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研習營

出版时间:2008-12-24  出版社:小異出版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景翔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他們折磨自己,創造悲劇,為的就是要成名!
「作家研習營。拋開你的生活,就此消失。將你生命中的一小段時間賭在可以創造一個全新未來的機會上。及時行動,過你夢想中的生活,名額極其有限。有興趣者請來電:1-800-滾你媽的蛋」
《惡搞研習營》包含了二十三個恐怖、好笑,又讓你反胃的故事。說這些故事的人都是應一則「作家研習營」的廣告而來,卻陷入類似「求生」情節的處境中──他們沒有暖氣,沒有電力,沒有食物。這些說故事的人越來越絕望時,他們的故事也越來越極端。然而,他們無情地密謀著,讓自己成為由他們受苦經驗改編而成的實境節目中的主角。這將是你所讀過最令人心裡發毛且暴虐的小說,惟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寫得出來。
《鬥陣俱樂部》作者不必出拳,就將他們擊倒!
特報:到目前為止,已有七十三個人在《惡搞研習營》長篇小說裡的其中一篇〈腸子〉的朗誦會裡昏倒,人數仍在繼續增加中。作者表示〈腸子〉絕不是《惡搞研習營》中最陰暗或最滑稽或最讓人心裡發毛的一篇,有些他甚至不敢當眾朗讀。關於《惡搞研習營》這本書的後續效應,持續觀察中。
腸效應已延燒到台灣!讀者在閱讀過後,不是火到想找作者單挑、不然就是發出淒厲的慘叫,或是整個人狂笑到不行,有些人證實此篇真實故事改編的小說能幫助消化,並有反A片的效用,更有人已經虛脫到無法出聲……

作者简介

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生於華盛頓州帕斯科鎮,在巴爾班克鎮上和家人同住的拖車屋裡長大。他的雙親後來分居、離異,經常將他和三名手足送到外公在華盛頓州東部的牧場居住。帕拉尼克在二十多歲時就讀奧勒岡大學的新聞學院,於一九八六年畢業,三十多歲時開始寫作。他的第一本書《失眠:如果你住在這裡,你就已經到家了》始終沒有完成,不過有一小部分留存下來,用在《鬥陣俱樂部》裡。他的第二本作品是《隱形怪物》,卻被出版社因為內容太過令人不安而退稿,這使得帕拉尼克開始寫他最有名的作品《鬥陣俱樂部》,原因為遭到出版社拒斥而刻意寫出個令人更加不安的故事,沒想到出版社竟然願意出版。
《鬥陣俱樂部》精裝本問世後,大獲好評,也得到數個獎項,後來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於一九九九年由大衛·芬契執導完成。修訂後的《隱形怪物》和他的第四本書《殘存者》也在那年出版,讓帕拉尼克本人成為受到狂熱崇拜的一代宗師。二〇〇一年,帕拉尼克終於有了第一本擠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的作品,就是長篇小說《窒息》,從此以後,帕拉尼克的作品一帆風順。這樣的功成名就使他能巡迴多地宣傳他的著作,朗讀他的新書和即將出版的作品。
二〇〇三年,帕拉尼克為了宣傳《日記》巡迴時,在簽名會上朗讀了一篇題名《腸子》的短篇小說,內容敘述一場在水底自慰時發生的意外,這個短篇將收錄於他的新書《惡搞研習營》裡。據說到那時候為止,已有四十個人在聽他朗讀時昏倒。在《惡搞研習營》一書最新一版後記中,帕拉尼克報導說《腸子》已經使七十三人昏倒。帕拉尼克顯然完全不受這些意外事件的影響,也沒有影響到其他書迷來聆聽他朗讀《腸子》或其他作品。他朗讀這篇小說的錄音開始在網路上流傳。《惡搞研習營》在二〇〇五年獲得史鐸克小說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提名,同名電影正準備拍攝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惡搞研習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其实书还是可以的,虽说人物太多有点罗嗦,名字取得又长,让人记不住,还有很多重口味的画面,让人恶心并惊喜着。作者写残忍却不写疼痛,写丑陋却不去评判,就是画外音样的絮絮叨叨的陈述描写着,不痛不痒不恶心不愤怒。
      个别人物没写到啊,明显的有删节,删除了最恶的部分了啦。
      故事的结局真的是想不到啊。除了自相残杀,还有……弄得还有点感人,就像看周星驰的电影看哭了一样。
  •      我在狐疑着到底那根插完后庭的胡萝卜去哪了,我想很可能被他妈拿来做沙拉,然后他妈一定很高兴,因为连千岛酱也能省下来了。
       还有那个在中东当兵的哥,实在太可恶,明知道自己有个二逼弟弟。
  •     贴到它身上的标签可以有很多个。重口味,惊悚,好笑,反胃。不过这些评价都是别人的,有贴上去的理由,但不代表你一定会支持。我给它的标签是,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的确,它有一点惊悚,圣无肠的故事在一次饭前失手阅读,多少影响到了一些胃口,但不是因为恶心,否则我会反胃而吐出来。我不是打手枪的圣人,却曾经是一个门徒。这使得那些在脑海中划过的想法一旦以这般恐怖的形式揭穿,最能让人不寒而栗罢。每次看到圣无肠的名字,我似乎都会不由自主想到那个在游泳池像个怪物一样挣扎的情形,那个恶心又胆颤的情节,人也许总是能对于自我摧残比较容易震撼,这正是帕拉尼克一直想说的吧。
      不否认这是一个小故事,恰好使我对前几个枯燥故事带来的懈怠一扫而空。
      人对于残缺的东西总是印象深刻,提起被删掉的故事,大多都会兴趣盎然。除此之外,另一个“演员”们眼中的恶魔,克拉克太太也是难以忘掉的。
      如今一提到死亡或埋葬,总让我想到“富贵”这个绝好的模型来加以比较。富贵的幸运之处是能感受死亡本身的痛苦,而对克拉克太太来说这显然比不上生前的痛苦和绝望。于是她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胜过大自然一笑便横飞碎肉和血的鼻子,胜过圣无肠自己咬断肠子,胜过媒人以自己家传的笑话那样死亡。
      胜过….…
      
      
       无论帕拉尼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作家,至少在肠子和搏击俱乐部中都体现了同一种思想。魏提尔先生在作家研习营和波顿在用碱烧伤自己的手背时说的话都传达着,人生来就要经历痛苦,痛苦将人磨砺,在所有的痛苦都看起来渺小到我们无所畏惧时,我们这快粗糙的石头也就被抛光打磨变得光滑诱人,我们自身也就获得了重生,这才是真正的生命,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循规蹈矩的生活和装出来的兴趣。况且,人性本身就渴望折磨和痛苦,人们会对悲惨的对象投以更多的目光和关注,浇灌在这些对象之上的同情与爱心让那些渺小的人看来分外宝贵,于是他们说服自己,其实痛苦折磨这样的事情带来的好处更多,只要将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就好。这便是肠子中的演员了。搏击的区别就算是痛苦更多的是带给自己享受和启示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