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敗,90%由外表決定

出版时间:2010-12-6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竹內一郎  页数:240  译者:黃薇嬪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懂得對別人「察言觀色」的人,只是人才。能表現自我「完美形象」的人,才是天才!  ◎改變全日本讀者最有效的社交術!高踞東販暢銷排行榜長達15個月!  ◎連續6個月攻佔日本最權威《達文西雜誌》暢銷書排行榜寶座!  ◎《達文西》讀者票選「BOOK OF THE YEAR」年度好書第2名!  是誠實、風趣、好商量,還是頑固、油滑、不成熟?  就在第一眼的瞬間,別人已經打好你的外表分數,  而這樣的既定印象,將會決定你的人生勝負!  第一次見面,你要在意的不是說話術或觀心術,如何一見面就「看對眼」,贏得別人的好感和正面評價,你需要聽聽真正行家的意見!  本書作者竹內博士長年接觸漫畫與劇場工作,深知一般人「以貌取人」的影響力之大,甚至足以決定事情的成敗和個人命運,於是運用漫畫和戲劇中的關鍵know-how,乃至心理學、社會學的知識,教你學會最能打動人心的溝通方法:  ◎學會名演員的「眼神流轉」,就能製造好感!  ◎只要「手指」放對了,就可以讓人覺得「值得信賴」!  ◎就算身材不標準,懂得演員的變妝術也能讓你大受歡迎!  ◎運用舞台劇台詞的「停頓」小技巧,為自己贏得注目!  ◎掌握漫畫中的「注目格」技法,正面好評自然來!  ◎表情對了,事情就順!還能在團體裡擁有高度「存在感」!  還在想用媽媽桑的說話術討好別人?其實只有7%的溝通,能夠靠言語傳達,與其勉強學習掩飾真心的說話方式,不如鍛鍊你「非語言溝通」的能力,只要讀通本書,就能讓你充分展現自信,一輩子受用!

作者简介

  竹內一郎  一九五六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久留米市。橫濱**大學畢業,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博士。曾擔任九州大谷短期大學副教授,並從事寫作。以舞台劇「對星星許願」獲得「文化廳舞台藝術創作獎勵賞」佳作,漫畫腳本《勝負師傳說》則榮獲「講談社漫畫大賞」。他以「佐浮銘」為筆名從事戲劇劇本、漫畫腳本創作,也長年擔任導演及負責演員的教育訓練。但是同樣出自他手筆的劇本,在換了不同演員與導演的組合時,呈現出來的水準卻有天壤之別;而同樣地,漫畫腳本透過不同漫畫家的功力表現出來時,也會有名作或劣作之分。因為這種落差,他深入探究原因,發現「文字與圖片的組合」比起「只有文字」更容易讓讀者了解,而「非語言溝通」(言語之外的傳達)也會比「語言溝通」(用言語傳達)更具有溝通的效果,這也是他藉由這本書,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觀念。黃薇嬪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一九九八年進入日文翻譯的世界。二○○二年起,也參與日文字典的編輯工作。翻譯及編輯作品橫跨各領域,譯有《I LOVE YOU我愛你》、《神聖花園》、《咖啡大全》等,編輯作品有《這書要賣一百萬本》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總是根據外表下判斷
第二章 行為法則比言語更重要
第三章 女人的謊言爲什麽難以看穿
第四章 靠色彩與味道決定勝負
第五章 好時機、壞時機、和偷時機
第六章洗手間的距離、戀愛的距離
第七章 舞台即是人生
第八章 禮貌教養的含義
第九章 一定要學會的察言觀色
第十章 漫畫傳達力
第十一章日本人爲什麽不說話
後記

章节摘录

  臉型與個性的關係  我經由舞台導演的工作,深切感受到言語之外的要素傳達了更多東西。台詞(戲劇)是決定故事核心的重要因素,但舞台劇水準的天差地別,卻取決於言語之外的演技(演員的技巧)。同樣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會因為導演與演員的技巧,而成就一部好戲或爛戲。  導演的工作,首先是選角;其決定方式有些不夠嚴謹,總之大致上是以「外表」來論定這個人。  演員的「臉」理所當然會帶著個人本身具備的人生歷練,不過基本上還是適用以下「法則」(圖1)。  「圓臉」特徵:開朗、充滿感情、具包容力、缺乏決斷力、行動力、容易感情用事、有耐性。  「方臉」特徵:具決斷力、行動力、不會感情用事、沒耐性、積極且意志力強、會帶頭做事的類型、老闆的好幫手,但不是能當老闆的類型。  「倒三角形」特徵:個性消極,可是一旦開始工作,就會快速了結、不會感情用事、學者型、處理事情爽快、不開朗、冷血、欠缺包容力、絕不會是帶頭做事的類型。  「側面凸型」特徵:開朗、有耐性。  「側面凹型」特徵:個性消極,可是一旦開始工作,就會快速了結、不開朗、絕不會是帶頭做事的類型。  另外,耳朵大、臉頰豐腴的人,容易成為成功的實業家。以上是我以大學生為對象調查的結果。  我們這些舞台導演在選角時,多半根據經驗法則,所以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大多數人就是那樣。」  為什麼會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呢?  判斷的基準在於「這類人很多」。  這裡所謂的「先入為主」不見得只限於「現實生活」。電影或電視進行選角時基本上都是以此為基準,因此演員應該先有心理準備,學習把這種情況視為「事實」。  同樣道理也適用於演技上。因為人會有種種變化,所以也能轉化為演戲技巧。相反的,透過電視與電影的演技,現代人方能進而學習到「非語言溝通」。  從不離開自己位置的上司  老是待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代表這個人沒自信。因此在舞台上,沒自信的領導者總是躲在自己的圈圈裡下指令導戲。  其實有時自己主動去找對方就可以了,他偏要把對方叫過來。遇上沒有台詞的情況,就用動作招人過來。  這類人很自以為是,實際上也代表無能。  真正有能力的經營者,不會局限於辦公室內。這類人喜歡站在前線,也常親赴第一線,不害怕面對人群或麻煩,因為他們有自信。  對工作有自信的領導人,總是快速走向部下的座位,與其待在自己的圈圈中固守權威,這類主管更希望能夠激發出部下的能力。  我在導演舞台劇時,總是盡量安排飾演有才能角色的演員在舞台上四處走動。  走動,是為了增加演員的自信。我還會要求他必須配合對手說話,因為這是有自信者的作為。  不入流的演員即使演出有才幹的角色,也不曉得要做一些動作,只知道黏在椅子上耍威風,因為他們誤以為「有自信者」就是這個調調。  話說回來,這類不入流的演員如果真的做出一些動作,看來反而不夠穩重,應付不了問題。  在人氣漫畫《小職員週記:總務部總務課──山口六平太》中,有個算不上有實力的上司角色──有馬係長,他老是坐在位子上以報紙團K部下,卻從未打算離開座位。  點頭過度不會加分  老是對著別人說些否定性的話語,不見得表示否定。我們常因為顧慮到對方的身分,而無法明確地否定或拒絕。接下來我要談在舞台上如何表現這種感覺。  聽別人說話時,無論同不同意,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點頭;但這種點頭,未必代表「同意」──該怎麼表現上述情況呢?這時候要選在非換氣處、非句子停頓處點頭。當你在與內容無關的地方點頭,就不是真心的點頭。  再者,「贊成的點頭」也別出現得太頻繁。如果「不點頭」代表否定,那麼「點太多」事實上也多半表示否定。這情況類似回答一次「好」是同意,回答「好好好」則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答應。  一般來說,連續點四次頭就代表「否定」。政論節目有時會出現在野黨議員發言時,執政黨議員頻頻點頭的畫面,其實點頭者根本沒聽進對方的話,點頭的意思只是「是是是,你每次都只會說那些,我聽都聽煩了」。  不光是點頭如此,當執政黨議員發言時,也常可看見在野黨議員直搖頭。不用說,搖頭當然代表否定。這也就是說,搖頭或點頭,有時會因為次數或時機的差別,而表達不同的意思。  當你否定對方意見時,手臂通常會交叉在胸前;雙臂抱胸所表達的態度就是「我不打算聽你說」,這時候手臂就是保護自己遠離對方的盾牌。這個動作在演員演戲時,也能發揮絕佳的效果,因此導演經常做出以下要求:「雙臂抱胸,表現一下你不接受對方意見的樣子。」  也正因為如此,我從不在正式開演時交叉起雙臂,接受演員的演技是導演的工作,如果導演交叉起雙臂,會造成演員的不安。老鳥導演的手臂通常會擺出抱著圓木的姿勢,自然地擺在大腿上。不過,看著也會思考起:「糟糕,有沒有方法能夠讓這一幕表現得更好?」而不自覺交叉起雙臂來。  沙發縫為什麼讓人舒服?  與其勉強隱藏缺乏自信的部分,不如坦率展現出自己的弱點,這樣還比較討人喜歡。觀眾欣賞連續劇時,會將情感投射在主角身上,因為人們總是喜歡說真心話的人。  就像漫畫家浦澤直樹的作品《YAWARA!以柔克剛》第一集中的某一格,這個角色是位新聞記者,碰巧拍到小柔「走光」的照片。  總編要記者寫出更露骨的新聞來配合這張照片,記者正氣凜然地拒絕,說自己不願意寫灑狗血的黃色新聞。  然後,就是書中著名的對白,記者看著內褲走光的照片說:「要多加洗幾張……」這句真心話就讓讀者產生了共鳴。  「說真心話」雖是言語範疇,但這裡之所以能夠說服讀者,全歸功於「表情」的魅力──漫畫中的角色露出了真心的表情。  露出「真心」可以鬆懈對手的警戒心(以這漫畫為例,則是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作用正好與「太陽眼鏡」相反。  主角必須有辦法引導讀者與觀者投射情感,亦即必須具備「人氣」,所謂「人氣者」,就是能夠讓「人」投入「感情」(「匯聚群眾情感者」)。  坐在沙發上時,有沒有試過把手伸進靠背與坐墊中間的縫隙裡?感覺很舒服喔!不只是沙發,應該有不少人搭乘新幹線時,把頭擺在兩個位置中間的縫隙處,就會感到莫名心安。  像縫隙那樣的地方不是很彆扭嗎?為什麼會忍不住想把手擺得那麼拘束?  因為對人們來說,其實「縫隙」是很舒服的地方。  人性本身也具備「想躲進縫隙」的特質,說真心話能夠卸除人們的防衛城牆、並製造縫隙,而縫隙能讓人安心。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接受採訪,如果一開頭就說出真心話,對方也會不再那麼緊張。  對我個人來說,這樣做反而比使用小道具隱藏自卑感來得輕鬆,因為使用小道具有時反而更引人注目,最後適得其反。  「看著眼睛說話」能持續幾秒?  眼睛能比嘴巴表達更多──這不但是一句慣用語,也是宇宙不變的真理。好不容易才熬出頭的菜鳥演員,眼神一定都很有力量,這種力量稱之為「眼神力」,有些導演會利用排演來訓練演員的「眼神力」。  可是在我看來,這類訓練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一個演員受不受歡迎,端看他與生俱來的能力有多少。他是當主角的料還是當配角的料,由個人資歷大致能夠判斷,我不認為勉強提升「眼神力」是可行的方法。  漫畫家也一樣。  在人氣漫畫家的作品中,主角的眼神通常相當有力,而且他的眼神是活的,否則即使讀者對主角的生活方式產生共鳴,但是如果對表情,特別是眼神沒有認同感的話,也無法融入故事中。  可惜活生生的人類沒辦法改變與生俱來的部分,但卻能夠改變溝通技巧之一的「視線交流」。  小時候大人常告訴我們:「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小時候的我並不是很強勢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後來我想盡辦法努力告訴自己「如果我不改變自己,對演員交代不過去」,才開始積極地看著對手的眼睛說話,那時候我已差不多四十五歲了,但還是覺得很有壓力。  仔細想想,大人雖然叫我們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卻沒有人具體地告訴我們究竟該看到什麼程度。完全不看對方眼睛說話的情況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但要一直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也很奇怪。  事實上當對話進展熱烈時,看對方眼睛的時間是出乎意料地短暫。通常在兩人對話的場合中,會看著對方眼睛的時間只佔全體時間的百分之三十~六十;因此如果看對方眼睛的時間長達百分之六十的話,可見兩人關係相當親密。  那麼,兩人四目交會的時間又佔了多少比例呢?  大約是百分之十到三十。這個比例才算是真正「看著眼睛說話」的狀態,因此事實上看著對方眼睛的場合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再者,四目交會的時間大約是一秒鐘左右,超過一秒就會造成壓力。  年輕的戀人經常目光交會,其時間持續到教人難以置信的久,因為這些人患了「戀愛病」。  一般說來,女性的「視線交流」時間較長,而且通常是在聽對方說話時,會注視對方的眼睛。  如果對方不了解女性的這種特性,就會誤解她的非語言溝通的意思──「妳一直凝視著我、聽我說話,想必是對我有意思」──這就是最典型的誤會。女性天生有這種特質,請各位男性務必謹記在心。  色彩印象  色彩給予人各式各樣的印象,也可謂是一種信息。在這裡,我來整理一下這些色彩的印象,以及顏色根據特性也有各類型的分類方式。  其中以「冷色系」和「暖色系」的分類最為有名。藍色、白色等讓人想到冰的顏色是屬於「冷色」,紅色、黃色、橙色等想到太陽或火的顏色是屬於「暖色」。  「輕巧色」和「厚重色」也是一種分類法。亮度高的明亮色系,看起來輕巧;亮度低的暗色系看來沉重。劇場的布幕等經常使用厚重的顏色;相反的,希望吸引年輕人的休閒小木屋,窗簾多半會採用輕巧色系。  再來有「亢奮色」和「穩重色」的分類。紅色、粉紅色等溫暖、彩度又高的顏色會讓人興奮;相反的,綠色、藍色、深藍色等冰冷且彩度低的顏色,擁有讓人鎮定下來的效果。  另外還有人將色彩分成「膨脹色」與「收縮色」,暖色系或明亮系顏色具膨脹性,冷色系或暗色系具有收縮性。  再者,顏色也有各自的性格。「前言」處提到馬喬力?維加斯的《非語言溝通》中出現以下分類。  紅色印象:攻擊性、火、勇氣、愛國心、憤怒、血、危險  藍色印象:清爽、開朗、冷靜、內斂、悲哀、失望  黃色印象:親切、活潑、不快、日光  綠色印象:和平、新鮮、年輕、繁榮  橘色印象:有精神、吵鬧、結實收成  紫色印象:威嚴、孤獨、勝利、權威、熱情、追憶、悔改  白色印象:優美、高雅、冷漠、純潔、天真無邪、貞潔、希望  黑色印象:嚴肅、深遠、神秘、悲傷、夜晚、死亡、邪惡  這些當然不代表全部,不過一旦聯想起來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我們對顏色的喜好,也會影響對人的特定印象。相反的,穿著衣服的顏色也可以打造自己形象。  我認為「紅色」衣服有相當強勢的意含,想帶給人活躍而積極的印象時,就可以穿紅色。  既然是「想」帶給人活躍而積極的印象,代表這類人實際上欠缺活躍積極,也就是他們擁有「欠缺」的自覺。  我見過胖子穿紅色T恤,胖子基本上活動不靈敏,不屬於好動型,可是正因為有此自覺,或可說客觀的態度,所以他才會故意選擇紅色衣服。  空白時間的傳達力  「搞錯時機」、「時間來得及」、「偷時間」、「時機不對」、「時機正好」……我們有眾多詞彙表示「時機」與「時間」的重要。我在登台前,會要求演員記得留「喘口氣」的時間。這樣做是希望演員能夠將台詞好好傳達給觀眾,因此會要求開口前能停一下,所謂「一下」是指緩緩呼氣吐氣的時間。  演員把呼吸放慢,就能空出時間,讓觀眾興趣昂然地期待接下來的台詞,也可以看作是讓觀眾有想像的空間。不過有時停頓過久反而不好。希望觀眾好好花時間聽進耳朵的台詞,就是重要台詞;然而如果停頓太久,這齣戲就會變得很囉嗦。如果一直以重要台詞的方式表演,反而會讓觀眾覺得厭煩。  重要的台詞一定要背熟,這就是說台詞時最重要的「技巧」。技巧當然依據不同的演員而有差別,這不是能夠清楚言傳的。已過世的落語師古今亭志朝?,其父親也是昭和時期的人氣落語師。他對父親志生的落語技巧有以下評論:「老爸說話老是小小聲地喃喃自語,觀眾會因此而好奇他到底打算說什麼。他就是趁這個機會逗笑客人,因此客人很容易接受老爸的落語表演。」  乘機抓住機會讓客人笑,擅長說話也可等於擅長利用停頓時間。  演員在舞台上說話時,觀眾的意識會被推離舞台;相反的,演員製造停頓時間,反而把觀眾拉回舞台。也就是說,演員與觀眾在舞台與觀眾席之間,反覆進行一場拉鋸戰。這就是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的「交流」。能夠與觀眾進行愉快交流的演員,就是好演員。好演員以一句話來說,就是能夠愉悅自在地說出台詞,但這種人是萬中選一。說台詞的技巧要說有也是有,只是在專業領域中,那應該只能以有沒有「天生才能」來評斷吧。  觀眾要的是互動  在從事舞台劇這類現場表演活動後,我知道台下觀眾真正的目的不是想要欣賞成品,而是想要互動。姑且不管舞台和觀眾席之間的距離如何,他們其實想和演員擁有同一個空間。  舞台劇和電視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現場演出。  電視是單方面的傳達,舞台劇則是雙向互相交流傳遞,所以有些戲劇會根據當天觀眾狀況而做改變。  不管網路社會發達到什麼地步,現場的表演活動仍不會消失,這是因為觀眾想和演員產生連結、想要交流。  音樂也是如此,不管CD擁有多驚人的音樂重現力,音樂會、演唱會仍舊會存在。  搖滾樂的世界中有個詞叫做「CUE」,就是表演到一半故意製造全然無聲的狀態,在這段無聲之後,團員們在舞台上互相打暗號,接著再全體一起開始演奏,這個開始的起點就叫做「CUE」。  大家應該都見過這個場面──在曲子的最後瞬間停止音樂,團員一起跳起、彈出最後一個音節之後就停止演奏。「CUE」就等於「停頓」,停頓得漂亮,曲子整體就顯得很有感覺。  觀眾在那段無聲的期間,也和表演者一樣屏息等待「CUE」那一刻的到來。這是舞台與觀眾席合而為一的瞬間。  當表演者與觀眾的心情同步,等待「CUE」那一刻時,全體就會產生「意氣相合」的整體感。  之前所提戲劇的「停頓」與搖滾樂團的「CUE」正是一樣的東西。  外表甚至能改變人格  所謂「舞台演出」,即等同於本書主旨「非語言溝通」。「我很難過」、「我不相信你」、「很掛心他」等,如果這種情緒全部都要藉由台詞說明的話,這齣戲就算不上是好戲。  在本章中,將提出舞台上呈現的「非語言溝通」,這些溝通方式與現實生活相通,觀眾才能感同身受。  即使我從事戲劇工作多年,仍然會感到訝異的是:「演員為什麼能夠這麼多變?」光是依靠化妝和衣著,就能夠使外表產生相當大的改變,但是改變的不只有外表,連行為舉止也會改變,甚至極端到連人格都會變。  某位演員飾演一位醫生,但他穿著便服排練時表現普通,然而一換上醫生白袍,立刻看來像個醫生。  他是個演員,有這種表現也是理所當然,但他完全表現出醫生的走路模樣、舉止動作和說話方式。如果讓同樣的演員演士兵的角色、穿上士兵的衣服,結果他不只走路、說話,連思考方式都變成了士兵的樣子。  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忍巴度博士曾進行一項實驗。他在報紙上募集了二十四名實驗者,並隨機將他們分為兩組,分別擔任「犯人」及「獄卒」的角色。犯人遭警官逮捕、接受偵訊後穿上犯人的衣服,接著被關入監獄。  獄卒則穿上制服、掛著警棍、監視犯人。沒有人要求他們必須模仿犯人與獄卒的動作,但光是穿上衣服,他們就完全變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犯人態度卑微,而獄卒則用命令的口吻說話。  用字遣詞和行為舉動一旦改變,思考方式也會跟著改變。也就是說,人類是有可能因為服裝而改變的。  當我在某些場合見到百貨公司小姐或護士穿著便服、過著一般的日常生活,總是會讓我嚇一跳,就算是很普通的對話,只要是出自她們之口,總覺得哪裡怪怪的,我心想,她們平常工作時應該戴了面具或天生就表裡不一吧。的確,會形容她們戴著面具並不奇怪,但何不理所當然地想成是「服裝」改變了人格的一部分呢。  這也和化妝有類似的效果,演員在登場前會仔細地化妝,除了可以讓自己變成其他人,還能充滿自信地演出。  在我的想法中,非演藝人員卻畫著濃妝的女性,她們的舉手投足總是充滿自信,電視上那些白手起家的女性社長也都是這類人,因為她們變成了「另一個人」。卸掉濃妝後的她們會是什麼模樣?搞不好個性意外地和其他人一樣可愛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你的成敗,90%由外表決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