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传

出版时间:1995-10  出版社:人民出版  作者:杨国桢  页数:6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作者简介

杨国桢,江苏无锡人,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第二首席专家,国家超导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秘书长,纯粹与应用物理国际联盟量子电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科学通报》等杂志编委。在高温超导、光学物理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得三项国家级奖和四项部委级奖。1988年被授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有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图片自序修订感言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第二章  京师七年第三章  “林青天”第四章  管领江淮河汉第五章  拯救积贫积弱的改革第六章  大禁烟运动的激流中第七章  “春雷歘破零丁穴”第八章  具结和惩凶的斗争第九章  战争阴云与粤海冲突第十章  抗战的艰辛和忧愤第十一章  “傲霜花艳岭南枝”第十二章  镇海军营生活第十三章  曲折的赴戍途程第十四章  瀚海龙沙荷戈人第十五章  从陕甘到云贵第十六章  东归故里第十七章  最后的日月附录林财徐世系表林则徐生平大事年表引用参考书目重印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大概是因为林则徐位列清朝名宦的缘故,时人有意隐讳他的家世,牵强附会地把他家和赫赫有名的“闽中甲族”——福州东林联系起来,说他“家传五尚书”,是簪缨世胄、封建官僚贵族后裔。最早为林则徐写传的金安清,也煞有其事地渲染说:“林氏自唐后即为闽中甲族,前明科第尤盛,史称其三世五尚书,皆以清德著”。    “三世五尚书”,指明成化至万历间的林瀚一门。林则徐青少年时代在一本读书札记上写道:    “瀚为南兵尚,[子]庭机为南礼尚。庭机子燫,字贞恒,礼部尚书;燫弟烃,南京工部尚书。瀚次子庭*,先为南工尚,所谓三代五尚书是也”。    “三世五尚书”世居闽县濂浦。据《濂江林氏族谱》《天顺壬午修谱序》称:“稽我远祖,五代间自固始入闽,卜居斯乡”,比九牧林氏的远祖入闽时间晚了六百多年。这与远在福清县杞店乡的林氏,世系毫不相干。林则徐把他们看作先贤,并没有当成自己的先世。封建官僚及史家硬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无非是在宣扬“世宦家族出良裔”,仿佛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他先辈积累的“清德”庇荫了的。这种荒唐的史笔,给后人研究这段历史蒙上一层唯心主义的迷雾。影响所及,近现代的一些学者,也误认他是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至今还有人不加考察,沿用这种说法。    此外,说林则徐出生于破落的中小地主家庭,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林家的破落是在则徐祖父手上,而且即使在那个时候,也已经不是纯粹靠地租剥削的中小地主了。林正澄落魄中州,是一个穷教读先生。在他晚年,则徐的伯父和父亲也是教读为业,他们都没有直接经营土地。林正澄死后,家庭经济已经完全和土地切断了联系。尽管林宾日思想上信守孔孟之道,和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济上拿着封建国家剥削收入的余羹——廪生的固定津贴,但实际上已是“自食其力”,主要靠脑力劳动和部分靠体力劳动为生的自由职业者了。这个家庭,“半饥半寒”,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某些相近之处,但“累传皆儒业”,它的毛依然是附在地主阶级的皮上,为地主阶级政权选拔人才服务。说它是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比较符合事实。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摆在下层封建知识分子面前的出路,无非是两条:要么“学优登仕”,从科举正途挤进封建官僚的行列;要么失意落魄,直至沉落为劳动人民。林则徐出世时,林宾日正走在前程迷茫的路口。不言而喻,林宾日艳羡的是前者。他在科举入仕的道路上苦心奋斗,耗尽了精力,朝思暮想的是金榜题名,扶摇直上,取得封建官僚的身份地位。虽然未能达到目的,他仍然没有放弃努力,而且把希望灌注在儿子身上。林则徐一来到人间,他的父母就已经为他设计和安排了这样一条生活的道路。    《辰龙冈》、《飞云岩》、《即目》、《鱼梁江》、《牟珠洞》诸篇,描写沿途奇情壮采,“起笔陡峭,收笔淡逸”,“飞腾而入,用笔如神”。“诗不矜奇善道情”,这些山水诗,横溢着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即日》一首,形象地勾描了贵州群山起伏的壮景:    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耒得名。峰峦叠错,峥嵘险峻,犹如“弹丸脱手”,跃然于纸上。    他如凭吊之作,则反映他对历史人物的敬慕。《淮阴渴岳忠武祠》:    不为君王忌两宫,权臣敢挠将臣功。    黄龙未饮心徒赤,白马难遮血已红。    尺土临安高枕计,大军河朔撼山空。    灵旗故土归来后,祠庙犹严草木风。   歌颂岳飞抗击女真族贵族侵扰的英雄气概,呵斥秦桧等屈膝投降的罪行,满怀对岳飞“黄龙未饮心徒赤”的无限感慨。    《使滇小草》中的这些抒情之作,如实地反映了林则徐京官时期的精神面貌。    林则徐在两次外差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受到清廷的重视。一八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他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到任不久,便于四月九日出疏严劾福建澎湖协副将张保,指责官僚中“滥保市恩,渐成风气”,主张“严纪律,择将帅”,不让投诚之人滥膺专阃,或驻守要地。此时,河南巡抚琦善(字静庵,一七九○——一八五四年)因上年马营坝决口甫堵,而仪封南岸又决,徒费国帑,被褫职以主事衔留办河工。他仍措置无方,料贩乘机囤积居奇,影响河工的进行。林则徐得知这个情况,又于五月八日上奏揭露料贩囤积居奇,建议敕令地方大吏“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这两次言事,均被嘉庆帝重视,加以采纳。十日,林则徐在京察中名列一等,带领引见,记名以道府用。六月三日,实授杭嘉湖兵备道,外擢浙江。    伊犁,我国著名的边城,西陲的重镇。天山南北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地区,  由驻节此地的伊犁将军所统辖。西陲边界的另一侧,便是自清初以来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还有浩罕等中亚的封建汗国。对于清代的戍边而言,这里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雄踞天山东麓一带的戈壁沙漠,广阔无垠,沙飞似浪,“瀚海苍茫一望迷”。可是到了这里,却是另一派风光:地势平坦,婉如白莽中原;霜封树条,好似满目瑶林。    林则徐到达惠远城的当天,邓廷桢,庆辰等人赶到前路迎接,陪同进城。他首先向伊犁将军布彦泰(宇子谦,一七九一——一八八○年)。参赞大臣庆昌报到,然后来到坐落在南街鼓楼前的东边第二条巷——宽巷,把行李安顿在该巷内的一座房屋。这房子便是邓廷桢通过庆辰帮助觅定的寓所,房东固山达(伊舒亭)答应借给,已经代为裱糊,并略备桌椅数件。这是一所当地群众的普通民房,屋内多被炕子占去,这对于过惯南方生活的林则徐,自然显得“未见合式”。但他并没有多加计较,略为布置之后,便出门拜会领队大臣皂兴(乐亭)、开明阿(子捷)、花沙布(毓堂)、常清(靖亭)。他们四人以及庆辰在当天也先后到宽巷回访。林则徐最关心的是了解政治时事以及和关内互通信息的办法,从他们的口中,知道“此间看报,将军处为最快(现看到九月十一、二日之报),大率五十余日可以看到,惟我们须等其看过数日,方能向借耳。……此间寄信,总须央求将军用官封,别人的官封不准出境”。他估计这“大抵是向来做就规矩,以为事权归一,不欲人漏信与关内之人耳”。关内外驿站,还常常私自拆信检查,“用纸刀一直割开取阅,并不为粘好”,有时甚至将来信“转打回去”。对于谪宦来说,这是一种政治上的监视,林则徐对此深为不满,但“虽极可恨,而无之何”,只是暗地咒骂“不知何任作俑”而已。     “伊犁并无产物,凡所食用,皆从红庙而来”。幸好伊犁将军布彦泰和参赞大臣庆昌,对林则徐颇为尊重。到戍的次日,就“馈米,面,羊、豕、鸡,鸭等物”,第三、四天,又相继亲赴宽巷造访。林则徐向他们借阅邸抄,托寄信件,倒没有受到阻难。林则徐从和他们初次的交往中,得到好的印象,在寄郑夫人的家书中,称布彦泰“人材儒雅,公事亦甚明练”,庆昌“由巴里坤总兵新擢来此,到任月余,其人一味老实”。四领队和林则徐的关系也极为融洽,不时来寓所晤谈。    布彦泰派给林则徐的差使,是“掌粮饷处事”。粮饷处是“专管钱粮支发文案及年终造册报销,并关涉户,工二部事件一切稿案”的机构。林则徐决心为戍边事业多做一些好事,但是,由于“衰龄病骨,风雪长征”,林则徐的身体十分虚弱,“途次煨炉食炙,积热于肺经”,加上不适应当地“粟烈寒威,日甚一日”的气候,到戍后的第三天,就开始“感冒,兼患鼻衄”,后且发展成为慢性病,长期“咳嗽颇多,鼻红又复常发,夜间多不能寐”,以致“体气衰颓,直是废物,作字不能过二百,看书不能及卅行”。布彦泰关照他,让他安心调养;他自己却对力不从心,使“荷戈之事,但存其名,终日萧闲,一无所事”,深感内疚。    为了适应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林则徐征得房东的同意,拆炕改造了住屋。到戍之前,本来议定要交房租,这时房东却表示坚决不收,这使林则徐十分过意不去,每逢过节,他都要给房东送点礼物。为了减轻疾病带来的精神负担,林则徐还经常和流放在这里的老友邓廷桢、前东河河道总督文冲以及当地的官员,或赋诗论事,或观看弈棋,以娱心目。林则徐早年善弈,但在革职以后,他才有较多的时间弈棋或观棋。他的棋术高明,在伊犁偶尔下了几次,竟遇不到强手。现代新疆象棋名手中“闽派”棋路的不乏其人,传说就是当年林则徐传下来的。    养病期间,林则徐密切关注国事。他经常向布彦泰借阅邸抄,和关内的故友,家人保持通信联系,并在书信中畅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十二月十日,即到戍的当天,林则徐接到凉州镇长松亭的来信,知道牛鉴被革职,锁拿进京,并闻此事“系因御史参其镇江失守,不行救援,即引兵退回金陵”。当晚,他在家书中,对此评论说:    “镜堂(即牛鉴)议和之请即已准行,乃尚未办妥,忽又拿问,近事之反复不定如是,真难测度。若罪其失守,则同罪之人尚多,果将穷治耶?抑或异罚耶?如因御史参出即加之罪,似近日言路又太有权”。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竣村退叟,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和探求西方知识的努力,在近代历史上起了先驱者的作用,留下积极的影响。因此,写一本比较详备的林则徐传,对他一生的思想活动和功过作出科学的评述,对于了解昨天的中国,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九六零年,我不揣微力,有心探求,开始涉猎有关的史籍,访查林氏遗稿。在此基础上,我于一九六六年前写出了一束传记草稿。一九七七年冬至一九七八年夏,又在进一步搜集整理史料的过程中,重新改写了一遍。一九七九年夏,在北京作了修订。虽然经过几次改动,但这部稿子还是极不成熟的,我愿借这次出版的机会,向中外同好者求教,并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和讨论,修正错误,提高书稿的质量。    林则徐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官场上度过的。他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不可多得的实干家,他的对于后人起过影响的进步思想,都是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个特点,本书以林则徐的政治活动为主线,以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为重点,分为十五章。至于他的思想、性格、爱好、家庭生活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的成就,则分散在有关章节,略加阐述。    林则徐的学术性著述极少,但他处理政事的文稿、译稿、札记以及诗文、书信,却是大量的,以前也缺乏系统的搜集整理。除中华书局整理印行的《林则徐集》奏稿、公牍、日记外,仅散藏的书信,就有一千封左右。本书有选择地利用了这些原始资料中的一小部分,有的是比较真实地透露林则徐的思想,具有历史价值,有的可以更正历史著作中的某些错误。对于后者,一般只作正面的叙述,个别比较重要的,在文中或注中作了简略的辨正。本书所有的年代、月日,都经查对历表,改用公历,但在注中保留旧历,以利查考换算中可能出现的疏忽和错误。    在搜集史料和写作的过程中,承蒙厦门大学历史系领导和师友们的激励,林氏后裔和各地史学界朋友、文物图书保管机关、中华书局和人民出版社编辑同志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六月,正值广东抗英战争爆发一百四十周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又是林则徐逝世一百三十周年。谨以此书,作为对中华民族反帝斗争的先驱者们的一个纪念。

编辑推荐

《林则徐传(增订本)》是一本非常详细的关于林则徐的传记,作者对林则徐的思想活动和功过是非做出了非常客观的评述,这对于了解昨天的中国,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林则徐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林则徐传》我虽然还没有全部读完,但通过部分的阅读就让我感到林则徐人格的完整,林则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着中国人——中国士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虽然他没能实现自己的最终梦想,主要的原因不在他自己,是清政府的穷路末途已不足以让他在那个舞台上施展他的才能。在传记的第一章,青少年时代的林则徐已初露才华,这不仅得益于他的聪颖,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林宾日,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青少年时代的林则徐,给林则徐以后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记的第二章京师七年,虽然林则徐在那个表面歌舞升平的北京,没有显示出他出人头地的才华,也避免不了庸俗的应景,但他不为世俗所影响,扎实的积累着社会经验,并在云南、江淮的科举考试的工作中显示了他的才能,这也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青睐。传记的第三章林青天和第四章管理江淮河权,,主要描写了他在任江南监察御史期间,对水利工程的治理,他不泥古,对每一处实施的治理,他都亲自坐阵;在对水灾造成损失的处理中,他难能可贵的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积极上奏朝廷,减轻灾民的负担。传记的第五章拯救积贫积弱的改革,则重点讲述了他在用人上的立场,人才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但埋没人才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都比比皆是,一个庸官绝对可以把成群的千里马变成驽马。而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林则徐,在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并没有自暴自弃,他欲拯救那个社会,他把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使一批人才脱颖而出,实现着他们对社会的价值。同时,他也敏感的发现鸦片对国人的危害,在治理鸦片危害上他也不遗余力,把两湖地区的鸦片危害降到了最低限度。这为他在以后的禁烟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一个经验积累的作用。总之,我认为,林则徐虽然不是一个伟人,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事求是、躬身务实的作风和态度,总会引起我们的一点反思,如何做人?如何为学?如何为官?如何发现人才?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一些官员能回答的清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会走的更快。我以一个平凡读者的意见建议把这本书推荐给正在任上的“肉食者”,对比一下自己,是否达到这个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为人、为学、为士的高度?另外,由于这本书大量的引用原文件,而这些引用的资料大都以古文的形式出现,这给阅读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把书读懂,笔者不得不时时地查阅词典,这虽然对加深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影响了阅读的速度,我建议如果这本书再版时,可以用更多的注释,以便引起更多读者对本书的兴趣。不知哪一位名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在我的眼中,这绝对可以成为一本好书,它会教给每一位读者一个向上的人格、一个健全的人格,读会让你大受裨益。
  •   林则徐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看过以后,希望能有很多收获
  •   林则徐,近乎完美的民族英雄,想深入了解他,请读此书,很权威
  •   关于林则徐,最权威的著作
  •   是了解林则徐人生比较好的一种
  •   林公是一位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佩的先贤。一生坎坷却从未退缩,一生颠沛却爱国爱民,一生忠君却又能正视自己国家民族的落后,面对外来侵略坚定主战绝不像侵略者低头而对于西方科技又能虚心学习和研究。本书史料翔实,品论客观,属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唯一不足的是书中事件的发生时间年份交代的太少,可以用公元和朝代年份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事件,那样会更直观。
  •   民族英雄!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   质量不错,给老人买的
  •   好品
  •   这本书写的很详细。可以一读。
  •   看了一点,很厚,有兴趣看下去,值得一看!
  •   历史的积淀
  •   作为一本学术传记挺值得一看,如果是一般的读者就不要看了
  •   因为所谓的辩证史观,所以无法对林文忠公的生平与人格做出客观评价,往往多有贬损,不看也罢。还是读文忠公自己的书吧。
  •   运输不当,封底被刮坏了。
  •   可能因为过年的原因配送迟了点,不过客服和送货员态度都挺好,虽然晚了点但对服务态度很满意。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书有几页掉胶了,希望以后注意吧
  •   1840---1850年是清朝的一个关键历史,此书值得拥有!
  •   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林则徐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在传统制度下的中国先进人物的特征:极强的人伦观念、极重的爱国之心,以及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求与探索。这本书从包装上来看朴实无华,但其丰富的史料、严谨的论调和鲜明的主线让人读罢久久不能平静。一百年前的人物尚且可以如此,更何况生于信息时代的我辈? 另外我还想说,一般而言,你看到的人物传记是什么风格,那么作者本人就是什么风格。虽然是在写他人的传记,但作者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对这个人的看法,不可避免要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此书看来,作者本人也是一位值得钦佩的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