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鲁怀父 编  页数:64  

内容概要

  云卷云舒山青水秀:庞泰嵩山水画品读、“拖墨带水”又一皴:庞泰嵩山水画艺术评析、云山觅知音:庞泰嵩访谈录、画语录、艺术年表和艺术笔记。

作者简介

  庞泰嵩,广西玉林人,1938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数十年专攻山水,执着追求,在着墨敷彩、落笔用线、点染积皴、构图立意方面都有着新的探索和尝试,把墨韵肌理效果和酣畅道劲、富于灵动感的笔触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被称为“拖墨带水”、“见笔云”的表现手法,发展为一种超越传统山石皴法的新笔墨技法,其难度之高,描绘手法之独特,深为国内外人士所赞誉,被誉为“天下第一云”。  作品入选第五、六、七、八届全国美展及全军美展等大型展览,并被邀请参加在德国、日本、瑞典、比利时、加拿大和澳门等地展出。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先后在台北、新加坡、香港、广州、北京、深圳、玉林、东莞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获得广泛的好评。进入90年代,他的作品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作品《激流》在日本参加中日美术交流展览评比时获得金奖;作品《云海出岫》在台湾参加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时获一等奖。他的不少作品为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大楼、中国文联大厦及国内外知名美术馆、知名人士等多方面所收藏。出版《庞泰嵩画集》、选集等多本画集。

书籍目录

云卷云舒山青水秀——庞泰嵩山水画品读/刘大为“拖墨带水”又一皴——庞泰嵩山水画艺术评析/滕小松陈晓明云山觅知音——庞泰嵩访谈录/陈振煌王艾画语录/庞泰嵩艺术年表艺术笔记/庞泰嵩

章节摘录

  “笔中要是有苍润,墨法应须入有无。”  明代山水画大师沈周的艺术设想终于在当代山水画名家庞泰嵩的艺术实践中得以实现。庞泰嵩以“拖墨带水”的艺术法式所“拖”出来的精彩和“带”出来的神韵,不仅体现在造型中,而且显示在设色上。如今,他那浓淡交融、真幻交迭、深浅相辅、虚实相成的山水画让人们领略到了“拖墨带水‘见笔云’”和“生态山水三色秀一。”  拖墨带水“见笔云”  众所周知,以“点线”为原生态的传统山石皴法坚定地稳固着中国山水画流变的堤岸,但也强劲地困惑着中国山水画演进的道路。庞泰嵩就是在中国山水画运行的两难境地中萌发出革故鼎新的冲动的。他20世纪60年代就学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期间,曾直接受过关山月和黎雄才山水画笔墨技法的熏陶。他对正宗的中国传统皴法训练有素,也情有独钟。但是,从自然真山真水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审美感受又让他深深地认识到,那些概念化的笔墨造型套路在日益类似和不断重复的“操练”中致使不少鲜活的艺术感觉都疲软了。好在他执迷而不“误”,总想寻找到从传统山水语境转换到现代山水语境的可能性。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他发觉自己从中国传统山水画造型套路中驳离开去、进而整合其它笔墨技法所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着墨行笔方式——“拖墨带水”更能切实地表现当代人对缥缈变幻的云雾的审美感受。于足,他义无反顾地把“拖墨带水”发展为一种超越传统  、山石皴法的新笔墨技法。这一新技法以侧锋为主,辅以中锋,化合了皴、擦、点、按、勾等笔墨招数,时而纵横恣意,时而轻描淡写,笔之所至,见笔见形,水墨所及,浓淡相宜。  在“拖墨带水”的整个过程中,庞泰嵩侧锋运笔时能够因势利导,侧锋皴擦时可以随心所欲,因而他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运笔着墨的力度、速度和向度,也因此他所画出来的云有“见笔云”之称。这种由水墨“拖带”出来的“见笔云”能达到朦胧中有形、变幻中见笔的效果。它既具有简约飘逸的水墨韵味,又带着纵横驰骋的行笔韵律。这也是庞泰嵩山水画有别于其它山水画的“艺术标签”或“艺术符号”。这样的标签或符号实际上也是庞泰嵩几十年的审美观察和艺术实践所烙下的“心印”。有着空军军旅体验的庞泰嵩对行云流水的心领神会显然与古人完全不同。因此,庞泰嵩“拖墨带水”侧锋皴法的创立可以是因了现代感受的内容契机而撬动出艺术表现的形式革新的。也就是说,庞泰嵩是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奋点集聚在“拖墨带水”的艺术表现上。正因为这样,“拖墨带水‘见笔云’”不仅体现了庞泰嵩对自然山水意象的新识,而且表现出他对山水画技法的拓新。刘大为曾称赞这一新皴法“大大地丰富了云的表现力”。不少行家就认为这是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画法的一大贡献。生态山水“三色秀”山因云气而生动,云因山色而多姿。实际上,庞泰嵩独辟蹊径所开创的拖墨带水“见笔云”不仅丰富了云的表现力,还鲜活了他的山水画观念和山水画面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画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