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出版社:西北國際文化  作者:洪應明 著  页数:463  

内容概要

  《菜根譚》所揭示的處世哲學及人生智慧,可以說是涵蓋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問題,小至修身、齊家,大至治國、平天下,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不論是在順境或逆境,《菜根譚:經典文學2》都能提供我們不同的思考,幫助我們找到立身處世的方法,為我們洗滌心靈的雜念。

作者简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處道人,是一位隱逸山林的居士。成書時間約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的神宗皇帝荒於政事,導致宦官亂政,黨禍橫流,內憂外患接踵而來。對此社會實況,有識之士苦悶心情難以排解,只能形諸筆墨,以傳達大時代的心聲。

书籍目录

序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抱樸守拙 涉世之道心事宜明 才華須韫出汙泥而不染 明機巧而不用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和氣致祥 喜神多瑞淡中知真味 常裡識英奇閒時喫緊 忙裡悠閒靜中觀心 真妄畢見得意須早回頭 拂心莫便放手澹泊明志 肥甘喪節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久路要讓一步 味須減三分脫俗成名 超凡入聖義俠交友 純心做人德在人先 利居人後退即是進 與即是得驕矜無功 懺悔滅罪完名讓人全身遠害 歸咎於己韜光養德天道忌盈 卦終未濟人能誠心和氣 勝於調息觀心動靜合宜 道之真體攻人毋太嚴 教人毋過高淨從穢生 明從闇出客氣伏而正氣伸 妄心殺而真心現事悟而癡除 性定而動正軒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懷廊廟無過便是功 無怨便是德作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原諒失敗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富者應多施捨 智者宜不炫耀居安思危 處亂思治人能放得心下 即可入聖超凡我見害於心 聰明障於道知退一步之法 加讓三分之功對小人不惡 待君子有禮留正氣給天地 遺清名於乾坤伏魔先伏自心 馭橫先平此氣種田地須除草艾 教弟子嚴謹交遊……

章节摘录

  澹泊明志 肥甘喪節  藜口莧腸①者,多冰清玉潔:袞衣②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澹泊③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註釋  ①藜口莧腸:藜的葉,可作羹食,莧菜可作湯飲。藜口莧腸,以藜的葉食之,以莧菜充滿腸胃之意,指粗食。  ②袞衣:本指天子的禮服,在此指華麗的衣服。  ③澹泊:很清淡的心意,沒有半點功名利欲之念。  譯文  能忍受得了以粗食來潤腸充飢的人,他的品格一定非常高超;喜歡追求華衣美食的人,必然甘心向人屈膝奉承。因為人能忍受貧困,才能堅守節操;不能忍受貧困,必受外界的物質所誘惑,而貪求享受,節操也就隨之喪失了。  解析  藜的羹,莧的湯,對於這種粗食生活能感到滿足的人,就不會抱持野心,其心如冰之清澈,如玉之潔白。相反的,以美衣來裝飾身體,用美食來果腹的富豪家,就甘願像奴婢般和氣順從,來取得榮華富貴。這樣可看出做人如果沒有貪求名利的心,也就沒有向人低頭的必要,其節操是堅定的;相反,貪求美衣美食的人,就會操弄手段來滿足內心的需要,因此下意識的態度卑鄙:心一旦卑鄙就失去了大丈夫男子漢的氣節,由此可見,志節因“肥美甘食”而喪失!所以古人說,粗食者志氣堅定,華麗者心內卑鄙。  眼前放得寬大 死後恩澤悠久  面前的田地①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②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③之思。  注釋  ①田地:指心田。  ②惠澤:恩惠德澤。  ③不匱:即沒有缺乏之意。語出《詩經·大雅》:“孝子無匱”指孝子對父母的供養是沒有缺乏的。  譯文  把心胸放得寬大些,眼光看得遠大些,任何人都不會對你感到不滿,心中自然無煩惱。生前多做善事,廣積功德,死後的聲名必定流芳百世,恩惠德澤也永恆長存。  解析  佛教將人生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面前”就是指“現在”的事,“田地”也就是佛教典籍中所說的“心地”,意思是說,人的心實在是能產生種種煩惱的禍根所在。人生於世,就好像夢幻一般,很快的一閃就逝去了。但是,人生存於世間要怎樣為人呢?就是必須把心放寬,放開心田。無論善人、惡人、賢者、愚者、或長幼、或內外,都得同等看待,對人體貼寬大,一視同仁,就不會引起他人的不平之鳴。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