫毛。当有一天雷约苏茜周末同游商场的时候,苏茜顿时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莫名的紧张和难以抑制的兴奋填满了这个小姑娘的心,使得她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着怎样礼貌而又镇定的接受他的邀请。
      下课了,苏茜跨大步往前走,她匆匆忙忙的走着,脚步很快,宛如她那颗跳的快要出胸腔的心。近处的足球场,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在踢球,一颗球不经意间跑到了她的面前,苏茜满面笑容,一脚把它踢回去。她现在只想周末快些来临,她一心憧憬着美好的爱情以及祖母所描述的无比美妙的初吻,她甚至幻想着她会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受到所有人的崇拜。然而,她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一场精心的预谋已经在她回家的路上等着她了,将她所有在人间的梦想都化作泡影。
      哈维先生是苏茜家的邻居,他总是沉默寡言,也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他孤身一人,没有妻子,也没有孩子,他自称妻子是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关于对他的雕塑,就不得不提艾里斯.西博得对色彩和画面的掌控能力。哈维先生出现在画面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黑暗,淡淡的阴影笼罩着他的身躯,一片诡异的音乐声。那是一种缓缓又突然有着高频的滴滴声,心脏随着音乐声缓缓的滴滴答答,夹杂着微妙的变频,使营造出这样一种气氛,一片朦胧的暗影,缓缓的流淌着一股危险的气息,明明没有激烈的怒号,却让人感觉到窒息般的压抑,就好像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片紧压的乌黑的天空。在苏茜遇害前,影片中,哈维先生的脸一直是半掩着,这个诡异的家伙!
      苏茜正匆匆赶往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声音,“你是沙蒙家的大女儿,对吗?”这是镜头完全无遗的展示了哈维先生的脸,那是一张怎么说呢,很诡异的脸!金丝镜框下的眼睛看人总是微微的眯着,看不出他的瞳孔,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当他笑起来的时候,在他微微眯起的眼睛外面镜片闪着一片白色的光芒,相当的诡异。而苏茜显然也吓了一跳,她就站在原地,穿着宝蓝色的带帽外衣和紫黄色的喇叭裤,还戴着出门时妈妈千叮铃万嘱咐的手织羊毛帽,金黄色的头发略微有些松乱的藏在帽子底下,遮不住的部分则散散的披在外衣的帽子上,她雪白的肌肤在黄色的衬托下越显洁白,就像冬日的雪花,她就站在那儿犹如一株含苞欲放的玉兰树。她一双淡蓝色的瞳孔闪着犹豫不定的眼神,她在奇怪这个怪人的招呼该怎么搭腔?
      我多希望苏茜可以不跟哈维下去那间地下室,那间就在学校足球场不远的地方,但却鲜有人至的玉米地里。但是,未经人情世故的孩子总是抵不过险恶用心的无耻之徒。苏茜跟着他到了那间地下室,那间如有人间地狱的地下室里。就是在这里,这个后来被登在牛奶盒失踪广告的女孩被残忍的强暴、肢解,她所仅余的右臂后来被他们家的狗叼回去。但是,不得不赞叹彼得•杰克逊的能力,能将这样一幅原本是血淋淋的暴力画面拍的这么唯美。他用苏茜的灵魂在奔跑来代表苏茜已被害,在一片恍如虚无缥缈的黑暗中,苏茜的身体轻飘飘的好像不受控制般的随风奔跑。用一滩滩房间里暗黑的血迹及一包有明显血迹被锁在保险箱里的袋子,来表示苏茜被残忍分尸。这时候,导演对画面的超强掌控能力完全显现,一片若隐若现的飘渺环境,哈维安静的躺在一个满是血迹的浴缸里,面巾盖住了脸,他还在静静的回味着那美妙的一课,当刀锋割破血管的一霎,鲜血沿着刀锋的轨迹喷涌而出,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快感啊。他缓缓的睁开眼睛环顾四周,带着志满得意的神情,而苏茜的灵魂就在身边。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在人间,她发出了绝望的一声“no”,随即随风而逝。
      她死了,她的灵魂到了天堂。天堂是什么样子呢?彼得•杰克逊给了我们这样一幅画面。先是,一层洁白的大雪覆盖着这片纯洁的大地,转瞬间,走过一片鸟语花香,这里有蓝蓝的天,朵朵洁白的云,帽子在苏茜的面前飞过,然后一座朦胧的青山下,大海的波涛荡漾着一个巨大的多彩水球。在天堂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斗转星移,日隐月出,漫天的繁星,青山碧黛衬出一片如矢车菊般蔚蓝的海水。在这两个小人儿行走的沙滩上洒下一片洁白的光芒,苏茜的眼前好似又出现了她们家里的桂树,被一望无际的黄色花海所包围。天堂里没有那篇残害人生命的玉米地,没有玉米地里那可怕如恶魔一般的记忆,也没有墓地。此时,苏茜彷如站在天际,看着流云的丹采所散发出来的微熏的醉人光芒。
      然而,家里的人却在为苏茜的死而悲伤不能自拨。苏茜在天堂看到爸爸妈妈忧伤愁苦的脸,就痛心不已。她看到爸爸、妈妈此时是这么的无力,以前他们两个至少有一方有承担苦难的力量,他们在另一方需要安慰的时候总是能够保持坚强乐观的心,让对方感到安全,而这次,苏茜的死把他们两个都彻底击垮了。她看到,爸爸整天整天呆坐在那间收藏室里,往日的种种画面在脑中萦绕,无法消散,他还记得他和女儿一起扬起那张即将远扬的帆,苏茜的音容笑貌时时刻刻在眼前浮现,而眼前却只是空空荡荡的一件件毫无生命的模具,他无感控制这份悲痛,他发疯的砸烂这些他原先如宝贝般的收藏品,直到筋疲力尽,躺在地上低低啜泣。
      而苏茜的妈妈不准任何人懂苏茜生前的卧室,她的卧室还保持着她那天上学后的旧貌,她所珍惜的那些徽章还整整齐齐的排列放好在床头柜上。而妈妈现在总是沉默寡言,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他看到爸爸在那间收藏室,点上光明烛,默默的哀悼。苏茜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却不能给任何的安慰,她悲伤的喊了一声“爸爸”,而此时,呆呆的父亲仿佛感知到女儿的呼喊,他朝着苏茜伸出了手,黑暗深沉的夜在烛光的照耀下出现了苏茜的笑脸,爸爸极力想伸手挽留住,可是,玻璃所反射的只是自己的脸。但在那么一瞬间,他明白了,苏茜死了,但不是离开了他,苏茜只是去了另外的世界,但她的心一直停留在这个家里,她依然和爸爸同在,依然和这个家同在,她会在天堂保佑着这个家。
      而妈妈则没有看懂这一点。妈妈仿佛能感觉的到苏茜的思念,因为苏茜也在深深的思念着妈妈,她经常在天堂鸟瞰人世间的一切,其中最多的就是她的家和爸爸妈妈。苏茜仿佛成了妈妈的意念,她越是想念这家和爸爸妈妈,越想回到他们的身边,而他们对她的思念也就越深。而,苏茜已经到了天堂,是永远不可能在回到人间。苏茜还不知道这一点,她还看不开。比如,杀害她的凶手,哈维还在逍遥法外。
      爸爸是个宽厚祥和的人,尽管他长的高大而强壮。苏茜的仇恨仿佛能被爸爸感应到,爸爸最先感觉到哈维的怪异。苏茜恨不得爸爸抛弃掉他以往对所有人都乐呵呵的性格,不惜一切手段将杀害他的凶手杀死。这样,仇恨在爸爸的心里生了根,他开始默默注意哈维的一举一动,最后他凭着直觉几乎能确定哈维是杀害女儿的凶手,虽然他没有任何的证据。
      直到有一天,爸爸手持棒球棍尾随着跟踪哈维到那块噩梦般的玉米地。眼看着,爸爸将要夺取了那个恶棍的生命。
      然而,快意恩仇、表达仇恨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更不是生活的主题。霍利的一番话让她幡然醒悟,霍利是她生活在天堂的伴侣,也是她最好的伙伴。她和苏茜一样经历过这样的噩梦,所以她们才会在同一个天堂里。“你并没有挣脱他,你仍旧可以逃离他的,但不是用这种方式”。
      我觉得此时的苏茜就像是爸爸妈妈脑海里的意识一样,她所表现出对家人的不舍和眷恋,以及对人间的无限留恋,都是父母脑海中队爱女的思念及对爱女早逝的无限悲伤。甚至,后来苏茜出现了对那个剥夺她生命的哈维想报以报仇的冲动,都是源于父母脑海的意识。原来令家人和自己痛苦的根源,是在自己。她还没有挣脱,没有挣脱那场噩梦,她放不开,放不开她的爸爸妈妈、最好的妹妹、可爱的小弟弟以及她的所有的一切一切。死者已长矣,生者常戚戚。逝者已矣,是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也许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在最后的关头,苏茜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想用意念,用她的爱,用爸爸以前所描述的美好来召回这几乎压倒一切的仇恨。最后的结果是,老谋深算的哈维用了个掉包计,使苏茜妹妹的男友误以为爸爸是个行凶者,而把他打伤。
      苏茜看着爸爸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妹妹一脸担忧的坐在旁边陪着爸爸。“我知道他从来没放弃过我,他从没当做我已经死了,我依然是他的大女儿,他依然是我父亲,他尽所能的爱着我,可我必须要离开了”。
      时光的列车朝苏茜急速飞奔而来,时间又回到了以前与苏茜有同样经历的女孩,而这些死去的生命的摧毁者是同一个人——哈维。
      索菲.史切迪,宾夕法尼亚州,死于1960年,她是他的女房东。
      杰基.迈尔(也就是和苏茜在同一个天堂的女孩),德拉法州,死于1967年,她才年满13,尸体被发现在路旁的水沟里。
      利奥.福克斯,德拉法州,死于1969年,被投入河中前已经死亡。
      怀诺.杰森死于1960年,宾夕法尼亚州,被杀于他修建的小木屋内,她最小,才6岁。
      弗洛拉.赫南德斯,德拉法州,死于1963年,你甚至不敢碰她,因为令人她触目惊心。
      迪尼斯.安,康涅狄格州,死于1971年,13岁,死时正等着爸爸关店门。迪尼斯.安,有时喜欢别人叫她霍利(也就是和苏茜在同一个天堂的女孩,那个劝解苏茜要找出来的女孩)。
      苏茜.萨蒙,14岁,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1973年,在他建造的地下室里被杀。
      而现在苏茜该离开了,她已经停留的太久了。至于,为什么取名为《可爱的骨头》呢?作者大致是这么解释的,一个家庭就相当于一个人身体的骨骼,若是其中的一员死去,就相当于一块坏死的骨头,这块骨头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造成对整个骨骼的影响、疼痛,甚至留下难以磨灭的裂痕,直至新生长出来的骨头代替了原来的骨头。这就是爸爸一直所期待的那样,萨蒙家族生生不息,整个人类亦是以这样的方式运行的。
      当然,小说的最后有些浪漫主义色彩,宣扬了时候到之时,恶人有恶报。哈维在最后一次的调戏女孩后,被拒之后,失脚掉下悬崖。
      整部电影,用开头美好的生活来反衬出后来不幸的遭遇。色彩的应用更是颇有深意,天堂中总是一片光明、旖旎的风光、一篇金黄色的花海、暗黑中的航标灯,这些代表着美与善,而有关哈维的画面总是笼罩着黑暗的阴影和一片悬疑的诡异。电影的整个过程几乎都带着苏茜的内心自白,淡淡的忧伤、对死亡的绝望、对生活的渴望、对家人的无限思念,透过了电影屏幕找到了我的内心。当然,影片传递的一个主题是深深的爱,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消逝的主题千百前来,中国的哲学家也在探讨着这个主题。“逝者如斯夫,死者已长矣”,而生活永远还要继续。也许用更好的生活才是对死者最好的悼念。
      附注:艾丽斯•西伯德毕业于加州大学,1999年曾将自己大学时代遭受强暴的经历写成自传出版,被媒体誉为“最具潜力的作家”。2002年6月.她的小说处女作《可爱的骨头》出版,一经上市就击败了富有号召力的畅销书作家,荣登冠军宝座。书评界更是一片赞吧。此书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近三十周、连续在榜七十余周,两年来畅销不衰,被美国“每月读书会”选为推荐书,并获“美国年度最佳小说”奖,入选“英国年度好书大奖”,在法国《读书》杂志评出的“2003年二十本最佳图书”中名列第二。目前该书以英、法、日、中等多种版本风靡名国,销量已突破五百万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亦将由《指环王》导演彼特•杰克逊执导。
       艾丽斯•西伯德的作品富含幽默、智慧、希望以及一种神秘的魅力。她曾为《纽约时报》及《芝加哥论坛报》撰稿,现与丈夫、也是知名作家Glen David Gold住在加州。
      
      
      
      
      
  •     『好像它的电影被评为恐怖片?对不起这名字。。。』
      
      
      
      
      
      ″如果有人给你一张画了格线的纸,你就不要按着格线书写。″『莫不是传说中的个性?@_@书自己的写,让别人画他的格线吧。。。』
      
       ------希梅聂兹[西班牙]
      
      
      
      
      
      "没有什么事是百分之百确定的"『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零零一,也要怀有希望!』
      
  •     n年前,误打误撞在中央六看了这本书改编的电影。画面唯美动人,结局却那般凄惨。现在想来,如果我知道是那样的结局很可能放弃观看。前几日在图书馆挑书,第一次站到美国图书展区,并拿起了这本书。当时对名字有种莫名的熟悉,回到单位才发现,原来就是那部剧。今天从十一点到现在,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心底是很深的悲伤。人一定要学会面对残忍,因为罪恶从来没有停止过。珍惜现在的生活!保护我们的家人!
      
  •     one day....one day
      one day, you r happy
      one day, you r sad
      one day, you met someone
      but one day you lose it
      one year...and then another year
      ten years,
      how many ten years we have
      and how many good time we have
      how many time we left
      how many peopele we will met
      and when will the real one appears
      i don't know,maybe she's always on your side,
      and you just met her everyday
      like the sight you've seen everyday on ur way home
      maybe today is the last time,
      will u be sad if you already known this is the last time
      twentieth,thirtieth,fortieth,
      midddle age crisis,
      unhappy old age
      will you missing the old prime time you had ever had?
      those times spend on the bars,clubs,
      those days waking up beside different persons
      no matter what happen tomorrow but just today
      it's just a day,
      normal day of life,
      maybe not normal.
      it's just a day
  •     只是突然真切的觉得,也许一直有那么一个或一群人,一直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的注视着我们,带着满满的爱。
      所以,生活中不要悲观和消极,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不要一直活在回忆里,不要放不下,要勇敢,要珍惜身边人,要努力的精彩的活着,为自己,也为那些爱我们的逝去的人们。
  •     《苏茜的世界》(美)爱丽丝·西伯德、《流星之绊》(日)东野圭吾,很凑巧,连续看了这两本描写人物历经家庭惨痛而成长的小说,《苏》的角度奇特,优雅叙事中带有一种凄美的哀伤;《流》仍像东野先生其他的作品一样平实舒缓,但在这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有着深刻而又出乎你意料的结局。
      
      《苏》直写人们在亲人被杀害之后的惨痛历程,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弟妹,这种痛都深刻地烙在了他们的心上,使他们的每一次牵动都伴随着滋喇的疼痛。这本书的高妙之处却在于它跳出了以往正义必得伸张的窠臼,让人性善恶真实深切地坦呈在你的面前。最终让你跨越一般意义的规则,从而洞见到人性中更深层次的精神联系和成长。
      
      《流》则更接近东方儒家思想中的善恶自有公道的意味,而最终这种公道也在世道循环中被千丝万缕看不见的规则所伸张。深厚的兄妹之情和人性中善的基因使主人公们最后得到了救赎。
      
      两部小说描写的都是人们在经历家庭惨痛之后的成长故事,但是切入点和得到救赎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苏》侧重于不同个体的自我成长,自我救赎;而《流》中的主人公们则是由于人性中善的一面的苏醒而取得圆满的。这一点正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      可爱的骨头看了好几年了,但是是一本印象深刻的书籍。
       每本书跟每个人一样,初次遇见只是对其封面有印象,慢慢接触下来才知道,一致的存在形式下面有不同的内涵,有些深邃博大,有些可爱有趣有些悲伤凝重。简言之,一书一世界。
       可爱的骨头是一个用温情的笔调讲述一件残忍的事件、用客观的冷眼观看世事变化的故事。读完全书,让人深刻的感觉到时间的物质性和治愈性。任何事情,在作者的笔下都是缓缓道来,再大的悲伤也被温情的氛围融化了。新生命的诞生,昭示着希望的到来,阴霾的远离。而让常人恨入骨髓的罪魁祸首在书中也只是一个存在而已,或继续存在,或消亡,这对于主人公的家庭来说已经不在关心的范围之类了。在这里从来没有仇恨,有的只是关怀。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关怀普照着全书,也照进了读者心里。
       就如同仓央嘉措的诗歌:见或不见
       你见或不见,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不念,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不爱,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不跟,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一首写给佛的诗,永世矗立。
      也许,对于人来说,生命是短暂的,感情是暂时的,所以关乎永恒总是可望不可即的。这也就成为被歌颂的。
  •     也许是我没有读懂。但是我只是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旁观时空,还是上帝视角。从旁观者的角度观望着自己的身后事,一些无谓的思想和行为。叛逃的妈妈,固执的爸爸,偏激的小弟,阴暗的小妹。
      读起来很苦,少有一本书让我读得如此艰难。
  •     2011年10月25日13时24分,我躺在被窝里,看完了这本书,手边是一大堆擤鼻涕的手纸,睡衣的袖子因为擦眼泪半湿不湿地贴在胳膊上。闭上眼睛,心里绞得难受,却想不起来那个让人心疼的女孩子叫什么名字。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年的好书烂书,我已经不太相信所谓的“XXX推荐人生中必读100书目”之类的东东,我总是觉得一本书写的好不好最重要的是在看书的过程中是否能让我日渐麻木的心惊起一片涟漪,被抓住咽喉的窒息,浑身鸡皮疙瘩的酥痒或者说不出是因为感动还是忧伤总之就是莫名其妙的涌出来的鼻涕和泪水,这些生理反应都是对作品的肯定与赞美而哪个地方引起的生理反应强烈,哪个地方就是书的高潮阶段,当然有人萌点不同,高潮也就多少因人而异得存在一定的出入。带着这些情感上的共鸣与生理上的反应来读书要比一边昏昏欲睡一边不断说服自己“这是本好书,这真的是本好书。所有人都说这本好书,你一定要坚持看完”来强迫自己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感觉要美妙多了。
      
      而就我个人的反应来看,《可爱的骨头》里我觉得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就是苏茜的母亲。是的,我说的是最成功,而不是最喜欢,说实话,她是我最难以忍受的角色而她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这个角色没有落入往日的俗套而是更现实的展现了不同的人面对残酷的悲剧的时候的不同反应,而她,选择了最直接的逃避,逃避一切与女儿有关的事情,逃避自己关于妻子关于母亲的责任。在看到她的背叛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一句"Son of bitch!!!" 她在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候逃避现实与责任,她在丈夫伪装坚强的时候拒绝用自己的柔情温暖彼此反倒是利用那个同样该死无能的警察赖恩在医院里苟合。她的软弱与不忠,甚至是对这个家庭的第二次的伤害。而我,在哭过之后,冷静的想了一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角色,可能这本书会变得逊色很多。当然,这也只是小说,作者还是很善良的在尾声的时候让这个不忠的妻子不称职的母亲在放逐自己之后终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小说中的丈夫毕竟依然爱她,多么难得的事情。那么现实生活中呢,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十多年后,妻子恍然意识到自己逃避的过程中遗弃的是究竟是多么宝贵的财富的时候她曾经的家庭已经move on了,说实话,那将是一件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情。
      
      可是即使如此,我们又怎能否认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呢,她可能软弱,可能还不够成熟,可能还不懂如何担当责任,可是,她是母亲啊,就像天下的父母从不曾真正的怨恨过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犯再多的错,被再多的人指责,孩子都没有权利指责自己的父母。妄加揣摩一下,我想,这也是作者没有像八点档的电视剧一样用过多的笔触去渲染巴克与琳茜在原不原谅自己母亲这个问题上纠结的原因吧。只是用“去你妈的”点了一下这位失职的母亲在巴克的心中究竟造成了怎样的伤害,用“你还会伤害他吗”这样小心翼翼的对话来描述一个母亲已经失去了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
      
      好吧,就这些吧,这部小说赚了我不少的眼泪,第一次写评,感觉说的烂七八糟,没有逻辑,如果已经将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个七八成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   这个只在小说中继续注视人间的苏茜,曾经有过怎样来不及实现的梦想。
  •   快播电影网 movie.vyun.cc
  •   我第一次哭是看到他老爸把那些玻璃瓶扔碎的那个片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