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國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潘煊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前言

  出版者的話  慈悲與智慧─星雲大師創建的佛陀紀念館  當世界出現偉大的新建築時,即為全球焦點。如今這一座萬人矚目的新建築即將誕生,閃耀著文化生命與佛教世界的光芒,那就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這座磅薄建築的擘畫者是星雲大師。多年來他有一個深藏於內心的強烈願望:讓世人感受佛陀的精神。在建國百年的十二月,星雲大師實現了願望並把它獻給台灣百姓、華人世界、全球教徒。  回溯發願建館供奉之初,從一九九八年迎回佛牙舍利,這座佔地一百公頃,歷時九年,位於高雄佛光山上,即將於今年十二月落成。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想像這其中經歷了無數的艱辛、無數的心力,及無數的期許。  近幾年我都在佛光山渡春節。每次上山,想聆聽的是星雲大師的話,想看到的就是興建中的佛陀紀念館。每次走到現場,就震撼於紀念館的雄偉;每次離開,心中惦念這座偉大的建築真能如期完成嗎?  最近一次當我漫步在即將落成巍峨的建築群中,不論是仰望中央「本館」,或是遠眺「四聖諦塔」、縱觀「八塔」,從各個角度觀賞,對星雲大師的構思與用心,感動不已。  我不是佛教徒,置身佛陀紀念館的遼闊天地,怦然產生了三種感覺:  第一,這裡的「時間感」悠長  佛陀紀念館供奉佛牙舍利,回歸的是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的教化。不只溯返深遠的佛陀之心,更前瞻於數千年之後,例如「地宮」,就是一個充滿未來觀的設計。  地宮收藏具有當代性與紀念性的文物,讓後世子孫藉以了解先人的歷史。將來每百年開啟一個地宮,四十八個地宮要經過四千八百年,這是多麼浩蕩的時間巨流。  二○一一年二月,我在現場,參加「地宮珍寶入宮法會」;幸運的是,我有緣得以手捧珍貴文物「五穀磚」,放入地宮。「五穀磚」是來自佛陀祖國的聖物,未來再出土,恐怕已是數百年之後了。這一刻讓我感悟,人類的世世綿延,正是代代接連的。  第二,這裡的「空間感」生動  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星雲大師把深奧的佛理,書寫成文字、講說成易懂的故事、編作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演繹成感動人心的戲劇;現在,更透過佛陀紀念館的興建,把深奧的佛理,規畫成人人可以親近的空間。  想要禮佛、禪修的人,館內有佛殿、有修行小洞窟。想要參觀藝文展覽的人,館內有美術館。想要享受園林幽趣的人,佛陀紀念館有花木扶疏、山石錯落有致的「祇園」。想要喝水用餐的人,館內有造型優美、窗明几淨的「滴水坊」。  不論大人、小孩、長者,都能在佛陀紀念館,找到舒適的空間。這正是佛光山最能體會人心的地方。所有這些空間之所以令人留戀,就因為它的底蘊是在奉獻與行善。  第三,這裡的「人間感」細膩  我一直記得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解釋:「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美善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這樣平易近人的說法,在館裡的「八塔」,看到了具體的實現。  八塔中每一座塔的第一層到第七層,是珍藏佛教文物的天宮,這是「佛說」的象徵;而每一座塔的基座,有年輕朋友活動集會的場所,有專屬青少年的設施,有公益基金的社會服務,有接待參訪者喝茶、提供服務的客堂……,這都是「人要」的細膩規畫。  這三種時間感、空間感、人間感,融合了歷史與宗教、信仰與文化、生活與實踐,竟然能奇妙地和諧地匯聚在佛陀紀念館的「實體感」上。  星雲大師是「人間佛教」的倡導者,也是「台灣奇蹟」、「寧靜革命」、「台灣之光」的實踐者。他的一生,改革了宗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  矗立在南台灣的佛陀紀念館,是佛光山的新氣象,更是星雲大師盡一生心力所構造的心靈新地標──啟導世人追求慈悲智慧。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序  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印度參禮佛教的聖蹟,之後,我又六去印度,我穿過佛陀修行的苦行林,也登上佛陀說法的靈鷲山頂;我拜倒在佛陀悟道的菩提樹下金剛座前,我也跪禮在佛陀入滅的涅槃城中;我苦苦追憶,我細細尋找,佛陀,您在哪裡?  後來,我雲遊世界弘法,走過莫斯科紅場,見過羅馬神廟、諸神石雕,我曾在敦煌壁畫前徘徊,我也在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大佛前駐足,驚嘆雄偉莊嚴之餘,我思惟著:一座屬於現代人心的佛教殿堂在哪裡?  回想一九九八年二月,由貢噶多傑仁波切贈送,以及十二位法王聯名認證的佛陀真身舍利,從印度經泰國恭迎到了台灣。其盛況之熱烈空前,眾人之歡喜踴躍,帶給社會無比的影響,我們決定進行建設佛陀紀念館的計畫。此後,從覓地到興建,至今一晃十三年了。期間,幾經人事的奔波周折,多次的工程會議修改,配合政府種種的法令規章,感謝佛光的加被,十方善緣的共同成就,所幸都能一一克服困難,佛陀紀念館在世界眾人的企盼與祝福下,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式落成啟用了。  有人問:「為什麼要建佛陀紀念館?」其實,這和建設捷運、高鐵的意義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捷運和高鐵是硬體的建設,佛陀紀念館是歷史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因此,我曾經說過:「誰能有『無我』的觀念,誰就能興建佛陀紀念館。」  完成後的佛館,有禮敬大廳提供各種服務,有三殿八館可以禮拜參觀,八座寶塔、一百零八米大佛巍峨聳立;八宗祖師、十八羅漢慈眉垂目,我們希望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能與佛接心,點亮心靈的燈光,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心靈得到淨化,人格獲得昇華,進而創造祥和安樂的「人間佛國」,明白淨土就在現前,佛陀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完成後的佛館,它是十方的,是大眾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誰都可以來親近它;它也是文化的,是教育的,無論個人、家庭、學校、機關團體,都可以在這裡團聚、聯誼,都可以在這裡圍繞、教學。我們希望來者能體會眾人願力的成就;我們也期望眾人感受世間善緣的美好。  在此,感謝所有曾經參與、護持佛館建設的十方人士,尤其,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帶領下,由潘(火宣)小姐執筆,和諸多同仁共同編撰出版這本《人間佛國》,引領大眾認識佛陀紀念館,以及建館的因緣始末,在此一併感謝他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  欣逢建國百年的歷史時刻,祈願藉由佛陀紀念館的落成啟用和《人間佛國》的出版發行,帶來社會的和諧與人類的和平。祈願三寶加被,世界和平,永無爭戰,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星雲  二○一一年十月  于佛光山開山寮                

内容概要

  十三年前,星雲大師赴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西藏貢噶多傑仁波切,把護藏了三十多年,由印度到西藏,再由西藏帶出來的佛牙真身舍利鄭重託付給他,希望他請回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佛牙真身舍利世上只有三顆,星雲大師乍聞原本不敢相信自己有此福報,經貢噶多傑仁波切誠懇相告,這顆佛牙舍利經過多位法王認證無疑,並將由十二位仁波切聯名捐贈。同時為了避免印度政府干擾,迎請佛牙舍利必須繞境曼谷,從泰國迎回台灣。從此,建立佛陀紀念館的願力開啟。  克服無數艱難,凝聚千萬人善念共同成就的佛陀紀念館,終於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啟用,前後歷經十餘年,有太多殊勝的人事因緣值得記錄,因此佛教傳記作家潘(火宣),開始親歷親訪,撰寫了這本書。她深深感受,佛陀紀念館的規畫,完全是一部「立體佛法」,佛說的一切,都巧妙含容在建築設施中。來到這裡的信眾,透過禮拜佛塔,與佛陀的法身接觸,參觀時自然了解經藏,自然學習佛德,而實踐於日常生活。  星雲大師以八十多歲高齡,一刻不敢懈怠,日巡三回,解決問題,以再次開山的精神,完成弘法利生新建構,他說:「偉大的佛陀並不需要寶塔,而是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  《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不但呈現所有佛館建築及空間布局,每一篇文章所描寫的每一個設施,都有星雲大師的慈悲導言,讀者可以隨著這位長者的親自導覽,一步一步認識嶄新落成的佛陀紀念館,一處一處深入佛陀真身舍利所在的人間佛國。

作者简介

  審訂 星雲大師  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時在南京棲霞山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出家,並且在棲霞律學院、焦山佛學院等處參研佛法,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四九年春來台,曾主編《人生雜誌》、《覺世旬刊》、《今日佛教》等佛教刊物,並於一九六七年開創佛光山,秉持人間佛教理念,致力於社會、教育、文化、慈善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百餘所寺院道場,佛教學院十六所,以及智光中學、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以及西來大學。二○○○年四月一日創辦《人間福報》,二○一一年十月創設佛陀紀念館。曾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並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永久榮譽會長,於佛教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發展以及推動人間佛教上,厥功甚偉!  撰文 潘煊  出生於埔里小鎮,自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歷任雜誌、新聞媒體編輯、撰述等職。多年來得遇因緣,寫作佛教傳記與理念,傳達人間美善事蹟。著有《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慢行聽禪--殷琪問法 聖嚴解惑》、《證嚴法師 琉璃同心圓》等書。

书籍目录

出版者的話高希均慈悲與智慧──星雲大師創建的佛陀紀念館序 星雲大師建築空間當你來到佛陀紀念館當你禮拜佛牙舍利當你走進本館「三殿」當你透視本館的塔剎當你步入「大覺堂」當你佇足四大「常設展」中當你仰望「佛光大佛」當你提筆抄《心經》當你慢慢繞行「四聖諦塔」當你頂禮「四大菩薩」當你深深體會「八塔」當你欣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當你這樣預見「地宮」當你有緣登上「天宮」當你看見文殊菩薩的禮物當你與「十八羅漢」相遇當你進入佛陀的課堂當你靜靜欣賞「 護生圖」當你在「禪畫禪話」前會心一笑當你注視「千家寺院百萬人士碑牆」當你沉浸在「靈山」的寧靜中當你聽見「恆河」的水聲當你悠遊在「祇園」當你在「滴水坊」坐下來當你踏進「禮敬大廳」人物專訪從建築體現人間佛教在建築中學習 在活動中修行眾緣和合 集體創作給人歡喜的多元化藝術饗宴善因緣造就美滿人生建築師也佩服的智慧尺度世界性佛教聖地無私無我大開大闔的格局在「佛陀的家」賺到健康與歡喜見證未來的歷史建築「拈花惹草」莊嚴道場

章节摘录

  *當你透視本館的塔剎  日光下的本館塔剎(註:位於塔的最高處,俗稱塔頂)金光輝耀,想像過這個崇高的頂端裡,封存著一個燦爛的故事嗎?這個故事,是台灣社會乃至遠及全球各角落的一百萬人,所共同創造。  為興建「佛陀紀念館」而發起的「百萬心經入法身」全球抄經活動,邀請了世界各國人士的百萬份寫經,一起參與興建工程。百萬份《心經》匯集之後,就奉納在本館最高處的塔剎裡。個人生命是有限的,但抄寫的《心經》卻能隨著佛陀紀念館長存人間。  「一時千載」,每一字每一句都與十方諸佛心流相應;「千載一時」,就在每一位抄經者執筆的當下,開啟自己身心的智慧。  星雲大師說  《心經》是每一個人最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活用《心經》。我們聽過很多道理,擁有很多常識,但是曾深入了解「講自己的經」嗎?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嗎?  心是這麼重要,人人都有心,卻人人不認識心;人人有個如來佛,可是這如來佛是什麼樣子卻不自知,而都是在心外求佛。現在,也只有藉外面的佛做緣,來發覺心中的佛了。  二百六十個字的奇蹟  《心經》,是跟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經典。日本奈良的藥師寺,就以《心經》創造了一則動人的奇蹟。  藥師寺中蒼蒼古色的東塔,有「凝凍的音樂」之美稱,已屹立了一千三百年。但是與東塔同在西元七、八世紀興造的藥師寺建築,包括金堂(主殿)、講堂、西塔、中門、迴廊等,卻在西元1528年,全毀於大火之中,從此消失了四百四十年,獨留東塔記憶著歷史。直到1967年,藥師寺方丈高田好胤發願重建,一切開始改變。  這個重建計畫,從主殿金堂開啟序章,高田好胤方丈從1968年起,巡迴日本各地宣說金堂復興的理念,普勸大眾前來寺裡抄寫短短260個字的《心經》,一份兩千元日幣(計畫剛啟動時,抄經費則是一千元日幣),稱為「納經迴向料」,寺方就以此作為建築經費,進行復興工程。  不到十年,日本社會就圓滿了一百萬部的《心經》,金堂在1976年落成,重現於世人眼前。然而,《心經》抄寫持續未停,後來達到七百三十萬部,不只重現原本的所有建物,還新添了玄奘三藏院與大唐西域壁畫殿。由於所有建築,都是以藥師寺創建年代白鳳時期的樣式為藍圖,因此稱為「白鳳伽藍大復興」。如今藥師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塔剎之內有全球之心  以個人小小的抄經之舉,凝聚大眾浩蕩的願力,千年建築重現了,起初幾乎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竟締造了二十世紀日本的佛教奇蹟。  如今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百萬心經入法身」的活動一開跑,佛光山上超過千位僧眾即率先以身作則,齊集於大堂,行列工整,端身正坐,凝神專注抄寫《心經》。  全臺各地的佛光山別分院,處處都有千百信眾在法師帶領下,抄經修持。置身大殿之中、佛陀座前,道場共修,攝受力量特別深刻。有一位佛光山友寺的法師,聽到抄經活動非常歡喜,不僅自己參加,並且發動一百多位信徒支持。這位法師並不識字,但他照著《心經》範本抄描,一路跟著信眾抄寫之下,如今已能辨認字句,為不識字的信徒代筆抄經。其實很多不識字的老人家想要抄經,於是找來兒女孫子代筆,自己則坐在旁邊認真看著一筆一畫的抄寫。一個人抄經,二個人修持。  在全球五大洲也都有民眾熱烈響應,甚至從未寫過書法的各國人士,也興致盎然。一群南非的年輕朋友,生平第一次寫中文,第一次握毛筆,從歪七扭八的字體開始,學習讓筆劃平穩、心思安定,堅持到最後一個字。佛陀紀念館塔剎之內,就有許許多多像這樣筆法稚拙但誠懇的手寫《心經》,它可能來自非洲,可能來自美洲,或者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抄寫心經,是佛入我心、我心入佛的心流相應,如果你用心透視本館塔剎,就會看到繽紛豐富、多彩多姿的全球之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間佛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